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0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昆虫诱捕器是用来引诱和捕杀昆虫的器具,一般诱捕器在使用时经常需要利用高压电网等辅助器具帮助诱捕杀害害虫,从而造成诱捕器的生产成本较高,使用时需耗费较多劳动力。

现有的新型昆虫诱捕器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不佳,在诱捕昆虫过后,昆虫又出现逃脱的现象,昆虫在诱捕过后的尸体堆积在诱捕器本体的内部,昆虫无法进行收集,昆虫诱捕器位置固定,无法适用于不同位置的诱捕,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本体,所述诱捕器本体包括连接板、弹片、连接管、诱捕管、扭簧、支撑板、挂钩、收集盒与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设置在诱捕器本体的底部,所述诱捕管呈等距离分布在支撑杆的内部,且诱捕管的外部呈等距离开设有诱捕孔,所述诱捕管的底部开设有漏孔,所述扭簧设置在弹片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一侧,且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连接管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诱捕管的外部开设有接缝口,且弹片设置在接缝口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固定连接在诱捕器本体的顶部,且挂钩设置在诱捕器本体顶部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之间留有空隙,且诱捕管的诱捕孔设置在弹片之间的空隙下方,所述诱捕管的内部涂设有诱捕剂。

进一步的,所述诱捕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口,所述收集盒设置在限位口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诱捕管、弹片与扭簧,昆虫受到诱捕管内部的诱捕剂的影响,昆虫通过压动弹片,弹片受到昆虫重量的压动,昆虫掉落进诱捕器本体的内部,昆虫落入诱捕管中,扭簧在昆虫进入诱捕管后弹片进行回弹,昆虫无法逃脱出诱捕器本体内,从而达到对昆虫进行收集的目的,诱捕效果较佳。

2.通过设置的收集盒、诱捕管与漏孔,通过诱捕管底部的漏孔昆虫落入诱捕器本体底部的收集盒,收集盒对昆虫进行收集,昆虫从漏孔掉落,防止昆虫堆积在诱捕管内部,使诱捕器本体能够正常使用。

3.通过设置的挂钩,挂钩可以将诱捕器本体进行吊起,能够将诱捕器本体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方便昆虫的诱捕收集,操作的过程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诱捕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诱捕器本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的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诱捕器本体、2连接板、3弹片、4诱捕孔、5连接管、6诱捕管、7接缝口、8扭簧、9支撑板、10挂钩、11漏孔、12收集盒、13限位口、1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本体1,诱捕器本体1由连接板2、弹片3、连接管5、诱捕管6、扭簧8、支撑板9、挂钩10、收集盒12与支撑杆14组成,支撑杆14设置在诱捕器本体1的底部,诱捕管6呈等距离分布在支撑杆14的内部,且诱捕管6的外部呈等距离开设有诱捕孔4,诱捕管6的底部开设有漏孔11,扭簧8设置在弹片3的内部,昆虫通过压动弹片3,弹片3为pvc塑料片,弹片3受到昆虫重量的压动,昆虫掉落进诱捕器本体1的内部,诱捕器本体1内设置有诱捕管6,昆虫通过诱捕管6进入到诱捕管6内部的诱捕孔4内,昆虫落入诱捕管6中,扭簧8具有弹性,在昆虫进入诱捕管6后弹片3进行回弹,昆虫无法逃脱出诱捕器本体1内,从而达到对昆虫进行收集的目的。

进一步的,支撑板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的一侧,且连接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连接管5的端部,连接管5对诱捕器本体1进行支撑。

进一步的,诱捕管6的外部开设有接缝口7,且弹片3设置在接缝口7的内部,弹片3受到昆虫重量的压动,昆虫掉落进诱捕器本体1的内部。

进一步的,挂钩10固定连接在诱捕器本体1的顶部,且挂钩10设置在诱捕器本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挂钩10可以将诱捕器本体1进行吊起,能够将诱捕器本体1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方便昆虫的诱捕收集。

进一步的,弹片3之间留有空隙,且诱捕管6的诱捕孔4设置在弹片3之间的空隙下方,诱捕管6的内部涂设有诱捕剂,昆虫受到诱捕管6内部的诱捕剂的影响,昆虫通过诱捕剂的影响进入到诱捕管6的内部。

进一步的,诱捕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口13,收集盒12设置在限位口13的内部,昆虫落入诱捕器本体1底部的收集盒12,收集盒12对昆虫进行收集,防止昆虫堆积在诱捕管6内部,使诱捕器本体1能够正常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昆虫受到诱捕管6内部的诱捕剂的影响,昆虫通过压动弹片3,弹片3为pvc塑料片,弹片3受到昆虫重量的压动,昆虫掉落进诱捕器本体1的内部,诱捕器本体1内设置有诱捕管6,昆虫通过诱捕管6进入到诱捕管6内部的诱捕孔4内,昆虫落入诱捕管6中,扭簧8具有弹性,在昆虫进入诱捕管6后弹片3进行回弹,昆虫无法逃脱出诱捕器本体1内,从而达到对昆虫进行收集的目的,通过诱捕管6底部的漏孔11,昆虫落入诱捕器本体1底部的收集盒12,收集盒12对昆虫进行收集,昆虫从漏孔11掉落,防止昆虫堆积在诱捕管6内部,使诱捕器本体1能够正常使用,支撑板9为塑料面,挂钩10可以将诱捕器本体1进行吊起,能够将诱捕器本体1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方便昆虫的诱捕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本体(1)由连接板(2)、弹片(3)、连接管(5)、诱捕管(6)、扭簧(8)、支撑板(9)、挂钩(10)、收集盒(12)与支撑杆(14)组成,所述支撑杆(14)设置在诱捕器本体(1)的底部,所述诱捕管(6)呈等距离分布在支撑杆(14)的内部,且诱捕管(6)的外部呈等距离开设有诱捕孔(4),所述诱捕管(6)的底部开设有漏孔(11),所述扭簧(8)设置在弹片(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2)的一侧,且连接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连接管(5)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管(6)的外部开设有接缝口(7),且弹片(3)设置在接缝口(7)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10)固定连接在诱捕器本体(1)的顶部,且挂钩(10)设置在诱捕器本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3)之间留有空隙,且诱捕管(6)的诱捕孔(4)设置在弹片(3)之间的空隙下方,所述诱捕管(6)的内部涂设有诱捕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限位口(13),所述收集盒(12)设置在限位口(13)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昆虫诱捕器,包括诱捕器本体,诱捕器本体包括连接板、弹片、连接管、诱捕管、扭簧、支撑板、挂钩、收集盒与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诱捕器本体的底部,诱捕管呈等距离分布在支撑杆的内部,且诱捕管的外部呈等距离开设有诱捕孔,诱捕管的底部开设有漏孔,扭簧设置在弹片的内部,支撑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昆虫受到诱捕管内部的诱捕剂的影响,昆虫通过压动弹片,弹片受到昆虫重量的压动,昆虫掉落进诱捕器本体的内部,昆虫落入诱捕管中,扭簧在昆虫进入诱捕管后弹片进行回弹,昆虫无法逃脱出诱捕器本体内,从而达到对昆虫进行收集的目的,诱捕效果较佳。

技术研发人员:廖晨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廖晨延
技术研发日:2019.10.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6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