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6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林业蛀干害虫防治中,经常采用昆虫成虫诱捕器来进行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不同的昆虫诱捕器对于挂设高度、间隔距离、挂设的林间环境、诱捕器距离主干的距离有不同要求。在实际的诱捕器挂设工作中,诱捕器通常悬挂于林间树木侧枝上,采用铁丝或绳索的固定方式固定。但在挂设位置选择自然的树枝时,经常很难找到同时满足挂设高度、间隔距离、挂设的林间环境、诱捕器距离主干的距离等多种挂设条件的理想树枝,挂设条件不理想必然会影响诱捕器的昆虫成虫诱捕效率,最终影响虫害监测和防治效果。

此外,现有诱捕器种类多,除了专门购买的诱捕器,还有很多自制产品,诱捕效果一般,很多存在更换诱芯不便、清理诱捕的害虫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能够方便调节挂设高度、与林木的水平间距,不受林木自身条件的影响,方便固定,诱捕效果佳,诱芯更换方便,清理诱捕害虫便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包括:

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可拆卸相连的顶盖和诱捕网,在诱捕网内设有一与顶盖相连的底托,所述底托用于固定诱芯;所述诱捕网包括一体式连接的外网和内网,内网在外网内部呈锥形设置,在内网顶端设有一开口,开口的外沿经一连接杆与底托可拆卸相连;

悬挂固定装置,包括竖直杆组件和与竖直杆组件固连的水平杆组件,在竖直杆组件上设有抱箍,在水平杆组件上设有用于挂接所述诱捕器的滑轮组件。

所述底托为一托盘,所述底托通过竖直支撑杆与顶盖固连。

当然,为了方便诱芯放置的稳定性,可以在托盘内设置凹槽或其他能够方便固定有形的固定夹或固定座等。

所述抱箍用于将悬挂固定装置与林木固定。

所述抱箍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弧状抱杆,各弧状抱杆的一端与竖直杆组件铰接,两弧状抱杆的另一端经螺栓锁紧。

在各弧状抱杆的内侧设置橡胶垫或棉垫。通过橡胶垫或棉垫的设置,一方面增大抱箍与林木固定接触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可以尽可能降低抱箍锁紧后使用过程中对林木树皮的损伤。

所述竖直杆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杆和与第一竖直杆可拆卸相连的第二竖直杆,所述抱箍设于第一竖直杆上;所述水平杆组件包括第一水平杆和与第一水平杆可拆卸相连的第二水平杆;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于第二水平杆下方的滑轮和设于第二竖直杆上的滑绳收纳件。

抱箍的两弧状抱杆分别与第一竖直杆外侧铰接相连。

滑轮的轮轴支撑固定于第二水平杆外部下方。

滑绳收纳件固定于第二竖直杆上,滑绳收纳件包括固定于第二竖直杆上的滑绳收纳轴,滑绳收纳轴经支撑轴承固定于第二竖直杆上,在滑绳收纳轴外侧固连一转柄。通过转柄带动滑绳收纳轴转动,以实现滑绳收纳轴上卷绕的滑绳的拉伸或释放。

在第二竖直杆顶部内侧固连第一连接条板,在第一连接条板顶部设有开孔,在第一竖直杆底部内侧固设一与所述开孔对应设置的螺杆;第二竖直杆通过第一连接条板与第一竖直杆挂接并由设于螺杆上的螺栓锁紧;在第二水平杆顶部右侧固连第二连接条板,在第二连接条板上设有开孔,在第一水平杆顶部左侧固设一螺杆,第二水平杆通过第二连接条板与第一水平杆挂接并由设于螺杆上的螺栓锁紧。

在第二水平杆底部铰接一伸缩杆,伸缩杆的底端铰接一固定片,在固定片上设有开孔,在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的内侧均设有一弧面凹槽;一螺杆穿过固定片上的开孔与弧面凹槽抵紧。

伸缩杆底端在螺杆与弧面凹槽抵紧后实现其与第一竖直杆或第二竖直杆的固定。

伸缩杆的设置,能够保证悬挂固定装置整体的稳固性。

在顶盖顶端设有一挂环,在滑过滑轮设置的滑绳底端设有挂钩,所述诱捕器经挂钩与挂环连接与所述悬挂固定装置相连。

所述竖直杆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杆和与第一竖直杆可拆卸相连的第二竖直杆,所述抱箍设于第一竖直杆上;所述水平杆组件包括第一水平杆和与第一水平杆可拆卸相连的第二水平杆;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于第二水平杆下方的滑轮和设于第二竖直杆上的滑绳收纳件;所述竖直杆组件、水平杆组件均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第一、第二竖直杆之间或设于第一、第二水平杆之间;所述连接件包括一杆体,在杆体外侧的一端固连一第三连接条板,在第三连接条板上设有开孔,在杆体外侧的另一端固设一螺杆;杆体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连接条板和螺杆分别与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相连,或者,杆体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连接条板和螺杆分别与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相连。

