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池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16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池进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鱼池进水装置是一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用于向水池中补充新鲜水分,提高鱼类生长环境质量的装置,其在水产养殖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鱼池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水泵和出水管,进水管左端输出端与水泵右端输入端连通,出水管右端输入端与水泵左端输出端连通;现有的鱼池进水装置使用时,进水管输入端与水源连通,出水管输出端插入鱼池内部,打开水泵,水泵将水泵入进水管,进入进水管内的水流经水泵自出水管排入鱼池内部即可;现有的鱼池进水装置使用中发现,大量的向鱼池内补充水分时,补充的水中溶氧量有限,可能会造成水中溶氧量降低,水中溶氧量降低会影响鱼类生长,使用合理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在向鱼池中补充水分时,提高水中溶氧量的鱼池进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水泵和出水管,进水管左端输出端与水泵右端输入端连通,出水管右端输入端与水泵左端输出端连通;还包括四组万向轮、底板、安装板、滚珠轴承、支柱、支撑板、连接柱、转板、插杆、前固定板、后固定板、滚轮、固定轴、拉绳、左连接绳、右连接绳、挂板、电机、搅拌轴、多组左搅拌叶、多组右搅拌叶和连通管,所述四组万向轮顶端分别与底板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安装板底面与底板顶面右半区域连接,水泵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板顶面,所述底板顶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滚珠轴承安装在第一圆形凹槽内,所述支柱底端插入滚珠轴承内部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支柱顶端与支撑板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所述连接柱底端与支撑板顶面中央区域连接,所述转板左端与连接柱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支撑板顶面设置有多组第二圆形凹槽,转板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插杆底端穿过第一圆孔并插入对应位置的一组第二圆形凹槽,所述前固定板底端和后固定板底端分别与底板顶面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所述滚轮中央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固定轴后端穿过第二圆孔,固定轴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固定板后面上半区域和后固定板前面上半区域连接,滚轮外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拉绳右端绕过滚轮上的环形凹槽并缠绕固定在连接柱上,所述左连接绳顶端和右连接绳顶端均与拉绳连接,所述左连接绳底端和右连接绳底端分别与挂板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电机可拆卸安装在挂板顶面中央区域,所述搅拌轴顶端穿过挂板中央区域并与电机底端输出端连接,所述多组左搅拌叶右端和多组右搅拌叶左端分别与搅拌轴左侧壁和右侧壁连接,所述连通管右端输入端和出水管左端输出端法兰连接,连通管底端输出端穿过挂板右半区域并固定在挂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所述多组第二圆形凹槽呈以连接柱为圆心、以连接柱到第一圆孔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还包括喷头,所述连通管底端输出端与喷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塑料软管,连通管为硬质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支板和多组连接杆,所述支撑杆底端与底板顶面有半区域连接,支撑杆顶端安与支板底面中央区与连接,所述多组连接杆底端均与支板顶面边缘区域连接,所述进水管缠绕在多组连接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所述的多组连接杆呈以支撑杆为圆心的圆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多组连接杆顶端均与挡板底面边缘区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还包括平衡块,所述平衡块底端与挂板顶面左半区域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底板位于鱼池岸边,挂板部分结构位于鱼池上侧,向上抽出插杆,旋转转板,转板通过连接柱带动支撑板旋转,从而使得支柱在滚珠轴承内旋转,使得拉绳不断自连接柱上松开,拉绳沿着滚轮向下滑动,从而降低挂板高度,当多组左扇叶和多组右扇叶均完全插入鱼池内的液面后,停止旋转转板,将插杆底端穿过第一圆孔并插入对应位置的一组第二圆形凹槽内,插杆固定转板的位置,从而固定挂板的位置,进水管输入端与水源连通,打开水泵,水泵将水泵入进水管,进水管内的水流经出水管并流进连通管,流入连通管内的水直接排入鱼池内即可,在打开水泵的同时,打开电机,电机带动搅拌轴旋转,旋转的搅拌轴带动多组左搅拌叶和多组右搅拌叶旋转,旋转的多组左搅拌叶和多组右搅拌叶将流入鱼池内的水进行搅拌,加速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从而提高鱼池内水中的溶氧量,在向鱼池内加水结束后,重新反向旋转转板,使得拉绳不断缠绕在连接柱上,从而调高挂板的高度,向右移动底板,将装置存放起来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板和连接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固定板、滚轮和固定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