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0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物探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



背景技术:

物探设备,用于探测测区磁场,是探查测区矿石储备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大部分作业安装于有人机上,由于物探的探头对于磁场敏感,飞机上存在各种有磁性的金属,对于探头干扰大,安装探头时一般都是将探头安装在远离机身的位置,探头重量对于有人机而言很轻,有人机几乎不存在配重的问题。

无人机上安装物探设备,尤其在固定翼 垂直起降的复合翼无人机,在国内尚属空白。复合翼无人机有着起降场地要求小,航时长的优势,物探作业大都在野外,起降场地一般比较恶劣,不适合固定翼滑行起降。复合翼无人机对于物探作业更为合适。物探探头需远离机身至少1.5m进行安装,这对于60kg级别的无人机的配重影响极大,而且探头的力臂过长,探头的抖动容易发散,对于无人机的姿态产生很大影响,会威胁飞行安全。本申请针对以上情况,在60kg级别的无人机上设计安装物探设备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解决了有人机上安装物探设备进行作业,成本极高,效率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包括无人机机体、第二碳管、第一碳管、第一探头、第二探头、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无人机机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碳管,所述第二碳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碳管,所述第一碳管背离第二碳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探头,所述第一探头右侧的第一碳管上安装有第二探头,所述第一碳管的下部安装有前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背离第一碳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支撑固定件上,所述前支撑固定件背离前支撑杆的一侧安装有后支撑杆,所述后支撑杆背离前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后支撑固定件上。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机体的下部前侧固定连接有前起落架,所述无人机机体的下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起落架,所述第二碳管固定连接在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之间的无人机机体底部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碳管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舱盖,所述舱盖与对应无人机机体的外壁相契合,所述舱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碳管固定连接在前起落架和后起落架部位处无人机机体上安置的前支撑固定件和后支撑固定件上,所述前支撑固定件和后支撑固定件均与无人机机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探头通过固定套套装在第二碳管的端头上,所述第二碳管通过螺钉与第一碳管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碳管插接在第二碳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碳管的外径与第二碳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碳管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且第二碳管内壁上对应第一碳管上的外螺纹部位处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碳管和第二碳管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支撑杆通过固定座与第一碳管固定连接,且前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前支撑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固定件与第二碳管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杆的两端均通过螺钉与前支撑固定件和后支撑固定件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无人机机体、第二碳管、第一碳管、第一探头、第二探头、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利用第一碳管固定住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在将其第一碳管利用第二碳管固定到无人机机体的起落架上,从而将其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固定到无人机机体上,并且利用无人机机体的飞行来带动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进行探测,同时利用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来降低无人机机体飞行过程中第一探头和第二探头产生的震动,减少探头传递至机身的上下震动,利用起落架处结构强度大特点进行受力,提升整体的强度,并且无人机适合野外进行探测,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降低探测的成本,速度快、效率高,解决了有人机上安装物探设备进行作业,成本极高,效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探头固定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一碳管和第二碳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无人机机体;2、前起落架;3、后起落架;4、第二碳管;5、第一碳管;6、第一探头;7、第二探头;8、固定套;9、前支撑杆;10、固定座;11、后支撑杆;12、前支撑固定件;13、后支撑固定件;14、舱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包括无人机机体1、第二碳管4、第一碳管5、第一探头6、第二探头7、前支撑杆9和后支撑杆11,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碳管4,第二碳管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碳管5,利用第二碳管4来固定安装第一碳管5,第一碳管5背离第二碳管4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探头6,第一探头6右侧的第一碳管5上安装有第二探头7,便于将其第一探头6和第二探头7安置在第一碳管5上,从而将其第一探头6和第二探头7安置在无人机机体1上,并且第一探头6和第二探头7均采用盒体固定安置在第一碳管5上,第一碳管5的下部安装有前支撑杆9,前支撑杆9背离第一碳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支撑固定件12上,前支撑固定件12背离前支撑杆9的一侧安装有后支撑杆11,后支撑杆11背离前支撑杆9的一端固定在后支撑固定件13上,利用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将其前支撑杆9和后支撑杆11固定连接到第二碳管4和第一碳管5的下部,提升第一碳管5安装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第一探头6和第二探头7运行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前侧固定连接有前起落架2,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起落架3,第二碳管4固定连接在前起落架2和后起落架3之间的无人机机体1底部外壁上,便于利用前起落架2和后起落架3部位处的较强的机身将其第二碳管4固定到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从而提升第二碳管4固定的强度。

