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提箱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9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提箱锁。



背景技术:

现在的装有两个锁舌且带密码锁的手提箱,数字密码锁已使用普遍,转动数字密码锁的转轮到正确的密码之后,需要用两个手分别去触动锁舌开关,方能打开箱子,使用起来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打开两个锁舌的手提箱的锁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提箱锁,可方便打开锁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提箱锁包括上壳、底座、锁舌、传动杆和数字密码锁,上壳扣合于底座,数字密码锁设置于上壳和底座之间,还包括开锁旋钮,传动杆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杆滑动设置于底座,锁舌与传动杆的一端连接,开锁旋钮穿过上壳枢接于底座,两个传动杆的另一端均与开锁旋钮连接,开锁旋钮往复旋转时,驱动传动杆往复滑动;所述开锁旋钮轴向依次设置有圆台部和回转锁紧部,回转锁紧部的回转面设置有凸轮面,圆台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底座设置有与凸轮面配合的抵接部;上壳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配合的锁止部;数字密码锁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限位杆,回转锁紧部设置有密码限位槽,限位杆的一端插接于密码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圆台部设置有挡耳,上壳设置有圆槽,圆槽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旁设置有缺口,抵接部相邻于缺口设置,圆台部可转动设置于圆槽。

进一步的,所述圆台部与通孔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与圆台部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面与抵接部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提箱锁,转动开锁旋钮,开锁旋钮通过传动杆带动锁舌后退,实现开锁,凸轮面紧贴抵接部滑动,凸轮面与抵接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避免在手松开开锁旋钮后出现开锁旋钮自动回弹、锁舌又自动上锁的现象;在开锁位置,锁止部与第二限位槽卡接。在圆周方向,凸轮面在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之间,转动开锁旋钮的过程中,锁止部从与第一限位槽卡接转动到与第二限位槽卡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提箱锁,使用方便,可单手打开两个锁舌,且可避免出现手松开后锁舌又自动上锁的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开锁旋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底座和开锁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上壳11—锁止部12—通孔

2—底座21—抵接部

3—传动杆

4—数字密码锁41—限位杆

5—开锁旋钮

51—圆台部511—第一限位槽512—第二限位槽

52—回转锁紧部521—凸轮面522—密码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提箱锁包括上壳1、底座2、锁舌、传动杆3和数字密码锁4,上壳1扣合于底座2,数字密码锁4设置于上壳1和底座2之间,还包括开锁旋钮5,传动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杆3滑动设置于底座2,锁舌与传动杆3的一端连接,开锁旋钮5穿过上壳1枢接于底座2,两个传动杆3的另一端均与开锁旋钮5连接,开锁旋钮5往复旋转时,驱动传动杆3往复滑动;所述开锁旋钮5轴向依次设置有圆台部51和回转锁紧部52,回转锁紧部52的回转面设置有凸轮面521,圆台部51设置有第一限位槽511和第二限位槽512;底座2设置有与凸轮面521配合的抵接部21;上壳1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511、第二限位槽512配合的锁止部11;数字密码锁4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限位杆41,回转锁紧部52设置有密码限位槽522,限位杆41的一端插接于密码限位槽5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提箱锁,数字密码锁4为普通常用的转轮数字密码锁4,转动数字密码锁4的转轮到正确的密码之后,限位杆41可往复移动从而失去对开锁旋钮5的限制。使用者用手转动开锁旋钮5,开锁旋钮5通过传动杆3带动锁舌后退,实现开锁,凸轮面521紧贴抵接部21滑动,凸轮面521与抵接部2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避免在手松开开锁旋钮5后出现开锁旋钮5自动回弹、锁舌又自动上锁的现象;在开锁位置,锁止部11与第二限位槽512卡接。在圆周方向,凸轮面521在第一限位槽511与第二限位槽512之间,转动开锁旋钮5的过程中,锁止部11从与第一限位槽511卡接转动到与第二限位槽512卡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提箱锁,使用方便,可单手打开两个锁舌,且可避免出现手松开后锁舌又自动上锁的现象出现。

具体的,所述圆台部51设置有挡耳,上壳1设置有圆槽,圆槽底部设置有通孔12,通孔12旁设置有缺口,抵接部21相邻于缺口设置,圆台部51可转动设置于圆槽。本实用新型的挡耳通过缺口穿过通过,便于组装开锁旋钮5;抵接部21相邻于缺口设置,便于通过第一限位槽511限制开锁旋钮5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圆台部51与通孔12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11与圆台部51过盈配合。所述凸轮面521与抵接部21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提箱锁可避免出现手松开后锁舌又自动上锁的现象出现。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提箱锁,包括上壳(1)、底座(2)、锁舌、传动杆(3)和数字密码锁(4),上壳(1)扣合于底座(2),数字密码锁(4)设置于上壳(1)和底座(2)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锁旋钮(5),传动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杆(3)滑动设置于底座(2),锁舌与传动杆(3)的一端连接,开锁旋钮(5)穿过上壳(1)枢接于底座(2),两个传动杆(3)的另一端均与开锁旋钮(5)连接,开锁旋钮(5)往复旋转时,驱动传动杆(3)往复滑动;

所述开锁旋钮(5)轴向依次设置有圆台部(51)和回转锁紧部(52),回转锁紧部(52)的回转面设置有凸轮面(521),圆台部(51)设置有第一限位槽(511)和第二限位槽(512);底座(2)设置有与凸轮面(521)配合的抵接部(21);上壳(1)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511)、第二限位槽(512)配合的锁止部(11);

数字密码锁(4)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限位杆(41),回转锁紧部(52)设置有密码限位槽(522),限位杆(41)的一端插接于密码限位槽(5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提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部(51)设置有挡耳,上壳(1)设置有圆槽,圆槽底部设置有通孔(12),通孔(12)旁设置有缺口,抵接部(21)相邻于缺口设置,圆台部(51)可转动设置于圆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提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台部(51)与通孔(12)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提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11)与圆台部(51)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提箱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面(521)与抵接部(21)过盈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提箱锁。包括上壳、底座、锁舌、传动杆和数字密码锁,还包括开锁旋钮,传动杆设置有两个,两个传动杆滑动设置于底座,锁舌与传动杆的一端连接,开锁旋钮穿过上壳枢接于底座,两个传动杆的另一端均与开锁旋钮连接,所述开锁旋钮轴向依次设置有圆台部和回转锁紧部,回转锁紧部的回转面设置有凸轮面,圆台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底座设置有与凸轮面配合的抵接部;上壳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配合的锁止部;数字密码锁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限位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提箱锁可单手打开两个锁舌,且可避免出现手松开后锁舌又自动上锁的现象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茂坦
技术研发日:2019.06.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7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