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压接是架线施工的关键工序,目前导线压接均采用液压施工工艺,其方法为液压设备固定,施工人员移动导线和压接管进行压接操作。这种方法受操作人员经验、技能及设备本身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压接管不直及弯曲情况。

为确保压接管弯曲度满足验收要求,针对压接管轻微弯曲的情况多采用木棒或锤子垫木敲打、液压机二次补压等方式校直。采用敲打方式难以校直压前外径大于40mm以上的压接管,而且效率低;压前外径为40mm以下的压接管用敲打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弯曲情况,但耗时多。采用液压机二次补压方式速度快,但操作过度或不当,可能造成压接管对边距不达标,损伤导线、甚至造成压接管裂缝等情况。大截面导线(截面积800mm2以上)的压接管更长,压接模数更多、压接时间更长,压接管弯曲的情况更为突出、更难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效率高、耗时短、达标率好的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包括支撑座、两上压模、下压模和千斤顶,两上压模左右位置可调的安装在支撑座顶部的横轴上,千斤顶安装在支撑座上,下压模安装在横轴正下方的千斤顶顶部,上压模底端中心设有与压接管外形相匹配的下向夹持槽,下压模顶端中心设有与压接管外形相匹配的上向夹持槽,下压模由千斤顶驱动竖直上升与上压模配合挤压压接管。

为确保上压模在横轴上的前后位置不变,上压模通过水平布置的紧定螺钉左右位置可调的安装在横轴上,紧定螺钉沿横轴径向布置。

为进一步的确保上压模在横轴上的前后位置,在横轴侧面中心沿其轴线布置有与紧定螺钉相匹配的定位槽。

支撑座包括底座和对称固定在底座左右两端的c型支架,c型支架开口向前布置,横轴水平固定在底座上方的两c型支架之间。

在c型支架相邻臂间设有加劲板。

在c型支架上、下两臂间连接有加强筋。

为确保下向夹持槽与上向夹持槽的轴线平行的布置在同一竖直面内,在千斤顶底部对称设有若干垂直横轴轴线布置的长条形孔,千斤顶通过螺栓连接组件穿过长条形孔前后位置可调的安装在支撑座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上压模与一下压模配合形成三点校直的基本结构,利用千斤顶的顶升作用,使下压模逐步向上压模靠近,从而完成压接管的校直,既能提高达标率,又能降低处理时间;上压模采用左右位置可调的结构,便可根据压接管弯曲点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长度压接管的校直。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大截面导线压接管压后弯曲度超标的问题,同时能满足校直作业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的标记及所对应的构件名称为:

1、支撑座;2、上压模;3、下压模;4、千斤顶;5、紧定螺钉;11、横轴;12、底座;13、c型支架;14、加劲板;15、加强筋;21、下向夹持槽;22、螺纹孔;31、上向夹持槽;41、长条形孔;11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这种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包括支撑座1、上压模2、下压模3、千斤顶4和紧定螺钉5,

支撑座1包括横轴11、底座12和两c型支架13,c型支架13开口向前的对称焊接在底座12左右两端,横轴11水平固定在底座12上方的两c型支架13之间;

上压模2有两个,两上压模2滑动套装在两c型支架13之间的横轴11上,各上压模2均可在横轴11上沿呈横轴的轴线左右移动,在两上压模2底端中心设有与压接管外形相匹配的下向夹持槽21,两下向夹持槽21的中心线共线布置;在各上压模2的前端面与后端面上开有与紧定螺钉5相匹配的螺纹孔22,螺纹孔22的轴心沿横轴11水平位的径线布置;

紧定螺钉5螺纹连接于螺纹孔22内,紧定螺钉5的末端紧压在横轴11的表面上,两上压模2通过紧定螺钉5固定在横轴11上;

千斤顶4采用通用液压千斤顶并安装在支撑座1的底座12上;

