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菜共生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6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菜共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背景技术:

鱼菜共生,早已不是新鲜事。鱼有两种排泄物,一种是看不见的氨水,通过鱼的鳃排出,另一种是固体,也就是人们能看见的鱼便,两者都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而鱼菜共生模式中,鱼池通过管道连着过滤槽,水体经过物理过滤和生物过滤“两道关”,排泄物转化成了硝酸盐类物质,成了种菜的“营养液”。但传统的鱼菜共生,一般是用泡沫板等浮体,把蔬菜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放到鱼池里进行水培种植。不仅鱼池里的水不能很好的得到转化,使菜不能很好的吸收,而且现有基本都是单层种植,种植面积过小,或者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意调整种植层数,种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具备养鱼和种菜共生、种植面积大且可自由调整种植面积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养鱼池、大棚、不锈钢架、种植管、u型管、抽水泵、生物反应器、输水泵、净水箱,所述大棚设置在养鱼池上方,所述养鱼池上端盖设有钢化玻璃,所述不锈钢架设置于大棚内的钢化玻璃上;所述不锈钢架包括设置于四角的圆柱以及沿圆柱竖向设置的若干组承载杆,其中每组承载杆上均等距放置有若干种植管,所述种植管上设有种植篮,同一水平面相邻种植管的首尾端通过u型管连接,同一水平面的种植管的闲置端通过u型管与其上端的种植管连接,组成一水平面、垂直面均连通的种植管路;所述抽水泵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养鱼池连接,所述抽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生物反应器连接,所述生物反应器、所述输水泵通过管道与最底层种植管的输入端连接,最顶层种植管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净水箱连接,所述净水箱通过管道与养鱼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柱及承载杆通过销座连接,所述销座包括插销和插片轮,所述插片轮的中心设有贯通的圆孔并通过圆孔与圆柱连接,所述插片轮的外壁设有四个截面呈梯形且两两对称的卡槽,所述卡槽竖向两个内壁的中心对称设有呈直角三角形的卡口;所述插销包括圆饼、截面呈梯形且与卡槽配合的插头,所述圆饼与承载杆的端部焊接,所述插头的两个侧壁边缘的中心分别设有与卡口匹配的压块;所述插销可通过插头从卡槽的底部插入插片轮中,所述压块受到压力可收缩至插头内,并直至压块完全嵌入卡口内,压力消失后可回弹至初始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增氧泵,所述增氧泵通过管道与养鱼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净水箱内设置有若干紫外线杀菌灯。

优选的,所述抽水泵与生物反应器之间设置有过滤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采立体栽培模式增加了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年产量可比传统种植模式增加数倍,棚内养鱼也要减少耗水量。增收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种菜、养鱼的耗水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大棚内种植管与不锈钢架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与承载轩通过销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养鱼池、2-大棚、3-不锈钢架、3a-圆柱、3b-承载杆、4-种植管、5-u型管、6-抽水泵、7-生物反应器、8-输水泵、9-净水箱、10-钢化玻璃、11-销座、11a-插销、11b-插片轮、11c-卡槽、11d-卡口、11e-压块、12-增氧泵、13-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养鱼池1、大棚2、不锈钢架3、种植管4、u型管5、抽水泵6、生物反应器7、输水泵8、净水箱9,大棚2设置在养鱼池1上方,养鱼池1上端盖设有钢化玻璃10,不锈钢架3设置于大棚内的钢化玻璃10上;不锈钢架3包括设置于四角的圆柱3a以及沿圆柱竖向设置的若干组承载杆3b,其中每组承载杆3b上均等距放置有若干种植管4,种植管4上设有种植篮,同一水平面相邻种植管4的首尾端通过u型管5连接,同一水平面的种植管4的闲置端通过u型管5与其上端的种植管4连接,组成一水平面、垂直面均连通的种植管路;抽水泵6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养鱼池1连接,抽水泵6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生物反应器7连接,生物反应器7、输水泵8通过管道与最底层种植管4的输入端连接,最顶层种植管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净水箱9连接,净水箱9通过管道与养鱼池1连接,净水箱9内设置有若干紫外线杀菌灯,用于对种菜后的水进行杀菌消毒处理。

