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蚊虫捕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捕蚊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的,一种捕蚊器,包括一盒体a1、黑光灯a2和三面粘虫板a3等,三面粘虫板a3部分暴露在盒体a1外,黑光灯a2设置在盒体a1上用于吸引蚊虫至三面粘虫板a3上被黏住。众所周知的,一般讲蚊虫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所以在实际使用时,技术人员经观测发现,蚊虫虽会被黑光灯吸引,但由于三面粘虫板a3的设计缺陷,即粘虫板暴露在盒体外、粘蚊虫面敞开暴露,蚊虫不易触碰到粘蚊虫面,导致粘蚊效率极为低下。另一方面,实际使用时,作为上述结构中和其他现有捕蚊器结构主体的盒体结构不可变,也是导致限制捕蚊器结构改进、捕蚊功能和使用灵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蚊器。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捕蚊器,其中,包括:
若干个弹性钢丝框,若干个该弹性钢丝框的边缘依次相接,围成多边形框架;
一包覆材料层,该包覆材料层包覆在该多边形框架上以形成一多边形盒体;该包覆材料层为黑色或深褐色;
该多边形盒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蚊虫入口;
至少一个收集结构,该收集结构设置在该多边形盒体内并与该蚊虫入口相连,该收集结构内涂覆有粘黏剂层,蚊虫通过该蚊虫入口进入该收集结构内被粘黏。
所述的捕蚊器,其中,该收集结构为圆管,该圆管一端口处连接有端盖,该圆管另一端口与该蚊虫入口连接。
所述的捕蚊器,其中,该包覆材料层为防水塑料布。
所述的捕蚊器,其中,所述多边形盒体上开设有清洁口,该清洁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该清洁口的可开合的清洁开口门。
所述的捕蚊器,其中,该多边形框架上连接有多个沿水平直线排列设置的钢丝圈和/或环状吊带。
所述的捕蚊器,其中,该收集结构上连接有支架。
所述的捕蚊器,其中,该多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地钉。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多边形盒体用于形成黑箱效应吸引蚊虫,收集结构用于为蚊虫提供一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栖息环境,并采用胶粘方式对捕获的蚊虫进行杀死,杀蚊虫效率高,无能耗,对环境友好无污染。多边形盒体可多变以提高结构使用灵活性和增加结构功能性,即,可将多边形盒体变形后置于不同工作环境中使用,变形后,多个蚊虫入口可朝向不同,以增加蚊子进入盒体内的可能性,增强捕蚊杀蚊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捕蚊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弹性钢丝框;2、蚊虫入口;3、圆管;4、端盖;5、环状吊带;6、防水塑料布;7、清洁口;8、清洁开口门;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捕蚊器,包括若干个弹性钢丝框1,若干个该弹性钢丝框1的边缘依次相接,围成多边形框架;一包覆材料层,该包覆材料层包覆在该多边形框架上以形成一多边形盒体;该包覆材料层为黑色或深褐色;该多边形盒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蚊虫入口2;至少一个收集结构,该收集结构设置在该多边形盒体内并与该蚊虫入口2相连,该收集结构内涂覆有粘黏剂层,蚊虫通过该蚊虫入口2进入该收集结构内被粘黏。本实用新型中多边形盒体用于形成黑箱效应吸引蚊虫,因此本实施例中,该多边形框架优选为方形框架。收集结构用于为蚊虫提供一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栖息环境,即由于蚊子被多边形盒体表面暗光线所吸引并在多边形盒体周围不断绕飞,直至其飞至多边形盒体的蚊虫入口2处并进入收集结构内,待其落在收集结构内时,采用胶粘方式对捕获的蚊虫进行粘黏捕捉直至其脱水死亡,本实用新型杀蚊虫效率高,无能耗,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由于使用弹性钢丝框1制作多边形盒体,使多边形盒体结构可多变(例如折叠钢丝框)以提高结构使用灵活性和增加结构功能性,例如做成三角形框架、五边形框架、六边形框架等常用的结构,可满足不同区域收纳要求。且多边形盒体变形后,其上设置的多个蚊虫入口2可朝向不同(图中未示意出),以增加蚊子进入收集结构内的概率,以增强捕蚊杀蚊效率。且在多边形盒体内设置收集结构,久用后可对该收集结构进行拆卸更换和清洗,避免直接对结构复杂多边形框架和包覆材料表面进行涂胶和清洗,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工序,更换清洗收集结构时,多边形盒体内仍有新的收集结构在使用,不会使本实用新型出现使用空档期。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黑箱效应亦称黑箱法,具体是指利用一外表具有黑色、褐色或其他暗色调进行包装的箱体,利用了蚊子喜暗的生物特性来吸引蚊虫进行捕杀,这也是一种符合国家标准的蚊虫监测方法。因此,在本申请中,当捕蚊器置于户外,周围环境光亮,而捕蚊器内部暗黑,能够确保蚊子会飞进黑箱中,具体参考文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5月4日发布,于2009年12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等。
