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钢板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9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及采用该浅槽式连接结构的钢板组合梁。



背景技术: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的桥梁工业化快速建造技术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示范效果良好,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规模化建造不足、关键性结构缺位、控制性构造滞后以及理论性突破缺乏。

钢板组合梁的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之间的连接一直是国内设计、施工中的难题,传统的连接方式为钢筋按规范搭接、焊接,湿接缝宽,槽口形状复杂、随桥面板形状改变,导致施工工作量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应用于钢板组合梁上相邻预制桥面板的连接,所述的浅槽式连接结构包括:

半u形浅槽,其设置在预制桥面板的端部,所述半u形浅槽的开口指向向上,

板端钢筋,其预设在预制桥面板内,且其端部延伸至所述的半u形浅槽内;

其中,相邻两块预制桥面板的端面对齐后,位于两块预制桥面板端部的半u形浅槽围合成全u形浅槽,且在该全u形浅槽内填充有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半u形浅槽的深度为200mm,宽度15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钢板组合梁,包括间隔布置的钢板梁及架设在钢板梁上的预制桥面板,相邻的两块预制桥面板采用上述浅槽式连接结构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预制桥面板上对应钢板梁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灌注有混凝土用于连接预制桥面板和钢板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相邻预制桥面板的端部设置半u形浅槽,在对接后可以形成全u形浅槽,再向该全u形浅槽内浇筑混凝土即可实现板端钢筋的固结。通过这种局部连接的方式,预制桥面板的拼装工作量大为减少,施工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且,由于截面的高度值未变,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与传统连接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桥面板板端构造示意图;

图2为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施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传力路线图;

图4为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透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预制桥面板,2-半u形浅槽,3-钢板梁,4-全u形浅槽,5-混凝土,6-板端钢筋,7-通孔,8-不连接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2、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该浅槽式连接结构应用于钢板组合梁上相邻预制桥面板1的连接,所述的浅槽式连接结构包括半u形浅槽2和板端钢筋6,所述的半u形浅槽2设置在预制桥面板1的端部,其开口指向向上;所述的板端钢筋6预设在预制桥面板1内,且其端部延伸至所述的半u形浅槽2内;相邻两块预制桥面板1的端面对齐后,位于两块预制桥面板1端部的半u形浅槽2围合成全u形浅槽4,且在该全u形浅槽4内填充有混凝土5。

在现有技术中,钢板组合梁的预制桥面板1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将其端部钢筋6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对于厚度在260-500mm的预制桥面板1来说,连接缝的宽度达到500mm;此外,传统连接方式的拼装工作量较大,施工效率低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相邻预制桥面板1的端部设置半u形浅槽2,在对接后可以形成全u形浅槽4,再向该全u形浅槽4内浇筑混凝土5即可实现板端钢筋6的固结。通过这种局部连接的方式,即相邻预制桥面板1的拼装处不完全截面连接,存在有不连接部分8,预制桥面板1的拼装工作量大为减少,施工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且,结合图3所示的传力路线图,由于截面的高度值未变,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与传统连接相同。

具体的,以截面的高度为2m为例,截面受压区高度175mm,位于预制桥面板1的200mm连接区内,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与传统连接相同,均为112mn·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半u形浅槽2的深度为200mm,宽度150mm。该半u形浅槽2的截面尺寸不随预制桥面板1截面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在横向上统一为深度200mm,宽度150mm。如此,在相邻预制桥面板1拼装后,全u形浅槽4的宽度为30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钢板组合梁,该钢板组合梁包括间隔布置的钢板梁3及架设在钢板梁3上的预制桥面板1,相邻的两块预制桥面板1采用上述浅槽式连接结构连接固定。

所述的预制桥面板1上对应钢板梁3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7,所述的通孔7内灌注有混凝土用于连接预制桥面板1和钢板梁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钢板组合梁在施工时,先架设钢板梁3形成结构框架和后续施工托架,再在钢板梁3之上依次架设并连接预制桥面板1,相邻的两块预制桥面板1对接时,设置在端部的半u形浅槽2围合成全u形浅槽4,向该全u形浅槽4中浇筑混凝土5用来固结板端钢筋6;然后向预制桥面板1上预留的通孔7内浇筑混凝土用于连接预制桥面板1和钢板梁3。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浅槽式连接结构,预制桥面板1的拼装工作量大为减少,施工效率显著提高;并且,通过本实用新型形成的不完全截面连接具有可靠的极限承载力,简化了预制桥面板拼装接缝,降低了预制和拼装工作量,实现了工厂预制桥面板的工地快速连接,推动了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发展。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应用于钢板组合梁上相邻预制桥面板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浅槽式连接结构包括:

半u形浅槽,其设置在预制桥面板的端部,所述半u形浅槽的开口指向向上,

板端钢筋,其预设在预制桥面板内,且其端部延伸至所述的半u形浅槽内;

其中,相邻两块预制桥面板的端面对齐后,位于两块预制桥面板端部的半u形浅槽围合成全u形浅槽,且在该全u形浅槽内填充有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u形浅槽的深度为200mm,宽度150mm。

3.一种钢板组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布置的钢板梁及架设在钢板梁上的预制桥面板,相邻的两块预制桥面板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结构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板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桥面板上对应钢板梁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灌注有混凝土用于连接预制桥面板和钢板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板组合梁浅槽式连接结构及采用该浅槽式连接结构的钢板组合梁,所述的浅槽式连接结构包括半U形浅槽和板端钢筋,所述的半U形浅槽设置在预制桥面板的端部,其开口指向向上,所述的板端钢筋预设在预制桥面板内,且其端部延伸至所述的半U形浅槽内;相邻两块预制桥面板的端面对齐后,位于两块预制桥面板端部的半U形浅槽围合成全U形浅槽,且在该全U形浅槽内填充有混凝土;通过这种局部连接的方式,预制桥面板的拼装工作量大为减少,施工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且,由于截面的高度值未变,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与传统连接相同。

技术研发人员:刁凯;胡可;潘家升;陈维平;曹皓;郑建中;马祖桥;曹光伦;朱玉;邵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