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逆变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
背景技术:2.并网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交流电提供至电网和负载,即逆变器的输出端将直接或间接的与电网、负载电性连接。为了安全保障,在逆变器的输出端和电网的输入端之间以及逆变器的输出端和负载的输入端之间需要串联多组继电器,以保证系统出现异常时逆变器能及时可靠的与电网断开。
3.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至少需要设置12个继电器,才能保证在发生故障时三个端口之间的可靠物理断开,当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旁路,由电网给负载供电。但是,传统的解决方案,需要继电器的数量较多,成本高且功耗大,并且若旁路中的任一继电器发生故障,则离网端口的负载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并网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解决传统的并离网切换电路中,继电器数量较多且不能实现离网端口不间断供电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并网端口、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
6.第一开关阵列,连接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用于控制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7.第二开关阵列,连接在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并于第一开关阵列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以及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8.第三开关阵列,连接在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并与第二开关阵列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9.进一步的,第三开关阵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阵列与并网端口电性连接,并且,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单元与离网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与并网端口之间,以及,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10.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离网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以及,并网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当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二开关单元闭合时,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连通。
11.进一步的,第二开关阵列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并网端口电性连接,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关阵列与离网端口电性连接,并且,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通过第四开关单元和第一开关单元与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12.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用于控制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13.进一步的,第三开关阵列包括第七至第十继电器,其中,第七继电器和第八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九继电器与第十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14.第二开关阵列包括第三至第六继电器,其中,第三继电器与第四继电器串联在第七继电器和并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五继电器与第六继电器串联在第九继电器和并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
15.第一开关阵列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串联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二继电器和第六继电器串联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16.其中,第七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构成第一开关单元,第八继电器和第十继电器构成第二开关单元,第四继电器和第六继电器构成第三开关单元,第三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构成第四开关单元。
17.进一步的,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闭合与断开状态;
18.其中,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第一旁路模式,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单元闭合,第四开关单元和第三开关阵列断开;
19.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第二旁路模式,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二开关单元闭合,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一开关单元断开,
20.当并离网切换电路在第一旁路模式下出现异常时,控制并离网切换电路切换至第二旁路模式。
21.进一步的,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接地端口和第五开关单元,接地端口通过第五开关单元与离网端口的零线连接。
22.进一步的,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接地端口电性连接,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单元第二端、第二开关单元第一端以及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中的任意一端电性连接。
23.进一步的,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闭合与断开状态;
24.其中,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并网模式,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以及第一开关单元闭合,第二开关单元断开;
25.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离网模式,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阵列闭合,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二开关阵列断开。
26.进一步的,逆变器为单相逆变器或三相逆变器。
2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逆变器,包括如上任一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
28.综上,本技术提出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通过复用逆变器端口与并网端口之间的第二开关阵列,以及,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的第三开关阵列,在减少继电器的数量同时,为逆变器增加了一条新的旁路,在继电器发生单一开路故障时,有额外的旁路
支路导通,实现对离网端口的不间断供电,提高了可靠性。并且,本技术通过第一开关阵列与第三开关单元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从而在确保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线路安全的前提下,第一开关阵列仅需两个继电器就可以实现功能,减少了继电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和损耗。
附图说明
29.图1为现有技术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6.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逆变器中,并网逆变器包括逆变器端口400、并网端口500以及离网端口600。其中,并网端口500通过第一开关阵列100与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逆变器端口400通过第二开关阵列200与并网端口500电性连接,逆变器端口400通过第三开关阵列300与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