连接件的设置,可用于调节竖直杆组件的高度或水平杆组件的长度。

在第一竖直杆底端、第二竖直杆顶端、第一水平杆左端及第二水平杆右端均设置磁性吸附部。

在杆体两端设置磁性吸附部。

在顶盖内侧固连一挡圈板,在挡圈板内侧设有内螺纹,在外网顶端设有一顶圈板,在顶圈板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诱捕网经顶圈板与挡圈板配合与顶盖可拆卸相连;

在诱捕网的底端设有一环圈,外网的底部穿过环圈开口向上围成所述内网,内网的顶部经一开口环支撑固定,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开口环固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底托可拆卸相连。

连接杆与底托磁性吸附相连或者插接相连。

挡圈板沿顶盖周向设置。诱捕网的外网顶端与顶圈板固连。

内网的顶部边沿翻折并套于开口环外侧设置。即通过将内网顶部边沿向下翻、套在开口环外侧后压紧,开口环对内网起到水平向和竖直向的支撑作用。

竖直杆组件和水平杆组件经一直角连接件焊接固定。

所述诱捕网为碳纤维诱捕网。

所述第一、第二竖直杆和第一、第二水平杆的长度均为0.5m。所述连接件的杆体长度小于0.5m。

诱捕网的开口环高于底托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能够方便调节挂设高度及与林木的水平间距,不受林木自身条件的影响,方便固定,诱捕效果佳,诱芯更换方便,清理诱捕害虫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抱箍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滑绳收纳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诱捕器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挂固定装置、2诱捕器、3第一竖直杆、4第二竖直杆、5第一水平杆、6第二水平杆、7直角连接件、8抱箍、8.1弧状抱杆、8.2竖直固定片、8.3橡胶垫、9第一连接条板、10固定片、11螺杆、12磁性吸附部、13第二连接条板、14滑绳收纳件、14.1滑绳收纳轴、14.2支撑轴承、14.3转柄、14.4滑绳、14.5滑轮、15顶盖、16诱捕网、16.1外网、16.2内网、17底托、18诱芯、19连接杆、20环圈、21开口环、22顶圈板、23挡圈板、24伸缩杆、25凹槽、26连接件、26.1杆体、26.2第三连接条板、27林木树干。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包括与林木固定的悬挂固定装置1以及挂置于所述悬挂固定装置上的诱捕器2。所述悬挂固定装置1包括由第一竖直杆3和第二竖直杆4组成的竖直杆组件,和由第一水平杆5和第二水平杆6组成的水平杆组件。竖直杆组件和水平杆组件经一直角连接件7焊接固定。在第一竖直杆上设有一抱箍8,所述抱箍包括两前后相对设置的弧状抱杆8.1,各弧状抱杆8.1与第一竖直杆前后两侧铰接,在各弧状抱箍的外端设置竖直固定片8.2,在竖直固定片上设置开孔,在开孔内穿设螺杆,通过螺栓与螺杆拧紧以锁紧两抱箍,使与抱箍相连的竖直杆组件固定于林木树干27上。为了避免抱箍拧紧后对林木外皮造成的损伤,在弧状抱杆8.1内侧还固定有橡胶垫8.3,既增大了摩擦力,又对树皮形成了防护。

第二竖直杆4通过其上固定的第一连接条板9与设于第一竖直杆3上的螺杆11挂接,然后在第一连接条板左侧的螺杆11上拧紧螺栓,从而使第一、第二竖直杆连接固定。为了安装、拆卸时的方便,在第一竖直杆的底部和第二竖直杆的顶部设置磁性吸附部12,如磁铁,如此,在进行安装时,能够更好的保证两者的对齐。同样的,第二水平杆通过其上固定的第二连接条板13与设于第一水平杆上的螺杆11挂接,然后在第二连接条板13上方的螺杆11上拧紧螺栓,从而使第一、第二水平杆固定连接,第一水平杆右端和第二水平杆左端通过磁性吸附部12吸附。第一、第二连接条板分别与第二竖直杆、第二水平杆焊接固定。

