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2.目前光伏行业组件边框主要是使用铝合金型材,铝型材成本高,种类、规格型号繁多;随着组件尺寸越做越大,超大版型铝边框组件机械载荷性能较差,对铝型材质量与性能要求很高,材料成本不断增加压力。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包括c面展出1、b面腔体2以及c面3。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采用铝合金材质,表面镀层氧化膜,腔体封闭式。
3.在现有的双玻组件铝型材边框应用中,因考虑到机械结构强度,仅对短边去除了c面展出1设计,长边需要承受组件自身以及在户外环境使用中风雪对组件施加的压力,且考虑到降本环境,综合条件下仅利用b面腔体2空间无法承受组件以及实际环境中所带来载荷力,而且铝型材边框的c面3带有安装孔,可以有效的增加组件抗载荷能力,所以在现有因素下,组件铝型材的长边框依然带有c面展出1,且在于边框端无法对组件功率增加任何增益。
4.在双玻版型组件中,铝型材边框的c面承带着安装、接地以及增加结构强度的能力,并且c面展出可以增加安装接触面积,增加安装的稳定性;铝型材边框的c面展出会对组件背面形成光遮挡,这对于组件背面光的有效吸收转换形成一定的损失。
5.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可以兼顾光伏组件边框有效抗压能力的同时,还能减少光线照射组件时因边框遮挡带来的功率损失,进而利用光线折射原理提高组件的光吸收增加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可以兼顾光伏组件边框有效抗压能力的同时,还能减少光线照射组件时因边框遮挡带来的功率损失,进而利用光线折射原理提高组件的光吸收增加功率。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
8.组件安装卡槽,包括上壁、下壁以及侧壁,所述上壁、侧壁以及下壁依次连接并在侧方形成槽口,所述槽口用于安装层压件;
9.卡槽面,卡槽面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壁的上表面平齐,并且卡槽面与所述上壁固定连接;
10.直立受力面,垂直连接于所述卡槽面的端部;
11.底座面,与所述卡槽面平行并垂直连接在所述直立受力面的端部;
12.内壁面,所述内壁面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壁的中间位置,所述内壁面的下端与所述底座面固定连接;
13.光线折射体,通过折射将光线反射到层压件表面,以增加光线吸收率。
14.优选的,所述光线折射体包括支撑面以及折射面,所述支撑面安装在直立受力面的上端,所述折射面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壁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射面的表面具有若干用于增加光线反射的锯齿状结构。
15.优选的,所述卡槽面、直立受力面、底座面以及内壁面围合成l形的内腔。
16.优选的,所述内腔内设有多个加强筋。
17.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呈x形结构。
18.优选的,所述卡槽面上设有上冲压孔、接地孔以及上安装孔,所述底座面设有下冲压孔以及下安装孔,所述上冲压孔的位置与所述下冲压孔的位置相应,所述上安装孔的位置与下安装孔的位置相应。
19.优选的,所述组件安装卡槽还包括上溢胶槽以及下溢胶槽,所述上溢胶槽的溢胶空间大于下溢胶槽的溢胶空间。
20.优选的,所述上壁以及所述下壁均具有向所述侧壁倾斜的倾斜面,以防止层压件脱落;所述上壁与所述侧壁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所述上壁另一端的高度,所述下壁与所述侧壁连接处的高度低于所述下壁另一端的高度。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光伏组件边框以及边框组装用角码;其中,所述边框组装用角码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垂直固定连接且截面均呈l形结构并与所述光伏组件边框的内腔相适配,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安装挤压位。
22.优选的,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具有若干镂空部。
2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4.1、本实用新型改进了光伏组件的边框结构,调整了卡槽面以及内壁面的位置,保证载荷性能以及结构强度,提高组件装配的牢固性,同时可以增加组件边缘之外的光线吸收率,通过折射将一部分光线反射到组件表明吸收增加功率。
25.2、本实用新型中的光线折射体,增加组件边缘之外的光线吸收率,可以有效的解决背面遮光问题带来的功率损失,利用光线折射原理提高组件的光吸收增加功率;
26.3、本实用新型采用l形的内腔结构,提高结构强度,增加整体抗压力,同时闭合腔体以及加强筋提高了载荷性能;
27.4、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c面展出的部分,避免c面展出对组件背面形成光遮挡,增加了组件背面光吸收比例,从而达到了增加功率的效果,同时取消展出的c面展出部分降低了边框的重量,从而达到了降本的效果;
