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冷却池,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样红钢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取样池为一简单的长方体水槽,容水量有限,当取样工取了红钢进行冷却测量时,池子水温逐渐升高,导致冷却效果逐步降低;为保证冷却效果,需要排除高温水,加入冷却水。目前,取样池体积小,高温水排放量不大,未引起大家关注,所以高温水一般直接排到现场,等待自然蒸发干燥,造成现场环境恶劣,同时浪费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将冷却水循环使用的循环冷却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循环冷却池,包括:储水池、中间水池、冷却水池和水泵;所述储水池、中间水池和冷却水池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储水池与中间水池和中间水池与冷却水池均通过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池出水口与水泵进口连通,所述水泵进口与储水池进水口连通;
所述冷却水池包括:方形水池、取样支撑架和过滤板;所述方形水池上端开口,所述取样支撑架是与方形水池内部形状相适应框架结构,所述取样支撑架水平固定于方形水池内,所述取样支撑架下方的方形水池内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下方的方形水池上设置有方形水池的出水口。
所述冷却水池还包括水泵吸水池,所述水泵吸水池整体为封闭腔体结构,所述水泵吸水池内包括缓冲水池和深水池,所述缓冲水池设置于深水池上方,所述缓冲水池与深水池相邻一侧竖直固定有挡渣板,所述挡渣板上端低于水泵吸水池最上端,所述缓冲水池地面低于取样支撑架,且所述缓冲水池与冷却水池连通,所述深水池内设置有水泵进口水管。
所述中间水池为封闭腔体。
所述中间水池下端设置有中间水池出水口,且若干所述中间水池出水口均匀分布与中间水池底端。
所述储水池上部开口的方形水池。
所述方形水池底面倾斜设置,且方形水池底面最低端设置有连通缓冲水池的管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储水池、中间水池和冷却水池相互配合的方式,实现储水池存储大量冷却水和回收高温水,中间水池存储适量冷却水,且将冷却水均匀洒至冷却水池内;上述方式可防止高温水与冷却水混合后冷却样品,导致冷却效果不佳,可保证样品冷却水温持续为此在低水平。
二、本实用新型采用取样支撑架,便于样品在冷却水池摆放和拿取。
三、本实用新型采用过滤板和水泵吸水池,防止样品杂质混入水泵,造成设备损坏。
四、本实用新型实现冷却水循环使用,避免了冷却水直接排放的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且冷却效果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水池3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的侧视图。
图中:1为储水池,2为中间水池,3为冷却水池,4为水泵,31为方形水池,32为取样支撑架,33为过滤板,34为水泵吸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循环冷却池,包括:储水池1、中间水池2、冷却水池3和水泵4;所述储水池1、中间水池2和冷却水池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储水池1与中间水池2和中间水池2与冷却水池3均通过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池3出水口与水泵4进口连通,所述水泵4进口与储水池1进水口连通;
所述冷却水池3包括:方形水池31、取样支撑架32和过滤板33;所述方形水池31上端开口,所述取样支撑架32是与方形水池31内部形状相适应框架结构,所述取样支撑架32水平固定于方形水池31内,所述取样支撑架32下方的方形水池31内设置有过滤板33,所述过滤板33下方的方形水池31上设置有方形水池31的出水口。
所述冷却水池3还包括水泵吸水池34,所述水泵吸水池34整体为封闭腔体结构,所述水泵吸水池34内包括缓冲水池和深水池,所述缓冲水池设置于深水池上方,所述缓冲水池与深水池相邻一侧竖直固定有挡渣板,所述挡渣板上端低于水泵吸水池34最上端,所述缓冲水池地面低于取样支撑架32,且所述缓冲水池与冷却水池3连通,所述深水池内设置有水泵4进口水管。
所述中间水池2为封闭腔体。
所述中间水池2下端设置有中间水池出水口,且若干所述中间水池出水口均匀分布与中间水池2底端。
所述储水池1上部开口的方形水池。
所述方形水池31底面倾斜设置,且方形水池31底面最低端设置有连通缓冲水池的管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实用性强。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实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1.一种循环冷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池(1)、中间水池(2)、冷却水池(3)和水泵(4);所述储水池(1)、中间水池(2)和冷却水池(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储水池(1)与中间水池(2)和中间水池(2)与冷却水池(3)均通过出水口连通,所述冷却水池(3)出水口与水泵(4)进口连通,所述水泵(4)进口与储水池(1)进水口连通;
所述冷却水池(3)包括:方形水池(31)、取样支撑架(32)和过滤板(33);所述方形水池(31)上端开口,所述取样支撑架(32)是与方形水池(31)内部形状相适应框架结构,所述取样支撑架(32)水平固定于方形水池(31)内,所述取样支撑架(32)下方的方形水池(31)内设置有过滤板(33),所述过滤板(33)下方的方形水池(31)上设置有方形水池(31)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循环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池(3)还包括水泵吸水池(34),所述水泵吸水池(34)整体为封闭腔体结构,所述水泵吸水池(34)内包括缓冲水池和深水池,所述缓冲水池设置于深水池上方,所述缓冲水池与深水池相邻一侧竖直固定有挡渣板,所述挡渣板上端低于水泵吸水池(34)最上端,所述缓冲水池地面低于取样支撑架(32),且所述缓冲水池与冷却水池(3)连通,所述深水池内设置有水泵(4)进口水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循环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池(2)为封闭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循环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水池(2)下端设置有中间水池出水口,且若干所述中间水池出水口均匀分布与中间水池(2)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循环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1)上部开口的方形水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循环冷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水池(31)底面倾斜设置,且方形水池(31)底面最低端设置有连通缓冲水池的管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