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杆体转移工装。
背景技术:2.景区内常见的杆体有灯杆杆体、摄像头杆体等。在进行杆体安装时,需要转载车将杆体转移至预定的安装点,转移至安装点后人工将杆体从转载车上卸载,但是由于杆体长且重量大,采用人工卸载时需要多人同时作业,且劳动强度较大,所以现在已经很少或几乎不用。现有卸载方式一般采用打开转载车的侧板,在转载车的一侧搭设斜板,人工推动杆体,使其沿斜板滚下,此种方式可以极大的减轻劳动强度,但是杆体下滚的惯性较大,容易撞伤杆体表面或损坏杆体。
技术实现要素: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杆体转移工装,使杆体从转载车上滚下时被挡块阻挡,从而使杆体滚下速度得到缓冲,避免杆体因惯性过大而冲出安装点,导致杆体撞损。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5.一种杆体转移工装,包括:
6.架体,架体上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沿架体一侧顶部向另一侧底部倾斜设置,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座,沿导向座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穿设有第一弹簧,滑槽底部向外延伸地设有压块;
7.移档组件,其两端滑动设于导向座内,其包括档杆,档杆上分别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贯通孔,贯通孔内滑动设有挡块,挡块朝向导向座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侧面设有斜面,压块用于下压斜面。
8.进一步的,档杆两端分别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与导向杆滑动配合。
9.进一步的,贯通孔底部设有支座,支座上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有多个第二弹簧。
10.进一步的,架体包括一组侧架,侧架呈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侧架的两直角边之间连接有连杆。
11.进一步的,导向座沿侧架顶部的斜边设置,两侧架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轮。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架体两端设为直角三角形的侧架,使架体稳定性高,导向座内设有第一弹簧,使杆体滚动过程中的速度得到缓冲,避免因杆体重量过大使下移速度过快,到达地面时,撞坏杆体表面影响杆体质量,同时当杆体移出侧架的斜边后,档杆可自动复位。
14.2、导向座底部设有压块,挡块朝向导向座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斜面,当挡块移动至导向座下端时,压块便可推动挡块向贯通孔内移动,从而使挡块顶部低于侧架的斜边,杆体便可自动移出侧架的斜边。
附图说明
15.本文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所选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更不是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6.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18.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侧投影剖视图。
19.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沿贯通孔剖切的剖视图。
20.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档杆与支座的结构视图。
21.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挡块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记:转载车-1、架体-100、导向组件-110、导向座-111、滑槽-112、导向杆-113、第一弹簧-114、压块-115、侧架-120、连杆-130、万向轮-140、移档组件-200、档杆-210、导向孔-211、贯通孔-212、支座-213、容置槽-2131、第二弹簧-214、挡块-220、凹槽-221、斜面-222。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杆体转移工装,应用时固定于转载车1的一侧,该杆体转移工装包括:架体100和设于架体100上的移档组件200,架体100用于安装和支持移档组件200,移档组件200用于杆体转移时,缓冲杆体下移速度。
25.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架体100包括一组对此设置的侧架120,侧架120呈直角三角形,侧架120的斜边朝上,斜边用于杆体下移时沿两侧的侧架120斜边向下移动,左右侧架120的两直角边之间连接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杆130,为了方便收纳,连杆130两端与侧架1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架体100上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导向组件110,导向组件110设于侧架120的斜边上,导向组件110包括导向座111,沿导向座111长度放心设有滑槽112,滑槽112内设有导向杆113,导向杆113上穿设有第一弹簧114,滑槽112底部向外延伸地设有压块115。
