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包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锂电池包膜机剔除料头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的外表面通常包裹有一层保护膜,保护膜一方面可以对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使得电池的外观更加美观,一般用在电池pack前,主要作用是绝缘保护作用,也有用在电芯干燥前包在电芯表面,主要作用是保护电芯表面不被划伤和电解液腐蚀,这是电池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电池包膜大都是由自动化设备与人工共同来完成,传统的包膜机大都是采用人工剔除保护膜料头,人工剔除保护膜料头是指换料前将新料卷前一小段减掉,与旧料胶接一起执行包膜动作,连续包膜5到8个电池才可以将料头剔除掉,且除料头的几个电池蓝膜需撕掉,重新进行包膜。一般一天要换5卷膜,不单耗费人力,且效率极低,并且浪费保护膜,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全自动锂电池包膜机剔除料头装置,全自动除料头,提高包膜效率,节省人力,解决料头在包膜过程中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基板、拉膜组件和除料头组件,所述基板上表面的后侧设有拉膜组件,拉膜组件的前侧设有除料头组件,该除料头组件下端的二号支撑柱固定在基板的上表面上;
上述拉膜组件由底座板、一号支撑柱、一号马达、拉膜杆组件、框架板、联轴器、一号同步轮、转动轴和一号导轨构成,所述底座板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一号支撑柱,该一号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基板的上表面上,底座板上表面的前后两端上均固定有框架板,两侧框架板之间的中端等距固定有数个连接柱,框架板前后两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号同步轮,同一侧的两个一号同步轮之间通过一号同步带连接,上下两个一号同步轮分别套设在同一个转动轴上,两个转动轴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左右两侧框架体的上下两端上,且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框架体旋接,下侧转动轴的左端位于一号同步轮的左侧穿过联轴器后,与一号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联轴器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一号马达右端的四角分别通过安装柱固定在左侧框架体的左侧壁上,框架体下端的前侧悬设有拉膜杆组件,该拉膜杆组件由安装板、一号气缸、一号连接块、离合器、拉膜杆、滑轨和一号轴承座构成,拉膜杆的中端悬设在防粘辊后侧的上方,且其两端均通过深沟球轴承旋接有一号轴承座,拉膜杆的左端穿过左端的一号轴承座后,与离合器连接,该离合器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左端一号轴承座的左侧壁上,左右两端的一号轴承座相邻于拉膜杆中心的侧壁均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上,该滑轨分别固定在安装板上,该安装板呈“l”型设置,且其远离拉膜杆中心一侧侧壁的后端上通过安装座固定有一号气缸,该一号气缸的下端设置于一号轴承座的上侧,一号气缸与外部气源连接,且其活塞杆与一号连接块固定连接,一号连接块呈“l”型设置,其横边固定在一号轴承座上,左右两端的安装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框架体的外侧,安装板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一号导轨上,该一号导轨分别固定在左右两端的框架体的外侧壁上,一号导轨上的滑块通过连接件与一号同步带连接;
上述除料头组件还包含固定板、二号气缸、二号马达、二号导轨、移动板、二号连接块、二号轴承座、吹气管、夹紧片、夹紧固定块、夹紧气缸、固定座和支撑轴,固定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等距固定有数个二号支撑柱,该二号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在基板上,固定板的上侧悬设有移动板,该移动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二号导轨上,二号导轨分别固定在固定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上,移动板上表面前侧的中心上固定有二号连接块,该二号连接块与二号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该二号气缸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固定板前侧的上表面上,移动板上表面的中心上固定有二号马达,该二号马达的左端