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停车定位单元及智能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8-10  2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停车定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停车定位单元及智能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2.智慧停车是指将无线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等综合应用于城市停车位的采集、管理、查询、预订与导航服务,实现停车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车场利润的最大化和车主停车服务的最优化,智慧停车中会使用到停车定位装置。
3.目前现有的停车定位装置,缓冲效果差,不能对车辆进行缓冲,无法对驾驶员在停车时起到辅助提示的作用,且易对停车定位装置或车辆造成损坏;部分车辆存在未停放在指定停车位的情况,不利于停车场的管理。
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停车定位装置缓冲效果差,易对其自身或车辆造成损坏、部分车辆未停放在指定的停车位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停车定位单元及智能停车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停车定位装置缓冲效果差,易对其自身或车辆造成损坏、部分车辆未停放在指定的停车位等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停车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壳体元件、第一支撑元件、第二支撑元件、若干弹性元件、若干第三支撑元件、若干滑动元件、若干连接元件、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第二壳体元件、升降元件和驱动元件,其中:
8.所述第一壳体元件设置于停车位内的一端;
9.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内部,且其侧壁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滑动连接;
10.所述第二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远离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一端;
11.若干所示弹性元件间隔设置于所示第二支撑元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一端;
12.若干所述第三支撑元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一端;
13.若干所述滑动元件对称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支撑元件,且与所述第三支撑元件滑动连接;
14.若干所述连接元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对应的所述滑动元件、所述第一支撑元件;
15.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动元件、所述第一壳体元件,且套设于对应所述第三支撑元件的外部,用于所述滑动元件的复位;
16.所述第二壳体元件嵌设于停车位的另一端,且其顶部设置于地面之下;
17.所述升降元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内壁滑动连接,用于控制车辆的通过
与停止;
18.所述驱动元件固定于所述升降元件的内部底部,其输出端与所述升降元件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元件的升降。
19.进一步地,所述的停车定位单元还包括若干限位元件,其中:
20.所述限位元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一端,用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安全限位。
21.进一步地,所述的停车定位单元还包括若干伸缩导向元件和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其中:
22.若干所述伸缩导向元件间隔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相连接,其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滑动方向一致;
23.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套设于对应的所述伸缩导向元件的外部,用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复位。
24.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元件的限位高度小于所述伸缩导向元件的最大压缩量;所述伸缩导向元件的最大压缩长量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元件的最大有效压缩量。
25.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停车系统,包括入口单元、若干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停车定位单元、出口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
26.所述入口单元设置于停车场的入口,用于识别车辆,并管理、规范车辆的通行;
27.若干所述停车定位单元设置于停车场内对应的停车位,用于车辆停放至指定的停车位进行停车定位;
28.所述出口单元设置于停车场的出口,用于识别车辆,并管理、规范车辆的通行;
29.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入口单元、所述停车定位单元、所述出口单元相连接,用于管控车辆的停放位置,核算车辆的停放费用时间。
30.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单元包括第一道闸元件与第一识别元件,其中:
31.所述第一道闸元件设置于停车场的入口,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开启、关闭;
32.所述第一识别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道闸元件,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采集车辆的信息并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33.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单元包括第二道闸元件、第二识别元件和收费元件,其中:
34.所述第二道闸元件设置于停车场的出口,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开启、关闭;
