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巡检针,主要用于对燃料电池的电池电压采集。
背景技术:2.燃料电池的健康状态主要反映在其单体电压上,过干、过湿、缺气等不良操作条件及机械损伤等因素均会使燃料电池的单体电压发生改变。因此,如果要诊断燃料电池的状态或依靠单体电压进行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就需要知道燃料电池的单体电压,配合使用燃料电池(电堆)和巡检。
3.公开号为113140762a的专利公开文献,公开了一种电压巡检针及燃料电池,电压巡检针包括:探针主体;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设于所述探针主体一端,且具有自然状态和收缩状态;其中,所述防脱结构能够在巡检孔内壁的挤压下由所述自然状态切换至所述收缩状态并存储弹性势能,处于所述收缩状态的所述防脱结构在所述弹性势能的作用下与所述巡检孔的内壁抵接。将防脱结构插入巡检孔内,防脱结构会在巡检孔内壁的挤压下由自然状态切换至收缩状态,防脱结构被压缩存储弹性势能,同时处于收缩状态的防脱结构会在自身弹性势能的作用下与巡检孔抵接。该专利公开文献的防脱结构虽固定装配在巡检孔能防止松脱,然而探针主体高宽比值过大导致挠度过大,电压巡检针装配后稳定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电压巡检针。
5.一种电压巡检针,包括半圆段巡检针、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半圆段巡检针具有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平行设置;
6.第一端头和第一安装段顺接,第二端头和第二安装段顺接,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均与电路板电连接;
7.半圆段巡检针的弧度小于π,使得半圆段巡检针对应的圆心超过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
8.半圆段巡检针完全插入燃料电池的凹槽内,部分第一安装段和部分第二安装段也位于燃料电池的凹槽,使得燃料电池的表面与电路板的表面存在缝隙。
9.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圆段巡检针与燃料电池凹槽的紧密配合,既能实现巡检针的放松脱效果,又能使用半圆段巡检针降低巡检针总高度,增加巡检针宽度,减小巡检针挠度,使用过程中装配稳定性更好。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安装段固定于电路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二安装段固定于电路板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
11.第一安装段嵌入电路板的长度小于第一安装段长度的一半,第二安装板嵌入电路板的长度小于第二安装段长度的一半。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半圆段巡检针的最高点至电路板表面的距离小于电池凹槽的1.5倍槽深。
13.本实用新型将小于0.5倍槽深的半圆形巡检针裸露在缝隙,该缝隙为燃料电池的表面与电路板的表面之间距离。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同一电路板上的多根半圆形巡检针平行设置;
15.相邻半圆形巡检针之间距离为燃料电池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厚度。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半圆形巡检针与燃料电池的凹槽过盈配合。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半圆形巡检针插入燃料电池的凹槽,半圆形巡检针的压缩量为2~5mm。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半圆形巡检针的半径大于16mm。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路板安装于板支架,板支架背离燃料电池设置。
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组检测针平行设置于电路板;
21.每组检测针均包括正极检测针和负极检测针,正极检测针和负极检测针均为半圆状,正极检测针和负极检测针平行设置。
22.本实用新型电压巡检针的优点如下:
23.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圆段巡检针与燃料电池凹槽的紧密配合,既能实现巡检针的放松脱效果,又能使用半圆段巡检针降低巡检针总高度,增加巡检针宽度,减小巡检针挠度,使用过程中装配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压巡检针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压巡检针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压巡检针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27.附图标记如下:1-半圆段巡检针;2-第一安装段;3-第二安装段;4-电路板;5-板支架;6-燃料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地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燃料电池6是以单电池为基础,按设计要求堆叠形成组装体,根据燃料电池6的功率大小差异,堆叠的单电池数量从十几到几百片不等。在燃料电池6工作过程中,多个单电池之间串联成堆,每片单电池都独立工作并向外输出电能。因此,在运行中任何一个单电池出现短路和断路,整个燃料电池6就会出现危险或故障。为了确保整个燃料电池6的正常工作,及时发现并定位故障源,针对每个单电池或单电池短组进行电压跟踪是十分必要的。
31.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巡检针,包括半圆段巡检针1、第一安装段2和第二安装段3,半圆段巡检针1具有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第一安装段2和第二安装段3平行设置;第一端头和第一安装段2顺接,第二端头和第二安装段3顺接,第一安
装段2和第二安装段3均与电路板4电连接;半圆段巡检针1的弧度小于π,使得半圆段巡检针1对应的圆心超过第一安装段2和第二安装段3;半圆段巡检针1完全插入燃料电池6的凹槽内,部分第一安装段2和部分第二安装段3也位于燃料电池6的凹槽,使得燃料电池6的表面与电路板4的表面存在缝隙。
32.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圆段巡检针1与燃料电池6凹槽的紧密配合,既能实现巡检针的放松脱效果,又能使用半圆段巡检针1降低巡检针总高度,增加巡检针宽度,减小巡检针挠度,使用过程中装配稳定性更好。
