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房门上都安装有把手。其中现有的把手大多是直接固定在门扇表面上的,此类把手是凸出于门扇表面的。在人员进出房屋时,易磕碰到把手上。由于把手的体积较小,当人员磕碰到把手上时,易造成较大的伤害。同时,在人员进出房屋时,衣物也易出现剐蹭到把手的情况,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该把手结构能够避免进出的人员磕碰到把手,其可以有效地降低把手给人们带来伤害的风险,且该把手结构使用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铝型材门框、定位柱、上磁铁块、下磁铁块、后磁铁块、把手件、上铁块、下铁块,其中铝型材门框上设有内腔,所述铝型材门框的前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的安装口;所述把手件呈板块状结构,并使把手件呈竖向布置,所述把手件的背面中部上设有铰接凸部,所述铰接凸部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所述后磁铁块设置内腔的后腔壁上,并使后磁铁块位于安装口中部的正后方,所述上磁铁块与下磁铁块设置在内腔的前腔壁上,并使上磁铁块位于安装口的上方,还使下磁铁块位于安装口的下方,所述上铁块与下铁块设置在把手件的背面上,并使上铁块位于把手件背面的上侧,还使下铁块位于把手件背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件活动布置在安装口中,所述定位柱呈横向布置地固定在内腔腔壁上,并使定位柱位于后磁铁块的正前方,还使定位柱穿过穿套孔,以及使把手件能围绕着定位柱转动,在把手件上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上铁块贴于后磁铁块上,在把手件下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下铁块贴于后磁铁块上。
优选地,所述内腔的后腔壁上开设有嵌装槽,所述后磁铁块嵌装在嵌装槽中。
优选地,所述把手件的背面上侧开设有上定位槽,所述上定位槽呈横向延伸,并使上定位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把手件的左右侧壁上;所述上铁块的外壁上设有上凸部,并使上凸部嵌装在上定位槽中。
优选地,所述把手件的背面下侧开设有下定位槽,所述下定位槽呈横向延伸,并使下定位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把手件的左右侧壁上;所述下铁块的外壁上设有下凸部,并使下凸部嵌装在下定位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铝型材门框上开设出安装口,并将把手件布置在安装口中,这样能避免把手件凸出在铝型材门框的表面外,从而避免出入的人员磕碰到把手,这可以有效地降低把手给人们带来伤害的风险;且还能避免衣物或人员剐蹭到把手,从而能够降低人员活动受到把手影响的几率。由于把手件能围绕着定位柱转动,这样把手件就能够摆动,从而可使其把手件的上端或下端从安装口中摆动出来,这就可以方便人们把握把手件。在使用完把手件后,则可以将其推入到安装口中,避免其对人员活动造成影响。在把手件处于安装口中时,通过上磁铁块能对上铁块产生磁吸作用,通过下磁铁块能对下铁块产生磁吸作用,这样在把手件上下两端能分别受到向上、向下的作用力,从而防止把手件出现随意摆动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在打开把手件时,由于上铁块或下铁块能贴于后磁铁块上,这样通过后磁铁块磁吸作用,能对贴于其上的上铁块或下铁块起到磁吸定位的作用,这就能防止打开后的把手件出现随意摆动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由于上铁块与下铁块都是设置在把手件的背面上的,这样上铁块与下铁块都凸出于把手件的背面,这可以方便人们抓握把手件,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铝型材门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把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包括铝型材门框1、定位柱2、上磁铁块3、下磁铁块4、后磁铁块5、把手件6、上铁块7、下铁块8,其中,如图1、图2与图4所示,所述铝型材门框1上设有内腔11,所述铝型材门框1的前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的安装口12;如图3与图5所示,所述把手件6呈板块状结构,并使把手件6呈竖向布置,所述把手件6的背面中部上设有铰接凸部61,所述铰接凸部61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62;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后磁铁块5设置内腔11的后腔壁上,并使后磁铁块5位于安装口12中部的正后方,所述上磁铁块3与下磁铁块4设置在内腔11的前腔壁上,并使上磁铁块3位于安装口12的上方,还使下磁铁块