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成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校直压机。
背景技术:
校直压机是一种对轴类零件进行压制以及矫正、校准的机械设备。
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校直压机,参照图1,其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上方设置有液压活塞杆11和用于支撑液压活塞杆11的支撑座12,机架1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液压活塞杆11的液压泵2,机架1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有垂直于机架1长度方向的安装板13,安装板13上开有供工件放置的固定槽131。
这种校直压机在工作时,需要先使用轻型起重机将安装板上加工完成的工件取下,再使用轻型起重机将待加工的工件吊起并放置于安装板上的固定槽内,因此操作人员将消耗大量的时间用于更换安装板上的工件,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具有快速更换工件、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相对设置有垂直于机架长度方向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机架上相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移板、连接板、液压缸和支撑柱,所述滑移板滑移于机架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移板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柱远离滑移板的一端抵接于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滑移板的上方设置有若干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穿过连接板并螺纹连接于支撑柱,所述液压缸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板的下表面且液压缸活塞杆穿过连接板,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上端连接有用于存放工件的放置座,两所述支撑组件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管路,所述靠近液压泵的一侧支撑组件与液压泵之间连接有第二液压管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压活塞杆对工件进行加工时,操作人员能够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于支撑组件上,这样,当工件加工完成之后,通过启动液压泵调高待加工工件的高度,再滑移支撑组件使待加工工件快速放置于安装板上,从而实现工件的快速替换,因此减少了工件替换所消耗的时间,所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板的下方设置有气动滑台,所述气动滑台沿机架的长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滑台的设置,使得支撑组件在机架上的滑移更为流畅快速,从而进一步缩减了工件替换消耗的时间,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座的下表面竖直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置座,连接板上竖直方向贯穿开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滑移于导向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和导向孔的设置,使得放置座在受到液压缸的驱动时,能够沿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稳定的上下移动,从而降低了放置座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晃动幅度,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座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有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相对设置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转动连接于放置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动轮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滚动轮上对工件进行转动的调整,从而将所需加工的一侧正对液压活塞杆,因此缩减了预先调整工件角度所消耗的时间,所以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轮的外表面过盈套设有弹性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圈的设置,降低了滚动轮直接与工件相抵接所造成的摩擦损耗,从而延长了滚动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的外侧设置有坦克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坦克链的设置,使得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得到了保护,从而避免了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发生缠绕的现象,这样便能保证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的通畅,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容纳槽,所述坦克链设置于容纳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的开设,使得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能够放置于机架上,从而减少了因避免干扰支撑组件滑移而绕过机架的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的长度,从而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经济成本。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分别设置若干有垫板,所述垫板位于支撑柱和连接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对支撑柱上垫板个数的控制,从而保证连接板的平齐,这样工件放置于支撑组件上便能够更加稳定,因此垫板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支撑组件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一个工件进行加工的同时,将另一个工件放置于支撑组件上的放置座上,这样当加工中的工件完成之后,通过移动支撑组件便能完成快速地更换安装板上的工件,因此省去了大量通过吊机反复吊起工件所消耗的时间,所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架;11、液压活塞杆;12、支撑座;13、安装板;131、固定槽;14、容纳槽;2、液压泵;3、支撑组件;31、滑移板;311、紧固螺钉;32、连接板;321、导向孔;33、液压缸;34、支撑柱;4、放置座;41、导向杆;42、滚动槽;5、第一液压管路;6、第二液压管路;7、气动滑台;8、滚动轮;81、弹性圈;9、坦克链;10、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如图2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的上方设置有液压活塞杆11和用于支撑液压活塞杆11的支撑座12,机架1上相对设置有垂直于机架1长度方向的安装板13,相对的安装板13分别位于液压活塞杆11的两侧,安装板13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泵2。
