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自动化包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
背景技术: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软连接静脉针200包装过程中,需要将软连接静脉针200进行逐一的分料,分成一根根图1所示的软连接静脉针200,再卷绕成图2所示的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0′,再装入加工好的包装袋内,再进行封口,从而完成软连接静脉针200的包装加工。
目前,上述软连接静脉针200的包装加工操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的,其存在效率低下、容易污染软连接静脉针200及人工成本高的缺点。
因此,急需一种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该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具有效率高、避免污染软连接静脉针及减少人工成本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适用于自动分料及包装软连接静脉针,其中,所述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包括机架及均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分料装置、取料移送装置、卷料装置、制袋装置、取袋移送装、装料移送装置、封口移送装置、封口装置及成品输送装置,所述分料装置输送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进行逐一分料,所述取料移送装置夹取分料后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移送至所述卷料装置,所述卷料装置将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卷绕成卷状,所述制袋装置将条状袋加工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所述装料移送装置将卷绕成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移送装入所述取袋移送装置取送过来所述包装袋内,所述封口移送装置夹取装有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的所述包装袋移送至所述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对装有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的所述包装袋进行封口,所述成品输送装置承接并输送装有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封口后的所述包装袋。
较佳地,所述分料装置包含第一安装架、直振器、第一导料板、第二导料板及分料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直振器沿前后方向呈倾斜的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导料板及所述第二导料板均安装于所述直振器上,且所述第一导料板及所述第二导料板均平行于所述直振器,所述第一导料板与所述第二导料板之间形成一供所述软连接静脉针挂置滑移的输送通道;
所述分料机构包含第一直线驱动器、分料杆、两分料导向板及与所述输送通道一一对应的挡料组件,两所述分料导向板呈间隔开的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左右两侧,两所述分料导向板上均开设有长形导向孔,所述分料杆的左右两端呈上下滑动的水平穿置于左右两侧对应的所述长形导向孔内;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上端枢接于所述分料杆上;
所述挡料组件包含挡板及第一弹性件,所述挡板呈可开闭的枢接于所述输送通道的出口处,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导料板及所述第二导料板中的一者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恒驱使所述挡板闭合于所述输送通道的出口处。
较佳地,所述卷料装置包含底座、水平移动架、第二直线驱动器、转动板、转动驱动机构、导向板、卷料座、拉杆、第二弹性件、卷料驱动机构及退位驱动机构,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水平移动架沿前后方向水平滑动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水平移动架具有由后往前依次分布的接料工位及卸料工位,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水平移动架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水平移动架移动于所述接料工位与所述卸料工位之间;所述转动板沿左右方向水平枢接于所述水平移动架上,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架上,所述转动板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上,所述转动驱动机构驱使所述转动板转动于一水平位置与一竖直位置之间;所述拉杆呈可转动的垂直滑动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卷料座固定于所述拉杆的上端,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卷料座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恒驱使所述卷料座朝远离所述转动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卷料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拉杆传动连接于所述卷料驱动机构上;所述拉杆的下端可脱离的卡合于所述退位驱动机构上,所述导向板固定于所述转动板的左侧;所述转动板转动至所述竖直位置且所述水平移动架移动至所述接料工位时,所述取料移送装置将所述输送通道出口处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夹取移送至所述卷料座上,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的上端竖直的卡合定位于所述卷料座上,所述卷料驱动机构驱使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卷料座旋转以将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卷绕于所述卷料座的圆周侧壁上;所述转动板转动至所述水平位置且所述水平移动架移动至所述卸料工位时,所述拉杆的下端卡合于所述退位驱动机构上,所述退位驱动机构驱使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卷料座向下移动脱离于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以避让所述装料移送装置夹取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
较佳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含第三直线驱动器及摆臂,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枢接于所述水平移动架上,所述摆臂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心线位置上,所述摆臂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
所述卷料驱动机构包含第一旋转驱动器、传动带、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枢接于所述转动板上,且所述从动齿轮呈周向定位的滑动套设于所述拉杆上,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于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
所述退位驱动机构包含第四直线驱动器及卡板,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卡板固定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卡板的后侧开设有供所述拉杆下端卡合的卡合槽。
较佳地,所述卷料装置还包含预紧夹爪机构、枢接座、第一限位座、第二限位座、第一限位盖板及第二限位盖板,所述预紧夹爪机构包含第五直线驱动器、驱动板、预紧安装座、受动滑块、第三弹性件、第一预紧夹爪、第二预紧夹爪及连动杆,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驱动板沿前后方向滑动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驱动板连接于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驱动板上形成有朝向后下方的第一抵触斜面;所述预紧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受动滑块沿垂直于所述转动板的方向滑动于所述预紧安装座上,所述受动滑块上形成有朝向前上方的第二抵触斜面,所述第二抵触斜面供所述第一抵触斜面滑动抵触;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受动滑块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横驱使所述受动滑块向上移动;所述第一预紧夹爪与所述第二预紧夹爪呈可开闭的枢接于所述预紧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预紧夹爪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长形孔,所述第二预紧夹爪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长形孔,所述连动杆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受动滑块上,所述连动杆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一倾斜长形孔及所述第二倾斜长形孔内,所述第一预紧夹爪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预紧夹爪的上端之间形成供所述软连接静脉针通过的预紧区;
所述枢接座固定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卷料座可转动的滑动于所述枢接座内;
所述第一限位座固定于所述枢接座前侧,所述第二限位座固定于所述枢接座的后侧,所述第一限位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座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座的顶部,所述第一限位座、第二限位座、第一限位盖板及第二限位盖板之前形成有卷绕限位区,所述卷料座位于所述卷绕限位区内;所述第一限位盖板与第二限位盖板之间形成一取料间隙;所述卷料座内形成有供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的上端定位卡合的固定槽。
