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锁芯机构、锁具和解锁钥匙。
背景技术:
一般的锁,主要包含由锁壳和锁芯所组成的锁具,以及相对应的钥匙。借由在锁壳和锁芯内设置多个的穿孔并放入锁排,通过特定的钥匙插入锁芯中,将各锁排推到其端缘位于锁壳和锁芯交接的边缘,让使用者能够通过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从而实现开锁;钥匙拔出后,各锁排复位卡在锁壳和锁芯相连通的穿孔中,让锁壳和锁芯无法产生相对转动而实现上锁。理论上来说,若使用非匹配的钥匙,就无法使所有的锁排的端缘移到锁壳和锁芯交接的边缘,而卡在锁壳和锁芯之间的锁排,使得锁壳和锁芯无法产生相对的转动而无法完成开锁的动作。
然而,由于设计和生产制造的误差,锁芯中的插槽具有十分宽敞的间隙,有心人士只要将工具(例如万能钥匙)通过上述的间隙而穿入锁芯中,就能轻易试出每个锁排需要推移的距离,从而拨开锁排完成解锁,因此防盗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锁芯机构,达到防止解锁钥匙以外的物体插入锁芯中而完成解锁,提高防盗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锁芯机构,包括容纳筒,所述容纳筒沿其轴向开设有插槽,所述容纳筒沿其径向开设有至少三个穿孔,三个穿孔沿轴向间隔排布,每个穿孔均设有锁排,每个所述锁排与所述容纳筒之间均设有第一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的外端设有防盗头,所述防盗头开设有与所述插槽对齐的插口,所述防盗头与所述容纳筒之间设有防盗块,所述防盗块可沿所述容纳筒的径向移动,所述防盗块与所述防盗头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该锁芯机构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防盗块的一端突出阻隔在所述插口;匹配的解锁钥匙插入所述插口时推动所述防盗块远离所述插口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防盗头在所述插口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防盗块分列相对的两侧。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挡块有两个,两个挡块间隔设置。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每个锁排均设有突出在所述插槽的凸部,三个锁排的凸部位于同一侧。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三个锁排的凸部与所述挡块位于同一侧。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三个锁排的凸部高度各不相同。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最靠近插槽的开口的锁排的凸部的高度大于中间的锁排的凸部的高度。
作为进一步优化的,最远离插槽的开口的锁排的凸部的高度大于最靠近插槽的开口的锁排的凸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锁具,达到防止解锁钥匙以外的物体插入锁芯中而完成解锁,提高防盗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锁具,包括锁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前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锁芯机构,所述锁壳套设在该锁芯机构外。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解锁钥匙,达到防止解锁钥匙以外的物体插入锁芯中而完成解锁,提高防盗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解锁钥匙,其特征在于:该解锁钥匙与前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锁芯结构相匹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锁芯机构处于上锁状态时,防盗块的一端突出阻隔在插口,三个锁排卡在容纳筒与锁具的锁壳之间实现上锁,容纳筒无法相对锁壳转动;通过与该锁芯机构相匹配的解锁钥匙进行开锁时,解锁钥匙插入插口时推动防盗块远离插口移动,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解锁钥匙继续插入至插槽,解锁钥匙推动使得三个锁排均移动至容纳筒与锁壳交接的边缘,实现该锁芯机构的解锁,通过解锁钥匙可带动容纳筒相对锁壳转动进而实现锁具的解锁;通过防盗块的设置,当该锁芯机构处于上锁状态时,防盗块阻隔在插口,使得插口的间隙和插槽的开口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让窃具无法插入,因而闭锁效果好,显著地提高了防盗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的锁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的锁芯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的与锁芯机构相匹配的解锁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纳筒;11、插槽;12、穿孔;2、锁排;21、凸部;3、第一弹性件;4、防盗头;41、插口;42、挡块;5、防盗块;51、辅助斜面;6、第二弹性件;7、解锁钥匙;71、头部;72、解锁部;721、辅助斜面;722、让位槽;723、解锁块;7231、解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锁芯机构包括容纳筒1,容纳筒1为圆柱筒,容纳筒1沿其轴向开设有插槽11,插槽11从外向内沿轴向延伸,插槽11为方形。