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8-14  1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


背景技术:

2.通常,容置发动机的发动机室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大多由发动机侧盖覆盖。该发动机侧盖用于防止发动机的曲柄皮带轮等碰到泥沙等。在这种车宽方向的两侧被发动机侧盖覆盖的发动机室中,将左右车轮连结的驱动轴大都插在将发动机室与车厢隔离的隔离壁和发动机侧盖之间设置的插孔、或发动机侧盖上形成的插孔中。
3.在发动机以横置的方式配置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动机室中的情况下,发动机所发出的噪音(以下也简称为发动机噪音)在发动机侧盖上反射和衍射后,从左右的插孔中的离发动机近的一侧的插孔通过而传播到车外,成为车外噪音的主要部分。
4.作为发动机噪音的隔音对策,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将由发动机和传动机构组成的单元整体覆盖以实现隔音封装构造、或在车身侧配置吸音隔音材料等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都会导致造价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经由驱动轴插孔从发动机室泄漏到车外的发动机噪音减小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
6.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该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用于对以横置的方式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所发出的噪音进行隔音,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发动机室的车宽方向的两侧覆盖的发动机侧盖,在所述发动机侧盖上的供驱动轴穿插的插孔的离所述发动机近的一侧,设置有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隔音壁。
7.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能够使以横置的方式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所发出的、在发动机室内反射和衍射后到达驱动轴插孔的发动机噪音被隔音壁反射回发动机室。由此,能够使泄漏到车外的发动机噪音仅为在隔音壁衍射(绕到隔音壁背后的区域)的部分,从而能够使从发动机室泄漏到车外的发动机噪音减小。
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中,较佳为,在所述隔音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有通过使空气振动而吸收声能的谐振器。
9.基于该结构,不仅能用隔音壁来反射发动机噪音,而且还能用谐振器来吸收要在隔音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衍射的发动机噪音。从而,能够使从发动机室泄漏到车外的发动机噪音进一步减小。
附图说明
10.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的车辆的发动机室的俯视图。
11.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隔音壁的立体图。
12.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发动机噪音的传播方式的立体图。
13.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仿真试验中使用的模型的立体图。
14.图5是表示隔音壁所产生的效果的曲线图。
15.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隔音壁及谐振器的立体图。
16.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发动机噪音的传播方式的立体图。
17.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仿真试验中使用的模型的立体图。
18.图9是表示谐振器所产生的效果的曲线图。
19.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车辆的发动机室的俯视图。
20.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发动机噪音的传播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为下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所限定。另外,各图中的尺寸关系(长度、宽度等)也不反映实际的尺寸关系。各图中,箭头fr示出车长方向的前侧,箭头rh示出车宽方向的右侧,箭头up示出上下方向的上侧。
22.<第一实施方式>
23.发动机室
24.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的车辆的发动机室10的俯视图。该发动机室10设置在车辆前侧。如图1所示,发动机室10的前侧由设置有格栅13的前侧隔离壁11隔档,发动机室10的后侧由设置有隧道17的后侧隔离壁15隔档,同时,发动机室10的车宽方向的两侧由用于防止发动机3的曲柄皮带轮等碰到泥沙等的发动机侧盖20隔档。另外,在发动机侧盖20与后侧隔离壁15之间,形成有用于使将左右车轮连结的驱动轴(未图示)穿插的驱动轴插孔21。
25.如图1所示,发动机3以横置的方式配置在发动机室10中。更详细而言,由发动机3和传动机构5组成的动力总成单元1以发动机3位于车宽方向的右侧、传动机构5位于车宽方向的左侧的方式,配置在发动机室10内。
26.在此,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易于理解,对以往的发动机室进行说明。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车辆的发动机室110的俯视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发动机噪音的传播方式的立体图。以往的发动机室110除了不具备后述的隔音壁30以外,与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室10结构相同,因而对相同的构件使用与发动机室10相同的标号。
27.以往的发动机室110中,发动机3所发出的发动机噪音沿着图10和图11中的粗线箭头s所示的主路径(以下也称为“主路径s”)传播到车外。具体而言,发动机噪音被发动机侧盖20反射和衍射后经由左右插孔中的离发动机3近的车宽方向右侧的驱动轴插孔21而传播到车外的拾音麦克风7的位置(车外噪音评价位置)。因而,沿着主路径s传播到车外的发动机噪音成为车外噪音的主要部分。
28.因此,以往的发动机室110中,作为发动机噪音的隔音对策,主要采用将动力总成单元1整体覆盖以实现隔音封装构造、或在车身侧配置吸音隔音材料这样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会导致造价升高。
29.对此,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中,通过在主路径s上的音源(发动机3)近傍的位置设置隔音壁30,来防止发动机噪音外泄。
30.图2是模式性地表示隔音壁30的立体图,图3是模式性地表示发动机噪音的传播方式的立体图。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中,如图1及图2所示,在右侧的发动机侧盖20上的驱动轴插孔21的离发动机3近的一侧的端部20a,设置有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隔音壁30。
