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门机组件和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2.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
°
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且在现有的楼房建筑内被广泛使用。
3.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电梯基本为长时间使用的装置,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会导致挂板和导轨之间出现磨碎,导致挂板无法良好得安装至导轨上,从而使挂板在移动时发出噪音,严重时甚至导致挂板从导轨上脱离。
技术实现要素:4.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门机组件,使移门组件和导轨之间的位置可调节,从而便于移门组件的调节。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机组件,包括:门机本体;导轨,所述导轨设于所述门机本体上;移门组件,所述移门组件设于所述门机本体上,且所述移门组件靠近所述导轨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轮,所述第一固定轮设于所述移门组件;第二固定轮,所述第二固定轮设于所述移门组件,且所述第一固定轮和所述第二固定轮分别设于所述导轨的两侧;至少一个调节孔,所述至少一个调节孔设于所述移门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轮和/或所述第二固定轮的设于所述移门组件的一端设于所述调节孔内。
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设置在导轨两侧的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处设置调节孔,且通过调节孔可调节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之间的间距大小,使移门组件和导轨之间的位置可调节,从而便于移门组件的调节。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导轨设有导轨上端和导轨下端,且所述第一固定轮设于所述导轨上端,所述第二固定轮设于所述导轨下端;所述至少一个调节孔为一个,且所述调节孔设于靠近所述第二固定轮的一侧。
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调节孔设置在导轨的下端,当维修人员进行调整时,只需要将下端的第二固定轮通过调节孔进行调节即可,由于调节第一固定轮除了将移门组件固定至导轨上还起到了支撑移门组件的作用,如果通过调节第一固定轮进行固定,会导致移门组件的位置发生偏移,因此通过调节设于下端的第二固定轮,从而保证了修护时的安全性,也可防止维修时移门组件从导轨上滑出。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导轨之间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由于第二固定轮具有一定的重量,当进行调节时,如果将调节孔垂直设置会防止第二固定轮掉落,且维修人员需要较大的力进行调整,通过将调节孔设置为与导轨之间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从而调节孔的一
部分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便于维修人员进行调整。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轮包括:挂板挂轮轴,所述挂板挂轮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移门组件上,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向轮安装位;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向轮安装位上。
1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挂板挂轮轴且挂板挂轮轴上设置第一导向轮安装位,再将第一导向轮固定在第一导向轮安装位,从而实现第一导向轮的固定,提高了第一导向轮的安装稳定性。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一导向轮靠近所述导轨的一侧上设有凹槽;所述导轨靠近所述第一导向轮的一侧上设有凸起;其中,所述凹槽和所述凸起配合使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所述导轨上。
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第一导向轮上设置凹槽,相当的在导轨靠近第一导向轮的一侧上设有凸起,通过第一导向轮更好地固定在第一导向轮上,防止第一导向轮在移动时从导轨上脱落。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第二固定轮包括:导向轮轴;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设于所述导向轮轴的一端;松紧件,所述松紧件设于所述导向轮轴相对的另一端,且所述松紧件可收缩地设于所述第二导向轮。调节配合件,所述调节配合件设于所述第二导向轮和所述松紧件之间,且当所述第二固定轮设于所述移门组件时,所述调节配合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调节孔内。
16.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导向轮轴固定第二导向轮,且设置松紧件调节第二导向轮和移门组件之间的固定性;且在第二导向轮和松紧件之间设置调节配合件,其中调节配合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调节孔内,且调节配合件的形状和调节孔的形状相同,从而使第二固定轮可更好得固定在调节孔上,且通过调节孔调节第二固定轮也更加便捷。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还包括:多个防脱件,所述多个防脱件设于所述移门组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多个防脱件从而防止移门组件在移动时从导轨上脱离。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所述防脱件包括:第一防脱件,所述第一防脱件设于所述移门组件的一端;第二防脱件,所述第二防脱件设于所述移门组件相对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导轨设于所述第一防脱件和所述第二防脱件之间。
20.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导轨设于第一防脱件和第二防脱件之间,进一步防止移门组件在移动时从导轨上脱离。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还包括:防撞组件,所述防撞组件设于所述移门组件。
22.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防撞组件,从而防止移门组件在移动时导致其和其他组件发生碰撞。
