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斑鱼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斑鱼养殖池。



背景技术:

池塘养殖是目前世界上水产养殖业中最主要的养殖方式,鱼产品在养殖的过程中会排泄出代谢物沉积到池塘底部,同时饲料的碎屑也会在长时间的喂养当中沉积到池塘底部,如果不对池塘底部沉积的混合物进行清理的话,水质会变得浑浊,影响到池塘内鱼类的生长,目前现有的清污方式一般都是将池塘内的鱼类转移后将水排出再对池塘进行清理,虽然清理效果较好,清理的效率较低,鱼类在转移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刮蹭,影响到鱼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以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可以在不抽干水的情况下对池塘内部的污物进行清理,同时还可以使池塘内的水流动起来,提高鱼类的养殖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包括池塘主体、横杆、抽水管、水泵、清污管、环形水管以及内嵌水管,所述横杆横跨在池塘主体上方,所述水泵设置在横杆上,所述抽水管一端伸入到池塘主体中部,另一端穿过横杆并与水泵入水口连接,所述清污管设置在横杆上并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环形水管设置在池塘主体侧壁上方,所述内嵌水管嵌入到池塘主体侧壁中,所述环形水管分别连通内嵌水管以及清污管,所述内嵌水管的出水端伸出到池塘主体内部,且内嵌水管的出水端朝向其所在侧面对侧的方向;所述清污管内设置有过滤网架,所述池塘主体底部中间设置有集污口,所述集污口位于抽水管下方。

优选的,所述清污管上设置有弧形开口,所述过滤网架从弧形开口处嵌入到清污管内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架包括滤网、框架以及密封胶条,所述滤网设置在框架中部,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框架上,所述过滤网架嵌入到清污管时,所述密封胶条密封在弧形开口处。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滤网以及密封胶条,所述滤网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密封胶条与第一框架固定连接且覆盖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方。

优选的,所述密封胶条上设置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滑条,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条嵌入到滑槽中。

优选的,所述抽水管设置在池塘主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网口。

优选的,还包括浊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浊度传感器设置在池塘主体内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池塘主体外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浊度传感器以及水泵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在池塘主体内部设置了抽水管,抽水管与水泵连接,水泵可以将池塘主体内部的水抽出并通过与其连接的清污管进行输送,在清污管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架,池塘主体内的水通过过滤网架时,可以将水里的污物过滤掉,过滤后的水可以通过环形水管以及内嵌水管重新排放到池塘主体内部,实现池塘主体内水体的循环,保证水质的干净,而设置在池塘主体侧壁内部的内嵌水管,其出水端朝向其所在侧面对侧的方向,从而四个侧面内的内嵌水管的出水端朝向一个旋转方向,水流从内嵌水管排放到池塘主体内时,形成水的环流,模拟流动水环境,提高鱼类养殖的品质,同时在形成环流的同时,可以将池塘主体底部的污物聚集到池塘主体中央,方便抽水管将污物抽出,同时位于中部的集污口也可以将未随水流被抽走的污物聚集,工作人员可以手动清理集污口中的污物,进一步保证水质的状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的一个实施例的清污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的一个实施例的过滤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的一个实施例的环形水管与内嵌水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的第二实施例的过滤网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的第三实施例的电气连接关系图;