较佳地,所述制袋装置包含第二安装架及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条状袋输送机构、打码机构、热封机构、开撕裂口机构及裁切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条状袋输送机构沿一输送方向输出待加工的条状袋,所述条状袋输送机构的所述输送方向上顺次分布有打码工位、封口工位、撕裂口加工工位及裁切工位;所述打码机构设于所述打码工位上,所述打码机构对所述条状袋进行热压打码;所述热封机构设于所述封口工位上,所述热封机构对所述条状袋进行热压封口;所述开撕裂口机构设于所述撕裂口加工工位上,所述开撕裂口机构对所述条状袋的封口后侧进行戳开撕裂口的加工;所述裁切机构设于所述裁切工位上,所述裁切机构裁切所述条状袋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
较佳地,所述条状袋输送机构包含放料转轴、第一过辊、第二过辊、第二旋转驱动器、主动摩擦滚筒及从动摩擦滚筒,所述放料转轴、第一过辊、第二过辊、主动摩擦滚筒沿所述输送方向顺次枢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从动摩擦滚筒枢接于所述主动摩擦滚筒的上方,所述主动摩擦滚筒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条状袋摩擦抵触于所述主动摩擦滚筒与所述从动摩擦滚筒之间;成卷的所述条状袋挂置于所述放料转轴上,成卷的所述条状袋从所述放料转轴输出的所述条状袋顺次经过所述第一过辊的上侧、所述第二过辊的下侧、所述打码工位、所述封口工位、所述撕裂口加工工位、所述主动摩擦滚筒与所述从动摩擦滚筒之间、所述裁切工位;
所述打码机构包含第一架体、第六直线驱动器、第一升降板、第一承载座、第一隔热板、第一导热板、第一发热管及导热字码块,所述第一架体设于所述打码工位上,所述第六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架体上,所述第一升降板竖直滑动于所述第一架体上,所述第一升降板连接于所述第六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隔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导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发热管嵌置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内,所述导热字码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承载座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下方,所述条状袋传输于所述第一承载座与所述导热字码块之间;
所述热封机构包含第二架体、第七直线驱动器、第二升降板、第二承载座、第二隔热板、第二导热板及第二发热管,所述第二架体设于所述封口工位上,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升降板竖直滑动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升降板连接于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隔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隔热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发热管嵌置于所述第二导热板内,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热封抵压条,所述第二承载座位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下方,所述条状袋传输于所述第二承载座与所述热封抵压条之间;
所述开撕裂口机构包含安装臂、刀片及第一承载板,所述安装臂包含水平臂及由所述水平臂向下延伸的竖直臂,所述水平臂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板上,所述竖直臂位于所述撕裂口加工工位上方,所述刀片安装于所述竖直臂的下端,所述第一承载板固定于所述撕裂口加工工位上,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开设有避让所述刀片的避让孔,所述条状袋传输于所述刀片与所述第一承载板之间;
所述裁切机构包含第三架体、第八直线驱动器、切刀及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三架体设于所述封口工位上,所述第八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三架体上,所述切刀竖直滑动于所述第三架体上,所述切刀连接于所述第八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承载板固定于所述封口工位上,所述条状袋传输于所述切刀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
较佳地,所述制袋装置还包含第一接料座、第二接料座、第三接料座及吸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接料座对接于所述裁切工位的前侧,所述第一接料座上开设有第一接料槽,所述裁切机构裁切形成的所述包装袋承载于所述第一接料槽内;
所述第二接料座位于所述第一接料座的前侧,所述第二接料座上开设有第二接料槽;所述第三接料座位于所述第二接料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接料座上开设有第三接料槽;所述吸附移送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吸附移送机构吸附所述包装袋移动于所述第一接料槽与所述第二接料槽或所述第三接料槽之间。
较佳地,所述取袋移送装置包含第三安装架及均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开袋机构及移袋机构,所述第三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开袋机构包含第九直线驱动器、第十直线驱动器、第十一直线驱动器、开袋滑架、上吸嘴及下吸嘴,所述第九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开袋滑架沿左右方向滑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且所述开袋滑架连接于所述第九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直线驱动器呈输出端朝下的固定于所述开袋滑架的顶部,所述第十一直线驱动器呈输出端朝上正对于所述第十直线驱动器的固定于所述开袋滑架的底部,所述上吸嘴固定于所述第十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下吸嘴固定于所述第十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九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开袋滑架带动所述上吸嘴及所述下吸嘴移动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接料槽及所述第三接料槽,所述上吸嘴吸附于所述包装袋的上侧,所述下吸嘴吸附于所述包装袋的下侧;
所述移袋机构包含第十二直线驱动器、第十三直线驱动器、第十四直线驱动器、移袋滑架、上移动板、下移动板、第一撑开臂、第二撑开臂、竖直驱动杆、水平导杆、第四弹性件、第一倾斜驱动臂及第二倾斜驱动臂,
所述第十二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移袋滑架沿左右方向滑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且所述移袋滑架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三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移袋滑架上,所述下移动板竖直滑动于所述移袋滑架上,所述下移动板连接于所述第十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上移动板竖直滑动于所述下移动板上,所述第十四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上移动板上,所述下移动板连接于所述第十四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水平导杆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下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撑开臂与所述第二撑开臂沿左右可开闭的滑动于所述水平导杆上;所述竖直驱动杆竖直滑动于所述上移动板与所述下移动板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竖直驱动杆与所述上移动板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恒驱使所述上移动板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倾斜驱动臂的上端及所述第二倾斜驱动臂的上端绕同一轴心线枢接于所述竖直驱动杆的下端,所述第一倾斜驱动臂的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撑开臂上端,所述第二倾斜驱动臂的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撑开臂上端;所述第十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三安装架带动所述第一撑开臂与所述第二撑开臂移动至对应的所述上吸嘴与所述下吸嘴,并由所述第一撑开臂与所述第二撑开臂撑开取走开口的所述包装袋;
所述装料移送装置包含均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导向机构及夹取移送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含第十五直线驱动器、导向安装座及导向管,所述第十五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导向安装座沿左右方向滑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导向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第十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导向管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导向安装座上;