26.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移档组件200的两端滑动设于导向座111内,移档组件200包括档杆210,档杆210两端分别设有导向孔211,第一弹簧114的一端连接滑槽112的底部,另一端连接档杆210的一端;导向孔211与导向杆113滑动配合,档杆210上分别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贯通孔212,贯通孔212内滑动设有挡块220,挡块220用于杆体下移时阻挡杆体,并在第一弹簧114的作用下缓冲杆体的下移速度,避免因杆体重量过大下移过程中速度过快,滚向地面时冲击力过大而造成杆体表面受损,影响杆体的表面质量。如图6所示,挡块220朝向导向座111的一侧设有凹槽221,凹槽221侧面设有斜面222,斜面222的倾斜与侧架的斜边倾斜方向一致,当杆体在侧架120顶部的斜边上从上至导向座111下部时,斜面222在压块115的作用下将挡块220向下压,使挡块220向贯通孔内缩进,当挡块220与斜面222的最高点接触时,挡块220被下压至最低点,且挡块220露出贯通孔的长度,不高于侧架的斜边高度,此时,杆体便可脱离挡块220的阻挡而移除侧架的斜边。
27.具体的,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挡块220的稳定性,贯通孔212底部设有支座213,支座213上设有容置槽2131,容置槽2131内设有多个第二弹簧214,当杆体脱离挡块220后,杆体对挡块220的推力消失,从而档杆210受到向下的力消失,在第一弹簧114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档杆210向上移动,从而使挡块220脱离压块115,且在第二弹簧21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实现自动复位。
28.优选的,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该工装转移,架体100底部的四个角上分别设有万向轮140,万向轮140上设有锁止结构,应用时将万向轮140锁止,避免使用时工装移动。
29.具体运行原理:打开转载车1一侧的侧板,将该工装固定于转载车1的侧板安装处,逐一将杆体滚动至架体100上,当杆体到架体100顶部时,杆体抵触于挡块220的一侧,并在杆体重力作用下,使杆体沿架体100两端侧架120的斜边从上至下滚动,滚动过程中杆体对推块220施加推力,使推杆210在推块220的带动下沿滑槽112向下移动,此过程中,第一弹簧114被压缩。当推杆210移动至导向座111下部时,压块115逐渐进入挡块220上的凹槽221内,使凹槽221的斜面222的从最低点开始从压块115上移动,当推杆210移动至最低处时,压块115与斜面222的最高点接触,使挡块220在压块115的作用下进入贯通孔212内,且挡块220露出与贯通孔212的高度,不高于侧架120的斜边,此时第二弹簧214被压缩,当挡块220进入贯通孔212内后,杆体失去阻挡力的作用而滚出工装,便可实现对杆体的转移。
30.当杆体从架体100两端侧架120的斜边上滚出后,档杆210向下的推力消失,第一弹簧114沿导向杆113复位,从而推动档杆210沿滑槽112向上移动,此时,凹槽221从压块115上移走,从而压块115对挡块220的作用力消失,第二弹簧214复位,使推块220向上移动而露出与架体100两端侧架120的斜边,如此往复。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杆体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00),架体(100)上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导向组件(110),导向组件(110)沿架体(100)一侧顶部向另一侧底部倾斜设置,导向组件(110)包括导向座(111),沿导向座(111)长度方向设有滑槽(112),滑槽(112)内设有导向杆(113),导向杆(113)上穿设有第一弹簧(114),滑槽(112)底部向外延伸地设有压块(115);移档组件(200),其两端滑动设于导向座(111)内,其包括档杆(210),档杆(210)上分别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贯通孔(212),贯通孔(212)内滑动设有挡块(220),挡块(220)朝向导向座(111)的一侧设有凹槽(221),凹槽(221)侧面设有斜面(222),压块(115)用于下压斜面(2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体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档杆(210)两端分别设有导向孔(211),导向孔(211)与导向杆(113)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体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贯通孔(212)底部设有支座(213),支座(213)上设有容置槽(2131),容置槽(2131)内设有多个第二弹簧(2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体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架体(100)包括一组侧架(12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杆体转移工装,其特征在于,导向座(111)沿侧架(120)顶部的斜边设置,两侧架(120)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轮(140)。
技术总结一种杆体转移工装,包括:架体,架体上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沿架体一侧顶部向另一侧底部倾斜设置,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座,沿导向座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穿设有第一弹簧,滑槽底部向外延伸地设有压块;移档组件,其两端滑动设于导向座内,其包括档杆,档杆上分别设有一组对称设置的贯通孔,贯通孔内滑动设有挡块,挡块朝向导向座的一侧设有凹槽,凹槽侧面设有斜面,压块用于下压斜面。使杆体从转载车上滚下时被挡块阻挡,从而使杆体滚下速度得到缓冲,避免杆体因惯性过大,而冲出安装点,导致杆体撞坏。导致杆体撞坏。导致杆体撞坏。
技术研发人员:涂艾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光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