35.所述第二识别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道闸元件,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采集车辆的信息并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
36.所述收费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道闸元件,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信息,并对车辆进行收费。
3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监控元件和路线规划元件,其中:
38.所述控制元件分别与所述入口单元、所述出口单元相连接,用于调取车辆信息及核算车辆的费用,且与所述停车定位单元相连接,用于控制车辆的通过与停止;
39.所述监控元件设置于停车场,且与所述控制元件相连接,用于反馈停车场内的情况;
40.所述路线规划元件与所述控制元件,用于车辆驶向停车位的路线规划。
41.进一步地,所述的停车定位单元及智能停车系统还包括车载终端单元,其中:
42.所述车载终端单元设置于车辆内部,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提示驾驶员的行驶路线。
43.进一步地,所述车载终端单元包括若干车载元件,其中:
44.若干所述车载元件设置于对应的车辆内部,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提示驾驶员的行驶路线。
45.进一步地,所述的停车定位单元及智能停车系统还包括充电单元,其中:
46.所述充电单元设置于停车场内,用于车辆充电。
47.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单元包括若干充电元件,其中:
48.若干所述充电元件设置于停车场内对应的停车位,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
49.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50.(1)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定位单元,通过停放定位单元通过其弹性停车定位装置为车辆提供缓冲,且若干弹性元件与车辆弹性接触,有效保护车体;
51.(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停车系统,通过控制单元与停车定位单元的相互配合,有效避免了车辆停错位置的情况,优化车辆停放管理。
附图说明
5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停车定位单元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一);
5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停车定位单元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二);
54.图3是图2中b处的示意图;
5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停车定位单元仰视方向的局部断面结构示意图;
5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停车系统的示意图(一);
5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停车系统的示意图(二)。
58.其中的附图标记为:
59.100、出口单元;101、第一道闸元件;102、第一识别元件;
60.200、停车定位单元;201、第一壳体元件;202、第一支撑元件;203、第二支撑元件;204、弹性元件;205、第三支撑元件;206、滑动元件;207、连接元件;208、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9、第二壳体元件;210、升降元件;211、驱动元件;212、限位元件;213、伸缩导向元件;214、第二弹性复位元件;
61.300、出口单元;301、第二道闸元件;302、第二识别元件;303、收费元件;
62.400、控制单元;401、控制元件;402、监控元件;403、路线规划元件;
63.500、车载终端单元;501、车载元件;
64.600、充电单元;601、充电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6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68.实施例1
69.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定位单元。
7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一种停车定位单元200,包括第一壳体元件201、第一支撑元件202、第二支撑元件203、若干弹性元件204、若干第三支撑元件205、若干滑动元件206、若干连接元件207、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第二壳体元件209、升降元件 210和驱动元件211。其中,第一壳体元件201设置于停车位内的一端;第一支撑元件202设置于第一壳体元件201的内部,且其侧壁与第一壳体元件201滑动连接;第二支撑元件203设置于第二支撑元件203远离第一壳体元件201的一端;若干所示弹性元件204间隔设置于所示第二支撑元件 203远离第一支撑元件202的一端;若干第三支撑元件205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元件20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支撑元件202远离第二支撑元件203的一端;若干滑动元件206对称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第三支撑元件205,且与第三支撑元件205滑动连接;若干连接元件207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对应的滑动元件206、第一支撑元件202;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滑动元件206、第一壳体元件201,且套设于对应第三支撑元件205的外部,用于滑动元件206的复位;第二壳体元件209嵌设于停车位的另一端,且其顶部设置于地面之下;升降元件210的外壁与第二壳体元件209的内壁滑动连接,用于控制车辆的通过与停止;驱动元件211固定于升降元件210 的内部底部,其输出端与升降元件210相连接,用于驱动升降元件210的升降。
7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元件201为固定壳体,第一支撑元件202为支撑块,第二支撑元件203为支撑板。
7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04为弹性橡胶,与车辆相接触,弹性元件204间隔分布有利于在与车辆接触过程中更加贴合不同车型,有效保护车辆,避免在接触的过程中,损伤车辆。
7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元件205为支撑杆,滑动元件206为滑块,连接元件207 为连接杆。其中,在第一支撑元件202和第二支撑元件203移动的过程中,若干滑动元件206在对应的第三支撑元件205进行滑动。当车辆离开弹性元件204时,在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的作用下,以使若干滑动元件206进行复位,以使第一支撑元件202和第二支撑元件203进行复位。