所述夹取移送机构包含第十六直线驱动器、第十七直线驱动器、第十八直线驱动器、水平安装座、竖直安装座、固定夹爪及移动夹爪,所述第十六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水平安装座沿左右方向滑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水平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第十六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七直线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水平安装座上,所述竖直安装座竖直滑动于所述水平安装座的下方,所述竖直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第十七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固定夹爪竖直固定于所述竖直安装座的底部,所述移动夹爪沿左右方向可开闭移动于所述固定夹爪上,所述第十八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竖直安装座的底部,所述移动夹爪连接于所述第十八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导向管的顶部开设有避让所述固定夹爪及所述移动夹爪伸入所述导向管内的移送避让间隙,所述导向管移动对接于所述卷绕限位区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撑开臂和所述第二撑开臂撑开的所述包装袋之间;所述导向管的左端对接于所述卷绕限位区的右端时,所述固定夹爪及所述移动夹爪从所述取料间隙伸入所述卷绕限位区内夹取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向右移送至所述导向管的右端,再由所述第一撑开臂与所述第二撑开臂撑开所述包装袋并向左移送套设于所述导向管的右端。
较佳地,所述封口移送装置包含第四安装架、第三旋转驱动器、封口移送滑座及气动手指,所述第四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四安装架上,所述封口移送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于所述第四安装架上,所述封口移送滑座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气动手指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封口移送滑座上,所述气动手指的输出端均固定有夹紧爪;
所述封口装置包含第五安装架、第十九直线驱动器、第二十直线驱动器、上夹板、下夹板、第三隔热板、第四隔热板、导热条及第三发热管,所述第五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十九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五安装架顶部,所述第二十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五安装架底部,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沿竖直方向可开闭的滑动于所述第五安装架上,所述上夹板连接于所述第十九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下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十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隔热板固定于所述上夹板的底部,所述第四隔热板固定于所述下夹板的顶部,所述导热条固定于所述第四隔热板上,所述第三发热管嵌置于所述导热条内;
所述气动手指向后移动至夹取所述导向管的右端所述包装袋及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向前移送至所述导热条与所述第三隔热板之间,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闭合时,所述导热条与所述第三隔热板夹紧所述包装袋的左端进行封口,所述成品输送装置对接于所述导热条右侧的下方。
由于本实用新型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包括机架及均设于机架上的分料装置、取料移送装置、卷料装置、制袋装置、取袋移送装、装料移送装置、封口移送装置、封口装置及成品输送装置,分料装置输送软连接静脉针并进行逐一分料,取料移送装置夹取分料后的软连接静脉针并移送至卷料装置,卷料装置将软连接静脉针卷绕成卷状,制袋装置将条状袋加工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装料移送装置将卷绕成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移送装入取袋移送装置取送过来包装袋内,封口移送装置夹取装有软连接静脉针的包装袋移送至封口装置,封口装置对装有软连接静脉针的包装袋进行封口,成品输送装置承接并输送装有软连接静脉针并封口后的包装袋。则,由分料装置输送软连接静脉针并进行逐一分料,再由取料移送装置夹取分料后的软连接静脉针并移送至卷料装置,然后由卷料装置将软连接静脉针卷绕成卷状,同步地,制袋装置将条状袋加工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接着由装料移送装置将卷绕成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移送装入取袋移送装置取送过来包装袋内,再由封口移送装置夹取装有软连接静脉针的包装袋移送至封口装置,由封口装置对装有软连接静脉针的包装袋进行封口,最后由成品输送装置承接并输送装有软连接静脉针并封口后的包装袋,并输送给后续的加工工序,从而完成软连接静脉针的机械自动化包装加工。取代了人工操作的,实现了机械自动化分料及包装软连接静脉针,效率大大提高,无需人为的接触,避免污染软连接静脉针,而且减少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软连接静脉针在未卷绕成卷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软连接静脉针在卷绕成卷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分料装置、取料移送装置、卷料装置、取袋移送装及装料移送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分料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分料装置由后向前投影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卷料装置在转动板转动至水平位置且水平移动架移动至卸料工位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卷料装置在转动板转动至竖直位置且水平移动架移动至接料工位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卷料装置的驱动板、预紧安装座、受动滑块、第一预紧夹爪、第二预紧夹爪及连动杆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卷料装置的预紧安装座、受动滑块、第一预紧夹爪、第二预紧夹爪及连动杆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制袋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制袋装置由后向前投影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条状袋输送机构、打码机构、热封机构、开撕裂口机构、裁切机构、第一接料座、第二接料座及第三接料座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开袋机构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移袋机构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装料移送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的封口移送装置及封口装置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20,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100适用于自动分料及包装软连接静脉针201,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100包括机架10a及均设于机架10a上的分料装置20、取料移送装置30、卷料装置40、制袋装置50、取袋移送装、装料移送装置70、封口移送装置80、封口装置90及成品输送装置10b,分料装置20输送软连接静脉针201并进行逐一分料,取料移送装置30夹取分料后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并移送至卷料装置40,卷料装置40将软连接静脉针201卷绕成卷状,制袋装置50将条状袋202加工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装料移送装置70将卷绕成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移送装入取袋移送装置60取送过来包装袋内,封口移送装置80夹取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移送至封口装置90,封口装置90对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进行封口,成品输送装置10b承接并输送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并封口后的包装袋。则,由分料装置20输送软连接静脉针201并进行逐一分料,再由取料移送装置30夹取分料后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并移送至卷料装置40,然后由卷料装置40将软连接静脉针201卷绕成卷状,同步地,制袋装置50将条状袋202加工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接着由装料移送装置70将卷绕成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移送装入取袋移送装置60取送过来包装袋内,再由封口移送装置80夹取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移送至封口装置90,由封口装置90对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进行封口,最后由成品输送装置10b承接并输送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并封口后的包装袋,并输送给后续的加工工序,从而完成软连接静脉针201的机械自动化包装加工。取代了人工操作的,实现了机械自动化分料及包装软连接静脉针201,效率大大提高,无需人为的接触,避免污染软连接静脉针201,而且减少人工成本。其中,成品输送装置10b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4至图6,分料装置20包含第一安装架21、直振器22、第一导料板23、第二导料板24及分料机构26,第一安装架21设于机架10a上,直振器22沿前后方向呈倾斜的固定于第一安装架21上;第一导料板23及第二导料板24均安装于直振器22上,且第一导料板23及第二导料板24均平行于直振器22,第一导料板23与第二导料板24之间形成一供软连接静脉针201挂置滑移的输送通道25。分料机构26包含第一直线驱动器261、分料杆262、两分料导向板263及与输送通道25一一对应的挡料组件(图中未标注),两分料导向板263呈间隔开的竖直固定于第一安装架21的左右两侧,两分料导向板263上均开设有长形导向孔263a,分料杆262的左右两端呈上下滑动的水平穿置于左右两侧对应的长形导向孔263a内;第一直线驱动器261优选为气缸,第一直线驱动器261的下端枢接于第一安装架21上,第一直线驱动器261的上端枢接于分料杆262上。挡料组件包含挡板271及第一弹性件(图中未标注),挡板271呈可开闭的枢接于输送通道25的出口处,第一弹性件优选为弹簧,第一弹性件抵接于第一导料板23及第二导料板24中的一者与挡板271之间,第一弹性件恒驱使挡板271闭合于输送通道25的出口处。首先,将软连接静脉针201挂置于输送通道25上,通过直振器22带动第一导料板23及第二导料板24振动来驱使软连接静脉针201在输送通道25由后上方向前下方输送至输送通道25的出口处。当取料移送装置30将位于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取走移离于输送通道25时,软连接静脉针201能够顶推挡板271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枢转避让软连接静脉针201离开输送通道25,然后再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驱使挡板271自动复位闭合于输送通道25的出口处来阻挡位于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下一软连接静脉针201脱离出输送通道25。再由第一直线驱动器261驱使分料杆262从长形导向孔263a的顶端向下滑动到底端,即可将位于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下一软连接静脉针201分离开来,从而完成软连接静脉针201的送料及分料的操作过程。