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移动板左端的上表面上,二号马达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安装座后,插设在下侧的二号同步轮内,且固定连接,下侧的二号同步轮通过二号同步带与上侧的二号同步轮连接,上侧的二号同步轮套设在防粘辊左端的转轴上,防粘辊的右端穿过左侧的二号轴承座后,通过轴承与右侧的二号轴承座旋接,防粘辊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左侧的二号轴承座旋接,左右两侧二号轴承座的下端分别固定在移动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上,且其均设置于二号马达的后侧,防粘辊的前侧设有吹气管,该吹气管的一端固定在一侧的二号轴承座上,其另一端穿过另一侧的二号轴承座后,与外部气源连接,防粘辊的后侧设有胶辊,该胶辊设置于拉膜杆的后侧,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三号轴承座旋接,该三号轴承座的后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座前侧壁上端的左右两侧上,固定座上端的中心固定有夹紧固定块,该夹紧固定块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压胶块,该压胶块前侧的左右两侧均悬设有夹紧片,该夹紧片远离压胶块的一端固定在夹紧气缸的活塞杆上,该夹紧气缸悬设在固定座的上侧,且其后端通过安装座与固定座上端的后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座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轴,该支撑轴的下端固定在基板的上表面上,固定座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废料箱,该废料箱设置于固定板的后侧,且其设置于拉膜杆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后端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加强筋拼接板,该加强筋拼接板呈“l”设置,其竖板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框架体的后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横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一号加强板,该一号加强板的前端固定在固定座竖板的后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二号轴承座的横板上固定有二号加强板,该二号加强板相邻于移动板中心的一侧固定在二号轴承座的竖板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锂电池包膜机剔除料头装置,全自动除料头,提高包膜效率,节省人力,解决料头在包膜过程中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拉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拉膜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料头左前侧的轴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除料头左后侧的轴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板1、拉膜组件2、底座板2-1、一号支撑柱2-2、一号马达2-3、拉膜杆组件2-4、安装板2-4-1、一号气缸2-4-2、一号连接块2-4-3、离合器2-4-4、拉膜杆2-4-5、滑轨2-4-6、一号轴承座2-4-7、框架板2-5、联轴器2-6、一号同步轮2-7、转动轴2-8、一号导轨2-9、一号同步带2-10、连接柱2-11、除料头组件3、二号支撑柱3-1、固定板3-2、二号气缸3-3、二号马达3-4、二号导轨3-5、移动板3-6、二号连接块3-7、二号轴承座3-8、吹气管3-9、夹紧片3-10、夹紧固定块3-11、夹紧气缸3-12、固定座3-13、支撑轴3-14、防粘辊3-15、胶辊3-16、三号轴承座3-17、压胶块3-18、废料箱3-19、二号同步轮3-20、二号同步带3-21、加强筋拼接板4、一号加强板5、二号加强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基板1、拉膜组件2和除料头组件3,所述基板1上表面的后侧设有拉膜组件2,拉膜组件2的前侧设有除料头组件3,该除料头组件3下端的二号支撑柱3-1固定在基板1的上表面上;