37.第一开关阵列100包括有四个继电器,其中,继电器k11与继电器k12连接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继电器k13与继电器k14连接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第二开关阵列200包括四个继电器,其中,继电器k21与继电器k22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继电器k23与继电器k24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四个继电器,其中继电器k31和继电器k32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继电器k33与继电器k34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38.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统的逆变器中任一继电器发生短路故障,都能保证三个端口之间的可靠物理断开,为电路安全提供保障。并且,当逆变器发生故障时,通过控制第一开关阵列100闭合,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三开关阵列300断开,可以使逆变器工作于旁路模式,从而保证对离网端口600的负载不间断供电。
39.但是,对于传统的逆变器,若逆变器处于旁路模式时第一开关阵列100中任一继电器发生开路故障,就会导致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无法连通,导致离网端口600的负载无法正常工作。
40.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工作在旁路模式下,旁路中任一继电器发生开路故障时,离网端口600负载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41.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逆变器端口400、并网端口500以及离网端口600,逆变器端口400分别与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连接,其中,并网端口500与电网连接,离网端口600与负载连接,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
括:
42.第一开关阵列100,连接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用于控制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43.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并与第一开关阵列100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以及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44.第三开关阵列300,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并与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以及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45.其中,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第一开关单元310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与并网端口500之间,以及,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46.第二开关单元320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以及,并网端口5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当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闭合时,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连通。
47.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48.第一实施例
49.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逆变器端口400、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二开关阵列200以及第三开关阵列300。其中,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其中,第二开关阵列200包括第三开关单元210和第四开关单元220。开关阵列可以用继电器来实现功能。
50.其中,并网端口500与电网连接,离网端口600与负载连接,第一开关阵列100连接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用于控制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并与第一开关阵列100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以及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三开关阵列300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并与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以及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5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可以应用于单相逆变器。
5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一开关阵列100包括第一继电器k11和第二继电器k13,第二开关阵列200包括第三至第六继电器k21-k24,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第七至第十继电器k31-k34。
53.其中,第七继电器k31和第八继电器k32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九继电器k33与第十继电器k34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54.第三继电器k21与第四继电器k22串联在第七继电器k31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一
条线路上,第五继电器k23与第六继电器k24串联在第九继电器k33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
55.第一继电器k11和第四继电器k22串联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二继电器k13和第六继电器k24串联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
56.其中,第七继电器k31和第九继电器k33构成第一开关单元310,第八继电器k32和第十继电器k34构成第二开关单元320,第四继电器k22和第六继电器k24构成第三开关单元210,第三继电器k21和第五继电器k23构成第四开关单元220。
57.如图2所示,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端口400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阵列200与并网端口500电性连接,并且,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开关单元320与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
58.第一开关单元310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与并网端口500之间,以及,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59.第二开关单元32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单元320的第二端与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
60.第二开关单元320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以及,并网端口5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当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闭合时,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连通。
61.第三开关单元210的第二端与并网端口500电性连接,第三开关单元2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开关阵列100与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并且,第三开关单元210的第一端通过第四开关单元220和第一开关单元310与逆变器端口400电性连接。第三开关单元210用于控制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以及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62.第四开关单元220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单元210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四开关单元22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四开关单元220用于控制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以及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63.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七继电器k31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端口400的一端连接,第七继电器k31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继电器k21和第四继电器k22与并网端口500的一端连接。并且,第七继电器k31的第二端通过第八继电器k32与离网端口600的一端连接。