7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元件205包括但不限于1个、2个、3个。优选地,第三支撑元件205为2个。
7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元件206、连接元件207、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的数量一致。
7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支撑元件205为2个,滑动元件206、连接元件207、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均为4个。其中,1个第三支撑元件205分别对应2个滑动元件206、2个连接元件 207、2个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
7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元件209为固定壳体、升降元件210为升降杆。其中,当控制单元400的通知车辆移动至指定停车位时,驱动元件211运转,以使升降元件210进行降落,以使车辆可以进入指定车位;驱动元件211运转,以使升降元件210升起,有效地避免车辆停错车位。
7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元件211包括但不限于电动伸缩机、电动升降机、升降液压缸。
79.进一步地,停车定位单元200还包括若干限位元件212,限位元件212间隔地设置于第一壳体元件20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支撑元件202远离第二支撑元件203的一端,用于第一支撑元件202 的安全限位。
8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212为限位块,用于限制第一支撑元件202和第二支撑元件 203的行程,提高使用寿命。
8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212呈对称分布,其数量包括但不限于2个、4个、8个。优选地,限位元件212为4个。
82.进一步地,停车定位单元200还包括若干伸缩导向元件213和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14。其中,若干伸缩导向元件213间隔设置,其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元件203、第一壳体元件201相连接,其伸缩方向与第二支撑元件203的滑动方向一致;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14套设于对应的伸缩导向元件213的外部,用于第二支撑元件203的复位。
8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伸缩导向元件213为伸缩杆,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14为复位弹簧。
8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伸缩导向元件213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2个、4个、8个。优选地,伸缩导向元件213为4个,设置于第二支撑元件203的四角,用于第二支撑元件203的辅助导向与复位回弹。
8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元件212的限位高度小于伸缩导向元件213的最大压缩量;伸缩导向元件213的最大压缩长量小于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14的最大有效压缩量。
86.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87.使用前,升降元件210处于升起状态。
88.使用中,升降元件210进行降落;在车辆进行停车的过程中,车辆与若干弹性元件204相接触,第一支撑元件202、第二支撑元件203进行滑动,且若干滑动元件206在对应的第三支撑元件205 分别向靠近第一壳体元件201的内壁方向进行滑动,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进行压缩,且若干伸缩导向元件213与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14进行压缩。
89.在车辆离开停车位的过程中,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与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14进行回弹,以使若干滑动元件206、若干伸缩导向元件213进行回弹,进而使第一支撑元件202、第二支撑元件203进行复位;若干弹性元件204进行复位;升降元件210进行升起。
90.实施例2
91.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停车系统。
92.如图5所示,一种智能停车系统,包括入口单元100、若干停车定位单元200、出口单元300 和控制单元400。其中,入口单元100设置于停车场的入口,用于识别车辆,并管理、规范车辆的通行;若干停车定位单元200设置于停车场内对应的停车位,用于车辆停放至指定的停车位进行停车定位;出口单元300设置于停车场的出口,用于识别车辆,并管理、规范车
辆的通行;控制单元 400分别与入口单元100、停车定位单元200、出口单元300相连接,用于管控车辆的停放位置,核算车辆的停放费用时间。
93.其中,控制单元400与驱动元件211相连接,以间接控制升降元件210的升降。
94.如图6所示,入口单元100包括第一道闸元件101与第一识别元件102。其中,第一道闸元件 101设置于停车场的入口,并与控制单元400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400的作用下开启、关闭;第一识别元件102设置于第一道闸元件101,并与控制单元400相连接,用于采集车辆的信息并信息传送至控制单元400。
95.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道闸元件101为入口闸机。
96.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识别元件102为识别装置,车辆以及车牌号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的信息输送给控制单元400,进行处理分析。
9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识别元件102为图像识别装置,如摄像头。
98.如图6所示,出口单元300包括第二道闸元件301、第二识别元件302和收费元件303。其中,第二道闸元件301设置于停车场的出口,并与控制单元400连接,用于在控制单元400的作用下开启、关闭;第二识别元件302设置于第二道闸元件301,并与控制单元400相连接,用于采集车辆的信息并信息传送至控制单元400;收费元件303设置于第二道闸元件301,并与控制单元400相连接,用于接收控制单元400的信息,并对车辆进行收费。
9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道闸元件301为出口闸机,第二识别元件302识别装置,车辆以及车牌号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的信息输送给控制单元400,进行处理分析。
