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作业车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7-26  2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属于电动车的充放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电动作业车辆(如电动洗扫车、电动洒水车等)通常包括车体以及布置在车体上的上装设备(洗扫、洒水用的泵等结构)、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为电动作业车辆的行驶、上装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现动力电池往往不能满足一天的作业使用,需要补充电量,分析其原因在于,上装设备的功率远远高出电动作业车辆行驶的功率,上装设备耗电量巨大。目前补充电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进行充电,需要将电动作业车辆开到充电站进行停车充电,但是这种方式会导致作业停止,整体效率较低;一种是进行换电,换电的方式能够快速更换新的电池,但是受限于换电模块的成本、电池规格、换电站建设成本太高等因素,以及各厂家电池技术不共享等,换电模块未能够进行推广应用。
3.为了提高电动作业车辆的续驶里程,延长单次使用时间,降低停车充电的频率,目前多采用增加电池容量的方式,但是受限于整车的空间布置以及成本问题,电池容量不能无限制的扩展,导致电动作业车辆的作业行驶里程较短,停车充电频率较高,整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作业车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作业车辆作业时续驶里程较短、停车充电频率较高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作业车辆系统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包括电动作业车辆,电动作业车辆包括动力电池以及上装设备,动力电池用于供电以使电动作业车辆行驶;电动作业车辆系统还包括设于电动作业车辆后部的外配电源车,外配电源车包括车体以及固设于车体上的外配电池,外配电池用于与上装设备相连,以向上装设备供电。
6.有益效果:电动作业车辆的行驶依靠动力电池供电,上装设备的工作依靠外配电池供电,相比现有技术中电动作业车辆的行驶、上装设备的工作均自动力电池处取电的方式而言,电动作业车辆在作业时的行驶里程得以增加,降低了停车充电的频率。由于外配电源车是在原有电动作业车辆后部另外增加的,不会影响原有电动作业车辆的空间布置,利于对原有电动作业车辆进行改造。
7.优选地,所述外配电源车的车体与电动作业车辆之间可拆相连。外配电源车电量不足时能够单独被拉去充电,同时更换满电的外配电源车,实现不间断作业、人停车不停的作业模式。
8.优选地,所述车体的前端铰接有能够前后摆动的连接杆,连接杆的前端以及电动作业车辆的后部均设有穿孔,以在连接杆前摆到位后用轴体进行穿装固定。
9.优选地,所述车体上设有前后伸缩的伸缩件,伸缩件与连接杆之间设有连杆机构,
伸缩件通过连杆机构驱动连接杆前后摆动,所述连接杆的前后摆动行程具有后摆极限位,连接杆处于后摆极限位时与外配电池前后间隔,且伸缩件对应伸出或缩回至极限位置。伸缩件伸出或缩回至极限位置时连接杆也处于后摆极限位,避免伸缩件与外配电池出现接触而发生干涉。
10.优选地,所述伸缩件、连接杆以及连杆机构设有两套且分置在外配电池的左右两侧,所述伸缩件与所述外配电池具有左右重合部分。左右重合部分能够减小外配电源车的长度。
11.优选地,所述外配电源车上设有与外配电池相连的充电枪,充电枪用于向动力电池充电。充电枪能够对所在车辆系统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也能够对其他车辆系统的动力电池进行充电,能够应对紧急情况。
12.优选地,外配电源车的所述车体低于电动作业车辆的车体布置。外配电源车的车体低于电动作业车辆的车体,外配电源车的重心较低,行驶过程中不易出现甩尾等情况。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作业车辆系统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外配电源车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外配电源车单独充电的示意图;
16.图4为电动作业车辆系统整体进行充电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电动作业车辆;11、第一车体;12、上装设备;13、动力电池;14、上装设备供电箱;2、外配电源车;21、第二车体;22、箱体;23、连接杆;24、伸缩件;25、杠杆;26、连杆;27、穿孔;28、外配电池;29、高压盒;210、充电插座;3、充电桩。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可能出现的术语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如“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等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