请参阅图7至图10,卷料装置40包含底座41a、水平移动架42a、第二直线驱动器42b、转动板43、转动驱动机构44、进料导向板41b、卷料座45、拉杆41c、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卷料驱动机构46及退位驱动机构47,底座41a设于机架10a上,水平移动架42a沿前后方向水平滑动于底座41a上,水平移动架42a具有由后往前依次分布的接料工位及卸料工位,第二直线驱动器42b优选为气缸,第二直线驱动器42b固定于底座41a上,水平移动架42a连接于第二直线驱动器42b的输出端,第二直线驱动器42b驱使水平移动架42a移动于接料工位与卸料工位之间;转动板43沿左右方向水平枢接于水平移动架42a上,转动驱动机构44设于水平移动架42a上,转动板43传动连接于转动驱动机构44上,转动驱动机构44驱使转动板43转动于一水平位置与一竖直位置之间;拉杆41c呈可转动的垂直滑动于转动板43上,卷料座45固定于拉杆41c的上端,第二弹性件优选为弹簧,第二弹性件抵接于卷料座45与转动板43之间,第二弹性件恒驱使卷料座45朝远离转动板43的方向移动;卷料驱动机构46设于转动板43上,拉杆41c传动连接于卷料驱动机构46上;拉杆41c的下端可脱离的卡合于退位驱动机构47上,进料导向板41b固定于转动板43的左侧;转动板43转动至竖直位置且水平移动架42a移动至接料工位时,取料移送装置30将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夹取移送至卷料座45上,软连接静脉针201的上端竖直的卡合定位于卷料座45上,卷料驱动机构46驱使拉杆41c带动卷料座45旋转以将软连接静脉针201卷绕于卷料座45的圆周侧壁上;转动板43转动至水平位置且水平移动架42a移动至卸料工位时,拉杆41c的下端卡合于退位驱动机构47上,退位驱动机构47驱使拉杆41c带动卷料座45向下移动脱离于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以避让装料移送装置70夹取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则,转动板43转动至图9或图10所示竖直位置且水平移动架42a移动至接料工位时,取料移送装置30将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夹取移送至卷料座45上,软连接静脉针201的上端竖直的卡合定位于卷料座45上,且软连接静脉针201在进料导向板41b的导引作用下,卷料驱动机构46驱使拉杆41c带动卷料座45旋转以将软连接静脉针201卷绕于卷料座45的圆周侧壁上;同步地,转动板43转动至图7所示的水平位置且水平移动架42a移动至卸料工位,拉杆41c的下端卡合于退位驱动机构47上,退位驱动机构47驱使拉杆41c带动卷料座45向下移动脱离于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即可将卷绕好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取走。取代了人工操作的,实现了机械自动化卷绕软连接静脉针201,效率大大提高,无需人为的接触,避免污染软连接静脉针201,而且减少人工成本。其中,取料移送装置30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请参阅图7至图10,转动驱动机构44包含第三直线驱动器441及摆臂442,第三直线驱动器441优选为气缸,第三直线驱动器441枢接于水平移动架42a上,摆臂442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转动板43的转动轴心线位置上,摆臂442的另一端枢接于第三直线驱动器441的输出端,则通过第三直线驱动器441驱使摆臂442转动,即可实现带动转动板43转动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之间。卷料驱动机构46包含第一旋转驱动器461、传动带462、主动齿轮463及从动齿轮464,第一旋转驱动器461优选为电机,第一旋转驱动器461固定于转动板43上,主动齿轮463固定连接于第一旋转驱动器461的输出端,从动齿轮464枢接于转动板43上,且从动齿轮464呈周向定位的滑动套设于拉杆41c上,传动带462传动连接于主动齿轮463与从动齿轮464之间,从而由旋第一旋转驱动器461通过主动齿轮463和传动带462带动从动齿轮464和拉杆41c转动,最终实现驱使卷料座45转动将软连接静脉针201卷绕于卷料座45的圆周侧壁上。退位驱动机构47包含第四直线驱动器471及卡板472,第四直线驱动器471优选为气缸,第四直线驱动器471竖直固定于底座41a上,卡板472固定于第四直线驱动器471的输出端,卡板472的后侧开设有供拉杆41c下端卡合的卡合槽4721。转动板43转动至水平位置且水平移动架42a移动至卸料工位时,拉杆41c的下端卡合于卡合槽4721上,由第四直线驱动器471驱使卡板472向下移动,即可驱使拉杆41c带动卷料座45向下移动脱离于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即可由取料移送装置30将卷绕好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取走。
请参阅图7至图13,卷料装置40还包含预紧夹爪机构48、枢接座41d、第一限位座41e、第二限位座41f、第一限位盖板41g及第二限位盖板41h,预紧夹爪机构48包含第五直线驱动器(图中未示)、驱动板482、预紧安装座483、受动滑块484、第三弹性件(图中未示)、第一预紧夹爪486、第二预紧夹爪487及连动杆489,第五直线驱动器优选为气缸,第五直线驱动器沿前后方向固定于转动板43上,驱动板482沿前后方向滑动于转动板43上,驱动板482连接于第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驱动板482上形成有朝向后下方的第一抵触斜面4821;预紧安装座483固定于转动板43上,受动滑块484沿垂直于转动板43的方向滑动于预紧安装座483上,受动滑块484上形成有朝向前上方的第二抵触斜面4841,第二抵触斜面4841供第一抵触斜面4821滑动抵触;第三弹性件优选为弹簧,第三弹性件抵接于受动滑块484与转动板43之间,第三弹性件横驱使受动滑块484向上移动;第一预紧夹爪486与第二预紧夹爪487呈可开闭的枢接于预紧安装座483上,第一预紧夹爪486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长形孔4861,第二预紧夹爪487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长形孔4871,连动杆489沿左右方向固定于受动滑块484上,连动杆489滑动穿置于第一倾斜长形孔4861及第二倾斜长形孔4871内,第一预紧夹爪486的上端与第二预紧夹爪487的上端之间形成供软连接静脉针201通过的预紧区488;由第五直线驱动器驱使驱动板482沿水平向后滑动,第一抵触斜面4821滑动抵触于第二抵触斜面4841,则受动滑块484带动连动杆489向下滑动,且连动杆489滑动于第一倾斜长形孔4861及第二倾斜长形孔4871内,以驱使第一预紧夹爪486的上端与第二预紧夹爪487的上端闭合来拉紧预紧区488内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在卷料座45卷绕软连接静脉针201时允许软连接静脉针201从第一预紧夹爪486的上端与第预紧二夹爪的上端之间通过,仅起到拉紧的作用,使得卷料座45卷绕软连接静脉针201时,软连接静脉针201能够同步被拉紧,防止卷料座45卷绕软连接静脉针201松散,保障卷料座45卷绕软连接静脉针201紧凑。当第一预紧夹爪486的上端与第二预紧夹爪487的上端复位张开时,第五直线驱动器驱动板482沿水平向前滑动,受动滑块484在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带动连动杆489向上滑动,且连动杆489滑动于第一倾斜长形孔4861及第二倾斜长形孔4871内,以驱使第一夹爪的上端与第二夹爪的上端张开复位。枢接座41d固定于转动板43上,卷料座45可转动的滑动于枢接座41d内;以方便卷料座45的安装,且第二弹性件是内置于枢接座41d内,结构更为合理紧凑。第一限位座41e固定于枢接座41d前侧,第二限位座41f固定于枢接座41d的后侧,第一限位盖板41g固定于第一限位座41e的顶部,第二限位盖板41h固定于第二限位座41f的顶部,第一限位座41e、第二限位座41f、第一限位盖板41g及第二限位盖板41h之前形成有卷绕限位区49a,卷料座45位于卷绕限位区49a内;从而在卷绕软连接静脉针201时,使得软连接静脉针201能够限位于卷绕限位区49a内,防止卷绕松散。第一限位盖板41g与第二限位盖板41h之间形成一取料间隙49b,以方便取料移送装置30从取料间隙49b伸入进行取料的操作,结构简单合理。卷料座45内形成有供软连接静脉针201的上端定位卡合的固定槽451,以方便软连接静脉针201的上端竖直的卡合定位。
则,转动板43转动至图9或图10所示竖直位置且水平移动架42a移动至接料工位时,取料移送装置30将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夹取移送至卷料座45上,软连接静脉针201的上端竖直的卡合定位于卷料座45上,且软连接静脉针201在进料导向板41b的导引作用下,由第五直线驱动器驱使驱动板482沿水平向后滑动,第一抵触斜面4821滑动抵触于第二抵触斜面4841,则受动滑块484带动连动杆489向下滑动,且连动杆489滑动于第一倾斜长形孔4861及第二倾斜长形孔4871内,以驱使第一预紧夹爪486的上端与第二预紧夹爪487的上端闭合来拉紧预紧区488内的软连接静脉针201,仅起到拉紧的作用,卷料驱动机构46驱使拉杆41c带动卷料座45旋转以将软连接静脉针201卷绕于卷料座45的圆周侧壁上;同步地,转动板43转动至图7所示的水平位置且水平移动架42a移动至卸料工位,拉杆41c的下端卡合于退位驱动机构47上,退位驱动机构47驱使拉杆41c带动卷料座45向下移动脱离于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取料移送装置30伸入卷绕限位区49a内将卷绕好的软连接静脉针201'水平向右取出。