64.第九继电器k33的第一端与逆变器端口400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继电器k33的第二端通过第五继电器k23和第六继电器k24与并网端口500的另一端连接。并且,第九继电器k33的第二端通过第十继电器k34与离网端口600的另一端连接。
65.第四继电器k22的第二端与并网端口500的一端连接,第四继电器k2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继电器k11与离网端口600的一端连接。
66.第六继电器k24的第二端与并网端口500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继电器k24的第一端通过第二继电器k13与离网端口600的另一端连接。
67.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开关阵列100、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三开关阵列300的闭合与断开状态。
68.在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对第一开关阵列100、第二开关阵列200以及第三开关阵列300进行控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可以有四种工作
模式:并网模式,离网模式,第一旁路模式以及第二旁路模式。
69.具体的,当并离网切换电路处于并网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100、第二开关阵列200以及第一开关单元310闭合,第二开关单元320断开,逆变器分别向电网和负载供电。
70.当并离网切换电路处于离网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阵列300闭合,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二开关阵列200断开,逆变器向负载供电。
71.当并离网切换电路处于第一旁路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三开关单元210闭合,第四开关单元220和第三开关阵列300断开,电网通过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三开关单元210提供的旁路通道向负载供电。
72.如上所述,本技术通过第一开关阵列100与第三开关单元210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从而在确保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线路安全的前提下,第一开关阵列100仅需两个继电器就可以实现功能。
73.当并离网切换电路处于第二旁路模式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闭合,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一开关单元310断开,电网通过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提供的旁路通道向负载供电。
74.其中,并网模式和第一旁路模式或第二旁路模式会组合存在。
75.根据逆变器的工况选择并离网切换电路的工作模式,当逆变器出现故障时,控制并离网切换电路工作于第一旁路模式,当第一旁路模式下的旁路通道断开时,例如继电器出现故障时,控制并离网切换电路工作于第二旁路模式,以实现离网端口600的不间断供电。
76.不同模式之间的切换方法如下:
77.当逆变器处于第一旁路模式与并网模式时,第一开关阵列100、第二开关阵列200、第一开关单元310闭合,第二开关单元320断开。
78.将逆变器由第一旁路模式与并网模式切换为离网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79.首先将第一开关阵列100、第二开关阵列200、第一开关单元310断开,再将第三开关阵列300闭合,完成切换。
80.将逆变器由离网模式切换为第一旁路模式与并网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81.首先逆变器检测到电网恢复后,调整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同步,将第一开关阵列100和第三开关单元210闭合,再将第三开关阵列300断开,然后将第一开关单元310和第四开关单元220闭合,完成切换。
82.当逆变器处于第二旁路模式与并网模式时,第一开关阵列100断开、第二开关阵列200和第三开关阵列300闭合。
83.将逆变器由第二旁路模式与并网模式切换为离网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84.第二开关阵列200断开,逆变器从并网工作模式切换到离网工作模式,完成切换。
85.将逆变器由离网模式切换为第二旁路模式与并网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步骤:
86.首先逆变器检测到电网恢复后,调整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同步,然后第二开关阵列200闭合完成切换。
87.利用本技术提供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当控制器检测到并离网切换电路在第一旁路模式下出现工作异常时,控制器控制并离网切换电路切换至第二旁路模式。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逆变器工作在旁路模式下,当旁路通道中任一继电器发生开路故障时,离网端口的负载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88.相比现有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在减少继电器的数量同时,增加了旁路支路的数量。可以有效解决在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并离网切换电路工作在旁路模式下,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任一继电器发生开路故障导致离网端口的负载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实现了离网端口的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89.并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复用第三开关单元来控制并网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的旁路通道,因此在第一开关阵列中仅需两个继电器,减少了继电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和损耗。
90.第二实施例
91.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接地端口700,接地端口700通过第五开关单元710与离网端口600的零线连接。其中,第五开关单元710包括有两个串联的第十一继电器k41和第十二继电器k42。
9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第二开关单元320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310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单元320的第二端与离网端口600电性连接,第五开关单元710的第一端与接地端口700电性连接,第五开关单元710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单元320第二端电性连接。对比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接地端口700和第五开关单元710,可以使得逆变器同时适用于tn-s和tn-c结构的配电网系统,扩大了逆变器的适用范围。
93.第三实施例
94.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与第二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五开关单元710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单元320第一端电性连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95.第四实施例
96.图5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与第二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五开关单元710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单元310第一端电性连接。
97.第五实施例
98.图6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可以应用于三相逆变器。与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本技术提供的第五实施例中,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逆变器端口400、并网端口500以及离网端口600。
99.其中,并网端口500与电网连接,离网端口600与负载连接,第一开关阵列100连接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用于控制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并与第一开关阵列100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以及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三开关阵列300连接在逆变器端口400与离网端口600之间,并与第二开关阵列200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以及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连通与断开。
100.其中,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第一开关单元310和第二开关单元320,第二开关阵列200包括第三开关单元210和第四开关单元220。在本技术提供的第五实施例中,各个开关阵