进一步,第二碳管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舱盖14,舱盖14部位处设置有三个等间距分布在的支撑点,并且支撑点延伸到贯穿舱盖,并且支撑点与机体内部的固定板固定连接,并且支撑点均与第二碳管4固定连接,舱盖14与对应无人机机体1的外壁相契合,舱盖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1的外壁上,便于利用舱盖14将其第二碳管4固定到无人机机体1的外壁上,提升第二碳管4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二碳管4固定连接在前起落架2和后起落架3部位处无人机机体1上安置的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上,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均与无人机机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便于利用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来固定安置第二碳管4,并利用螺栓来提升第二碳管4与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探头6通过固定套8套装在第二碳管4的端头上,固定套8通过螺钉与第一碳管5的端头固定连接,第一碳管5插接在第二碳管4的内部,利用固定套8来提升第一探头6与第一碳管5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碳管5的外径与第二碳管4的内径相同,第一碳管5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且第二碳管4内壁上对应第一碳管5上的外螺纹部位处开设有内螺纹,第一碳管5和第二碳管4螺纹连接,便于利用设置的螺纹来提升第一碳管5和第二碳管4连接的便捷性,从而可以实现二者之间的快速连接和拆装。

进一步,前支撑杆9通过固定座10与第一碳管5固定连接,且前支撑杆9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前支撑固定件12固定连接,前支撑固定件12与第二碳管4固定连接,便于利用固定座10和前支撑固定件12来提升前支撑杆9安装的稳定性,后支撑杆11的两端均通过螺钉与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固定连接,便于利用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来提升后支撑杆11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使用时,无人机机体1直接起飞,并且按照设定的路线飞行,在无人机机体1飞行过程中,第一探头6和第二探头7对其飞行路线进行探测,飞行过程中第一探头6和第二探头7产生的震动传递到第一碳管5上,在从第一碳管5传递到第二碳管4和前支撑杆9上,再由第二碳管4和前支撑杆9传递到第二碳管4和后支撑杆11上,随后传递到无人机机体1上。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无人机机体1、第二碳管4、第一碳管5、第一探头6、第二探头7、前支撑杆9和后支撑杆11,解决了有人机上安装物探设备进行作业,成本极高,效率较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包括无人机机体(1)、第二碳管(4)、第一碳管(5)、第一探头(6)、第二探头(7)、前支撑杆(9)和后支撑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碳管(4),所述第二碳管(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碳管(5),所述第一碳管(5)背离第二碳管(4)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探头(6),所述第一探头(6)右侧的第一碳管(5)上安装有第二探头(7),所述第一碳管(5)的下部安装有前支撑杆(9),所述前支撑杆(9)背离第一碳管(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支撑固定件(12)上,所述前支撑固定件(12)背离前支撑杆(9)的一侧安装有后支撑杆(11),所述后支撑杆(11)背离前支撑杆(9)的一端固定在后支撑固定件(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前侧固定连接有前起落架(2),所述无人机机体(1)的下部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起落架(3),所述第二碳管(4)固定连接在前起落架(2)和后起落架(3)之间的无人机机体(1)底部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管(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舱盖(14),所述舱盖(14)与对应无人机机体(1)的外壁相契合,所述舱盖(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无人机机体(1)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管(4)固定连接在前起落架(2)和后起落架(3)部位处无人机机体(1)上安置的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上,所述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均与无人机机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头(6)通过固定套(8)套装在第二碳管(4)的端头上,所述固定套(8)通过螺钉与第一碳管(5)的端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碳管(5)插接在第二碳管(4)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管(5)的外径与第二碳管(4)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碳管(5)的外壁上开设有外螺纹,且第二碳管(4)内壁上对应第一碳管(5)上的外螺纹部位处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碳管(5)和第二碳管(4)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杆(9)通过固定座(10)与第一碳管(5)固定连接,且前支撑杆(9)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前支撑固定件(12)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固定件(12)与第二碳管(4)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杆(11)的两端均通过螺钉与前支撑固定件(12)和后支撑固定件(13)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物探结构,包括无人机机体、第二碳管、第一碳管、第一探头、第二探头、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无人机机体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碳管,第二碳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碳管,第一碳管背离第二碳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探头,第一探头右侧的第一碳管上安装有第二探头,第一碳管的下部安装有前支撑杆,前支撑杆背离第一碳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前支撑固定件上,前支撑固定件背离前支撑杆的一侧安装有后支撑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无人机机体、第二碳管、第一碳管、第一探头、第二探头、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解决了有人机上安装物探设备进行作业,成本极高,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斌;李家利;林捷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汉飞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1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