图中,1为池塘主体,2为横杆,3为抽水管,4为水泵,5为清污管,6为环形水管,7为内嵌水管,8为出水端,9为过滤网架,10为集污口,11为弧形开口,12为滤网,13为框架,14为密封胶条,15为拉环,16为第一框架,17为第二框架,18为滑条,19为滑槽,20为浊度传感器,21为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包括池塘主体1、横杆2、抽水管3、水泵4、清污管5、环形水管6以及内嵌水管7,所述横杆2横跨在池塘主体1上方,所述水泵4设置在横杆2上,所述抽水管3一端伸入到池塘主体1中部,另一端穿过横杆2并与水泵4入水口连接,所述清污管5设置在横杆2上并与水泵4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环形水管6设置在池塘主体1侧壁上方,所述内嵌水管7嵌入到池塘主体1侧壁中,所述环形水管6分别连通内嵌水管7以及清污管5,所述内嵌水管7的出水端8伸出到池塘主体1内部,且内嵌水管7的出水端8朝向其所在侧面对侧的方向;所述清污管5内设置有过滤网12架9,所述池塘主体1底部中间设置有集污口10,所述集污口10位于抽水管3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包括池塘主体1,将石斑鱼养殖在池塘主体1内部,为了保证水质的洁净,需要将池塘主体1底部的污物进行清除,在池塘主体1上方横跨架设了一个横杆2,用于安装水泵4,并设置一根抽水管3,抽水管3的一端伸入到池塘主体1内,另一端从横杆2中间穿过并与水泵4的入水口连接,从而水泵4可以将池塘主体1内的水抽到上方,在横杆2上还设置了清污管5,清污管5与水泵4的出水口连接,同时将环形水管6设置在池塘主体1的侧壁上,环形水管6与清污管5连通并组成“日”字形结构,在池塘主体1的侧壁中设置内嵌水管7,内嵌水管7的上端与环形水管6连通,内嵌水管7的下端伸出到池塘主体1内部,从而水泵4抽取的水可以经过清污管5、环形水管6以及内嵌水管7回到池塘主体1内部,实现水体的循环,在清污管5内设置有过滤网12架9,水体在循环经过清污管5时,过滤网12架9可以将水体中的污物滤除,进入到环形水管6中的水体污物较少,从而最终通过内嵌水管7排放到池塘主体1内的水较为干净,保证水体的干净澄清,减少工作人员的清洗任务,保证石斑鱼的养殖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鱼类的养殖质量,内嵌水管7的数量设置为4个,分别位于池塘主体1四个侧面的一端内部,内嵌水管7伸出到池塘主体1的出水端8朝向其所在侧面对侧的方向,从而四个内嵌水管7的出水端8分别朝向四个侧面,水泵4抽取的水从内嵌水管7排出时形成环流,如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即为环流方向,模拟流动水环境,从而为鱼类生长提供有力的生长环境,提高鱼类养殖品质,同时在形成环流时,可以将池塘主体1底部的污物聚集到池塘主体1中央,设置在中部的抽水管3可以容易的将污物抽取,保证水质的干净,为了进一步保证污物清除的效果,在池塘主体1底部还设置有集污口10,污物可以聚集在集污口10处,方便污物的收集,当污物无法从抽到抽水管3时,可以聚集在集污口10,工作人员可以集中的对集污口10进行清理,通过对水泵4进行定时控制来实现对池塘的定期清理。

优选的,所述清污管5上设置有弧形开口11,所述过滤网12架9从弧形开口11处嵌入到清污管5内部。

弧形开口11设置在清污管5的上半部分,为半圆形开口,过滤网12架9整体为圆形结构,可以从弧形开口11嵌入到清污管5中,从而池塘主体1内的水经过清污管5时,过滤网12架9可以将水中的污物过滤掉,最终输送到环形水管6和内嵌水管7的水中残留的污物较少。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12架9包括滤网12、框架13以及密封胶条14,所述滤网12设置在框架13中部,所述密封胶条14设置在框架13上,所述过滤网12架9嵌入到清污管5时,所述密封胶条14密封在弧形开口11处。

具体的,为了防止清污管5中的水从弧形开口11处漏出,在过滤网12架9的框架13上设置有密封胶条14,过滤网12架9插入到弧形开口11时,密封胶条14位于弧形开口11上方,且密封在弧形开口11处,防止水从弧形开口11处漏出,提高过滤的效率,同时考虑到在长期的使用中需要对滤网12进行清洁,将其上附着的污物清理掉,整个过滤网12架9设置成可拆卸式的,即需要清理滤网12上的污物时,将过滤网12架9从清污管5中拆除即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在密封胶条14上设置有拉环15,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拉动拉环15来拆除过滤网12架9并对污物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抽水管3设置在池塘主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网口。