进水管;2、水泵;3、出水管;4、万向轮;5、底板;6、安装板;7、滚珠轴承;8、支柱;9、支撑板;10、连接柱;11、转板;12、插杆;13、前固定板;14、滚轮;15、固定轴;16、拉绳;17、左连接绳;18、右连接绳;19、挂板;20、电机;21、搅拌轴;22、左搅拌叶;23、右搅拌叶;24、连通管;25、喷头;26、支撑杆;27、支板;28、连接杆;29、挡板;30、平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水泵2和出水管3,进水管1左端输出端与水泵2右端输入端连通,出水管3右端输入端与水泵2左端输出端连通;还包括四组万向轮4、底板5、安装板6、滚珠轴承7、支柱8、支撑板9、连接柱10、转板11、插杆12、前固定板13、后固定板、滚轮14、固定轴15、拉绳16、左连接绳17、右连接绳18、挂板19、电机20、搅拌轴21、多组左搅拌叶22、多组右搅拌叶23和连通管24,四组万向轮4顶端分别与底板5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安装板6底面与底板5顶面右半区域连接,水泵2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板6顶面,底板5顶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滚珠轴承7安装在第一圆形凹槽内,支柱8底端插入滚珠轴承7内部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支柱8顶端与支撑板9底面中央区域连接,连接柱10底端与支撑板9顶面中央区域连接,转板11左端与连接柱10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支撑板9顶面设置有多组第二圆形凹槽,转板11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第一圆孔,插杆12底端穿过第一圆孔并插入对应位置的一组第二圆形凹槽,前固定板13底端和后固定板底端分别与底板5顶面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滚轮14中央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圆孔,固定轴15后端穿过第二圆孔,固定轴15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固定板13后面上半区域和后固定板前面上半区域连接,滚轮14外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拉绳16右端绕过滚轮14上的环形凹槽并缠绕固定在连接柱10上,左连接绳17顶端和右连接绳18顶端均与拉绳16连接,左连接绳17底端和右连接绳18底端分别与挂板19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电机20可拆卸安装在挂板19顶面中央区域,搅拌轴21顶端穿过挂板19中央区域并与电机20底端输出端连接,多组左搅拌叶22右端和多组右搅拌叶23左端分别与搅拌轴21左侧壁和右侧壁连接,连通管24右端输入端和出水管3左端输出端法兰连接,连通管24底端输出端穿过挂板19右半区域并固定在挂板19上;底板位于鱼池岸边,挂板部分结构位于鱼池上侧,向上抽出插杆,旋转转板,转板通过连接柱带动支撑板旋转,从而使得支柱在滚珠轴承内旋转,使得拉绳不断自连接柱上松开,拉绳沿着滚轮向下滑动,从而降低挂板高度,当多组左扇叶和多组右扇叶均完全插入鱼池内的液面后,停止旋转转板,将插杆底端穿过第一圆孔并插入对应位置的一组第二圆形凹槽内,插杆固定转板的位置,从而固定挂板的位置,进水管输入端与水源连通,打开水泵,水泵将水泵入进水管,进水管内的水流经出水管并流进连通管,流入连通管内的水直接排入鱼池内即可,在打开水泵的同时,打开电机,电机带动搅拌轴旋转,旋转的搅拌轴带动多组左搅拌叶和多组右搅拌叶旋转,旋转的多组左搅拌叶和多组右搅拌叶将流入鱼池内的水进行搅拌,加速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从而提高鱼池内水中的溶氧量,在向鱼池内加水结束后,重新反向旋转转板,使得拉绳不断缠绕在连接柱上,从而调高挂板的高度,向右移动底板,将装置存放起来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多组第二圆形凹槽呈以连接柱10为圆心、以连接柱10到第一圆孔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还包括喷头25,连通管24底端输出端与喷头25连通;喷头可将连通管排出的水分散的洒向鱼池,水在分散额过程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提高水中溶氧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进水管1和出水管3均为塑料软管,连通管24为硬质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还包括支撑杆26、支板27和多组连接杆28,支撑杆26底端与底板5顶面有半区域连接,支撑杆26顶端安与支板27底面中央区与连接,多组连接杆28底端均与支板27顶面边缘区域连接,进水管1缠绕在多组连接杆28上;将进水管缠绕在多组连接杆上,减少进水管打结,支板对缠绕在多组连接杆上的进水管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的多组连接杆28呈以支撑杆26为圆心的圆形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还包括挡板29,多组连接杆28顶端均与挡板29底面边缘区域连接;当进水管缠绕在多组连接杆上时,挡板可减少进水管自多组连接杆顶端滑落,提高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还包括平衡块30,平衡块30底端与挂板19顶面左半区域连接;平衡块的重量与连通管和喷头的重量相同,以保持挂板部分结构的重心在挂板中央区域,从而减少挂板倾斜,提高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其在工作时,底板位于鱼池岸边,挂板部分结构位于鱼池上侧,向上抽出插杆,旋转转板,转板通过连接柱带动支撑板旋转,从而使得支柱在滚珠轴承内旋转,使得拉绳不断自连接柱上松开,拉绳沿着滚轮向下滑动,从而降低挂板高度,当多组左扇叶和多组右扇叶均完全插入鱼池内的液面后,停止旋转转板,将插杆底端穿过第一圆孔并插入对应位置的一组第二圆形凹槽内,插杆固定转板的位置,从而固定挂板的位置,进水管输入端与水源连通,打开水泵,水泵将水泵入进水管,进水管内的水流经出水管并流进连通管,流入连通管内的水直接排入鱼池内即可,在打开水泵的同时,打开电机,电机带动搅拌轴旋转,旋转的搅拌轴带动多组左搅拌叶和多组右搅拌叶旋转,旋转的多组左搅拌叶和多组