在第二竖直杆内侧固定滑绳收纳件14,所述滑绳收纳件14包括固定于第二竖直杆上的滑绳收纳轴14.1,滑绳收纳轴经支撑轴承14.2固定于第二竖直杆上,在滑绳收纳轴14.1外侧固连一转柄14.3。通过转柄带动滑绳收纳轴转动,以实现滑绳收纳轴上卷绕的滑绳14.4的拉伸或释放。在第二水平杆外部的下方支撑一滑轮14.5,滑绳14.4绕过滑轮14.5设置,在滑绳底端设有一挂钩。滑绳收纳轴在收纳滑绳后的固定,可采用在转柄14.3上套接一绳子,通过绳子与林木绑固以固定诱捕器的高度;也可以在转柄14.3上连接一弯钩,在第二竖直杆侧壁上设置一环,在收纳拉伸滑绳使诱捕器到合适高度后,由转柄上的弯钩与环的挂接,实现滑绳收纳轴的不再转动,此处在滑绳收纳轴转动到一定圈数需要固定时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均可以采用常规结构设置,此处不再详述。

诱捕器包括可拆卸相连的顶盖15和诱捕网16,在诱捕网内设有一与顶盖15相连的底托17,所述底托为一托盘,所述底托通过竖直支撑杆与顶盖固连。所述底托17用于固定诱芯18;所述诱捕网包括一体式连接的外网16.1和内网16.2,内网16.2在外网内部呈锥形设置,在内网顶端设有一开口,开口的外沿经一连接杆19与底托17可拆卸相连,具体的,连接杆19与底托接触的位置设置强磁铁,磁性吸附后能支撑内网顶端的开口,在诱捕网与顶盖分离后也方便连接杆与底托的分离。

在诱捕网的底端设有一环圈20,所述环圈可以为塑料环圈或树脂环圈;诱捕网相当于通过环圈分隔成外网16.1和内网16.2,外网16.1的底部向上穿过环圈20开口围成锥形的内网16.2,内网的顶部经一开口环21支撑固定,开口环为不锈钢开口环,连接杆为不锈钢连接杆;所述连接杆19的一端与开口环21固连,所述连接杆19的另一端与底托通过强磁铁可拆卸相连。在诱捕网的顶部设有一顶圈板22,在顶盖底端设有一挡圈板23,在挡圈板内侧设有内螺纹,在顶圈板外侧设有外螺纹,顶圈板和挡圈板螺纹拧紧以连接或拆卸诱捕网和顶盖。在顶盖顶端设有一挂环,滑绳底端的挂钩与挂环挂接,以实现诱捕器的升降调节。

在第二水平杆底端还铰接连接一伸缩杆24,伸缩杆24主要是通过与竖直杆组件连接以支撑整个悬挂固定装置,采用三角稳固结构实现整体的稳定。在第一竖直杆内侧设置凹槽25,在伸缩杆24底端铰接连接固定片10,通过在固定片10的开孔内设置螺杆,由螺栓拧紧使螺杆与凹槽内壁抵接,从而实现伸缩杆底端与第一竖直杆的固定,以此实现支撑作用,尤其对第二水平杆实现较好的支撑。

上述第一、第二竖直杆和第一、第二水平杆均为0.5m长度。这一长度设置,方便拆卸后的收纳和携带。

使用时,将第一、第二竖直杆通过第一连接条板9连接,第一、第二水平杆通过第二连接条板13固定,通过抱箍8将竖直杆组件固定于林木合适高度位置,为了增加稳固性,还可以在第二竖直杆4位置设置绑带,将第二竖直杆与林木绑固。滑绳14.4绕过滑轮14.5设置。在诱捕器2的底托17内放好诱芯18,然后将诱捕网16通过顶圈板22与挡圈板23拧紧而与顶盖15连接。在加装诱捕网16到顶盖上之前,内网16.2是没有向上的支撑的,因此诱捕网在装到顶盖之前是上部圆柱状、下部漏斗状的网,此处诱捕网的上、下部通过环圈20分隔,在与顶盖连接后,将诱捕网的底部向上穿过环圈20内孔,直到开口环上的连接杆19与底托17吸附,于是形成内网和外网结合的诱捕网结构。这一结构一方面很方便诱捕网与顶盖15的拆卸、便于更换诱芯,另一方面,拆卸下的诱捕网为顶端开口较大的网,且诱捕网可以根据材质为软的材质,很容易对诱捕的昆虫进行清理、清洁处理。该装置的结构,实现了与林木固定后,通过滑轮组件可以继续方便调节诱捕器高度的问题,使用灵活。

实施例2

如图6-7所示,该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同实施例1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所不同的是,在第一、第二竖直杆之间还设置了连接件26,在第一、第二水平杆之间也设置了连接件26,从而增大了诱捕器与林木水平间距,也通过竖直杆组件的加长,增加了整体的稳固性。