28.5、本实用新型便于量产推广,不仅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光线吸收提高功率,安装便捷,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29.图1为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边框的侧面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边框的光线折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边框组装用角码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为:
35.100、光伏组件边框; 10、组件安装卡槽;11、上壁;12、侧壁;13、下壁;14、上溢胶槽; 15、下溢胶槽;
36.20、卡槽面;21、上冲压孔;22、接地孔;23、上安装孔;30、直立受力面;40、底座面;41、下安装孔;42、下冲压孔;50、内壁面;60、内腔; 70、加强筋;80、光线折射体;81、支撑面;82、折射面;
37.200、边框组装用角码;210、第一本体;220、第二本体;230、安装挤压位;240、镂空部;
[0038] 300、层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0]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包括组件安装卡槽10、卡槽面20、直立受力面30、底座面40、内壁面50以及光线折射体80。
[0041]
其中,组件安装卡槽10包括上壁11、下壁13以及侧壁12,上壁11、侧壁12以及下壁13依次连接并在侧方形成槽口,槽口用于安装层压件300,可参考图3,组件安装卡槽10还包括上溢胶槽14以及下溢胶槽15,上溢胶槽14的溢胶空间大于下溢胶槽15的溢胶空间,增加可溢胶比例,安装后可增加倒扣锁紧强度。此外,上壁11和下壁13具有向侧壁12倾斜的倾斜面,以防止层压件300脱落,增加安装后的结构强度,上壁11与侧壁12连接处的高度高于上壁11另一端的高度,下壁13与侧壁12连接处的高度低于下壁13另一端的高度。
[0042]
本实施例中的卡槽面20的上表面与上壁11的上表面平齐,并卡槽面20与上壁11固定连接,直立受力面30垂直连接于卡槽面20的端部,底座面40与卡槽面20平行并垂直连接在直立受力面30的端部,内壁面5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下壁13的中间位置,内壁面50的下端与底座面40固定连接。
[0043]
通过调整卡槽面20以及内壁面50的位置,保证载荷性能以及结构强度,提高组件装配的牢固性,同时可以增加组件边缘之外的光线吸收率,通过折射将一部分光线反射到组件表明吸收增加功率。
[0044]
其中,卡槽面20、直立受力面30、底座面40以及内壁面50围合成l形的内腔60,内腔60内设有多个加强筋70,具体加强筋70的形状和数量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中的加强筋70呈x形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l形的内腔60结构,增加内腔空间,提高结构强度,增加整体抗压力,同时闭合腔体以及加强筋提高了载荷性能。
[0045]
此外,卡槽面20上设有上冲压孔21、接地孔22以及上安装孔23,底座面40设有下冲压孔42以及下安装孔41,上冲压孔21的位置与下冲压孔42的位置相应,上安装孔23的位置与下安装孔41的位置相应。角码安装后可同时被卡槽面20及底座面40锁紧,增加安装后结构强度,防止脱落。
[0046]
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c面展出的部分,避免c面展出对组件背面形成光遮挡,增
加了组件背面光吸收比例,从而达到了增加功率的效果,同时取消展出的c面展出部分降低了边框的重量,从而达到了降本的效果。
[0047]
本实用新型中的光线折射体80通过折射将光线反射到层压件表面,以增加光线吸收率。具体的,光线折射体80包括支撑面81以及折射面82,支撑面81安装在直立受力面30的上端,折射面82的一端与支撑面81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壁11的端部固定连接,折射面82的表面具有若干用于增加光线反射的锯齿状结构。光线折射体80可增加层压件边缘之外的光线吸收率,可以有效的解决背面遮光问题带来的功率损失,利用光线折射原理提高组件的光吸收增加功率。
[0048]
其中,光线折射体80至少为一个,当光线折射体80为多个时,光线折射体80间隔分布,间隔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0049]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边框组装用角码200以及光伏组件边框100;其中边框组装用角码200包括第一本体210以及第二本体220,第一本体210和第二本体220垂直固定连接且截面均呈l形结构并与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内腔相适配,角码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安装挤压位230。同时,第一本体210和第二本体220上具有若干镂空部240,镂空部240不仅可以降低重量,还可增加结构强度。
[005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可以兼顾光伏组件边框有效抗压能力的同时,还能减少光线照射组件时因边框遮挡带来的功率损失,进而利用光线折射原理提高组件的光吸收增加功率;便于量产推广,不仅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光线吸收提高功率,安装便捷,不易脱落,提高结构强度,增加整体抗压力,同时闭合腔体以及加强筋提高了载荷性能。