23.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本体;如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门机组件,所述门机组件设于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
24.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本体和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门机组
件,且门机组件设于升降装置本体上,因此其具有如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门机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2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6.(1)通过将设置在导轨两侧的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处设置调节孔,且通过调节孔可调节第一固定轮和第二固定轮之间的间距大小,使移门组件和导轨之间的位置可调节,从而便于移门组件的调节;
27.(2)通过将调节孔设置在导轨的下端,当维修人员进行调整时,只需要将下端的第二固定轮通过调节孔进行调节即可,由于调节第一固定轮除了将移门组件固定至导轨上还起到了支撑移门组件的作用,如果通过调节第一固定轮进行固定,会导致移门组件的位置发生偏移,因此通过调节设于下端的第二固定轮,从而保证了修护时的安全性,也可防止维修时移门组件从导轨上滑出;
28.(3)由于第二固定轮具有一定的重量,当进行调节时,如果将调节孔垂直设置会防止第二固定轮掉落,且维修人员需要较大的力进行调整,通过将调节孔设置为与导轨之间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从而调节孔的一部分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便于维修人员进行调整。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待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门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31.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门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门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34.图5为图4中区域b的放大图。
35.图6为图5中所示第一固定轮的爆炸图。
36.图7为图5中所示第二固定轮的爆炸图。
37.图8为图1中所示移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00为门机组件;110为门机本体;120为导轨;130为移门组件;140为固定组件;141为第一固定轮;1411为第一导向轮;1412为挂板挂轮轴;1413为凹槽;142为第二固定轮;1421为导向轮轴;1422为第二导向轮;1423为松紧件;1424为调节配合件;150为防撞组件;161为第一防脱件;162为第二防脱件。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第一实施例】
42.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门机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之一。结合图1-8;门机组件100例如包括:门机本体110;导轨120,导轨120设于门机本体110上;移门组件130,移门组件130设于门机本体110上,且移门组件130靠近导轨120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组件140,固定组件140包括:第一固定轮141,第一固定轮141设于移门组件130;第二固定轮142,第二固定轮142设于移门组件130,且第一固定轮141和第二固定轮142分别设于导轨120的两侧;至少一个调节孔,至少一个调节孔设于移门组件130上;其中,第一固定轮141和/或第二固定轮142的设于移门组件130的一端设于调节孔内。
43.举例来说,通过将设置在导轨120两侧的第一固定轮141和第二固定轮142处设置调节孔,且通过调节孔可调节第一固定轮141和第二固定轮142之间的间距大小,使移门组件130和导轨120之间的位置可调节,从而便于移门组件130的调节。
44.进一步的,导轨120设有导轨120上端和导轨120下端,且第一固定轮141设于导轨120上端,第二固定轮142设于导轨120下端;至少一个调节孔为一个,且调节孔设于靠近第二固定轮142的一侧。
45.举例来说,通过将调节孔设置在导轨120的下端,当维修人员进行调整时,只需要将下端的第二固定轮142通过调节孔进行调节即可,由于调节第一固定轮141除了将移门组件130固定至导轨120上还起到了支撑移门组件130的作用,如果通过调节第一固定轮141进行固定,会导致移门组件130的位置发生偏移,因此通过调节设于下端的第二固定轮142,从而保证了修护时的安全性,也可防止维修时移门组件130从导轨120上滑出。
46.优选的,参见图8,调节孔与导轨120之间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47.举例来说,由于第二固定轮142具有一定的重量,当进行调节时,如果将调节孔垂直设置会防止第二固定轮142掉落,且维修人员需要较大的力进行调整,通过将调节孔设置为与导轨120之间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从而调节孔的一部分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从而便于维修人员进行调整。
48.具体的,参见图6,第一固定轮141包括:挂板挂轮轴1412,挂板挂轮轴1412的一端固定于移门组件130上,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向轮1411安装位;第一导向轮1411,第一导向轮1411固定于第一导向轮1411安装位上。
49.举例来说,通过设置挂板挂轮轴1412且挂板挂轮轴1412上设置第一导向轮1411安装位,再将第一导向轮1411固定在第一导向轮1411安装位,从而实现第一导向轮1411的固定,提高了第一导向轮1411的安装稳定性。
50.优选的,第一导向轮1411靠近导轨120的一侧上设有凹槽1413;导轨120靠近第一导向轮1411的一侧上设有凸起;其中,凹槽1413和凸起配合使第一导向轮1411位于导轨120上。
51.举例来说,在第一导向轮1411上设置凹槽1413,相当的在导轨120靠近第一导向轮1411的一侧上设有凸起,通过第一导向轮1411更好地固定在第一导向轮1411上,防止第一导向轮1411在移动时从导轨120上脱落。
52.具体的,参见图7,第二固定轮142包括:导向轮轴1421;第二导向轮1422,第二导向轮1422设于导向轮轴1421的一端;松紧件1423,松紧件1423设于导向轮轴1421相对的另一
端,且松紧件1423可收缩地设于第二导向轮1422。调节配合件1424,调节配合件1424设于第二导向轮1422和松紧件1423之间,且当第二固定轮142设于移门组件130时,调节配合件14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调节孔内。
