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蚯蚓饲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
背景技术:
蚯蚓又名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是环保动物之一,世界上有蚯蚓3000余种,我国亦有20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蚯蚓营养丰富,繁殖迅速,食性杂,人工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蚯蚓可作为珍贵药物治疗多种疾病,还可以用作高蛋白食品和饲料。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在蚯蚓的人工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季节的不同控制蚯蚓的密度,养殖蚯蚓的密度一般夏季宜稀,性成熟蚯蚓每平方米1万条左右),冬季可密,性成熟蚯蚓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这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挖起进行测算,现有的挖起基本上通过人工使用铁锹进行,挖起深度有限,挖起形状不完整,同时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挖起基本上通过人工使用铁锹进行带来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挖起的深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四边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铲板,所述铲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矩形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工作端与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导向板一侧的底部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支撑座的中心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压板的顶部与箱体内壁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车轮。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导向板的顶部与箱体的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肋板。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的顶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卸料杆,所述卸料杆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框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铲板的底部设置有矩形齿。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包括:该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箱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导向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压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矩形框四边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铲板,铲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矩形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压板的顶部与箱体内壁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工作使得铲板竖直进入土壤内,随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工作,使得矩形框底部的铲板末端靠拢,使得铲板呈倒置的棱台状,随后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工作使得铲板升起,实现挖起的过程,保证了挖起部分的完整,避免人工挖起;同时箱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导向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中心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车轮,通过第二电动伸缩杆工作实现箱体的高低调节,也就实现挖起深度的调节,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导向套、3-压板、4-矩形框、5-铲板、6-连杆、7-第一电动伸缩杆、8-导向板、9-支撑杆、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推块、13-电动伸缩杆、14-支撑座、15-转动轴、16-第三电动伸缩杆、17-配重块、18-蓄电池、19-肋板、20-把手、21-控制开关、22-车轮、23-卸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2,导向套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3,压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4,矩形框4四边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铲板5,铲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6,矩形框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第一电动伸缩杆7的工作端与连杆6一端转动连接,箱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8,导向板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导向板8一侧的底部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0,支撑杆9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1,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推块12,推块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3,支撑座14的中心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5,压板3的顶部与箱体1内壁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6,转动轴1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车轮22。
箱体1内壁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7,避免铲板5插入时将箱体1顶起,配重块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8。
导向板8的顶部与箱体1的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肋板19,提高导向板8的强度。
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0,方便移动,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1,对电动伸缩杆进行控制。
箱体1内壁的顶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卸料杆23,卸料杆23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框4的内部,卸料杆23的一端推动土块,便于卸料。
铲板5的底部设置有矩形齿,便于铲板5插入土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使用时,调节第二电动伸缩杆13,第二电动伸缩杆13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转动,调节箱体的离地高度,调节合适位置的挖起深度;挖起时,第三电动伸缩杆16工作,推动压板3移动,使得铲板5竖直进入土壤内,随后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7伸长工作,带动铲板5转动,使得矩形框底部的铲板5末端靠拢,使得四周的铲板5组合后呈倒置的棱台状,随后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16工作拉动铲板5升起,再通过第一电动伸缩杆7收缩工作,进行卸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安装现有技术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套(2),所述导向套(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压板(3),所述压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4),所述矩形框(4)四边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铲板(5),所述铲板(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6),所述矩形框(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7),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7)的工作端与连杆(6)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板(8),所述导向板(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所述导向板(8)一侧的底部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0),所述支撑杆(9)的顶部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推块(12),所述推块(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3),所述支撑座(14)的中心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5),所述压板(3)的顶部与箱体(1)内壁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16),所述转动轴(1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车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配重块(17),所述配重块(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8)的顶部与箱体(1)的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肋板(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20),所述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的顶部竖直固定连接有卸料杆(23),所述卸料杆(23)的一端延伸至矩形框(4)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饲养用养殖密度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板(5)的底部设置有矩形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