10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识别元件302为图像识别装置,如摄像头。
10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收费元件303为停车收费站。
102.如图6所示,控制单元400包括控制元件401、监控元件402和路线规划元件403。其中,控制元件401分别与入口单元100、出口单元300相连接,用于调取车辆信息及核算车辆的费用,且与停车定位单元200相连接,用于控制车辆的通过与停止;监控元件402设置于停车场,且与控制元件401相连接,用于反馈停车场内的情况;路线规划元件403与控制元件401,用于车辆驶向停车位的路线规划。
103.具体地,控制元件401分别与第一识别元件102、第二识别元件302、收费元件303相连接,用于调取车辆信息及核算车辆的费用,且与第一道闸元件101、第二道闸元件301、驱动元件211 相连接,用于控制车辆的通过与停止。
10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元件401为智慧处理器模块,监控元件402为监控摄像装置,路线规划元件403为路线规划模块。其中,智慧处理器模块为ai芯片,监控摄像装置由若干监控摄像头构成,路线规划模块为ai芯片。
10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元件401通过无线信号接收第一识别元件102的信息,监控元件 402将监控信号传递给控制元件401,进而通过路线规划元件403对车辆的行进路线进行规划,缩短车辆寻找车位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06.进一步地,智能停车系统还包括车载终端单元500。其中,车载终端单元500设置于车辆内部,且与控制单元400相连接,用于提示驾驶员的行驶路线。
107.如图6所示,车载终端单元500包括若干车载元件501,若干车载元件501设置于对应的车辆内部,且与控制单元400相连接,用于提示驾驶员的行驶路线。
108.具体地,若干车载元件501与控制元件401相连接。
10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载元件501为车载处理器,其内置语音播报装置与图像提示装置,有效提示驾驶人员根据提供的路线规划行驶至指定停车位。
110.进一步地,智能停车系统还包括充电单元600。其中,充电单元600设置于停车场内,用于车辆充电。
111.如图6所示,充电单元600包括若干充电元件601,若干充电元件601设置于停车场内对应的停车位,且与控制单元400相连接。
112.具体地,若干充电元件601与控制元件401相连接。
1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元件601为充电桩。
11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元件401通过接收接收第一识别元件102的信息,区分车辆类别,为充电汽车或汽油车,通过路线规划元件403根据车辆的类别行进路线进行规划,以使充电汽车停在设置有充电元件601的停车位,停车场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充电单元600的利用率。
11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116.使用前,升降元件210处于升起状态。
117.使用中,车辆行驶至第一道闸元件101,第一识别元件102将车辆信息输送至控制元件401,且监控元件402将监控信号传递给控制元件401,进而通过路线规划元件403对车辆的行进路线进行规划,然后控制元件401将路线规划信号发送给车辆内部内置的车载元件501上,并控制第一道闸元件101开启,以使车辆放行。车辆在车载元件501的辅助下行驶,且控制元件401控制对应车位的驱动元件211运转,以使升降元件210进行降落,以使车辆可以进入指定车位。
118.其中,控制元件401通过接收接收第一识别元件102的信息,区分车辆类别,以使充电汽车根据路线规划元件403的路线规划,停在设置有充电元件601的停车位。
119.在车辆进行停车的过程中,车辆与若干弹性元件204相接触,第一支撑元件202、第二支撑元件203进行滑动,且若干滑动元件206在对应的第三支撑元件205分别向靠近第一壳体元件201 的内壁方向进行滑动,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进行压缩,且若干伸缩导向元件213与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14进行压缩。
120.在车辆离开停车位的过程中,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208与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214进行回弹,以使若干滑动元件206、若干伸缩导向元件213进行回弹,进而使第一支撑元件202、第二支撑元件203进行复位;若干弹性元件204进行复位。
121.待车辆行驶至第二道闸元件301时,第二识别元件302将车辆信息传输至控制元件401,控制元件401控制驱动元件211运转,以使升降元件210升起,且收费元件303根据车辆的停放时间与充电时间进行收费,控制元件401控制第二道闸元件301开启,以使车辆放行。
12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停放定位单元通过其弹性停车定位装置为车辆提供缓冲,且若干弹性元件与车辆弹性接触,有效保护车体;通过控制单元与停车定位单元的相互配合,有效避免了车辆停错位置的情况,优化车辆停放管理;通过将充电单元与控制单元相连接,合理分配车位,提高充电单元利用率。
1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停车定位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元件、第一支撑元件、第二支撑元件、若干弹性元件、若干第三支撑元件、若干滑动元件、若干连接元件、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第二壳体元件、升降元件和驱动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元件设置于停车位内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内部,且其侧壁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远离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一端;若干所示弹性元件间隔设置于所示第二支撑元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一端;若干所述第三支撑元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一端;若干所述滑动元件对称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支撑元件,且与所述第三支撑元件滑动连接;若干所述连接元件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对应的所述滑动元件、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若干第一弹性复位元件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