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门锁面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3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门锁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门锁面板一般有前、后面板及锁体组成。前后面板分别设置在门板的正面和背面,并通过对拉螺栓穿过门板固定;因此,通常都需要在门板上对应对拉螺栓的位置开设通孔,以完成门锁的安装。

然而,市面上的门锁面板种类繁多、型号各异,各个厂家各个款式的门锁面板上对拉螺栓的设置位置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用户在更换门锁时,常常面临需要重新在门板上打孔,以匹配新的门锁面板;既增加了安装成本,费时费力,还破坏了门板,影响门板的美观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门锁面板,其能够主动适配门板上现有的各种孔洞,解决锁具更换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门锁面板,安装于门板上,包括分别设置于门板正面和背面的前面板和后面板,门板上开设有供对拉螺栓穿过的孔洞,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通过对拉螺栓互相固定连接;

所述前面板包括互相可拆卸连接的前装饰板和前端盖,所述后面板包括互相可拆卸连接的后装饰板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隔着门板相对设置,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相对位置开设有形状互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对拉螺栓依次穿过前端盖的滑槽、门板上的孔洞和后端盖上的滑槽,将前端盖和后端盖互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滑槽呈腰圆形,所述滑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开设。

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前把手,前端盖上设有2n条滑槽,其中n条滑槽设置于前把手的上方,n条滑槽设置于前把手的下方;

所述后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后把手,后端盖上设有2n条滑槽,其中n条滑槽设置于后把手的上方,n条滑槽设置于后把手的下方;

所述n为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前把手,前端盖上设有6条滑槽,其中3条滑槽平行排列设置于前把手的上方,另3条滑槽平行排列设置于前把手的下方;

所述后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前把手,后端盖上设有6条滑槽,其中3条滑槽平行排列设置于后把手的上方,另3条滑槽平行排列设置于后把手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长度为30-80cm。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滑槽各有1个。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滑槽为线型槽或t型槽,所述线型槽为直线腰圆形槽体,所述t型槽包括互相交叉连通的竖直槽体和水平槽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门锁面板,通过在前后端盖上开设具有一定长度的滑槽,使得对拉螺栓能够在滑槽内移动,因此对拉螺栓的位置可以根据门板上现有的孔洞进行灵活调整。其安装及调整方法都比较简单,且能够灵活适应各种规格的旧锁在门板上留下的孔洞,具有极高的泛用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了更换锁具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新型门锁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新型门锁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新型门锁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门锁面板,所述门锁面板安装于门板上,包括分别设置于门板正面和背面的前面板和后面板,门板上开设有供对拉螺栓3穿过的孔洞,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通过对拉螺栓互相固定连接;

所述前面板包括互相可拆卸连接的前装饰板11和前端盖12,所述后面板包括互相可拆卸连接的后装饰板21和后端盖22;所述前端盖12和后端盖22隔着门板相对设置,前端盖12和后端盖22上的相对位置开设有互相匹配的滑槽4;所述对拉螺栓3依次穿过前端盖12的滑槽4、门板上的孔洞和后端盖22上的滑槽4,将前端盖12和后端盖22互相固定。

滑槽4的具体形状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改进。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12和后端盖22上的滑槽4呈直线腰圆形。所述前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前把手13,前端盖12上设有2条沿竖直方向延伸开设的滑槽4,所述前端盖12上的2条滑槽分别设置于前把手13上方和下方;所述后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后把手23,后端盖22上设有2条沿竖直方向延伸开设的滑槽4,所述后端盖22上的2条滑槽4分别设置于后把手23的上方和下方。其中,所述滑槽4的长度为30-80cm,这一尺寸能够匹配市面上大多数不同规格的锁具在门板上遗留的孔洞。

显然地,还可以设计成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滑槽各仅有1个,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功能。滑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把手的上方或下方,其结构较为简单,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主要是增加了滑槽4的数量。具体的,所述前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前把手13,前端盖12上设有6条沿竖直方向延伸开设的滑槽4,其中3条滑槽4平行排列设置于前把手13的上方,另3条滑槽4平行排列设置于前把手13的下方;所述后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后把手23,后端盖22上设有6条沿竖直方向延伸开设的滑槽4,其中3条滑槽4平行排列设置于后把手23的上方,另3条滑槽4平行排列设置于后把手23的下方。互相平行排列设置的两组滑槽4,为锁具的安装提供了水平方向的移动调整空间。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前后端盖上不同水平位置的滑槽,以匹配门板上现有的孔洞,进一步实现门锁面板的水平位置调整。

实施例三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了两种不同形状的滑槽。具体包括线型槽42和t型槽41,所述线型槽42为直线腰圆形槽体;所述t型槽41包括互相交叉连通的竖直槽体和水平槽体,呈倒t形设置。

所述前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前把手13,前端盖12上设有1条线型槽42和1条t型槽41,线型槽42位于前把手13的下方,t型槽41位于前把手13的上方。所述后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后把手23,后端盖22上也对应设有1条线型槽42和1条t型槽41,线型槽42位于后把手23的下方,t型槽41位于后把手23的上方。

基于不同形状的滑槽,对拉螺栓的位置调整变得更加自由、丰富,能够适用于更多更复杂的状况。

本实施例尤其适用于智能电子锁,智能电子锁的一些对接线头比较大,普通的滑槽或孔洞难以通过,给安装带来极大不便。而本实施例中t型槽的水平槽体部分较宽,能够更加方便电子锁前后面板的接线穿过,为用户的安装提供了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门锁面板,安装于门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于门板正面和背面的前面板和后面板,门板上开设有供对拉螺栓穿过的孔洞,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通过对拉螺栓互相固定连接;

所述前面板包括互相可拆卸连接的前装饰板和前端盖,所述后面板包括互相可拆卸连接的后装饰板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隔着门板相对设置,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相对位置开设有形状互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对拉螺栓依次穿过前端盖的滑槽、门板上的孔洞和后端盖上的滑槽,将前端盖和后端盖互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门锁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滑槽呈腰圆形,所述滑槽沿竖直方向延伸开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门锁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前把手,前端盖上设有2n条滑槽,其中n条滑槽设置于前把手的上方,n条滑槽设置于前把手的下方;

所述后面板的中部安装有后把手,后端盖上设有2n条滑槽,其中n条滑槽设置于后把手的上方,n条滑槽设置于后把手的下方;

所述n为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门锁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长度为30-8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门锁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滑槽各有1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门锁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滑槽为线型槽或t型槽,所述线型槽为直线腰圆形槽体,所述t型槽包括互相交叉连通的竖直槽体和水平槽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门锁面板,安装于门板上,包括分别设置于门板正面和背面的前面板和后面板,门板上开设有供对拉螺栓穿过的孔洞,所述前面板和后面板通过对拉螺栓互相固定连接;所述前面板包括互相可拆卸连接的前装饰板和前端盖,所述后面板包括互相可拆卸连接的后装饰板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隔着门板相对设置,前端盖和后端盖上的相对位置开设有形状互相匹配的滑槽;所述对拉螺栓依次穿过前端盖的滑槽、门板上的孔洞和后端盖上的滑槽,将前端盖和后端盖互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安装及调整方法都比较简单,且能够灵活适应各种规格的旧锁在门板上留下的孔洞,具有极高的泛用性和实用性,大大提高了更换锁具时的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键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光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1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