现有技术中,存在利用粘虫板粘黏蚊虫的技术(如图3所示),当将粘虫板置于本申请中的多边形盒体中时,由于粘虫板不能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则粘蚊捕蚊效率依然低下,因此,导致多边形盒体形状与粘虫板结构大小相互制约,使用灵活性极小。实际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实验得知,在“黑箱”中另设置一个收集结构的组合结构要比一具有收集结构的白色箱体进行诱捕的捕蚊数要多5-8倍(具体详见技术人员提供的捕蚊情况对比数据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方形盒体上的收集结构优选为一圆管3,圆管3一端口处连接有端盖4,圆管3另一端口与该蚊虫入口2连接。选用圆管3的目的在于,可方便对圆管3内进行涂胶,不会出现结构死角未涂胶的情况,以增加粘虫有效面积,在一管口处设置一端盖4时,可在端盖4处亦涂上黏胶,该端盖4主要防止蚊虫逃跑和增加有效粘虫面积,在黑箱中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产生一隐蔽栖息环境的假象来吸引蚊虫。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方便安装固定圆管3,可在多边形框架上连接有多个沿水平直线排列设置的钢丝圈和/或环状吊带5,圆管3可直接通过蚊虫入口2后套装在多个排列设置的钢丝圈上或环状吊带5(如图1所示)上,安装极其方便。在其他优选实施例中,该收集结构上连接有支架9,实际应用中,支架9安装在圆管3上(如图2所示),可直接将圆管3置于多边形盒体中。
本实施例中,技术人员通过多次试验得知,在吸引蚊子的材料中,暗色调的塑料布比表面具有暗色调涂漆的板材更具吸引力(具体诱捕蚊虫数量信息详见技术人员提供的捕蚊情况对比数据表),而为了可将本实用新型置于室外使用,优选该包覆材料层为防水塑料布6,即黑色pe布。实际使用时,若将蚊虫入口2开设在防水塑料布6上时,则需保证蚊虫入口2处的防水塑料布6与圆管3端口处连接紧密以防止蚊虫直接飞入多边形盒体内,可使用夹子或黏胶的方式连接防水塑料布6和圆管3端口内外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多边形盒体上开设有清洁口7,清洁口7处设置有用于封闭该清洁口7的可开合的清洁开口门8,该清洁口7用于拆装该收集结构或通过该清洁口7清洁多边形盒体内可能存在的蚊虫或其他脏物。实际使用时,若清洁口7开设在多边形盒体的防水塑料布6上时,该清洁开口门8通过拉链或魔术贴(以上连接结构图中均未画出)与防水塑料布6形成可开合连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多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地钉(图中未画出),用于将捕蚊器固定在户外监测地点。
上述的技术人员提供的捕蚊情况对比数据表,如下表: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1.一种捕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弹性钢丝框,若干个该弹性钢丝框的边缘依次相接,围成多边形框架;
一包覆材料层,该包覆材料层包覆在该多边形框架上以形成一多边形盒体;该包覆材料层为黑色或深褐色;
该多边形盒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蚊虫入口;
至少一个收集结构,该收集结构设置在该多边形盒体内并与该蚊虫入口相连,该收集结构内涂覆有粘黏剂层,蚊虫通过该蚊虫入口进入该收集结构内被粘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蚊器,其特征在于,该收集结构为圆管,该圆管一端口处连接有端盖,该圆管另一端口与该蚊虫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蚊器,其特征在于,该多边形框架上连接有多个沿水平直线排列设置的钢丝圈和/或环状吊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蚊器,其特征在于,该收集结构上连接有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蚊器,其特征在于,该包覆材料层为防水塑料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蚊器,其特征在于,该多边形盒体上开设有清洁口,该清洁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该清洁口的可开合的清洁开口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蚊器,其特征在于,该多边形框架为方形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蚊器,其特征在于,该多边形框架的底部设有地钉。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