31.这样,通过在主路径s上的音源(发动机3)近傍的发动机侧盖20的端部20a设置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隔音壁30,发动机3所发出的噪音的大部分会如图3中的粗线箭头s’所示那样,被隔音壁30反射而返回到发动机室10侧,因而,泄漏到车外的只是图3中的箭头s”所示的在隔音壁30衍射(绕到隔音壁30背后的区域)的发动机噪音,从而能够使从发动机室10泄漏到车外的发动机噪音减小。
32.图4是模式性地表示仿真试验中使用的模型m1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隔音壁30所产生的效果的曲线图。图5中,横轴以1/3倍频程显示频率。
33.仿真试验中,对于在发动机侧盖20的端部20a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隔音壁30的模型m1(如图4所示)、及在发动机侧盖20的端部20a未设置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隔音壁30的模型(未图示),分别用拾音麦克风7进行拾音,然后将所拾取的两者的发动机噪音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如图5所示。
34.图5是表示隔音壁30所产生的效果的曲线图,示出与未设置隔音壁30的情况相比,设置隔音壁30之后,在拾音麦克风7处车外噪音下降了多少分贝。另外,图5中的虚线所包围的部分示出发动机噪音的频带。
35.如图5所示,与未设置隔音壁30的情况相比,设置隔音壁30后,由频率为800(hz)的发动机噪音引起的车外噪音降低了大约1.4(db)。另外,与未设置隔音壁30的情况相比,设置隔音壁30后,由频率为1000(hz)的发动机噪音引起的车外噪音降低了大约1.7(db)。由此,确认了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具有明显的降噪效果。
36.<第二实施方式>
37.本实施方式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之处仅在于,在隔音壁30上还设置有谐振器。以下,仅以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之处为中心进行说明。
38.图6是模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隔音壁30及谐振器31的立体图,图7是模式性地表示发动机噪音的传播方式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中,在隔音壁3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有谐振器31。在此,谐振器31是使空气本身振动,从而利用因空气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来消费(吸收)声能的装置。
39.这样,通过在隔音壁3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谐振器31,不仅能使发动机3发出的发动机噪音的大部分如图7中的粗线箭头s’所示那样被隔音壁30反射,而且还能如图7中的箭头s”所示那样,利用谐振器31将在隔音壁3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衍射的发动机噪音吸收。从而,能够使从发动机室10泄漏到车外的发动机噪音进一步减小。
40.图8是模式性地表示仿真试验中使用的模型m2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谐振器31所产生的效果的曲线图。图9中,横轴以1/3倍频程表示频率。
41.仿真试验中,对于在发动机侧盖20的端部20a设置有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隔音壁30的同时在隔音壁3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还设置有谐振器31的模型m2(如图8所示)、
及设置有隔音壁30但未设置谐振器31的模型(如图4所示),分别用拾音麦克风7进行拾音,然后对所拾取的两者的发动机噪音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如图9所示。
42.如图9所示,与仅设置有隔音壁30的情况(未设置谐振器31的情况)相比,设置有隔音壁30及谐振器31后,由频率为800(hz)的发动机噪音引起的车外噪音大约降低了1.3(db)。另外,与仅设置有隔音壁30的情况(未设置谐振器31的情况)相比,设置有隔音壁30及谐振器31后,由频率为1000(hz)的发动机噪音引起的车外噪音大约降低了0.9(db)。由此,确认了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能够使车外噪音进一步减小。
43.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在发动机侧盖20与后侧隔离壁15之间形成有驱动轴插孔21的结构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通过将发动机侧盖20穿通而形成驱动轴插孔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不是在发动机侧盖20的端部20a,而是在发动机侧盖20上的驱动轴插孔的靠近发动机3一侧的部位设置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的隔音壁30。
44.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被应用于ff二轮驱动车,但不局限于此。例如,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ff四轮驱动车、fr二轮驱动车。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用于对以横置的方式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所发出的噪音进行隔音,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发动机室的车宽方向的两侧覆盖的发动机侧盖,在所述发动机侧盖上的供驱动轴穿插的插孔的离所述发动机近的一侧,设置有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隔音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音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有通过使空气振动而吸收声能的谐振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该发动机噪音的隔音结构用于对以横置的方式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所发出的噪音进行隔音,具备将发动机室的车宽方向的两侧覆盖的发动机侧盖,在发动机侧盖上的供驱动轴穿插的插孔的离发动机近的一侧,设置有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隔音壁。基于上述结构,能够使经由驱动轴插孔从发动机室泄漏到车外的发动机噪音减小。减小。减小。


技术研发人员:原野贵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2.09.20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11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