列、开关单元的设置位置关系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101.如图6所示,与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第五实施例中,第一开关阵列100包括4个继电器,其中,各个继电器分别串联在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二开关阵列200包括8个继电器,其中,每两个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三开关阵列300包括8个继电器,其中,每两个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一条线路上。
102.综上,本技术通过复用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继电器以及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继电器,增加了一个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旁路通道,实现了离网端口600的不间断供电。当逆变器发生故障时,如果并网端口5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连接的继电器同时也出现单一开路故障,通过逆变器端口400和离网端口600之间的部分继电器以及逆变器端口400和并网端口500之间的继电器提供的旁路通道,实现离网端口600的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103.并且,本技术通过复用第三开关单元210,第一开关阵列100仅需两个继电器就可以实现功能,减少了继电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和损耗。
104.本技术还增加了零线和地线之间的第五开关单元710,使其能适应多种配电网系统,如tn-s和tn-c结构的配电网系统,应用范围比较广。
10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逆变器,逆变器中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并离网切换电路。
106.综上,本技术提出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在满足安规要求且减少继电器的数量的前提下,新增加了一条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旁路支路。在继电器发生单一开路故障时,有额外的旁路支路导通,实现了离网端口600的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减少了继电器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和损耗。
10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并网端口、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阵列,连接在所述并网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用于控制所述并网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二开关阵列,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和所述并网端口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开关阵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和所述并网端口、以及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三开关阵列,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并与所述第二开关阵列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阵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阵列与所述并网端口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与所述离网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与并网端口之间,以及,所述逆变器端口与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离网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逆变器端口与所述离网端口之间,以及,并网端口与所述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当所述第二开关阵列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闭合时,所述并网端口和所述离网端口之间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阵列包括第三开关单元和第四开关单元,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并网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阵列与所述离网端口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逆变器端口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电性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阵列包括第七至第十继电器,其中,第七继电器和第八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九继电器与第十继电器串联在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所述第二开关阵列包括第三至第六继电器,其中,第三继电器与第四继电器串联在第七继电器和并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五继电器与第六继电器串联在第九继电器和并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所述第一开关阵列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其中,第一继电器和第四继电器串联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一条线路上,第二继电器和第六继电器串联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另一条线路上;其中,第七继电器和第九继电器构成第一开关单元,第八继电器和第十继电器构成第
二开关单元,第四继电器和第六继电器构成第三开关单元,第三继电器和第五继电器构成第四开关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闭合与断开状态;其中,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第一旁路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单元闭合,第四开关单元和第三开关阵列断开;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第二旁路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二开关单元闭合,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一开关单元断开,当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在第一旁路模式下出现异常时,控制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切换至第二旁路模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接地端口和第五开关单元,所述接地端口通过第五开关单元与离网端口的零线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接地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中的任意一端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和第三开关阵列的闭合与断开状态;其中,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并网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阵列、第二开关阵列以及第一开关单元闭合,第二开关单元断开;所述并离网切换电路具有离网模式,所述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阵列闭合,第一开关阵列和第二开关阵列断开。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为单相逆变器或三相逆变器。10.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逆变器的并离网切换电路及逆变器,并离网切换电路包括并网端口、离网端口以及逆变器端口,并离网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阵列,连接在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第二开关阵列,连接在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之间,并于第一开关阵列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和并网端口、以及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第三开关阵列,连接在逆变器端口与离网端口之间,并与第二开关阵列连接,用于控制逆变器端口和离网端口、以及并网端口和离网端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本申请通过复用第二、第三开关阵列,为逆变器新增了一条旁路支路,在继电器发生故障时,有额外的旁路支路导通,可以实现离网端口的不间断供电,降低了成本和损耗。成本和损耗。成本和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雄 廖亚峰 翁炳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