所述连接件包括一杆体26.1,在杆体外侧的一端固连一第三连接条板26.2,在第三连接条板上设有开孔,在杆体外侧的另一端固设一螺杆11;杆体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连接条板26.2和螺杆分别与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相连,以及,杆体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连接条板和螺杆分别与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相连。连接件的设置,可用于调节竖直杆组件的高度或水平杆组件的长度。

当然,连接件也可以只设置在水平杆组件或竖直杆组件上。只设置在水平杆组件上,主要用于调节诱捕器和林木水平间距,只设置于竖直杆组件上,可以在较高的林木上固定后,由于滑轮组件设置的位置低,更加方便了滑轮组件的使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可拆卸相连的顶盖和诱捕网,在诱捕网内设有一与顶盖相连的底托,所述底托用于固定诱芯;所述诱捕网包括一体式连接的外网和内网,内网在外网内部呈锥形设置,在内网顶端设有一开口,开口的外沿经一连接杆与底托可拆卸相连;

悬挂固定装置,包括竖直杆组件和与竖直杆组件固连的水平杆组件,在竖直杆组件上设有抱箍,在水平杆组件上设有用于挂接所述诱捕器的滑轮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杆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杆和与第一竖直杆可拆卸相连的第二竖直杆,所述抱箍设于第一竖直杆上;所述水平杆组件包括第一水平杆和与第一水平杆可拆卸相连的第二水平杆;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于第二水平杆下方的滑轮和设于第二竖直杆上的滑绳收纳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竖直杆顶部内侧固连第一连接条板,在第一连接条板顶部设有开孔,在第一竖直杆底部内侧固设一与所述开孔对应设置的螺杆;第二竖直杆通过第一连接条板与第一竖直杆挂接并由设于螺杆上的螺栓锁紧;在第二水平杆顶部右侧固连第二连接条板,在第二连接条板上设有开孔,在第一水平杆顶部左侧固设一螺杆,第二水平杆通过第二连接条板与第一水平杆挂接并由设于螺杆上的螺栓锁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水平杆底部铰接一伸缩杆,伸缩杆的底端铰接一固定片,在固定片上设有开孔,在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的内侧均设有一弧面凹槽;一螺杆穿过固定片上的开孔与弧面凹槽抵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顶盖顶端设有一挂环,在滑过滑轮设置的滑绳底端设有挂钩,所述诱捕器经挂钩与挂环连接与所述悬挂固定装置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杆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杆和与第一竖直杆可拆卸相连的第二竖直杆,所述抱箍设于第一竖直杆上;所述水平杆组件包括第一水平杆和与第一水平杆可拆卸相连的第二水平杆;所述滑轮组件包括设于第二水平杆下方的滑轮和设于第二竖直杆上的滑绳收纳件;所述竖直杆组件、水平杆组件均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第一、第二竖直杆之间或设于第一、第二水平杆之间;所述连接件包括一杆体,在杆体外侧的一端固连一第三连接条板,在第三连接条板上设有开孔,在杆体外侧的另一端固设一螺杆;杆体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连接条板和螺杆分别与第一竖直杆、第二竖直杆相连,或者,杆体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三连接条板和螺杆分别与第一水平杆、第二水平杆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竖直杆底端、第二竖直杆顶端、第一水平杆左端及第二水平杆右端均设置磁性吸附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杆体两端设置磁性吸附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顶盖内侧固连一挡圈板,在挡圈板内侧设有内螺纹,在外网顶端设有一顶圈板,在顶圈板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诱捕网经顶圈板与挡圈板配合与顶盖拆卸相连;

在诱捕网的底端设有一环圈,外网的底部穿过环圈开口向上围成所述内网,内网的顶部经一开口环支撑固定,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开口环固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底托拆卸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竖直杆组件和水平杆组件经一直角连接件焊接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林木虫害防治的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该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包括诱捕器和悬挂固定装置,诱捕器包括顶盖和诱捕网,在诱捕网内设底托;诱捕网包括外网和内网,内网在外网内部呈锥形设置,在内网顶端设开口,开口外沿经连接杆与底托可拆卸相连;悬挂固定装置包括竖直杆组件和水平杆组件,在竖直杆组件上设抱箍,在水平杆组件上设滑轮组件。该悬挂固定式诱捕装置能够方便调节挂设高度、与林木的水平间距,不受林木自身条件的影响,方便固定,诱捕效果佳,诱芯更换方便,清理诱捕害虫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杨宝昆;张倩;李爽杰;李斌斌;翟召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瑞达有害生物防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7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