如图2和图3所示,机架1上相对设置有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包括滑移板31、连接板32、液压缸33和支撑柱34。滑移板31滑移于机架1的上表面,支撑柱34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于滑移板31的上表面,支撑柱34远离滑移板31的一端抵接于连接板32的下表面,滑移板31的上方设置有若干紧固螺钉311,紧固螺钉311穿过连接板32并螺纹连接于支撑柱34的上端,液压缸33通过螺栓连接于连接板32的下表面且液压缸33活塞杆穿过连接板32。液压缸33活塞杆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有用于存放工件的放置座4,两支撑组件3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管路5,靠近液压泵2的一侧支撑组件3与液压泵2之间连接有第二液压管路6。在液压活塞杆11对工件进行加工时,操作人员能够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于支撑组件3上,这样,当工件加工完成之后,通过启动液压泵2调高待加工工件的高度,再滑移支撑组件3使待加工工件快速放置于安装板13上,从而实现工件的快速替换,因此减少了工件替换所消耗的时间,所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滑移板31的下方设置有气动滑台7,气动滑台7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气动滑台7的设置,使得支撑组件3在机架1上的滑移更为流畅快速,从而进一步缩减了工件替换消耗的时间,因此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放置座4的下表面竖直设置有导向杆41,导向杆41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于放置座4,连接板32上竖直方向贯穿开有导向孔321,导向杆41滑移于导向孔321内。导向杆41和导向孔321的设置,使得放置座4在受到液压缸33的驱动时,能够沿着导向杆41的长度方向稳定的上下移动,从而降低了放置座4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晃动幅度,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放置座4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有滚动槽42,滚动槽42内相对设置有滚动轮8,滚动轮8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放置座4。滚动轮8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在滚动轮8上对工件进行转动的调整,从而将所需加工的一侧正对液压活塞杆11,因此缩减了预先调整工件角度所消耗的时间,所以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如图4所示,滚动轮8的外表面过盈套设有弹性圈81。优选的,弹性圈81为橡胶。弹性圈81的设置,降低了滚动轮8直接与工件相抵接所造成的摩擦损耗,从而延长了滚动轮8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液压管路5和第二液压管路6的外侧设置有坦克链9。坦克链9的设置,使得第一液压管路5和第二液压管路6得到了保护,从而避免了第一液压管路5和第二液压管路6发生缠绕的现象,这样便能保证第一液压管路5和第二液压管路6的通畅,因此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机架1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容纳槽14,坦克链9设置于容纳槽14内。容纳槽14的开设,使得第一液压管路5和第二液压管路6能够放置于机架1上,从而减少了因避免干扰支撑组件3滑移而绕过机架1的第一液压管路5和第二液压管路6的长度,从而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经济成本。
如图3所示,若干支撑柱34的上端分别设置有若干垫板10,垫板10位于支撑柱34和连接板32之间。操作人员对支撑柱34上垫板10个数的控制,从而保证连接板32的平齐,这样工件放置于支撑组件3上便能够更加稳定,因此垫板10的设置,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过程:在本实用新型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通过吊机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于放置板上;转动待加工工件,使其在相对的滚动轮8之间转动,直至待加工工件所需加工的一侧位于正上方;当加工中的工件加工完毕时,启动液压泵2,使得液压缸33上的活塞杆带动放置座4沿着导向杆41上升至高于安装板13的高度;启动气动滑台7,使得支撑组件3携带着待加工工件往靠近安装板13的方向移动,直至待加工工件位于安装板13的上方;再次启动液压泵2,使得液压缸33上的活塞杆下降,从而将待加工工件落于安装板13上,从而完成了工件的交替过程。
由于支撑组件3的设置,操作人员能够在一个工件进行加工的同时,将另一个工件放置于支撑组件3上的放置座4上,这样当加工中的工件完成之后,通过移动支撑组件3便能完成快速地更换安装板13上的工件,因此省去了大量通过吊机反复吊起工件所消耗的时间,所以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相对设置有垂直于机架(1)长度方向的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泵(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相对设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滑移板(31)、连接板(32)、液压缸(33)和支撑柱(34),所述滑移板(31)滑移于机架(1)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柱(3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移板(31)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柱(34)远离滑移板(31)的一端抵接于连接板(32)的下表面,所述滑移板(31)的上方设置有若干紧固螺钉(311),所述紧固螺钉(311)穿过连接板(32)并螺纹连接于支撑柱(34),所述液压缸(33)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板(32)的下表面且液压缸(33)活塞杆穿过连接板(32),所述液压缸(33)活塞杆的上端连接有用于存放工件的放置座(4),两所述支撑组件(3)之间连接有第一液压管路(5),所述靠近液压泵(2)的一侧支撑组件(3)与液压泵(2)之间连接有第二液压管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板(31)的下方设置有气动滑台(7),所述气动滑台(7)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的下表面竖直设置有导向杆(41),所述导向杆(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放置座(4),连接板(32)上竖直方向贯穿开有导向孔(321),所述导向杆(41)滑移于导向孔(3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4)的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开有滚动槽(42),所述滚动槽(42)内相对设置有滚动轮(8),所述滚动轮(8)转动连接于放置座(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轮(8)的外表面过盈套设有弹性圈(8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管路(5)和第二液压管路(6)的外侧设置有坦克链(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方沿其长度方向开有容纳槽(14),所述坦克链(9)设置于容纳槽(14)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校直压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支撑柱(34)的上端分别设置有若干垫板(10),所述垫板(10)位于支撑柱(34)和连接板(32)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