在抽水管3的进水端设置了网口(图中未示出),目的是为了防止鱼苗被吸取到抽水管3中。

参照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过滤网架9的第二个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过滤网架9的结构不同,第一实施例为单框架结构,第二实施例为双框架结构,本实施例的过滤网架9包括第一框架16、第二框架17、滤网12以及密封胶条14,所述滤网12设置在第一框架16和第二框架17中,所述第一框架16和第二框架17转动连接,所述密封胶条14与第一框架16固定连接且覆盖在第一框架16和第二框架17上方,所述第二框架17上设置有滑条18,所述第一框架16上设置有滑槽19,所述滑条18嵌入到滑槽19中,从而第二框架17可以相对第一框架16进行转动且不被密封胶条14所阻挡,在转动的同时使得两个框架之间的滤网12交错设置,改变滤网12网格的大小,从而可以滤除不同大小的污物,其中由于第一框架16、第二框架17均为圆形框架,因此滑条18以及滑槽19均为圆形结构。

参照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可以对水泵4进行自动的开启和关闭,第三实施例还包括浊度传感器20以及控制器21,所述浊度传感器20设置在池塘主体1内部,所述控制器21设置在池塘主体1外部,所述控制器21分别与浊度传感器20以及水泵4电连接。

通过浊度传感器20测量池塘主体1内部的水质污浊程度,当水质较为污浊时,由控制器21控制水泵4开启抽水,对污物进行滤除,实现自动控制的过程,而控制器21采用市售的stm32f101r6单片机即可实现,浊度传感器20采用德国wtw的visoturb700iq即可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主体、横杆、抽水管、水泵、清污管、环形水管以及内嵌水管,所述横杆横跨在池塘主体上方,所述水泵设置在横杆上,所述抽水管一端伸入到池塘主体中部,另一端穿过横杆并与水泵入水口连接,所述清污管设置在横杆上并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环形水管设置在池塘主体侧壁上方,所述内嵌水管嵌入到池塘主体侧壁中,所述环形水管分别连通内嵌水管以及清污管,所述内嵌水管的出水端伸出到池塘主体内部,且内嵌水管的出水端朝向其所在侧面对侧的方向;所述清污管内设置有过滤网架,所述池塘主体底部中间设置有集污口,所述集污口位于抽水管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污管上设置有弧形开口,所述过滤网架从弧形开口处嵌入到清污管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架包括滤网、框架以及密封胶条,所述滤网设置在框架中部,所述密封胶条设置在框架上,所述过滤网架嵌入到清污管时,所述密封胶条密封在弧形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架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滤网以及密封胶条,所述滤网设置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中,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密封胶条与第一框架固定连接且覆盖在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条上设置有拉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滑条,所述第一框架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条嵌入到滑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设置在池塘主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网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斑鱼养殖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浊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浊度传感器设置在池塘主体内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池塘主体外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浊度传感器以及水泵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斑鱼养殖池,水泵可以将池塘主体内部的水抽取到上方,并通过清污管进行输送,其中在清污管内设置有可拆卸的过滤网架,可以对污物进行过滤,过滤网架可以拆除进行清理,保证过滤的效果,经过过滤的水通过环形水管以及内嵌水管重新排放到池塘主体内,实现水循环,保证水质的干净,内嵌水管的出水端均朝向其所在侧面对侧的方向,即4个内嵌水管的出水端分别朝向池塘主体的四个侧面,从而出水端出水时会在池塘主体内部形成环流,一方面可以为鱼类提供模拟的流动水环境,另一方面环流可以将污物聚集在池塘主体底部中央,从而方便污物被抽水管抽取,提高清污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詹钟仁;林冬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亚福联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0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