53.举例来说,通过设置导向轮轴1421固定第二导向轮1422,且设置松紧件1423调节第二导向轮1422和移门组件130之间的固定性;且在第二导向轮1422和松紧件1423之间设置调节配合件1424,其中调节配合件14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调节孔内,且调节配合件1424的形状和调节孔的形状相同,从而使第二固定轮142可更好得固定在调节孔上,且通过调节孔调节第二固定轮142也更加便捷。
54.优选的,参见图8,门机组件100例如还包括:多个防脱件,多个防脱件设于移门组件130。举例来说,通过设置多个防脱件从而防止移门组件130在移动时从导轨120上脱离。
55.进一步的,防脱件包括:第一防脱件161,第一防脱件161设于移门组件130的一端;第二防脱件162,第二防脱件162设于移门组件130相对的另一端;其中,导轨120设于第一防脱件161和第二防脱件162之间。
56.举例来说,通过将导轨120设于第一防脱件161和第二防脱件162之间,进一步防止移门组件130在移动时从导轨120上脱离。
57.优选的,参见图2,门机组件100例如还包括:防撞组件150,防撞组件150设于移门组件130。举例来说,通过设置防撞组件150,从而防止移门组件130在移动时导致其和其他组件发生碰撞。
58.【第二实施例】
5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例如包括:升降装置本体;;第一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门机组件100,且门机组件100设于升降装置本体上。
60.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装置本体和如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门机组件100,且门机组件100设于升降装置本体上,因此其具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门机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机本体(110);导轨(120),所述导轨(120)设于所述门机本体(110)上;移门组件(130),所述移门组件(130)设于所述门机本体(110)上,且所述移门组件(130)靠近所述导轨(120)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组件(140),所述固定组件(140)包括:第一固定轮(141),所述第一固定轮(141)设于所述移门组件(130);第二固定轮(142),所述第二固定轮(142)设于所述移门组件(130),且所述第一固定轮(141)和所述第二固定轮(142)分别设于所述导轨(120)的两侧;至少一个调节孔,所述至少一个调节孔设于所述移门组件(130)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轮(141)和/或所述第二固定轮(142)的设于所述移门组件(130)的一端设于所述调节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20)设有导轨(120)上端和导轨(120)下端,且所述第一固定轮(141)设于所述导轨(120)上端,所述第二固定轮(142)设于所述导轨(120)下端;所述至少一个调节孔为一个,且所述调节孔设于靠近所述第二固定轮(14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导轨(120)之间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轮(141)包括:挂板挂轮轴(1412),所述挂板挂轮轴(14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移门组件(130)上,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向轮(1411)安装位;第一导向轮(1411),所述第一导向轮(1411)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向轮(1411)安装位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轮(1411)靠近所述导轨(120)的一侧上设有凹槽(1413);所述导轨(120)靠近所述第一导向轮(1411)的一侧上设有凸起;其中,所述凹槽(1413)和所述凸起配合使所述第一导向轮(1411)位于所述导轨(120)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轮(142)包括:导向轮轴(1421);第二导向轮(1422),所述第二导向轮(1422)设于所述导向轮轴(1421)的一端;松紧件(1423),所述松紧件(1423)设于所述导向轮轴(1421)相对的另一端,且所述松紧件(1423)可收缩地设于所述第二导向轮(1422);调节配合件(1424),所述调节配合件(1424)设于所述第二导向轮(1422)和所述松紧件(1423)之间,且当所述第二固定轮(142)设于所述移门组件(130)时,所述调节配合件(142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调节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防脱件,所述多个防脱件设于所述移门组件(13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件包括:第一防脱件(161),所述第一防脱件(161)设于所述移门组件(130)的一端;
第二防脱件(162),所述第二防脱件(162)设于所述移门组件(130)相对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导轨(120)设于所述第一防脱件(161)和所述第二防脱件(162)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组件(150),所述防撞组件(150)设于所述移门组件(130)。10.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装置本体;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门机组件(100),且所述门机组件(100)设于所述升降装置本体上。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机组件和升降装置,门机组件包括:门机本体;导轨,所述导轨设于所述门机本体上;移门组件,所述移门组件设于所述门机本体上,且所述移门组件靠近所述导轨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轮,所述第一固定轮设于所述移门组件;第二固定轮,所述第二固定轮设于所述移门组件,且所述第一固定轮和所述第二固定轮分别设于所述导轨的两侧;至少一个调节孔,所述至少一个调节孔设于所述移门组件上;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轮和/或所述第二固定轮的设于所述移门组件的一端设于所述调节孔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移门组件和导轨之间的位置可调节,从而便于移门组件的调节。从而便于移门组件的调节。从而便于移门组件的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 屈华慧 陈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欧菱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3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