请参阅图3-4,圆柱3a及承载杆3b通过销座11连接,销座11包括插销11a和插片轮11b,插片轮11b的中心设有贯通的圆孔并通过圆孔与圆柱3a连接,插片轮11b的外壁设有四个截面呈梯形且两两对称的卡槽11c,卡槽11c竖向两个内壁的中心对称设有呈直角三角形的卡口11d;插销11a的一端与承载杆3b的端部焊接,插销11a的另一端与卡槽11c匹配,且其两个侧壁边缘的中心分别设有与卡口11d匹配的压块11e;插销11a可从卡槽11c的底部插入插片轮11b中,压块11e受到压力可收缩至插销11a内,并直至压块11e完全嵌入卡口11d内,压力消失后可回弹至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增氧泵12,增氧泵12通过管道与养鱼池1连接;增氧泵12可为养鱼池内增添氧气。抽水泵6与生物反应器7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3;过滤器13可以将该养殖水中的粪便颗粒或污泥残渣进行沉淀后移除,可以避免造成该鱼菜共生装置的堵塞,或对养殖水的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养鱼池1内的水经抽水泵6输送至过滤器13,并过滤掉养殖水中的粪便颗粒或污泥残渣,再经过生物反应器,通过微生物硝化菌与养殖水中的氨态氮发生生化反应,产生亚硝酸,而可以为供栽种植物养分;再通过输水泵8将处理过的水输送至最底层的种植管4,并沿着水平面流动至末端的种植管4,再由末端的种植管4通过u型管5向上流动,从而流动至整个种植管路,再由最顶端处于末端的种植管4流入净水箱9,将种植菜的水进行杀菌处理,再流入养鱼池1内,以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具体的,可根据大棚内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圆柱3a上的销座11,以调整承载杆3b的数量,从而可调整种植管4的层数,实现最佳种植。其中,承载杆3b的端部与插销11a焊接,插销11a可从卡槽11c内插入插片轮11b内,此时压块11e受到压力可收缩至插销11a内,并直至压块11e完全嵌入卡口11d内,压力消失后可回弹至初始位置,从而完成承载杆3b的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立体栽培模式增加了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蔬菜年产量可比传统种植模式增加数倍,棚内养鱼也要减少耗水量。增收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种菜、养鱼的耗水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鱼池(1)、大棚(2)、不锈钢架(3)、种植管(4)、u型管(5)、抽水泵(6)、生物反应器(7)、输水泵(8)、净水箱(9),所述大棚(2)设置在养鱼池(1)上方,所述养鱼池(1)上端盖设有钢化玻璃(10),所述不锈钢架(3)设置于大棚内的钢化玻璃(10)上;

所述不锈钢架(3)包括设置于四角的圆柱(3a)以及沿圆柱竖向设置的若干组承载杆(3b),其中每组承载杆(3b)上均等距放置有若干种植管(4),所述种植管(4)上设有种植篮,同一水平面相邻种植管(4)的首尾端通过u型管(5)连接,同一水平面的种植管(4)的闲置端通过u型管(5)与其上端的种植管(4)连接,组成一水平面、垂直面均连通的种植管路;

所述抽水泵(6)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养鱼池(1)连接,所述抽水泵(6)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生物反应器(7)连接,所述生物反应器(7)、所述输水泵(8)通过管道与最底层种植管(4)的输入端连接,最顶层种植管(4)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净水箱(9)连接,所述净水箱(9)通过管道与养鱼池(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3a)及承载杆(3b)通过销座(11)连接,所述销座(11)包括插销(11a)和插片轮(11b),所述插片轮(11b)的中心设有贯通的圆孔并通过圆孔与圆柱(3a)连接,所述插片轮(11b)的外壁设有四个截面呈梯形且两两对称的卡槽(11c),所述卡槽(11c)竖向两个内壁的中心对称设有呈直角三角形的卡口(11d);所述插销(11a)的一端与承载杆(3b)的端部焊接,所述插销(11a)的另一端与卡槽(11c)匹配,且其两个侧壁边缘的中心分别设有与卡口(11d)匹配的压块(11e);所述插销(11a)可从卡槽(11c)的底部插入插片轮(11b)中,所述压块(11e)受到压力可收缩至插销(11a)内,并直至压块(11e)完全嵌入卡口(11d)内,压力消失后可回弹至初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氧泵(12),所述增氧泵(12)通过管道与养鱼池(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箱(9)内设置有若干紫外线杀菌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6)与生物反应器(7)之间设置有过滤器(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菜共生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鱼菜共生系统,包括养鱼池、大棚、不锈钢架、种植管、U型管、抽水泵、生物反应器、输水泵、净水箱,大棚设置在养鱼池上方,不锈钢架设置于大棚内;不锈钢架包括圆柱以及沿圆柱竖向设置的若干组承载杆,其中每组承载杆上均等距放置有种植管,同一水平面及垂直面相邻种植管的首尾端通过U型管连接;抽水泵的一端与养鱼池连接,另一端与生物反应器连接,生物反应器、输水泵通过管道与最底层种植管的输入端连接,最顶层种植管的输出端与净水箱连接,净水箱与养鱼池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立体栽培模式增加了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增收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种菜、养鱼的耗水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技术研发人员:单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文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1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