请参阅图14至图16,制袋装置50包含第二安装架51及均设于第二安装架51上的条状袋输送机构52、打码机构53、热封机构54、开撕裂口机构55及裁切机构56,第二安装架51设于机架10a上,条状袋输送机构52沿一输送方向输出待加工的条状袋202,条状袋输送机构52的输送方向上顺次分布有打码工位、封口工位、撕裂口加工工位及裁切工位;打码机构53设于打码工位上,打码机构53对条状袋202进行热压打码;热封机构54设于封口工位上,热封机构54对条状袋202进行热压封口;开撕裂口机构55设于撕裂口加工工位上,开撕裂口机构55对条状袋202的封口后侧进行戳开撕裂口的加工;裁切机构56设于裁切工位上,裁切机构56裁切条状袋202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则由条状袋输送机构52沿输送方向输出待加工的条状袋202,在打码工位上,打码机构53对条状袋202进行热压打码;在封口工位上,热封机构54对条状袋202进行热压封口;在撕裂口加工工位上,开撕裂口机构55对条状袋202的封口后侧进行戳开撕裂口的加工;在裁切工位上,裁切机构56裁切条状袋202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从而自动完成包装袋的生产制作过程。实现自动生产制作包装袋,无需人工参与,效率大大提高,避免污染包装袋,而且减少了人工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14至图16,条状袋输送机构52包含放料转轴521、第一过辊522、第二过辊523、第二旋转驱动器524、主动摩擦滚筒(图中未示)及从动摩擦滚筒526,放料转轴521、第一过辊522、第二过辊523、主动摩擦滚筒沿输送方向顺次枢接于第二安装架51上,第二旋转驱动器524优选为电机,第二旋转驱动器524固定于第二安装架51上,从动摩擦滚筒526枢接于主动摩擦滚筒的上方,主动摩擦滚筒传动连接于第二旋转驱动器524的输出端,条状袋202摩擦抵触于主动摩擦滚筒与从动摩擦滚筒526之间;成卷的条状袋202挂置于放料转轴521上,成卷的条状袋202从放料转轴521输出的条状袋202顺次经过第一过辊522的上侧、第二过辊523的下侧、打码工位、封口工位、撕裂口加工工位、主动摩擦滚筒与从动摩擦滚筒526之间、裁切工位。则由第二旋转驱动器524带动主动摩擦滚筒转动,通过条状袋202摩擦抵触于主动摩擦滚筒与从动摩擦滚筒526之间,即可拉动输送条状袋202。
打码机构53包含第一架体531、第六直线驱动器532、第一升降板533、第一承载座534、第一隔热板535、第一导热板536、第一发热管(图中未示)及导热字码块(图中未示),第一架体531设于打码工位上,第六直线驱动器532优选为气缸,第六直线驱动器532竖直固定于第一架体531上,第一升降板533竖直滑动于第一架体531上,第一升降板533连接于第六直线驱动器532的输出端,第一隔热板535固定于第一升降板533的底部,第一导热板536固定于第一隔热板535的底部,第一发热管嵌置于第一导热板536内,导热字码块固定于第一导热板536的底部,第一承载座534位于第一导热板536的下方,条状袋202传输于第一承载座534与导热字码块之间。则由第一发热管发热,通过第一导热板536将热量传递给导热字码块,第六直线驱动器532驱使第一升降板533向下移动,使得导热字码块热压于条状袋202上,即可将导热字码块上的符号标记到条状袋202上。而且导热字码块上的符号可以灵活设计,并可以多个导热字码块来灵活组合排序,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故,在此不再赘述。
热封机构54包含第二架体541、第七直线驱动器542、第二升降板543、第二承载座544、第二隔热板545、第二导热板546及第二发热管(图中未示),第二架体541设于封口工位上,第七直线驱动器542优选为气缸,第七直线驱动器542竖直固定于第二架体541上,第二升降板543竖直滑动于第二架体541上,第二升降板543连接于第七直线驱动器542的输出端,第二隔热板545固定于第二升降板543的底部,第二导热板546固定于第二隔热板545的底部,第二发热管嵌置于第二导热板546内,第二导热板546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热封抵压条5461,第二承载座544位于第二导热板546的下方,条状袋202传输于第二承载座544与热封抵压条5461之间。则由第二发热管发热,通过第二导热板546将热量传递至热封抵压条5461,第七直线驱动器542驱使第二升降板543向下移动,使得热封抵压条5461热压于条状袋202上,即可将在条状袋202上形成热封的封口线。
开撕裂口机构55包含安装臂551、刀片552及第一承载板553,安装臂551包含水平臂5511及由水平臂5511向下延伸的竖直臂5512,水平臂5511固定于第二升降板543上,竖直臂5512位于撕裂口加工工位上方,刀片552安装于竖直臂5512的下端,第一承载板553固定于撕裂口加工工位上,第一承载板553上开设有避让刀片552的避让孔5531,条状袋202传输于刀片552与第一承载板553之间;第七直线驱动器542驱使第二升降板543向下移动时,即可同步带动安装臂551向下移动,使得刀片552对条状袋202的封口后侧戳开撕裂口。
裁切机构56包含第三架体561、第八直线驱动器562、切刀563及第二承载板564,第三架体561设于封口工位上,第八直线驱动器562优选为气缸,第八直线驱动器562竖直固定于第三架体561上,切刀563竖直滑动于第三架体561上,切刀563连接于第八直线驱动器562的输出端,第二承载板564固定于封口工位上,条状袋202传输于切刀563与第二承载板564之间。第八直线驱动器562驱使切刀563向下移动,即可裁切条状袋202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
再者,制袋装置50还包含第一接料座57、第二接料座58a、第三接料座58b及吸附移送机构59,第一接料座57对接于裁切工位的前侧,第一接料座57上开设有第一接料槽571,裁切机构56裁切形成的包装袋承载于第一接料槽571内;第二接料座58a位于第一接料座57的前侧,第二接料座58a上开设有第二接料槽581;第三接料座58b位于第二接料座58a的一侧,第三接料座58b上开设有第三接料槽582;吸附移送机构59设于安装架上,吸附移送机构59吸附包装袋移动于第一接料槽571与第二接料槽581或第三接料槽582之间。则,通过吸附移送机构59即可将位于第一接料槽571内的包装袋吸取并移送至第二接料槽581内或第三接料槽582内,形成一变二的存放工位,以满足后续对包装袋的数量需求,结构更为合理紧凑。其中,吸附移送机构59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请参阅图16及图17,取袋移送装置60包含第三安装架61及均设于第三安装架61上的开袋机构62及移袋机构63,第三安装架61设于机架10a上,开袋机构62包含第九直线驱动器621、第十直线驱动器622、第十一直线驱动器623、开袋滑架624、上吸嘴625及下吸嘴626,第九直线驱动器621、第十直线驱动器622、第十一直线驱动器623均优选为气缸,第九直线驱动器621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三安装架61上、开袋滑架624沿左右方向滑动于第三安装架61上,且开袋滑架624连接于第九直线驱动器621的输出端;第十直线驱动器622呈输出端朝下的固定于开袋滑架624的顶部,第十一直线驱动器623呈输出端朝上正对于第十直线驱动器622的固定于开袋滑架624的底部,上吸嘴625固定于第十直线驱动器622的输出端,下吸嘴626固定于第十一直线驱动器623的输出端,第九直线驱动器621驱使开袋滑架624带动上吸嘴625及下吸嘴626移动至对应的第二接料槽581及第三接料槽582,上吸嘴625吸附于包装袋的上侧,下吸嘴626吸附于包装袋的下侧。则,由第九直线驱动器621驱使开袋滑架624向右移动至第二接料槽581和第三接料槽582上,第十直线驱动器622驱使上吸嘴625向下移动靠近对应的第二接料槽581或第三接料槽582上的包装袋上侧,第十一直线驱动器623驱使下吸嘴626向上移动靠近对应的第二接料槽581或第三接料槽582上的包装袋下侧,即可由上吸嘴625吸附于包装袋的上侧,由下吸嘴626吸附于包装袋的下侧,将包装袋从第二接料槽581或第三接料槽582移出来,并且上吸嘴625与对应的下吸嘴626相互远离,以将包装袋的开口打开。
移袋机构63包含第十二直线驱动器631a、第十三直线驱动器631b、第十四直线驱动器631c、移袋滑架632、上移动板633、下移动板634、第一撑开臂635a、第二撑开臂635b、竖直驱动杆636、水平导杆637、第四弹性件638、第一倾斜驱动臂639a及第二倾斜驱动臂639c,第十二直线驱动器631a、第十三直线驱动器631b、第十四直线驱动器631c均邮箱为气缸,第十二直线驱动器631a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三安装架61上、移袋滑架632沿左右方向滑动于第三安装架61上,且移袋滑架632连接于第十二直线驱动器631a的输出端;第十三直线驱动器631b竖直固定于移袋滑架632上,下移动板634竖直滑动于移袋滑架632上,下移动板634连接于第十三直线驱动器631b的输出端;上移动板633竖直滑动于下移动板634上,第十四直线驱动器631c竖直固定于上移动板633上,下移动板634连接于第十四直线驱动器631c的输出端;水平导杆637沿前后方向固定于下移动板634的下方,第一撑开臂635a与第二撑开臂635b沿左右可开闭的滑动于水平导杆637上;竖直驱动杆636竖直滑动于上移动板633与下移动板634之间,第四弹性件638优选为弹簧,第四弹性件638抵接于竖直驱动杆636与上移动板633之间,第四弹性件638恒驱使上移动板633向上移动;第一倾斜驱动臂639a的上端及第二倾斜驱动臂639c的上端绕同一轴心线枢接于竖直驱动杆636的下端,第一倾斜驱动臂639a的下端枢接于第一撑开臂635a上端,第二倾斜驱动臂639c的下端枢接于第二撑开臂635b上端;第十二直线驱动器631a驱使第三安装架61带动第一撑开臂635a与第二撑开臂635b移动至对应的上吸嘴625与下吸嘴626,并由第一撑开臂635a与第二撑开臂635b撑开取走开口的包装袋,即可将上吸嘴625与下吸嘴626打开开口的包装袋取走。
请参阅图19,装料移送装置70包含均设于第三安装架61上的导向机构71及夹取移送机72构,导向机构71包含第十五直线驱动器711、导向安装座712及导向管713,第十五直线驱动器711优选为气缸,第十五直线驱动器711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三安装架61上,导向安装座712沿左右方向滑动于第三安装架61上,导向安装座712连接于第十五直线驱动器711的输出端,导向管713沿左右方向固定于导向安装座712上。夹取移送机72构包含第十六直线驱动器721、第十七直线驱动器722、第十八直线驱动器723、水平安装座724、竖直安装座725、固定夹爪726及移动夹爪727,第十六直线驱动器721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第三安装架61上,第十六直线驱动器721、第十七直线驱动器722、第十八直线驱动器723均优选为气缸,水平安装座724沿左右方向滑动于第三安装架61上,水平安装座724连接于第十六直线驱动器721的输出端,第十七直线驱动器722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水平安装座724上,竖直安装座725竖直滑动于水平安装座724的下方,竖直安装座725连接于第十七直线驱动器722的输出端,固定夹爪726竖直固定于竖直安装座725的底部,移动夹爪727沿左右方向可开闭移动于固定夹爪726上,第十八直线驱动器723沿左右方向固定于竖直安装座725的底部,移动夹爪727连接于第十八直线驱动器723的输出端,导向管713的顶部开设有避让固定夹爪726及移动夹爪727伸入导向管713内的移送避让间隙7131,导向管713移动对接于卷绕限位区49a的右端与第一撑开臂635a和第二撑开臂635b撑开的包装袋之间;导向管713的左端对接于卷绕限位区49a的右端时,固定夹爪726及移动夹爪727从取料间隙49b伸入卷绕限位区49a内夹取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并向右移送至导向管713的右端,再由第一撑开臂635a与第二撑开臂635b撑开包装袋并向左移送套设于导向管713的右端,即可将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装入包装袋内。