下压模3安装在横轴11正下方的千斤顶4顶部,在下压模3顶端中心设有与压接管外形相匹配的上向夹持槽31,上向夹持槽31的中心线位于下向夹持槽21的中心线的正下方。

从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横轴11侧面中心沿其轴线布置有与紧定螺钉5末端相匹配的定位槽111,上压模2滑动套装在横轴11上,紧定螺钉5螺纹连接于螺纹孔22内,紧定螺钉5的末端紧压在定位槽111的内凹面上,上压模2通过紧定螺钉5固定在横轴11上。

从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千斤顶4的底板上中心对称设有四个长条形孔41,长条形孔41垂直横轴11轴线布置,千斤顶4通过螺栓连接组件穿过长条形孔41固定在底座12上,千斤顶4通过长条形孔41在底座12上进行前后位置的调节。

从图1和图2还可以看出,为保证支撑座1的抗拉及抗压能力,本实用新型的c型支架13由上水平臂、竖直臂和下水平臂依次连接构成,在上水平臂与竖直臂间、下水平臂与竖直臂间设有三角形的加劲板14,在上水平臂与下水平臂间连接有加强筋15。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校直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时所需施加的压力较大,千斤顶4选择大于50kn的通用液压千斤顶,调节千斤顶4的前后位置,保证上向夹持槽31的中心线位于下向夹持槽21的中心线的正下方后,再将千斤顶4焊接在支撑座1上形成一体式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校直过程如下:

1、根据需要校直的大截面导线压接管的形状调节上压模2在横轴11上的位置,保证压接管的拱起部与下压模3位置上下对应;

2、将上述压接管托举安装在两下向夹持槽21内,压接管的拱起部面对上向夹持槽31布置;

3、往复扳动千斤顶4的摇把,下压模3在千斤顶4的托举作用下竖直上升,在上压模2的配合支撑作用下,下压模3通过上向夹持槽31向上挤压压接管的拱起部;

4、下压模3与待上向夹持槽31和下向夹持槽21的中心线重合,保持下压模3水平位置不变3分钟后,打开千斤顶4的回油阀,下压模3下降,完成校直工作。

经实践,校直后压接管弯曲度及外观质量满足规范要求,时间基本在10分钟内,达到预期目标。


技术特征:

1.一种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两上压模(2)、下压模(3)和千斤顶(4),两上压模左右位置可调的安装在支撑座顶部的横轴(11)上,千斤顶安装在支撑座上,下压模安装在横轴正下方的千斤顶顶部,上压模底端中心设有与压接管外形相匹配的下向夹持槽(21),下压模顶端中心设有与压接管外形相匹配的上向夹持槽(31),下压模由千斤顶驱动竖直上升与上压模配合挤压压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其特征在于:上压模通过水平布置的紧定螺钉(5)左右位置可调的安装在横轴上,紧定螺钉沿横轴径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横轴侧面中心沿其轴线布置有与紧定螺钉相匹配的定位槽(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其特征在于:支撑座包括底座(12)和对称固定在底座左右两端的c型支架(13),c型支架开口向前布置,横轴水平固定在底座上方的两c型支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其特征在于:在c型支架相邻臂间设有加劲板(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其特征在于:在c型支架上、下两臂间连接有加强筋(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千斤顶底部对称设有若干垂直横轴轴线布置的长条形孔(41),千斤顶通过螺栓连接组件穿过长条形孔前后位置可调的安装在支撑座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截面导线压接管校直工具,包括支撑座、两上压模、下压模和千斤顶,两上压模左右位置可调的安装在支撑座顶部的横轴上,千斤顶安装在支撑座上,下压模安装在横轴正下方的千斤顶顶部,上压模底端中心设有与压接管外形相匹配的下向夹持槽,下压模顶端中心设有与压接管外形相匹配的上向夹持槽,下压模由千斤顶驱动竖直上升与上压模配合挤压压接管。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上压模与一下压模配合形成三点校直的基本结构,利用千斤顶的顶升作用,使下压模逐步向上压模靠近,从而完成压接管的校直,既能提高达标率,又能降低处理时间;上压模采用左右位置可调的结构,便可根据压接管弯曲点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满足不同长度压接管的校直。

技术研发人员:汪盛;邓明亮;李欣;李卫平;张俐;高国平;阎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6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