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工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自己的空间站,太阳能帆板作为空间站的能量来源,提高其受晒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各国常采用空间对日定向装置。空间对日定向装置连接空间站和太阳能帆板,用于驱动大型桁架及其两侧太阳能帆板连续转动实现对日定向功能。
为了考核所研制对日定向装置的运动控制性能和在轨工作可靠性,需要建立地面仿真试验系统来测试对日定向装置的动态特性,另外,还需对其进行振动、冲击等力学试验,以考核其在发射阶段承受振动环境的能力。以上所述的测试内容能顺利、有效进行的前提之一便是试验工装的研制。但目前尚无试验工装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通过采用铝合金整体浇注,结构内应力较小,且阻尼较大,能有效降低工装在共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便于切削加工,缩短了试验准备周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端面外侧设置有外圆柱,所述底板顶端面中部设置有内圆柱,所述外圆柱与内圆柱之间设置有肋板,所述外圆柱表面设置有观察出线孔,所述外圆柱顶部设置有上安装面,所述内圆柱顶部设置有对日定向装置,所述对日定向装置中部设置还有舱体安装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日定向装置一端设置为舱体端,所述对日定向装置另一端设置为桁架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外圆柱和内圆柱均为圆筒状结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外圆柱和内圆柱圆心设置于同一竖直线内,所述底板、外圆柱和内圆柱由铝合金整体浇筑制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肋板和观察出线孔数量均设置为八个,八个所述肋板和八个所述观察出线孔均以底板圆心线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肋板与观察出线孔呈交互式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表面设置有间隙孔,且间隙孔数量设置为三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安装面表面设置有螺纹孔和螺纹吊装孔,所述螺纹孔和螺纹吊装孔均圆形分布设置于上安装面表面。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舱体端形状设置为圆柱形,且与内圆柱相匹配,所述舱体安装面与上安装面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外圆柱和内圆柱由铝合金整体浇筑制成,制得铝合金的工装,采用模具一次浇注成型,再进行二次加工,使得制造精度、周期及成本均得到较好控制,铝合金质量较轻,满足振动设备推力要求,结构内应力较小,且阻尼较大,能有效降低工装在共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整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底板、2-外圆柱、3-内圆柱、4-肋板、5-观察出线孔、6-上安装面、7-对日定向装置、8-舱体安装面、9-舱体端、10-桁架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7所示的一种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端面外侧设置有外圆柱2,所述底板1顶端面中部设置有内圆柱3,所述外圆柱2与内圆柱3之间设置有肋板4,所述外圆柱2表面设置有观察出线孔5,所述外圆柱2顶部设置有上安装面6,所述内圆柱3顶部设置有对日定向装置7,所述对日定向装置7中部设置还有舱体安装面8。
进一步的,所述对日定向装置7一端设置为舱体端9,所述对日定向装置7另一端设置为桁架端10。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外圆柱2和内圆柱3均为圆筒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外圆柱2和内圆柱3圆心设置于同一竖直线内,所述底板1、外圆柱2和内圆柱3由铝合金整体浇筑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肋板4和观察出线孔5数量均设置为八个,八个所述肋板4和八个所述观察出线孔5均以底板1圆心线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肋板4与观察出线孔5呈交互式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表面设置有间隙孔,且间隙孔数量设置为三种。
进一步的,所述上安装面6表面设置有螺纹孔和螺纹吊装孔,所述螺纹孔和螺纹吊装孔均圆形分布设置于上安装面6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舱体端9形状设置为圆柱形,且与内圆柱3相匹配,所述舱体安装面8与上安装面6相匹配。
实施方式具体为:对日定向装置7进行安装时,对日定向装置7的舱体端9朝下,放入到内圆柱3内部,对日定向装置7中部的舱体安装面8与上安装面6对接,利用上安装面6上的螺纹孔和螺纹吊装孔,上安装面布设有圆形分布的螺纹孔,以及螺纹吊装孔,采用32个螺钉进行固定安装,实现对日定向装置7进行固定,工装由于采用模具一次浇注成型,再进行二次加工,二次加工主要是对观察出线孔5、底板1表面的空隙孔以及上安装面6上的螺纹孔和螺纹吊装孔进行加工,八个观察出线孔5方便进行观察对日定向装置试验结果,且连接对日定向装置7的数据线可以从观察出线孔5延伸出,工装使用方便,使得制造精度、周期及成本均得到较好控制,工装采用6061铝合金整体浇注,外圆柱2和内圆柱3的外形均呈圆筒结构,底板1布设有圆形分布的多种间隙孔,各种间隙孔数量均设置为多个,利用肋板4支撑在外圆柱2与内圆柱3之间,提高工装的结构稳定性,铝合金制成的工装质量较轻,满足振动设备推力要求,结构内应力较小,且阻尼较大,能有效降低工装在共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本力学试验工装基频较高,基频大于200hz,在正弦试验中,控制曲线平稳,方便工装的使用,以及方便对日定向装置的试验,提试验效果。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7,对日定向装置7进行安装时,对日定向装置7的舱体端9朝下,放入到内圆柱3内部,对日定向装置7中部的舱体安装面8与上安装面6对接,利用上安装面6上的螺纹孔和螺纹吊装孔,采用32个螺钉进行固定安装,实现对日定向装置7进行固定,铝合金制成的工装质量较轻,满足振动设备推力要求,结构内应力较小,且阻尼较大,能有效降低工装在共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幅值,方便工装的使用,以及方便对日定向装置的试验,提试验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面外侧设置有外圆柱(2),所述底板(1)顶端面中部设置有内圆柱(3),所述外圆柱(2)与内圆柱(3)之间设置有肋板(4),所述外圆柱(2)表面设置有观察出线孔(5),所述外圆柱(2)顶部设置有上安装面(6),所述内圆柱(3)顶部设置有对日定向装置(7),所述对日定向装置(7)中部设置还有舱体安装面(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日定向装置(7)一端设置为舱体端(9),所述对日定向装置(7)另一端设置为桁架端(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外圆柱(2)和内圆柱(3)均为圆筒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外圆柱(2)和内圆柱(3)圆心设置于同一竖直线内,所述底板(1)、外圆柱(2)和内圆柱(3)由铝合金整体浇筑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4)和观察出线孔(5)数量均设置为八个,八个所述肋板(4)和八个所述观察出线孔(5)均以底板(1)圆心线呈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肋板(4)与观察出线孔(5)呈交互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表面设置有间隙孔,且间隙孔数量设置为三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装面(6)表面设置有螺纹孔和螺纹吊装孔,所述螺纹孔和螺纹吊装孔均圆形分布设置于上安装面(6)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间对日定向装置力学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端(9)形状设置为圆柱形,且与内圆柱(3)相匹配,所述舱体安装面(8)与上安装面(6)相匹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