[0051]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和非优选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1.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 包括:组件安装卡槽(10),包括上壁(11)、下壁(13)以及侧壁(12),所述上壁(11)、侧壁(12)以及下壁(13)依次连接并在侧方形成槽口,所述槽口用于安装层压件(300);卡槽面(20),所述卡槽面(20)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壁(11)的上表面平齐,并且所述卡槽面(20)与所述上壁(11)固定连接;直立受力面(30),垂直连接于所述卡槽面(20)的端部;底座面(40),与所述卡槽面(20)平行并垂直连接在所述直立受力面(30)的端部;内壁面(50),所述内壁面(5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壁(13)的中间位置,所述内壁面(50)的下端与所述底座面(40)固定连接;光线折射体(80),通过折射将光线反射到层压件(300)表面,以增加光线吸收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折射体(80)包括支撑面(81)以及折射面(82),所述支撑面(81)安装在直立受力面(30)的上端,所述折射面(8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面(81)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壁(1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射面(82)的表面具有若干用于增加光线反射的锯齿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面(20)、直立受力面(30)、底座面(40)以及内壁面(50)围合成l形的内腔(6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60)内设有多个加强筋(7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70)呈x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面(20)上设有上冲压孔(21)、接地孔(22)以及上安装孔(23),所述底座面(40)设有下冲压孔(42)以及下安装孔(41),所述上冲压孔(21)的位置与所述下冲压孔(42)的位置相应,所述上安装孔(23)的位置与下安装孔(41)的位置相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安装卡槽(10)还包括上溢胶槽(14)以及下溢胶槽(15),所述上溢胶槽(14)的溢胶空间大于下溢胶槽(15)的溢胶空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11)以及所述下壁(13)均具有向所述侧壁(12)倾斜的倾斜面,以防止层压件(300)脱落;所述上壁(11)与所述侧壁(12)连接处的高度高于所述上壁(11)另一端的高度,所述下壁(13)与所述侧壁(12)连接处的高度低于所述下壁(13)另一端的高度。9.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光伏组件边框(100)以及边框组装用角码(200);其中,所述边框组装用角码(200)包括第一本体(210)以及第二本体(220),所述第一本体(210)和第二本体(220)垂直固定连接且截面均呈l形结构并与所述光伏组件边框(100)的内腔相适配,第一本体(210)以及第二本体(220)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安装挤压位(230)。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210)以及第二本体(220)上具有若干镂空部(240)。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属于光伏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包括组件安装卡槽、卡槽面、直立受力面、底座面、内壁面以及光线折射体,组件安装卡槽用于安装层压件,卡槽面与上壁平齐并与上壁固定连接,直立受力面垂直连接于卡槽面的端部;底座面与卡槽面平行并垂直连接在直立受力面的端部;内壁面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下壁的中间位置,内壁面的下端与底座面固定连接;光线折射体通过折射将光线反射到组件表面,以增加光线吸收率。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边框及光伏组件,可以兼顾光伏组件边框有效抗压能力的同时,还能减少光线照射组件时因边框遮挡带来的功率损失,进而利用光线折射原理提高组件的光吸收增加功率。功率。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琼 黄晓 刘亚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方日升(义乌)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5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