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行业轧钢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
背景技术:
在轧钢轧制过程中,为防止轧辊过热,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需要用冷却水管对轧辊的轧槽进行冷却,以延长轧槽的使用寿命,在轧制过程中,轧槽中心的部位由于变形大,温度高,容易老化,因此,需要冷却水能直接对轧槽中心进行冷却。目前使用的冷却水管由工人进行焊接,加工精度低,在加工完成后,一般喷水管不能直接将冷却水喷至轧辊轧槽中心,而且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受冷热变化的影响冷却水管逐渐变形,这种情况在四切分轧制中更为明显,往往导致四线轧槽磨损不均,增加了调整难度,导致不利于负差和线差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以便于冷却水冷却轧槽的中心,延长轧槽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多线切分轧槽磨损程度均匀,可以有效的控制负差和线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为网状水管,所述网状水管包括:圆柱形水管和曲面水管,若干水平的所述圆柱形水管并排设置,若干所述曲面水管与所述圆柱形水管相垂直交叉,且所述圆柱形水管与所述曲面水管交叉处均连通;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还包括:转动环、喷水口、出水孔、扇形壁和插孔,所述圆柱形水管朝向轧辊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为沿所述圆柱形水管周向设置的扇形孔,所述扇形孔上沿所述扇形孔周向设置有向外凸起的所述扇形壁,所述扇形壁与所述圆柱形水管相固定,所述扇形壁的两端壁上均设置有所述插孔,所述插孔为通孔,所述转动环贯穿所述插孔,所述转动环的宽度与所述扇形孔的宽度相适应,所述转动环可以密封所述扇形孔,所述转动环可相对于所述圆柱形水管周向转动,所述转动环上设置有所述喷水口,所述喷水口与所述出水孔相通,所述转动环通过螺栓与所述圆柱形水管相紧固。
所述扇形壁的两端壁上均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与所述插孔垂直且相通,所述转动环通过所述螺栓孔内的紧固螺栓与所述圆柱形水管相固定。
所述转动环为设置有开口的环状结构,所述转动环通过所述插孔套设于所述圆柱形水管的外部。
所述出水孔沿所述圆柱形水管周向角度为100°~120°。
所述转动环朝向所述圆柱形水管的一侧粘接有密封垫。
所述网状水管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曲面水管的曲面弯曲角度为100°~175°。
所述曲面水管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
所述圆柱形水管为4根。
所述曲面水管为4根。
使用方法:将网状水管固定在四辊轧机的架体上,使四个圆柱形水管与四个轧辊分别平行相对,调节转动环,使每个转动环上的喷嘴都正对着轧辊的轧槽,然后拧紧紧固螺栓,将转动环及喷头的位置固定,打开进水口将冷却水充满网状水管,根据压力传感器调节合适的水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冷却水用水管的喷头可以随着转动环的转动而调节喷水角度,以便于冷却水冷却轧槽的中心,延长轧槽的使用寿命,同时使多线切分轧槽磨损程度均匀,可以有效的控制负差和线差。
二、本实用新型将冷却水管设计成网状水管,选择合适的曲面水管的弯曲角度,使得圆柱形水管与轧辊排列形状相配合,喷头与轧槽中心的距离与角度方便调节,冷却效果好。
三、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环通过插孔插接在扇形壁上,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转动环的安装拆卸方便,当喷嘴出现堵塞问题时,更换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水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网状水管,2为转动环,3为喷水口,4为圆柱形水管,5为曲面水管,6为出水孔,7为螺栓孔,8为插孔,9为进水口,10为压力传感器,11为扇形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为网状水管1,所述网状水管1包括:圆柱形水管4和曲面水管5,若干水平的所述圆柱形水管4并排设置,若干所述曲面水管5与所述圆柱形水管4相垂直交叉,且所述圆柱形水管4与所述曲面水管5交叉处均连通;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还包括:转动环2、喷水口3、出水孔6、扇形壁11和插孔8,所述圆柱形水管4朝向轧辊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出水孔6,所述出水孔6为沿所述圆柱形水管4周向设置的扇形孔,所述扇形孔外沿所述扇形孔周向设置有向外凸起的所述扇形壁11,所述扇形壁11与所述圆柱形水管4相固定,所述扇形壁11的两端壁上均设置有所述插孔8,所述插孔8为通孔,所述转动环2贯穿所述插孔8,所述转动环2的宽度与所述扇形孔的宽度相适应,所述转动环2可以密封所述扇形孔,所述转动环2可相对于所述圆柱形水管4周向转动,所述转动环2上设置有所述喷水口3,所述喷水口3与所述出水孔6相通,所述转动环2通过螺栓与所述圆柱形水管4相紧固。
所述扇形壁11的两端壁上均设置有螺栓孔7,所述螺栓孔7与所述插孔8垂直且相通,所述转动环2通过所述螺栓孔7内的紧固螺栓与所述圆柱形水管4相固定。
所述出水孔6沿所述圆柱形水管4周向角度为100°~120°。
所述转动环2朝向所述圆柱形水管4的一侧粘接有密封垫。
所述网状水管1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
所述曲面水管5的曲面弯曲角度为100°~175°。
所述曲面水管5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9。
所述圆柱形水管4为4根。
所述曲面水管5为4根。
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1.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其特征在于,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为网状水管(1),所述网状水管(1)包括:圆柱形水管(4)和曲面水管(5),若干水平的所述圆柱形水管(4)并排设置,若干所述曲面水管(5)与所述圆柱形水管(4)相垂直交叉,且所述圆柱形水管(4)与所述曲面水管(5)交叉处均连通;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还包括:转动环(2)、喷水口(3)、出水孔(6)、扇形壁(11)和插孔(8),所述圆柱形水管(4)朝向轧辊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出水孔(6),所述出水孔(6)为沿所述圆柱形水管(4)周向设置的扇形孔,所述扇形孔上沿所述扇形孔周向设置有向外凸起的所述扇形壁(11),所述扇形壁(11)与所述圆柱形水管(4)相固定,所述扇形壁(11)的两端壁上均设置有所述插孔(8),所述插孔(8)为通孔,所述转动环(2)贯穿所述插孔(8),所述转动环(2)的宽度与所述扇形孔的宽度相适应,所述转动环(2)可以密封所述扇形孔,所述转动环(2)可相对于所述圆柱形水管(4)周向转动,所述转动环(2)上设置有所述喷水口(3),所述喷水口(3)与所述出水孔(6)相通,所述转动环(2)通过螺栓与所述圆柱形水管(4)相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壁(11)的两端壁上均设置有螺栓孔(7),所述螺栓孔(7)与所述插孔(8)垂直且相通,所述转动环(2)通过所述螺栓孔(7)内的紧固螺栓与所述圆柱形水管(4)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6)沿所述圆柱形水管(4)周向角度为100°~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2)朝向所述圆柱形水管(4)的一侧粘接有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水管(1)内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水管(5)的曲面弯曲角度为100°~17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水管(5)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9)。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水管(4)为4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喷水角度可调的轧辊冷却水用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水管(5)为4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