4位于安装口12的下方,所述上铁块7与下铁块8设置在把手件6的背面上,并使上铁块7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上侧,还使下铁块8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件6活动布置在安装口12中,所述定位柱2呈横向布置地固定在内腔11腔壁上,并使定位柱2位于后磁铁块5的正前方,还使定位柱2穿过穿套孔62,以及使把手件6能围绕着定位柱2转动,在把手件6上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上铁块7贴于后磁铁块5上,在把手件6下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下铁块8贴于后磁铁块5上。通过在铝型材门框1上开设出安装口12,并将把手件6布置在安装口12中,这样能避免把手件6凸出在铝型材门框1的表面外,从而避免出入的人员磕碰到把手,这可以有效地降低把手给人们带来伤害的风险;且还能避免衣物或人员剐蹭到把手,从而能够降低人员活动受到把手影响的几率。由于把手件6能围绕着定位柱2转动,这样把手件6就能够摆动,从而可使其把手件6的上端或下端从安装口12中摆动出来,这就可以方便人们把握把手件6。在使用完把手件6后,则可以将其推入到安装口12中,避免其对人员活动造成影响。在把手件6处于安装口12中时,通过上磁铁块3能对上铁块7产生磁吸作用,通过下磁铁块4能对下铁块8产生磁吸作用,这样在把手件6上下两端能分别受到向上、向下的作用力,从而防止把手件6出现随意摆动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在打开把手件6时,由于上铁块7或下铁块8能贴于后磁铁块5上,这样通过后磁铁块5磁吸作用,能对贴于其上的上铁块7或下铁块8起到磁吸定位的作用,这就能防止打开后的把手件6出现随意摆动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由于上铁块7与下铁块8都是设置在把手件6的背面上的,这样上铁块7与下铁块8都凸出于把手件6的背面,这可以方便人们抓握把手件6,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使用的便利性。该把手结构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所述把手件6的外形与安装口12的外形相同,只是把手件6的尺寸略小于安装口12的尺寸,以满是把手件6摆动的需要。在安装把手件6时,可使把手件6的外表面与铝型材门框1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上磁铁块3、下磁铁块4、后磁铁块5均通过胶水固定在内腔11的腔壁上。
如图2与图4所示,所述内腔11的左右腔壁上分别设有定位凸部101,所述铝型材门框1的右壁上开设有穿置孔102,并使穿置孔102横向贯穿至两个定位凸部101上,还使穿置孔102位于安装口12中部的正后方,所述定位柱2穿置在穿置孔102中,并使定位柱2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定位凸部101上,所述穿置孔102的孔口上设有软胶盖103。所述定位柱2与穿置孔102采用过盈配合,以保证定位柱2的固定。所述穿套孔62与定位柱2采用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以保证把手件6的转动需要。
如图6与图7所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推动把手件6的下侧,能使上铁块7脱离上磁铁块3的磁吸作用,以及使下铁块8脱离下磁铁块4的磁吸作用;当下铁块8与后磁铁块5相接触时,通过后磁铁块5的磁吸作用,可以对打开后的把手件6起到定位作用,以防止其随意摆动。当推动把手件6的上侧时,同样能使上铁块7脱离上磁铁块3的磁吸作用,以及使下铁块8脱离下磁铁块4的磁吸作用;当上铁块7与后磁铁块5相接触时,通过后磁铁块5的磁吸作用,可以对打开后的把手件6起到定位作用,以防止其随意摆动。该把手结构具有十分高的可靠性。
如图4所示,所述铝型材门框1上还开设有插装腔104,该插装腔104可供角码端部插装,以便于门扇边框之间的连接。所述铝型材门框1的左壁上设有嵌装腔105,该嵌装腔105可供门扇板嵌装,从而可保证门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如图2与图4所示,所述内腔11的后腔壁上开设有嵌装槽111,所述后磁铁块5嵌装在嵌装槽111中。通过嵌装槽111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后磁铁块5安装定位的便利性,以及有助于提高后磁铁块5安装定位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如图4所示,所述内腔11的后腔壁上设有两条凸条部112,并使两条凸条部112均呈竖向延伸,在两条凸条部112之间形成有嵌装槽111。
如图3与图5所示,所述把手件6的背面上侧开设有上定位槽63,所述上定位槽63呈横向延伸,并使上定位槽6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把手件6的左右侧壁上;所述上铁块7的外壁上设有上凸部71,并使上凸部71嵌装在上定位槽63中。通过上凸部71与上定位槽63的配合,能有效地提高上铁块7安装定位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