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动作业车辆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26.如图1至图4所示,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包括电动作业车辆1,电动作业车辆1为现有技术,包括第一车体11以及安装在第一车体11上的动力电池13、上装设备12、上装设备供电箱14等,动力电池13为整车行驶供电,上装设备供电箱14与上装设备12相连,接电后为上装设备12供电。
27.电动作业车辆系统还包括连接在电动作业车辆1后方的外配电源车2,外配电源车2包括第二车体21,第二车体21上固定有外配电池28,具体地,外配电池28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二车体21顶部的平台上,且在平台上还固定有箱体22,箱体22将外配电池28罩起来,在箱体22上开设有格栅式的散热孔,通过设置箱体22和散热孔同时满足防护及散热需求。外配电源车2上还布置有高压盒29,高压盒29有充电口和放电口,高压盒29的充电口连接有充电插座210。
28.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池13为电动作业车辆1的底盘行驶供电,外配电池28与上装设备12相连,也就是说,电动作业车辆1的行驶和上装设备12的运行通过各自的电池进行供电,相比现有技术中电动作业车辆1的行驶和上装设备12的运行均自动力电池13处取电的方式而言,能够提高作业时的行驶里程。由于外配电源车2为额外设置在电动作业车辆1后部的结构,不会占用电动作业车辆1自身的空间。应当说明的是,虽然在电动作业车辆1后部增加外配电源车2后会增加电动作业车辆1的负载,但是增加的负载有限,且相比于上装设备12的功率而言,即使增加了负载,电动作业车辆1行驶时的功率也很小。
29.外配电源车2可拆地安装在电动作业车辆1的后部,当外配电源车2的电量不足时,通常其他的车辆将充满电的另一个外配电源车2牵拉过来,进行更换后电动作业车辆1继续工作,亏电的外配电源车2被拉走单独进行充电。具体地,在外配电源车2的第二车体21前端铰接有两个连接杆23,连接杆23能够前后摆动,两个连接杆23分置在第二车体21的左右两端。连接杆23的前端开设有穿孔27,对应地,第一车体11的后端朝后凸出布置有凸块并在凸块上也开设有穿孔,待连接杆23向前摆动时,连接杆23上的穿孔27与凸块上的穿孔对应连通,并通过螺栓、销轴等轴体进行穿装固定。
30.第二车体21上对应于每一根连接杆23均布置有伸缩件24,此处的伸缩件24可以为油缸,也可以为电推杆等。伸缩件24有前后动作的伸缩端,伸缩件24与连接杆23之间通过连杆机构相连,此处的连杆机构包括铰接在第二车体21上的杠杆25,杠杆25的下端与与伸缩
件24铰接在一起,杠杆25的上端通过连杆26与连接杆23相连,连杆26与杠杆25、连接杆23之间均为铰接关系。伸缩件24伸出时能够通过连杆机构驱动连接杆23向后摆动,伸缩件24缩回时能够通过连杆机构驱动连接杆23向前摆动,连接杆23的向前、向后摆动的极限位置是由伸缩件24的伸缩行程来决定的,本实施例中,当伸缩件24伸出至极限位置时,连接杆23与外配电池28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间隔,防止连接杆23与外配电池28之间产生干涉。此时连接杆23处于后摆极限位。
31.本实施例中,由于伸缩杆、连杆机构与外配电池28在左右方向上有重合的部分,能够减小外配电源车2的整体前后长度。如图1所示,第二车体21低于第一车体11布置,能够降低外配电源车2的重心,提高外配电源车2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32.外配电池28与上装设备供电箱14之间通过电源线相连,由于外配电源车2与电动作业车辆1为可拆相连的关系,那么电源线也应当是分断式的结构。
33.外配电源车2在使用时主要向上装设备12供电,同时,外配电源车2上安装有充电枪(图中未显示),充电枪与外配电池28相连,当动力电池13不足时,充电枪对动力电池13进行充电,此处的动力电池13不仅可以是同一个车辆系统中的动力电池13,还可以是其他车辆系统的动力电池13,即可以为其他电动作业车辆1上的动力电池13进行充电。
3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外配电源车2与电动作业车辆1相连,外配电池28为上装设备12供电,动力电池13为电动作业车辆1的底盘行驶供电。当外配电池剩余电量不能满足作业使用时,一个处理方式是如图3所示,将外配电源车2由电动作业车辆1上拆卸来,对接车辆将满电的外配电源车2牵拉至电动作业车辆1处,电动作业车辆1挂上外配电源车2后继续作业,由对接车辆牵拉亏电的外配电源车2至充电桩3处,充电桩上的充电枪插入充电插座210中进行充电。另一个处理方式如图4所示,电动作业车辆1带着外配电源车2行驶至充电桩3处进行充电,满电后再带着外配电源车2重新进行作业。
