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尤其涉及一种锁壳及具有它的锁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械锁具也逐渐被电子锁具所取代,尤其是门锁,电子门锁利用密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解锁方式实现解锁,可以提高锁具的安全性及操作的便利性。
相关技术中,电子锁通常需要配置电池,然而,对于不同用户而言存在不同使用场景,其配置的电池类型不能适应一些用户的使用场景需求,由此,导致锁具的使用场景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锁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锁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壳,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内具有电池腔,所述电池腔可选择性地收纳第一电池盒或第二电池盒,所述第二电池盒的尺寸与所述第一电池盒的尺寸不同;
面壳,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电池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壳,底壳具有电池腔,该电池腔可以兼容不同尺寸的第一电池盒和第二电池盒,第一电池盒可以用于放置可充电电池,第二电池盒可以用于放置非可充电电池,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选择将第一电池盒放置在电池腔内,或者将第二电池盒放置在电池腔内,以此适应使用场景的需要,如此,具备该锁壳的锁具,其适用性更强,使用场景更广,用户使用更加灵活。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锁壳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池腔的底壁上设有用于与螺钉配合的螺纹孔,以将所述第一电池盒或第二电池盒锁紧固定在所述电池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壳上设有定位孔,所述面壳上设有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内的定位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位孔内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定位柱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u型弹片,所述u型弹片包括两个相对弹性片体,所述定位柱被两个相对的所述弹性片体夹持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相对的所述弹性片体上均形成有向内凸出的卡持部,所述定位柱的外周面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卡持部卡接的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磁性物,所述定位柱上设有与所述磁性物相吸附的被吸附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被吸附物,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吸附所述被吸附物的磁性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壳内还具有与所述电池腔彼此独立的机构腔,所述机构腔适于安装开关锁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壳内设有沿水平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底壳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所述电池腔和机构腔,所述机构腔位于所述电池腔的下方。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具,具有如上所述的锁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具有上述的锁壳,因此,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选择将第一电池盒放置在电池腔内,或者将第二电池盒放置在电池腔内,以此适应使用场景的需要,如此,具备该锁壳的锁具,其适用性更强,使用场景更广,用户使用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壳(收纳有第一电池盒)的一个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壳(收纳有第一电池盒)的又一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壳(收纳有第二电池盒)的一个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壳(收纳有第二电池盒)的又一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锁壳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底壳10;
电池腔h10;
螺纹孔101;
定位孔102;
机构腔h11;
u型弹片11;
弹性片体111;
卡持部1111;
隔板12;
面壳20;
定位柱201;
第一电池盒30;
第二电池盒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壳及具有该锁壳的锁具。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壳,包括底壳10及面壳20。
具体地,底壳10内具有电池腔h10,所述电池腔h10可选择性地收纳第一电池盒30或第二电池盒31,所述第二电池盒3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电池盒30的尺寸不同。面壳20与所述底壳10可拆卸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电池腔h10。
也就是说,电池腔h10的尺寸可以兼容第一电池盒30和第二电池盒31,第一电池盒30和第二电池盒31的尺寸不同,可以分别用于放置不同类型的电池,例如第一电池盒30用于放置可充电电池,而第二电池盒31用于放置非充电电池,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选择配置第一电池盒30或者第二电池盒31。
而面壳20可拆卸连接在底壳10上,当面壳20打开时,电池腔h10被打开,可以将第一电池盒30或第二电池盒31装入至电池腔h10内,并在第一电池盒30或第二电池盒31内装入对应的电池,再将面壳20与底壳10连接,电池腔h10被关闭,如此,方便于第一电池盒30或第二电池盒31的安装或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壳,底壳10具有电池腔h10,该电池腔h10可以兼容不同尺寸的第一电池盒30和第二电池盒31,第一电池盒30可以用于放置可充电电池,第二电池盒31可以用于放置非可充电电池,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选择将第一电池盒30放置在电池腔h10内,或者将第二电池盒31放置在电池腔h10内,以此适应使用场景的需要,如此,具备该锁壳的锁具,其适用性更强,使用场景更广,用户使用更加灵活。
参照图3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腔h10的底壁上设有用于与螺钉配合的螺纹孔101,以将所述第一电池盒30或第二电池盒31锁紧固定在所述电池腔h10内。
其中,第一电池盒30及第二电池盒31的底壁设有通孔,在第一电池盒30或第二电池盒31安装时,将第一电池盒30或第二电池盒31放入至电池腔h10内,利用螺钉穿过第一电池盒30或第二电池盒31上的通孔后与电池腔h10的底壁上的螺纹孔101螺纹配合,如此,即可通过螺钉将第一电池盒30或第二电池盒31锁紧固定在电池腔h10内,其安装方便,锁紧固定牢固,
