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用加热棒及其护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0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棒,尤其涉及一种渔用加热棒及其护罩。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渔用的加热棒基本都采用玻璃发热管,由于单位散热面积小,热量不容易快速传递到水中,同时发热元件表面非常容易结垢,结垢后大大影响产品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渔用加热棒及其护罩,其能够降低发热管单位面积内的热量,有效减少加热棒表面结垢,提高产品的热转换效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渔用加热棒的护罩,所述护罩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热管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发热管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发热管的直径,同时,沿所述通孔的轴向边缘设置有开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护罩内设置可用于放置发热管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发热管的直径,同时通孔的轴向边缘设置开槽,达到发热管放入护罩内并与护罩通孔紧密贴合的效果,同时避免加热管易撞击损坏的弊端,并且又方便拆卸。发热管上的热量通过紧密贴合的通孔分布到整个护罩上,通过护罩更快地散出热量,降低单位面积内的热量,有效地减少发热管表面的结垢,提高产品的热转换效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渔用加热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护罩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渔用加热棒,如图1所示,渔用加热棒10包括设置在中部的护罩11,护罩11内套设有一个或多个的发热管(图中被护罩所完全包覆),发热管的两端密封连接上壳12和下壳13,且上壳12和下壳13与护罩11的两端相抵靠在一起,形成一个平整的平面。上壳12和下壳13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吸盘14,通过吸盘14可以将渔用加热棒10吸附在鱼缸等渔用缸体的内表面。上壳12的顶部还密封连接有电线15,用于给渔用加热棒通电,进而给水族鱼缸池塘加热或液体加热。

具体地,如图2和3所示,护罩1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一个或多个发热管的通孔111,图中示出的是2个通孔。通孔111的形状与发热管的形状相匹配;通常发热管为圆形,故图中示出的通孔形状为圆形。通孔11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发热管的直径,且沿着通孔111的轴向边缘设置有开槽112。通常护罩11选用散热性好及柔韧性好的材质,比如:铝、铜、银或者其合金材质。当把发热管插入相同口径的通孔,或者当把大外径的发热管插入小口径的通孔111时将开槽112处涨开,实现护罩和发热管的紧密装配,进而将发热管上的热量传递到外罩上,加大发热管的散热面积来降低单位面积的热量,从而降低产品表面结垢、提高产品的热转换效率、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护罩的保护作用,避免了以往加热管一受到撞击就很容易破裂的弊端。由于开槽的存在,使得发热管拆卸方便。

优选地,通孔的直径比发热管的直径小0-10mm,开槽的开口距离为所述通孔周长的0.1%-30%,这样可以使得加热管能更好地与通孔进行紧密装配,同时更方便安装于拆卸。

当设置有多个(包括2个)的通孔时,多个通孔最好平行成一排设置,这样可以将护罩的表面积最大化,同时使得每个通孔都能和护罩的两个侧面直接接触,以更快地将热量散发出去。

如图3所示,护罩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开口113,该开口与通孔的外侧壁是相通的,这样鱼缸内的水可以直接从开口处进入,并直接与通孔的外壁接触,便于将发热管的热量更快速地发散出去。图中示出的开口仅设置在护罩的两个侧壁上,可以理解的是:其可以设置在各个侧壁上,以及每个侧壁上开设多个开口。

另外,护罩侧壁上的开口113与通孔上开槽112的位置相错开,可以使得美观性更好,避免直接看到开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渔用加热棒的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热管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发热管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发热管的直径,同时,沿所述通孔的轴向边缘设置有开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比所述发热管的直径小0-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开口距离为所述通孔周长的0.1%-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内通孔的数量≥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内多个通孔平行成一排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通孔的侧壁相通,便于及时将发热管的热量散发出去。

7.一种渔用加热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护罩,所述护罩套设在发热管的外周中部,所述发热管的两端密封连接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密封连接有电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渔用加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或所述下壳上设置有吸盘。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渔用加热棒及其护罩,该护罩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发热管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与所述发热管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发热管的直径,同时,沿所述通孔的轴向边缘设置有开槽。通过护罩内设置可用于放置发热管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发热管的直径,同时通孔的轴向边缘设置开槽,达到发热管放入护罩内并与护罩通孔紧密贴合的效果,同时避免加热管易撞击损坏的弊端,并且又方便拆卸。发热管上的热量通过紧密贴合的通孔分布到整个护罩上,通过护罩更快地散出热量,降低单位面积内的热量,有效地减少发热管表面的结垢,提高产品的热转换效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陈云;李幽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市茂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0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