33.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优选第一安装段2固定于电路板4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二安装段3固定于电路板4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第一安装段2嵌入电路板4的长度小于第一安装段2长度的一半,第二安装板嵌入电路板4的长度小于第二安装段3长度的一半。
34.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优选半圆段巡检针1的最高点至电路板4表面的距离小于电池凹槽的1.5倍槽深。
35.本实用新型将小于0.5倍槽深的半圆形巡检针裸露在缝隙,该缝隙为燃料电池6的表面与电路板4的表面之间距离。
36.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优选同一电路板4上的多根半圆形巡检针平行设置;相邻半圆形巡检针之间距离为燃料电池6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厚度。
37.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优选半圆形巡检针与燃料电池6的凹槽过盈配合。
38.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优选半圆形巡检针插入燃料电池6的凹槽,半圆形巡检针的压缩量为2~5mm。
39.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优选半圆形巡检针的半径大于16mm。
40.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优选电路板4安装于板支架5,板支架5背离燃料电池6设置。
41.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优选多组检测针平行设置于检测板;每组检测针均包括正极检测针和负极检测针,正极检测针和负极检测针均为半圆状,正极检测针和负极检测针平行设置。
42.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圆段巡检针1与燃料电池6凹槽的紧密配合,既能实现巡检针的放松脱效果,又能使用半圆段巡检针1降低巡检针总高度,增加巡检针宽度,减小巡检针挠度,使用过程中装配稳定性更好。
43.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和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具体情况,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使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1.一种电压巡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段巡检针、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半圆段巡检针具有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平行设置;第一端头和第一安装段顺接,第二端头和第二安装段顺接,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均与电路板电连接;半圆段巡检针的弧度小于π,使得半圆段巡检针对应的圆心超过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半圆段巡检针完全插入燃料电池的凹槽内,部分第一安装段和部分第二安装段也位于燃料电池的凹槽,使得燃料电池的表面与电路板的表面存在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巡检针,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段固定于电路板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二安装段固定于电路板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第一安装段嵌入电路板的长度小于第一安装段长度的一半,第二安装板嵌入电路板的长度小于第二安装段长度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巡检针,其特征在于,半圆段巡检针的最高点至电路板表面的距离小于电池凹槽的1.5倍槽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巡检针,其特征在于,同一电路板上的多根半圆形巡检针平行设置;相邻半圆形巡检针之间距离为燃料电池的至少一个电池单体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巡检针,其特征在于,半圆形巡检针与燃料电池的凹槽过盈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巡检针,其特征在于,半圆形巡检针插入燃料电池的凹槽,半圆形巡检针的压缩量为2~5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巡检针,其特征在于,半圆形巡检针的半径大于16mm。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压巡检针,包括半圆段巡检针、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半圆段巡检针具有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平行设置;第一端头和第一安装段顺接,第二端头和第二安装段顺接,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均与电路板电连接;半圆段巡检针的弧度小于π;半圆段巡检针完全插入燃料电池的凹槽内,部分第一安装段和部分第二安装段也位于燃料电池的凹槽,使得燃料电池的表面与电路板的表面存在缝隙。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圆段巡检针与燃料电池凹槽的紧密配合,既能实现巡检针的放松脱效果,又能使用半圆段巡检针降低巡检针总高度,增加巡检针宽度,减小巡检针挠度,使用过程中装配稳定性更好。用过程中装配稳定性更好。用过程中装配稳定性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黄潜 陆峰 陈武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5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