上述拉膜组件2由底座板2-1、一号支撑柱2-2、一号马达2-3、拉膜杆组件2-4、框架板2-5、联轴器2-6、一号同步轮2-7、转动轴2-8和一号导轨2-9构成,所述底座板2-1下表面的四角均焊接固定有一号支撑柱2-2,该一号支撑柱2-2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基板1的上表面上,底座板2-1上表面的前后两端上均焊接固定有框架板2-5,两侧框架板2-5之间的中端等距焊接固定有数个连接柱2-11,框架板2-5前后两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号同步轮2-7,同一侧的两个一号同步轮2-7之间通过一号同步带2-10连接,上下两个一号同步轮2-7分别套设在同一个转动轴2-8上,且焊接固定,两个转动轴2-8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左右两侧框架板2-5的上下两端上,且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框架板2-5旋接,该轴承分别嵌设在两侧的框架板2-5内,且其外圈分别与两侧框架板2-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分别转动轴2-8的两端焊接固定,下侧转动轴2-8的左端位于一号同步轮2-7的左侧穿过联轴器2-6后,与一号马达2-3的输出轴焊接固定,联轴器2-6与转动轴2-8焊接固定,一号马达2-3右端的四角分别通过安装柱固定在左侧框架板2-5的左侧壁上,该安装柱的一端焊接固定在一号马达2-3右端的四角上,其另一端焊接固定在左侧框架板2-5的左侧壁上,框架板2-5下端的前侧悬设有拉膜杆组件2-4,该拉膜杆组件2-4由安装板2-4-1、一号气缸2-4-2、一号连接块2-4-3、离合器2-4-4、拉膜杆2-4-5、滑轨2-4-6和一号轴承座2-4-7构成,拉膜杆2-4-5的中端悬设在防粘辊3-15后侧的上方,且其两端均通过深沟球轴承旋接有一号轴承座2-4-7,该深沟球轴承嵌设在一号轴承座2-4-7内,且其外圈与一号轴承座2-4-7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与拉膜杆2-4-5的两端焊接固定,拉膜杆2-4-5的左端穿过左端的一号轴承座2-4-7后,与离合器2-4-4连接,该离合器2-4-4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左端一号轴承座2-4-7的左侧壁上,该安装座焊接固定在一号轴承座2-4-7的左侧壁上,离合器2-4-4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左右两端一号轴承座2-4-7相邻于拉膜杆2-4-5中心一侧的侧壁均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2-4-6上,该滑块分别与一号轴承座1-4-7焊接固定,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2-4-6上,该滑轨2-4-6分别焊接固定在安装板2-4-1上,该安装板2-4-1呈“l”型设置,且其远离拉膜杆2-4-5中心一侧侧壁的后端上通过安装座固定有一号气缸2-4-2,该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2-4-1上,一号气缸2-4-2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该一号气缸2-4-2的下端设置于一号轴承座2-4-7的上侧,一号气缸2-4-2与外部气源连接,且其活塞杆与一号连接块2-4-3焊接固定,一号连接块2-4-3呈“l”型设置,其横边焊接固定在一号轴承座2-4-7上,左右两端的安装板2-4-1分别设置于两个框架板2-5的外侧,安装板2-4-1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一号导轨2-9上,该一号导轨2-9分别焊接固定在左右两端的框架板2-5的外侧壁上,一号导轨2-9上的滑块通过连接件与一号同步带2-10连接;
上述除料头组件3还包含固定板3-2、二号气缸3-3、二号马达3-4、二号导轨3-5、移动板3-6、二号连接块3-7、二号轴承座3-8、吹气管3-9、夹紧片3-10、夹紧固定块3-11、夹紧气缸3-12、固定座3-13和支撑轴3-14,固定板3-2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等距焊接固定有数个二号支撑柱3-1,该二号支撑柱3-1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基板1上,固定板3-2的上侧悬设有移动板3-6,该移动板3-6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二号导轨3-5上,二号导轨3-5分别焊接固定在固定板3-2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上,移动板3-6上表面前侧的中心上焊接固定有二号连接块3-7,该二号连接块3-7与二号气缸3-3的活塞杆焊接固定,该二号气缸3-3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固定板3-2前侧的上表面上,该安装座焊接固定在固定板3-2前侧的上表面上,二号气缸3-3插设在安装座内,且焊接固定,移动板3-6上表面的中心上通过螺栓固定有二号马达3-4,该二号马达3-4的左端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移动板3-6左端的上表面上,该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在移动板3-6上,二号马达3-4的左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