请参阅图20,封口移送装置80包含第四安装架81、第三旋转驱动器82、封口移送滑座83及气动手指84,第四安装架81设于机架10a上,第三旋转驱动器82优选为电机,第三旋转驱动器82固定于第四安装架81上,封口移送滑座83沿前后方向滑动于第四安装架81上,封口移送滑座83传动连接于第三旋转驱动器82的输出端,气动手指84沿左右方向固定于封口移送滑座83上,气动手指84的输出端均固定有夹紧爪841。则通过第三旋转驱动器82驱使封口移送滑座83向后移动至导向管713的右侧,气动手指84驱使夹紧爪841闭合夹紧装有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再通过第三旋转驱动器82驱使封口移送滑座83向前移送至封口装置90进行封口。
请继续参阅图20,封口装置90包含第五安装架91、第十九直线驱动器92、第二十直线驱动器(图中未示)、上夹板94、下夹板95、第三隔热板96、第四隔热板97、导热条98及第三发热管99,第十九直线驱动器92、第二十直线驱动器(图中未示)均优选为气缸,第五安装架91设于机架10a上,第十九直线驱动器92竖直固定于第五安装架91顶部,第二十直线驱动器(图中未示)竖直固定于第五安装架91底部,上夹板94与下夹板95沿竖直方向可开闭的滑动于第五安装架91上,上夹板94连接于第十九直线驱动器92的输出端,下夹板95连接于第二十直线驱动器(图中未示)的输出端,第三隔热板96固定于上夹板94的底部,第四隔热板97固定于下夹板95的顶部,导热条98固定于第四隔热板97上,第三发热管99嵌置于导热条98内;气动手指84向后移动至夹取导向管713的右端包装袋及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并向前移送至导热条98与第三隔热板96之间,上夹板94与下夹板95闭合时,导热条98与第三隔热板96夹紧包装袋的左端进行封口,成品输送装置10b对接于导热条98右侧的下方,即可完成包装袋开口端的封口,将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密封包装于包装袋内。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100的工作原理做详细说明:
首先,将软连接静脉针201挂置于输送通道25上,通过直振器22带动第一导料板23及第二导料板24振动来驱使软连接静脉针201在输送通道25由后上方向前下方输送至输送通道25的出口处。当取料移送装置30将位于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取走移离于输送通道25时,软连接静脉针201能够顶推挡板271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枢转避让软连接静脉针201离开输送通道25,然后再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驱使挡板271自动复位闭合于输送通道25的出口处来阻挡位于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下一软连接静脉针201脱离出输送通道25。再由第一直线驱动器261驱使分料杆262从长形导向孔263a的顶端向下滑动到底端,即可将位于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下一软连接静脉针201分离开来,从而完成软连接静脉针201的送料及分料的操作过程。
接着,转动板43转动至图9或图10所示竖直位置且水平移动架42a移动至接料工位时,取料移送装置30将输送通道25出口处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夹取移送至卷料座45上,软连接静脉针201的上端竖直的卡合定位于卷料座45上,且软连接静脉针201在进料导向板41b的导引作用下,卷料驱动机构46驱使拉杆41c带动卷料座45旋转以将软连接静脉针201卷绕于卷料座45的圆周侧壁上;同步地,转动板43转动至图7所示的水平位置且水平移动架42a移动至卸料工位,拉杆41c的下端卡合于退位驱动机构47上,退位驱动机构47驱使拉杆41c带动卷料座45向下移动脱离于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
同时,由条状袋输送机构52沿输送方向输出待加工的条状袋202,在打码工位上,打码机构53对条状袋202进行热压打码;在封口工位上,热封机构54对条状袋202进行热压封口;在撕裂口加工工位上,开撕裂口机构55对条状袋202的封口后侧进行戳开撕裂口的加工;在裁切工位上,裁切机构56裁切条状袋202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从而自动完成包装袋的生产制作过程。通过吸附移送机构59即可将位于第一接料槽571内的包装袋吸取并移送至第二接料槽581内或第三接料槽582内。
接着,由第九直线驱动器621驱使开袋滑架624向右移动至第二接料槽581和第三接料槽582上,第十直线驱动器622驱使上吸嘴625向下移动靠近对应的第二接料槽581或第三接料槽582上的包装袋上侧,第十一直线驱动器623驱使下吸嘴626向上移动靠近对应的第二接料槽581或第三接料槽582上的包装袋下侧,即可由上吸嘴625吸附于包装袋的上侧,由下吸嘴626吸附于包装袋的下侧,将包装袋从第二接料槽581或第三接料槽582移出来,并且上吸嘴625与对应的下吸嘴626相互远离,以将包装袋的开口打开。
然后,第十二直线驱动器631a驱使第三安装架61带动第一撑开臂635a与第二撑开臂635b移动至对应的上吸嘴625与下吸嘴626,并由第一撑开臂635a与第二撑开臂635b撑开取走开口的包装袋,即可将上吸嘴625与下吸嘴626打开开口的包装袋取走。
接着,导向管713的左端对接于卷绕限位区49a的右端时,固定夹爪726及移动夹爪727从取料间隙49b伸入卷绕限位区49a内夹取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并向右移送至导向管713的右端,再由第一撑开臂635a与第二撑开臂635b撑开包装袋并向左移送套设于导向管713的右端,即可将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装入包装袋内。
再通过第三旋转驱动器82驱使封口移送滑座83向后移动至导向管713的右侧,气动手指84驱使夹紧爪841闭合夹紧装有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再通过第三旋转驱动器82驱使封口移送滑座83向前移送至导热条98与第三隔热板96之间,上夹板94与下夹板95闭合时,导热条98与第三隔热板96夹紧包装袋的左端进行封口,成品输送装置10b对接于导热条98右侧的下方,即可完成包装袋开口端的封口,将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密封包装于包装袋内。
最后,由成品输送装置10b承接并输送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并封口后的包装袋,并输送给后续的加工工序,从而完成软连接静脉针201的机械自动化包装加工。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100包括机架10a及均设于机架10a上的分料装置20、取料移送装置30、卷料装置40、制袋装置50、取袋移送装、装料移送装置70、封口移送装置80、封口装置90及成品输送装置10b,分料装置20输送软连接静脉针201并进行逐一分料,取料移送装置30夹取分料后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并移送至卷料装置40,卷料装置40将软连接静脉针201卷绕成卷状,制袋装置50将条状袋202加工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装料移送装置70将卷绕成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移送装入取袋移送装置60取送过来包装袋内,封口移送装置80夹取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移送至封口装置90,封口装置90对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进行封口,成品输送装置10b承接并输送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并封口后的包装袋。则,由分料装置20输送软连接静脉针201并进行逐一分料,再由取料移送装置30夹取分料后的软连接静脉针201并移送至卷料装置40,然后由卷料装置40将软连接静脉针201卷绕成卷状,同步地,制袋装置50将条状袋202加工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接着由装料移送装置70将卷绕成卷状的软连接静脉针201'移送装入取袋移送装置60取送过来包装袋内,再由封口移送装置80夹取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移送至封口装置90,由封口装置90对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的包装袋进行封口,最后由成品输送装置10b承接并输送装有软连接静脉针201'并封口后的包装袋,并输送给后续的加工工序,从而完成软连接静脉针201的机械自动化包装加工。取代了人工操作的,实现了机械自动化分料及包装软连接静脉针201,效率大大提高,无需人为的接触,避免污染软连接静脉针201,而且减少人工成本。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1.一种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适用于自动分料及包装软连接静脉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均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分料装置、取料移送装置、卷料装置、制袋装置、取袋移送装、装料移送装置、封口移送装置、封口装置及成品输送装置,所述分料装置输送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进行逐一分料,所述取料移送装置夹取分料后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移送至所述卷料装置,所述卷料装置将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卷绕成卷状,所述制袋装置将条状袋加工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所述装料移送装置将卷绕成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移送装入所述取袋移送装置取送过来所述包装袋内,所述封口移送装置夹取装有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的所述包装袋移送至所述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对装有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的所述包装袋进行封口,所述成品输送装置承接并输送装有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封口后的所述包装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装置包含第一安装架、直振器、第一导料板、第二导料板及分料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直振器沿前后方向呈倾斜的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导料板及所述第二导料板均安装于所述直振器上,且所述第一导料板及所述第二导料板均平行于所述直振器,所述第一导料板与所述第二导料板之间形成一供所述软连接静脉针挂置滑移的输送通道;