滑动元件、所述第一壳体元件,且套设于对应所述第三支撑元件的外部,用于所述滑动元件的复位;所述第二壳体元件嵌设于停车位的另一端,且其顶部设置于地面之下;所述升降元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壳体元件的内壁滑动连接,用于控制车辆的通过与停止;所述驱动元件固定于所述升降元件的内部底部,其输出端与所述升降元件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元件的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定位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限位元件,其中:所述限位元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一端,用于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安全限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停车定位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伸缩导向元件和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其中:若干所述伸缩导向元件间隔设置,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壳体元件相连接,其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滑动方向一致;若干第二弹性复位元件套设于对应的所述伸缩导向元件的外部,用于所述第二支撑元件的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定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元件的限位高度小于所述伸缩导向元件的最大压缩量;所述伸缩导向元件的最大压缩长量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复位元件的最大有效压缩量。5.一种智能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单元、若干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停车定位单元、出口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入口单元设置于停车场的入口,用于识别车辆,并管理、规范车辆的通行;若干所述停车定位单元设置于停车场内对应的停车位,用于车辆停放至指定的停车位进行停车定位;所述出口单元设置于停车场的出口,用于识别车辆,并管理、规范车辆的通行;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入口单元、若干所述停车定位单元、所述出口单元相连接,用
于管控车辆的停放位置,核算车辆的停放费用时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单元包括第一道闸元件与第一识别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道闸元件设置于停车场的入口,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开启、关闭;所述第一识别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道闸元件,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采集车辆的信息并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单元包括第二道闸元件、第二识别元件和收费元件,其中:所述第二道闸元件设置于停车场的出口,并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作用下开启、关闭;所述第二识别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道闸元件,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采集车辆的信息并信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收费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道闸元件,并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单元的信息,并对车辆进行收费。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元件、监控元件和路线规划元件,其中:所述控制元件分别与所述入口单元、所述出口单元相连接,用于调取车辆信息及核算车辆的费用,且与所述停车定位单元相连接,用于控制车辆的通过与停止;所述监控元件设置于停车场,且与所述控制元件相连接,用于反馈停车场内的情况;所述路线规划元件与所述控制元件,用于车辆驶向停车位的路线规划。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载终端单元和/或充电单元,其中:所述车载终端单元设置于车辆内部,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提示驾驶员的行驶路线;所述充电单元设置于停车场内,用于车辆充电。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终端单元包括若干车载元件,其中:若干所述车载元件设置于对应的车辆内部,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用于提示驾驶员的行驶路线;和/或所述充电单元包括若干充电元件,其中:若干所述充电元件设置于停车场内对应的停车位,且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定位单元及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停车系统包括入口单元、若干停车定位单元、出口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入口单元设置于停车场的入口;若干停车定位单元设置于停车场内对应的停车位,其弹性停车定位装置外部设置有若干弹性元件,其升降装置设置于停车场的另一端,且其升降装置的动力端与控制单元相连接;出口单元设置于停车场的出口;控制单元分别与出口单元、停车定位单元、出口单元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停放定位单元中的弹性停车定位装置为车辆提供缓冲,且若干弹性元件与车辆弹性接触,有效保护车体;通过控制单元与停车定位单元的相互配合,有效避免了车辆停错位置的情况,优化车辆停放管理。优化车辆停放管理。优化车辆停放管理。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 夏渭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戴文工程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8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09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