参照图2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壳10上设有定位孔102,所述面壳20上设有插入至所述定位孔102内的定位柱201。
在面壳20与底壳10装配时,可以面壳20上定位柱201与底壳10上的定位孔102对齐插入,如此,利用面壳20上的定位与底壳10上的定位孔102配合,实现面壳20与底壳10之间的定位,方便于面壳20与底壳10之间的快速装配,并且,可以确保面壳20与底壳10装配后结构更加牢固。
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孔102内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定位柱201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当面壳20上的定位柱201插入至底壳10上的定位孔102内时,定位孔102内连接件与定位柱201相连接,进而防止面壳20上的定位柱201从底壳10上的定位孔102脱出,确保面壳20与底壳10连接牢靠。
还是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为u型弹片11,所述u型弹片11包括两个相对弹性片体111,所述定位柱201被两个相对的所述弹性片体111夹持固定。
也就是说,当定位柱201插入至底壳10的定位孔102内时,由于u型弹片11设在定位孔102内,所以,定位柱201插入u型弹片11的两个相对的弹性片体111之间,如此,利用两个弹性片体111的弹性作用可以将定位柱201夹紧固定在定位孔102中。
本实施例中,采用u型弹片11,方便于定位柱201与定位孔102形成插拔连接,其插拔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夹持固定效果较好。
有利地,两个相对的所述弹性片体111上均形成有向内凸出的卡持部1111,所述定位柱201的外周面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卡持部1111卡接的卡槽。
如此,当定位柱201插入至两个弹性片体111之间时,两个卡持部1111卡持在定位柱201上的卡槽内,如此,利用卡持部1111与卡槽之间的配合,可以增大定位柱201沿轴向的阻力,定位柱201不易从定位孔102内脱出,进而确保定位柱201与定位孔102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为磁性物,所述定位柱201上设有与所述磁性物相吸附的被吸附物。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102内设置磁性物,该磁性物可以为永磁铁等,而定位柱201上设置能够与磁性物相吸附的被吸附物,该被吸附物可以为含有能够被磁性物吸引的铁、镍、钴等金属材质,被吸附物可以安装在定位柱201的端部,示例性的,该被吸附物可以为螺钉,螺钉螺纹连接定位柱201上,且螺钉的头部朝下,如此,当定位柱201插入至底壳10的定位孔102内时,定位柱201上的被吸附物即可与定位孔102内的磁性物相吸附,进而使得定位柱201固定在定位孔102内。
本实施例中,采用被吸附物与磁性件的磁性吸附作用,结构简单,磁性吸附牢固可靠,并且插入或拔出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为被吸附物,所述定位柱201上设有吸附所述被吸附物的磁性物。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中被吸附物和磁性物设置的位置互换,即在定位孔102内设置被吸附物,而在定位柱201上设置磁性物,如此,当定位柱201插入至定位孔102内时,定位柱201上的磁性物与定位孔102内的被吸附物相吸附,也可以达到将定位柱201固定在定位孔102内的效果。
参照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壳10内还具有与所述电池腔h10彼此独立的机构腔h11,所述机构腔h11适于安装开关锁机构。
也就是说,在该锁壳应用于锁具时,锁具的开关锁机构安装在机构腔h11内,机构腔h11与电池腔h10彼此相对独立,如此,方便于开关锁机构的安装,并且,机构腔h11与电池腔h10相对独立,可以确保机构腔h11内开关锁机构的结构稳定可靠。
有利地,底壳10内设有沿水平延伸的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所述底壳10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所述电池腔h10和机构腔h11,所述机构腔h11位于所述电池腔h10的下方。
也就是说,隔板12将底壳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其中,上层空间为电池腔h10,下层空间为机构腔h11,如此,电池腔h10与机构腔h11即可彼此独立,其结构简单,空间布局合理,方便于电池及开关锁机构的安装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具,具有如上所述的锁壳。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的其他构成(例如锁舌、开关锁机构等)及操作过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具,具有上述的锁壳,因此,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需求,选择将第一电池盒30放置在电池腔h10内,或者将第二电池盒31放置在电池腔h10内,以此适应使用场景的需要,如此,具备该锁壳的锁具,其适用性更强,使用场景更广,用户使用更加灵活。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锁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内具有电池腔,所述电池腔可选择性地收纳第一电池盒或第二电池盒,所述第二电池盒的尺寸与所述第一电池盒的尺寸不同;
面壳,所述面壳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电池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腔的底壁上设有用于与螺钉配合的螺纹孔,以将所述第一电池盒或第二电池盒锁紧固定在所述电池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上设有定位孔,所述面壳上设有插入至所述定位孔内的定位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内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适于与所述定位柱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u型弹片,所述u型弹片包括两个相对弹性片体,所述定位柱被两个相对的所述弹性片体夹持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壳,其特征在于,两个相对的所述弹性片体上均形成有向内凸出的卡持部,所述定位柱的外周面上设有适于与所述卡持部卡接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磁性物,所述定位柱上设有与所述磁性物相吸附的被吸附物。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被吸附物,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吸附所述被吸附物的磁性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还具有与所述电池腔彼此独立的机构腔,所述机构腔适于安装开关锁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有沿水平延伸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底壳的内部空间分隔形成所述电池腔和机构腔,所述机构腔位于所述电池腔的下方。
11.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锁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