容纳筒1沿其径向开设有三个穿孔12,三个穿孔12沿容纳筒1的轴向均匀间隔排布。每个穿孔12均设有锁排2,每个锁排2均对应插槽11设有中空部分,每个锁排2与容纳筒1之间均设有第一弹性件3。容纳筒1的外端即容纳筒1靠近插槽11的开口的一端设有防盗头4,防盗头4与容纳筒1卡接在一起。防盗头4开设有与插槽11对齐的插口41,防盗头4与容纳筒1之间设有防盗块5,防盗块5可沿容纳筒1的径向移动,防盗块5与防盗头4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6。该锁芯机构应用于锁具时,锁壳套设在该锁芯机构的容纳筒1外。该锁芯机构处于上锁状态时,防盗块5的一端突出阻隔在插口41,三个锁排2卡在容纳筒1与锁具的锁壳之间实现上锁,容纳筒1无法相对锁壳转动;结合图3所示,通过与该锁芯机构相匹配的解锁钥匙7进行开锁时,解锁钥匙7插入插口41时推动防盗块5远离插口41移动,第二弹性件6产生弹性形变,解锁钥匙7继续插入至插槽11,解锁钥匙7推动使得三个锁排2均移动至容纳筒1与锁壳交接的边缘,实现该锁芯机构的解锁,通过解锁钥匙7可带动容纳筒1相对锁壳转动进而实现锁具的解锁。通过防盗块5的设置,当该锁芯机构处于上锁状态时,防盗块5阻隔在插口41,使得插口41的间隙和插槽11的开口的间隙变得十分狭窄,让窃具无法插入,因而闭锁效果好,显著地提高了防盗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优化,防盗块5设有用于辅助解锁钥匙7推入防盗块5远离插口41移动的辅助斜面51,通过辅助斜面51能够更方便地推动防盗块5移动。防盗头4在插口41处设有挡块42,挡块42与防盗块5分列在相对的两侧,进一步减小插口41的间隙,同时能够有效地减小防盗块5远离插口41移动的距离。作为进一步优化,挡块42设有两个,两个挡块42间隔设置,能够更方便解锁钥匙7插入以及实现开锁。三个锁排2均设有突出在插槽11的凸部21,解锁钥匙7通过与凸部21配合实现推动锁排2移动,三个锁排2的凸部21位于同一侧。三个锁排2的凸部21与两个挡块42位于同一侧,两个挡块42能够更好地挡住锁排2,使不易从插口41和插口41查看锁排2的凸部21的具体结构和高度。三个锁排2的凸部21的高度各不相同,进一步提高防盗性能。最靠近插槽11的开口的锁排2的凸部21的高度大于中间的锁排2的凸部21的高度,最远离插槽11的开口的锁排2的凸部21的高度大于最靠近插槽11的开口的锁排2的凸部21的高度。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与该锁芯机构相匹配的解锁钥匙7包括头部71和解锁部72,解锁部72远离头部71的端部设有与防盗块5的辅助斜面51相匹配的辅助斜面721。该解锁钥匙7的解锁部72与两个挡块4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两个让位槽722,两个让位槽722之间为解锁块723,解锁块723对应三个锁排2的凸部21设有三个解锁槽7231。该解锁钥匙7插入插口41时,解锁部72的辅助斜面721与防盗块5的辅助斜面51配合推动防盗块5远离插口41移动,两个挡块42分别插入两个让位槽722,该解锁钥匙7完全插入插槽11后,解锁块723上的三个解锁槽7231与三个锁排2的凸部21一一对应,凸部21位于解锁槽7231且刚好使锁排2移动至位于容纳筒1与锁壳之间交接的边缘从而实现解锁。
以上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以上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锁芯机构,包括容纳筒,所述容纳筒沿其轴向开设有插槽,所述容纳筒沿其径向开设有至少三个穿孔,三个穿孔沿轴向间隔排布,每个穿孔均设有锁排,每个所述锁排与所述容纳筒之间均设有第一弹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筒的外端设有防盗头,所述防盗头开设有与所述插槽对齐的插口,所述防盗头与所述容纳筒之间设有防盗块,所述防盗块可沿所述容纳筒的径向移动,所述防盗块与所述防盗头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该锁芯机构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防盗块的一端突出阻隔在所述插口;匹配的解锁钥匙插入所述插口时推动所述防盗块远离所述插口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头在所述插口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防盗块分列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有两个,两个挡块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锁排均设有突出在所述插槽的凸部,三个锁排的凸部位于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芯机构,其特征在于:三个锁排的凸部与所述挡块位于同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芯机构,其特征在于:三个锁排的凸部高度各不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插槽的开口的锁排的凸部的高度大于中间的锁排的凸部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芯机构,其特征在于:最远离插槽的开口的锁排的凸部的高度大于最靠近插槽的开口的锁排的凸部的高度。
9.一种锁具,包括锁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锁芯机构,所述锁壳套设在该锁芯机构外。
10.一种解锁钥匙,其特征在于:该解锁钥匙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锁芯结构相匹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