右搅拌叶将流入鱼池内的水进行搅拌,加速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从而提高鱼池内水中的溶氧量,在向鱼池内加水结束后,重新反向旋转转板,使得拉绳不断缠绕在连接柱上,从而调高挂板的高度,向右移动底板,将装置存放起来即可;喷头可将连通管排出的水分散的洒向鱼池,水在分散额过程中,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提高水中溶氧量;将进水管缠绕在多组连接杆上,减少进水管打结,支板对缠绕在多组连接杆上的进水管起到支撑作用;当进水管缠绕在多组连接杆上时,挡板可减少进水管自多组连接杆顶端滑落,提高使用稳定性;平衡块的重量与连通管和喷头的重量相同,以保持挂板部分结构的重心在挂板中央区域,从而减少挂板倾斜,提高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用电机和水泵采购于市面,按照所配带的使用说明书使用即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1)、水泵(2)和出水管(3),进水管(1)左端输出端与水泵(2)右端输入端连通,出水管(3)右端输入端与水泵(2)左端输出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万向轮(4)、底板(5)、安装板(6)、滚珠轴承(7)、支柱(8)、支撑板(9)、连接柱(10)、转板(11)、插杆(12)、前固定板(13)、后固定板、滚轮(14)、固定轴(15)、拉绳(16)、左连接绳(17)、右连接绳(18)、挂板(19)、电机(20)、搅拌轴(21)、多组左搅拌叶(22)、多组右搅拌叶(23)和连通管(24),所述四组万向轮(4)顶端分别与底板(5)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所述安装板(6)底面与底板(5)顶面右半区域连接,水泵(2)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板(6)顶面,所述底板(5)顶面左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形凹槽,所述滚珠轴承(7)安装在第一圆形凹槽内,所述支柱(8)底端插入滚珠轴承(7)内部并与之过盈配合连接,支柱(8)顶端与支撑板(9)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所述连接柱(10)底端与支撑板(9)顶面中央区域连接,所述转板(11)左端与连接柱(10)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支撑板(9)顶面设置有多组第二圆形凹槽,转板(11)中央区域纵向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插杆(12)底端穿过第一圆孔并插入对应位置的一组第二圆形凹槽,所述前固定板(13)底端和后固定板底端分别与底板(5)顶面左前侧和左后侧连接,所述滚轮(14)中央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固定轴(15)后端穿过第二圆孔,固定轴(15)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固定板(13)后面上半区域和后固定板前面上半区域连接,滚轮(14)外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拉绳(16)右端绕过滚轮(14)上的环形凹槽并缠绕固定在连接柱(10)上,所述左连接绳(17)顶端和右连接绳(18)顶端均与拉绳(16)连接,所述左连接绳(17)底端和右连接绳(18)底端分别与挂板(19)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电机(20)可拆卸安装在挂板(19)顶面中央区域,所述搅拌轴(21)顶端穿过挂板(19)中央区域并与电机(20)底端输出端连接,所述多组左搅拌叶(22)右端和多组右搅拌叶(23)左端分别与搅拌轴(21)左侧壁和右侧壁连接,所述连通管(24)右端输入端和出水管(3)左端输出端法兰连接,连通管(24)底端输出端穿过挂板(19)右半区域并固定在挂板(19)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第二圆形凹槽呈以连接柱(10)为圆心、以连接柱(10)到第一圆孔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形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头(25),所述连通管(24)底端输出端与喷头(25)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3)均为塑料软管,连通管(24)为硬质塑料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26)、支板(27)和多组连接杆(28),所述支撑杆(26)底端与底板(5)顶面有半区域连接,支撑杆(26)顶端安与支板(27)底面中央区与连接,所述多组连接杆(28)底端均与支板(27)顶面边缘区域连接,所述进水管(1)缠绕在多组连接杆(28)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组连接杆(28)呈以支撑杆(26)为圆心的圆形分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29),所述多组连接杆(28)顶端均与挡板(29)底面边缘区域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块(30),所述平衡块(30)底端与挂板(19)顶面左半区域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水泵和出水管,进水管左端输出端与水泵右端输入端连通,出水管右端输入端与水泵左端输出端连通;还包括四组万向轮、底板、安装板、滚珠轴承、支柱、支撑板、连接柱、转板、插杆、前固定板、后固定板、滚轮、固定轴、拉绳、左连接绳、右连接绳、挂板、电机、搅拌轴、多组左搅拌叶、多组右搅拌叶和连通管,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鱼池进水装置,可在向鱼池中补充水分时,提高水中溶氧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秧兆;张露;王桂堂;李明;岳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宏盛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0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