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作业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开式安全门。
背景技术:
在高空作业领域,由于设备的特殊性,高空车作业平台作为一种高空载人作业的设备,产品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高空车作业平台的锁定主要是利用弹性铰链和门栓弹簧的配合,在开门时人的推力产生的动能转变为弹性铰链的弹性势能,在平台门关闭的过程中作用在其上的推力消失,弹性铰链将弹性势能转变为平台门旋转的动能,以推动门栓弹簧的复位。但是,门栓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到门栓弹簧的弹性阻力,以及门栓框架和限位板的摩擦阻力,因而需要较大的推力转动平台门才能存储足够的弹性力使得平台门复位锁定,否则会造成平台门看似闭合但其实未锁定,增大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开式安全门,其能够减小平台门锁定的所需的最小推力,降低平台门不完全锁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开式安全门,包括门体和门框,所述门体的一侧通过弹性铰链与所述门框转动连接,所述门体的相对侧通过固定组件能够与所述门框锁定;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门扣和能够与所述门扣卡接的对接件,所述门扣的一端和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门扣的重心靠近游离端;所述对接件和所述门框固定连接,且所述对接件能够和所述门体的侧边抵接;所述门扣包括设置在其游离端的锁钩,当所述对接件和所述门体接触时,所述门扣能够在其重力作用下转动以使所述锁钩和所述对接件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门体上设置有限位板,且所述门扣靠近转动位置的游离端能够和所述限位板抵接;以限制所述门扣的重心和转动位置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的,所述门扣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门扣和所述第一连接杆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门扣通过第二连接杆和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门扣通过轴承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件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件的侧边设置有折弯。
进一步的,所述门体的侧边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门框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吸附的第二磁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门体的下端部和所述门框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围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门扣的一端和门体转动连接,因而门扣的中心位置位于靠近其游离端的一侧,因为门扣的中心位置位于转动位置的外侧,因而门扣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旋转,从而实现门扣和对接件的锁定;对接件固定设置在门框上,并且当门体和门框锁定时对接件能够和门体接触,以限制门体的继续转动;门扣的游离端凸出设置有锁钩,当门体和对接件抵接时,门扣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转动,直至锁钩和对接件卡固;从而利用对接件限制门体向外侧的旋转,同时利用锁钩和对接件的卡嵌能够限制门体向内侧的旋转,从而实现门体和门框的锁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组件的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门框;2、门体;21、限位板;3、弹性铰链;4、门扣;41、第一连接杆;42、锁钩;5、对接件;51、折弯;6、围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开式安全门的一实施例,包括门体2和门框1,门体2的一侧通过弹性铰链3与门框1转动连接,同时门体2的相对侧与门框1通过固定组件锁定,即固定组件设置在与弹性铰链3相对的侧边。
参照图1-图4,固定组件包括门扣4和与门扣4卡接的对接件5,门扣4和门体2的侧边转动连接,且门扣4和门体2的旋转平面不平行与门体2转动的平面;对接件5和门框1固定连接,利用门扣4和对接件5的卡接能够实现门体2和门框1的锁定。门扣4通过第一连接杆41和门体2转动连接,且为了减小门扣4转动时的摩擦阻力,门扣4和第一连接杆41间隙配合。在另一实施例中,门扣4还可以通过第二连接杆和门体2转动连接,为了减小门扣4旋转时的摩擦阻力,门扣4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轴承。
参照图3和图4,门扣4的一端和门体2转动连接,因而门扣4的中心位置位于靠近其游离端的一侧,因为门扣4的中心位置位于转动位置的外侧,因而门扣4能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旋转,从而实现门扣4和对接件5的锁定。对接件5固定设置在门框1上,并且当门体2和门框1锁定时对接件5能够和门体2接触,以限制门体2的继续转动。门扣4的游离端凸出设置有锁钩42,当门体2和对接件5抵接时,门扣4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转动,直至锁钩42和对接件5卡固;从而利用对接件5限制门体2向外侧的旋转,同时利用锁钩42和对接件5的卡嵌能够限制门体2向内侧的旋转,从而实现门体2和门框1的锁定,记为锁定状态。当需要开门时,对门扣4施加水平朝向安全门内部的推力,使得门扣4围绕其与门体2的转动位置旋转,直至锁钩42和对接件5分离;当继续推动门扣4时会驱动门体2围绕弹性铰链3旋转,从而将门打开,记为解锁状态。因为本实施例中门体2和门框1之间设置有弹性铰链3,因而在推动门体2转动的过程中会将推力转变为弹性铰链3的弹性力。当操作者进入安全门内部后施加在门体2上的推力消失,使得弹性铰链3能够将自身的弹性力转变为推动门体2旋转的动力,从而辅助门体2的复位。因为在利用门扣4的重力实现门扣4和对接件5锁定的过程中,门体2仅需克服门扣4的重力做功,所以门体2即使在较小的安全角度内也能够实现门扣4的复位,因而有效的降低了门体2不完全锁定的情形,从而降低了安全隐患。此外,因为门体2复位所需的力较小因而门体2和门框1之间的弹性铰链3的刚性较小,当然也可以减小设置的弹性铰链3的数量。
参照图3和图4,门体2上固定设置有限位板21,限位板21位于靠近门扣4转动位置的一侧,从而能够利用限位板21限制门扣4的转动角度。为了使得门扣4始终能够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实现复位,需要确保位于转动位置外侧的中心在门扣4的旋转过程中,重心和转动位置不在竖直平面内,即重心和转动位置的连线相对于水平线的夹角始终为锐角。此外,当门扣4和限位板21抵接时,锁钩42能够完全和对接板分离。
参照图3和图4,对接件5的侧边设置有折弯51,利用折弯51能够增大对接件5的强度,因而能够减小锁钩42和对接件5锁定时,对接件5的形变。同时为了减小门体2和门框1锁定时门体2和对接件5的冲击力,因而对接件5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层(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缓冲层的材料优选橡胶。
参照图1,门体2的侧边设置有第一磁性件(图中未示出),门框1上对应的设置有第二磁性件(图中未示出),且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能够吸附。因而利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吸附能够实现门体2和门框1的预固定,从而便于门体2和门框1锁定。
参照图1,门体2的下端部和门框1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围边6,围边6能够增大门体2和门框1的强度和刚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1.一种内开式安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体和门框,所述门体的一侧通过弹性铰链与所述门框转动连接,所述门体的相对侧通过固定组件能够与所述门框锁定;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门扣和能够与所述门扣卡接的对接件,所述门扣的一端和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门扣的重心靠近游离端;所述对接件和所述门框固定连接,且所述对接件能够和所述门体的侧边抵接;所述门扣包括设置在其游离端的锁钩,当所述对接件和所述门体接触时,所述门扣能够在其重力作用下转动以使所述锁钩和所述对接件卡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式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上设置有限位板,且所述门扣靠近转动位置的游离端能够和所述限位板抵接;以限制所述门扣的重心和转动位置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式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扣通过第一连接杆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门扣和所述第一连接杆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式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扣通过第二连接杆和所述门体转动连接,且所述门扣通过轴承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式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的表面设置有缓冲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式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件的侧边设置有折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式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侧边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门框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吸附的第二磁性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开式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的下端部和所述门框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围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