所述分料机构包含第一直线驱动器、分料杆、两分料导向板及与所述输送通道一一对应的挡料组件,两所述分料导向板呈间隔开的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左右两侧,两所述分料导向板上均开设有长形导向孔,所述分料杆的左右两端呈上下滑动的水平穿置于左右两侧对应的所述长形导向孔内;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上端枢接于所述分料杆上;
所述挡料组件包含挡板及第一弹性件,所述挡板呈可开闭的枢接于所述输送通道的出口处,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第一导料板及所述第二导料板中的一者与所述挡板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恒驱使所述挡板闭合于所述输送通道的出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料装置包含底座、水平移动架、第二直线驱动器、转动板、转动驱动机构、导向板、卷料座、拉杆、第二弹性件、卷料驱动机构及退位驱动机构,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水平移动架沿前后方向水平滑动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水平移动架具有由后往前依次分布的接料工位及卸料工位,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水平移动架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水平移动架移动于所述接料工位与所述卸料工位之间;所述转动板沿左右方向水平枢接于所述水平移动架上,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架上,所述转动板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上,所述转动驱动机构驱使所述转动板转动于一水平位置与一竖直位置之间;所述拉杆呈可转动的垂直滑动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卷料座固定于所述拉杆的上端,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卷料座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恒驱使所述卷料座朝远离所述转动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卷料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拉杆传动连接于所述卷料驱动机构上;所述拉杆的下端可脱离的卡合于所述退位驱动机构上,所述导向板固定于所述转动板的左侧;所述转动板转动至所述竖直位置且所述水平移动架移动至所述接料工位时,所述取料移送装置将所述输送通道出口处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夹取移送至所述卷料座上,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的上端竖直的卡合定位于所述卷料座上,所述卷料驱动机构驱使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卷料座旋转以将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卷绕于所述卷料座的圆周侧壁上;所述转动板转动至所述水平位置且所述水平移动架移动至所述卸料工位时,所述拉杆的下端卡合于所述退位驱动机构上,所述退位驱动机构驱使所述拉杆带动所述卷料座向下移动脱离于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以避让所述装料移送装置夹取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含第三直线驱动器及摆臂,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枢接于所述水平移动架上,所述摆臂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板的转动轴心线位置上,所述摆臂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
所述卷料驱动机构包含第一旋转驱动器、传动带、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枢接于所述转动板上,且所述从动齿轮呈周向定位的滑动套设于所述拉杆上,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于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
所述退位驱动机构包含第四直线驱动器及卡板,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卡板固定于所述第四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卡板的后侧开设有供所述拉杆下端卡合的卡合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料装置还包含预紧夹爪机构、枢接座、第一限位座、第二限位座、第一限位盖板及第二限位盖板,所述预紧夹爪机构包含第五直线驱动器、驱动板、预紧安装座、受动滑块、第三弹性件、第一预紧夹爪、第二预紧夹爪及连动杆,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驱动板沿前后方向滑动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驱动板连接于所述第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驱动板上形成有朝向后下方的第一抵触斜面;所述预紧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受动滑块沿垂直于所述转动板的方向滑动于所述预紧安装座上,所述受动滑块上形成有朝向前上方的第二抵触斜面,所述第二抵触斜面供所述第一抵触斜面滑动抵触;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受动滑块与所述转动板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横驱使所述受动滑块向上移动;所述第一预紧夹爪与所述第二预紧夹爪呈可开闭的枢接于所述预紧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预紧夹爪上开设有第一倾斜长形孔,所述第二预紧夹爪上开设有第二倾斜长形孔,所述连动杆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受动滑块上,所述连动杆滑动穿置于所述第一倾斜长形孔及所述第二倾斜长形孔内,所述第一预紧夹爪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预紧夹爪的上端之间形成供所述软连接静脉针通过的预紧区;
所述枢接座固定于所述转动板上,所述卷料座可转动的滑动于所述枢接座内;
所述第一限位座固定于所述枢接座前侧,所述第二限位座固定于所述枢接座的后侧,所述第一限位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座的顶部,所述第二限位盖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限位座的顶部,所述第一限位座、第二限位座、第一限位盖板及第二限位盖板之前形成有卷绕限位区,所述卷料座位于所述卷绕限位区内;所述第一限位盖板与第二限位盖板之间形成一取料间隙;所述卷料座内形成有供所述软连接静脉针的上端定位卡合的固定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袋装置包含第二安装架及均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条状袋输送机构、打码机构、热封机构、开撕裂口机构及裁切机构,所述第二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条状袋输送机构沿一输送方向输出待加工的条状袋,所述条状袋输送机构的所述输送方向上顺次分布有打码工位、封口工位、撕裂口加工工位及裁切工位;所述打码机构设于所述打码工位上,所述打码机构对所述条状袋进行热压打码;所述热封机构设于所述封口工位上,所述热封机构对所述条状袋进行热压封口;所述开撕裂口机构设于所述撕裂口加工工位上,所述开撕裂口机构对所述条状袋的封口后侧进行戳开撕裂口的加工;所述裁切机构设于所述裁切工位上,所述裁切机构裁切所述条状袋形成预设长度的一端开口的单个包装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袋输送机构包含放料转轴、第一过辊、第二过辊、第二旋转驱动器、主动摩擦滚筒及从动摩擦滚筒,所述放料转轴、第一过辊、第二过辊、主动摩擦滚筒沿所述输送方向顺次枢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从动摩擦滚筒枢接于所述主动摩擦滚筒的上方,所述主动摩擦滚筒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条状袋摩擦抵触于所述主动摩擦滚筒与所述从动摩擦滚筒之间;成卷的所述条状袋挂置于所述放料转轴上,成卷的所述条状袋从所述放料转轴输出的所述条状袋顺次经过所述第一过辊的上侧、所述第二过辊的下侧、所述打码工位、所述封口工位、所述撕裂口加工工位、所述主动摩擦滚筒与所述从动摩擦滚筒之间、所述裁切工位;
所述打码机构包含第一架体、第六直线驱动器、第一升降板、第一承载座、第一隔热板、第一导热板、第一发热管及导热字码块,所述第一架体设于所述打码工位上,所述第六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架体上,所述第一升降板竖直滑动于所述第一架体上,所述第一升降板连接于所述第六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隔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升降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导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隔热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发热管嵌置于所述第一导热板内,所述导热字码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承载座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下方,所述条状袋传输于所述第一承载座与所述导热字码块之间;