在安装上铁块7时,可以在上凸部71或上定位槽63中涂上粘接胶,以提高上铁块7安装定位可靠性。
如图5所示,所述上铁块7与上凸部71均呈条状结构,并使上铁块7的长度方向与上凸部71的长度方向同向;这样该上铁块7可以采用型材的成型工艺,一体成型出上铁块7与上凸部71结构,然后通过切割就能得到需要的上铁块7,这样在大批量生产把手结构时,便于快速地将其制造出来。
如图3与图5所示,所述把手件6的背面下侧开设有下定位槽64,所述下定位槽64呈横向延伸,并使下定位槽6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把手件6的左右侧壁上;所述下铁块8的外壁上设有下凸部81,并使下凸部81嵌装在下定位槽64中。通过下凸部81与下定位槽64的配合,能有效地提高下铁块8安装定位的准确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
在安装下铁块8时,可以在下凸部81或下定位槽64中涂上粘接胶,以提高下铁块8安装定位可靠性。
如图5所示,所述下铁块8与下凸部81均呈条状结构,并使下铁块8的长度方向与下凸部81的长度方向同向;这样该下铁块8可以采用型材的成型工艺,一体成型出下铁块8与下凸部81结构,然后通过切割就能得到需要的下铁块8,这样在大批量生产把手结构时,便于快速地将其制造出来。
如图5所示,所述把手件6可以采用型材加工工艺进行加工,在加工时,可一并成型出把手件6、铰接凸部61、穿套孔62、上定位槽63、下定位槽64;在成型完成后,通过切割就能得到需要的把手件6,这样在大批量生产把手结构时,便于快速地将其制造出现。
如图4所示,所述铝型材门框1由铝型材加工而成。在铝型材门框1成型过程中,可一并成型出铝型材门框1、内腔11、凸条部112、定位凸部101、嵌装槽111、插装腔104、嵌装腔105;在成型完成后,通过切割、开设安装口12、开设穿置孔102,就能得到需要的铝型材门框1,这样在大批量生产把手结构时,便于快速地将其制造出现。
1.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型材门框(1)、定位柱(2)、上磁铁块(3)、下磁铁块(4)、后磁铁块(5)、把手件(6)、上铁块(7)、下铁块(8),其中铝型材门框(1)上设有内腔(11),所述铝型材门框(1)的前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的安装口(12);所述把手件(6)呈板块状结构,并使把手件(6)呈竖向布置,所述把手件(6)的背面中部上设有铰接凸部(61),所述铰接凸部(61)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62);所述后磁铁块(5)设置内腔(11)的后腔壁上,并使后磁铁块(5)位于安装口(12)中部的正后方,所述上磁铁块(3)与下磁铁块(4)设置在内腔(11)的前腔壁上,并使上磁铁块(3)位于安装口(12)的上方,还使下磁铁块(4)位于安装口(12)的下方,所述上铁块(7)与下铁块(8)设置在把手件(6)的背面上,并使上铁块(7)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上侧,还使下铁块(8)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件(6)活动布置在安装口(12)中,所述定位柱(2)呈横向布置地固定在内腔(11)腔壁上,并使定位柱(2)位于后磁铁块(5)的正前方,还使定位柱(2)穿过穿套孔(62),以及使把手件(6)能围绕着定位柱(2)转动,在把手件(6)上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上铁块(7)贴于后磁铁块(5)上,在把手件(6)下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下铁块(8)贴于后磁铁块(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11)的后腔壁上开设有嵌装槽(111),所述后磁铁块(5)嵌装在嵌装槽(11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件(6)的背面上侧开设有上定位槽(63),所述上定位槽(63)呈横向延伸,并使上定位槽(6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把手件(6)的左右侧壁上;所述上铁块(7)的外壁上设有上凸部(71),并使上凸部(71)嵌装在上定位槽(63)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件(6)的背面下侧开设有下定位槽(64),所述下定位槽(64)呈横向延伸,并使下定位槽(6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把手件(6)的左右侧壁上;所述下铁块(8)的外壁上设有下凸部(81),并使下凸部(81)嵌装在下定位槽(64)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