35.本实施例中,外配电源车2的外部配备有充电枪。其他实施例中,将充电枪取消。
36.本实施例中,伸缩件24、连接杆23以及连杆机构均有分置在左右两侧的两套。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有一套,此时伸缩件、连接杆、连杆机构均位于外配电池的前方。
37.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包括杠杆25和连杆26。其他实施例中,将杠杆更换为一端铰接在第二车体上的连杆,伸缩件与该连杆的中间位置铰接在一起,伸缩件伸出时驱动连接杆向前摆动,缩回时驱动连接杆向后摆动。其他实施例中,取消连杆机构,伸缩件直接与连接杆通过滑槽铰接在一起。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采用手动的方式进行前后摆动。其他实施例中,为实现外配电源车、电动作业车辆的可拆相连,电动作业车辆后部设置凹槽,外配电源车前端设置凸起,两者对插后用销轴穿装固定。
38.本实施例中,外配电源车2与电动作业车辆1可拆相连。其他实施例中,两者通过焊接等方式固装在一起;虽然外配电源车2不能拆下来,但是相比现有技术的方式而言,续驶里程已经得以增加。
39.本实施例中,外配电源车2的车体低于电动作业车辆1的车体。其他实施例中,两者可以平齐布置,当然,外配电源车2的车体也可以高于电动作业车辆1的车体。
40.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地修改,或者
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包括电动作业车辆(1),电动作业车辆(1)包括动力电池(13)以及上装设备(12),动力电池(13)用于供电以使电动作业车辆(1)行驶;其特征在于:电动作业车辆系统还包括设于电动作业车辆(1)后部的外配电源车(2),外配电源车(2)包括车体以及固设于车体上的外配电池(28),外配电池(28)用于与上装设备(12)相连,以向上装设备(12)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电源车(2)的车体与电动作业车辆(1)之间可拆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端铰接有能够前后摆动的连接杆(23),连接杆(23)的前端以及电动作业车辆(1)的后部均设有穿孔(27),以在连接杆(23)前摆到位后用轴体进行穿装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前后伸缩的伸缩件(24),伸缩件(24)与连接杆(23)之间设有连杆机构,伸缩件(24)通过连杆机构驱动连接杆(23)前后摆动,所述连接杆(23)的前后摆动行程具有后摆极限位,连接杆(23)处于后摆极限位时与外配电池前后间隔,且伸缩件(24)对应伸出或缩回至极限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24)、连接杆(23)以及连杆机构设有两套且分置在外配电池(28)的左右两侧,所述伸缩件(24)与所述外配电池(28)具有左右重合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配电源车(2)上设有与外配电池(28)相连的充电枪,充电枪用于向动力电池(13)充电。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其特征在于:外配电源车(2)的所述车体低于电动作业车辆(1)的车体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属于电动车的充放电技术领域。电动作业车辆系统包括电动作业车辆,电动作业车辆包括动力电池以及上装设备,动力电池用于供电以使电动作业车辆行驶;电动作业车辆系统还包括设于电动作业车辆后部的外配电源车,外配电源车包括车体以及固设于车体上的外配电池,外配电池用于与上装设备相连,以向上装设备供电。电动作业车辆的行驶依靠动力电池供电,上装设备的工作依靠外配电池供电,相比现有技术中电动作业车辆的行驶、上装设备的工作均自动力电池处取电的方式而言,电动作业车辆在作业时的行驶里程得以增加,降低了停车充电的频率。降低了停车充电的频率。降低了停车充电的频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 吴小岭 邵嘉旭 李子贺 李群峰 张冬 刘君 路志成 徐彦伟 姚辉浩 马磊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4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03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