所述热封机构包含第二架体、第七直线驱动器、第二升降板、第二承载座、第二隔热板、第二导热板及第二发热管,所述第二架体设于所述封口工位上,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升降板竖直滑动于所述第二架体上,所述第二升降板连接于所述第七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隔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导热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隔热板的底部,所述第二发热管嵌置于所述第二导热板内,所述第二导热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热封抵压条,所述第二承载座位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下方,所述条状袋传输于所述第二承载座与所述热封抵压条之间;
所述开撕裂口机构包含安装臂、刀片及第一承载板,所述安装臂包含水平臂及由所述水平臂向下延伸的竖直臂,所述水平臂固定于所述第二升降板上,所述竖直臂位于所述撕裂口加工工位上方,所述刀片安装于所述竖直臂的下端,所述第一承载板固定于所述撕裂口加工工位上,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开设有避让所述刀片的避让孔,所述条状袋传输于所述刀片与所述第一承载板之间;
所述裁切机构包含第三架体、第八直线驱动器、切刀及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三架体设于所述封口工位上,所述第八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三架体上,所述切刀竖直滑动于所述第三架体上,所述切刀连接于所述第八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承载板固定于所述封口工位上,所述条状袋传输于所述切刀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袋装置还包含第一接料座、第二接料座、第三接料座及吸附移送机构,所述第一接料座对接于所述裁切工位的前侧,所述第一接料座上开设有第一接料槽,所述裁切机构裁切形成的所述包装袋承载于所述第一接料槽内;
所述第二接料座位于所述第一接料座的前侧,所述第二接料座上开设有第二接料槽;所述第三接料座位于所述第二接料座的一侧,所述第三接料座上开设有第三接料槽;所述吸附移送机构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吸附移送机构吸附所述包装袋移动于所述第一接料槽与所述第二接料槽或所述第三接料槽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袋移送装置包含第三安装架及均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开袋机构及移袋机构,所述第三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开袋机构包含第九直线驱动器、第十直线驱动器、第十一直线驱动器、开袋滑架、上吸嘴及下吸嘴,所述第九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开袋滑架沿左右方向滑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且所述开袋滑架连接于所述第九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直线驱动器呈输出端朝下的固定于所述开袋滑架的顶部,所述第十一直线驱动器呈输出端朝上正对于所述第十直线驱动器的固定于所述开袋滑架的底部,所述上吸嘴固定于所述第十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下吸嘴固定于所述第十一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九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开袋滑架带动所述上吸嘴及所述下吸嘴移动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接料槽及所述第三接料槽,所述上吸嘴吸附于所述包装袋的上侧,所述下吸嘴吸附于所述包装袋的下侧;
所述移袋机构包含第十二直线驱动器、第十三直线驱动器、第十四直线驱动器、移袋滑架、上移动板、下移动板、第一撑开臂、第二撑开臂、竖直驱动杆、水平导杆、第四弹性件、第一倾斜驱动臂及第二倾斜驱动臂,
所述第十二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移袋滑架沿左右方向滑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且所述移袋滑架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三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移袋滑架上,所述下移动板竖直滑动于所述移袋滑架上,所述下移动板连接于所述第十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上移动板竖直滑动于所述下移动板上,所述第十四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上移动板上,所述下移动板连接于所述第十四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水平导杆沿前后方向固定于所述下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撑开臂与所述第二撑开臂沿左右可开闭的滑动于所述水平导杆上;所述竖直驱动杆竖直滑动于所述上移动板与所述下移动板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抵接于所述竖直驱动杆与所述上移动板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恒驱使所述上移动板向上移动;所述第一倾斜驱动臂的上端及所述第二倾斜驱动臂的上端绕同一轴心线枢接于所述竖直驱动杆的下端,所述第一倾斜驱动臂的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撑开臂上端,所述第二倾斜驱动臂的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二撑开臂上端;所述第十二直线驱动器驱使所述第三安装架带动所述第一撑开臂与所述第二撑开臂移动至对应的所述上吸嘴与所述下吸嘴,并由所述第一撑开臂与所述第二撑开臂撑开取走开口的所述包装袋;
所述装料移送装置包含均设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的导向机构及夹取移送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含第十五直线驱动器、导向安装座及导向管,所述第十五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导向安装座沿左右方向滑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导向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第十五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导向管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导向安装座上;
所述夹取移送机构包含第十六直线驱动器、第十七直线驱动器、第十八直线驱动器、水平安装座、竖直安装座、固定夹爪及移动夹爪,所述第十六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水平安装座沿左右方向滑动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水平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第十六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十七直线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水平安装座上,所述竖直安装座竖直滑动于所述水平安装座的下方,所述竖直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第十七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固定夹爪竖直固定于所述竖直安装座的底部,所述移动夹爪沿左右方向可开闭移动于所述固定夹爪上,所述第十八直线驱动器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竖直安装座的底部,所述移动夹爪连接于所述第十八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导向管的顶部开设有避让所述固定夹爪及所述移动夹爪伸入所述导向管内的移送避让间隙,所述导向管移动对接于所述卷绕限位区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撑开臂和所述第二撑开臂撑开的所述包装袋之间;所述导向管的左端对接于所述卷绕限位区的右端时,所述固定夹爪及所述移动夹爪从所述取料间隙伸入所述卷绕限位区内夹取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向右移送至所述导向管的右端,再由所述第一撑开臂与所述第二撑开臂撑开所述包装袋并向左移送套设于所述导向管的右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连接静脉针自动包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移送装置包含第四安装架、第三旋转驱动器、封口移送滑座及气动手指,所述第四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第四安装架上,所述封口移送滑座沿前后方向滑动于所述第四安装架上,所述封口移送滑座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气动手指沿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封口移送滑座上,所述气动手指的输出端均固定有夹紧爪;
所述封口装置包含第五安装架、第十九直线驱动器、第二十直线驱动器、上夹板、下夹板、第三隔热板、第四隔热板、导热条及第三发热管,所述第五安装架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十九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五安装架顶部,所述第二十直线驱动器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五安装架底部,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沿竖直方向可开闭的滑动于所述第五安装架上,所述上夹板连接于所述第十九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下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十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隔热板固定于所述上夹板的底部,所述第四隔热板固定于所述下夹板的顶部,所述导热条固定于所述第四隔热板上,所述第三发热管嵌置于所述导热条内;
所述气动手指向后移动至夹取所述导向管的右端所述包装袋及卷状的所述软连接静脉针并向前移送至所述导热条与所述第三隔热板之间,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闭合时,所述导热条与所述第三隔热板夹紧所述包装袋的左端进行封口,所述成品输送装置对接于所述导热条右侧的下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