二号马达3-4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安装座后,插设在下侧的二号同步轮3-20内,且焊接固定,下侧的二号同步轮3-20通过二号同步带3-21与上侧的二号同步轮3-20连接,上侧的二号同步轮3-20套设在防粘辊3-15左端的转轴上,防粘辊3-15的右端穿过左侧的二号轴承座3-8后,通过轴承与右侧的二号轴承座3-8旋接,该轴承嵌设在二号轴承座3-8内,且其外圈与二号轴承座3-8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与防粘辊3-15的左端焊接固定,防粘辊3-15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左侧的二号轴承座3-8旋接,该轴承嵌设在左侧的二号轴承座3-8内,且其外圈与二号轴承座3-8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与防粘辊3-15的左端焊接固定,左右两侧二号轴承座3-8的下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移动板3-6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上,且其均设置于二号马达3-4的后侧,防粘辊3-15的前侧设有吹气管3-9,该吹气管3-9的一端粘设固定在一侧的二号轴承座3-8上,其另一端穿过另一侧的二号轴承座3-8后,与外部气源连接,防粘辊3-15的后侧设有胶辊3-16,该胶辊3-16设置于拉膜杆2-4-5的后侧,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三号轴承座3-17旋接,该轴承分别嵌设在左右两端的三号轴承座3-17内,且其外圈与三号轴承座3-17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其内圈分别与胶辊3-16的两端焊接固定,该三号轴承座3-17的后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固定座3-13前侧壁上端的左右两侧上,固定座3-13上端的中心焊接固定有夹紧固定块3-11,该夹紧固定块3-11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压胶块3-18,该压胶块3-18前侧的左右两侧均悬设有夹紧片3-10,该夹紧片3-10远离压胶块3-18的一端焊接固定在夹紧气缸3-12的活塞杆上,该夹紧气缸3-12悬设在固定座3-13的上侧,且其后端通过安装座与固定座3-13上端的后侧壁固定连接,夹紧气缸3-12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安装座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固定座3-13上,固定座3-13下表面的四角均焊接固定有支撑轴3-14,该支撑轴3-14的下端焊接固定在基板1的上表面上,固定座3-13的前侧壁上焊接固定有废料箱3-19,该废料箱3-19设置于固定板3-2的后侧,且其设置于拉膜杆2-4-5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1后端的上表面上焊接固定有加强筋拼接板4,该加强筋拼接板4呈“l”设置,其竖板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框架板2-5的后侧壁焊接固定,可增加基板1和框架板2-5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3-13横板的上表面上焊接固定有一号加强板5,该一号加强板5的前端焊接固定在固定座3-13竖板的后侧壁上,可增加固定座3-13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二号轴承座3-8的横板上焊接固定有二号加强板6,该二号加强板6相邻于移动板3-6中心的一侧焊接固定在二号轴承座3-8的竖板上,可增加二号轴承座3-8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工作时,启动一号气缸2-4-2,一号气缸2-4-2带动一号轴承座2-4-7前后移动,一号轴承座2-4-7则带动拉膜杆2-4-5前后移动,拉膜杆2-4-5在缩回状态下黏住膜的胶面,同时在离合器2-4-4抱死的状态下,其无法转动,再将其伸出,伸出的同时启动一号马达2-3,一号马达2-3通过联轴器2-6带动下端的转动轴2-8转动,下端的转动轴2-8带动其两端的一号同步轮2-7转动,一号同步轮2-7通过一号同步带2-10带动上端的一号同步轮2-7转动,一号同步带2-10在转动时,带动一号导轨2-9上的滑块上下移动,一号导轨2-9上的滑块带动拉膜杆组件2-4向下移动,从而可使拉膜杆2-4-5在伸出状态下拉膜,当膜拉到夹紧片3-10下方时,启动夹紧气缸3-12,夹紧气缸3-12带动夹紧片3-10向固定块的方向移动,使膜夹在固定块和夹紧片3-10之间,离合器2-4-4松开,拉膜杆2-4-5往下走一段距离后,脱开胶纸,再通过一号马达2-3的反向转动,使拉膜杆2-4-5向上走到一定的位置后,再重新通过一号气缸2-4-2使拉膜杆2-4-5粘住膜,最后包膜工位切断胶纸,与此同时,二号气缸3-3伸出,使防粘辊3-15和胶辊3-16夹住膜,然后启动二号马达3-4,二号马达3-4通过两个二号同步轮3-20和二号同步带3-21的配合,带动防粘辊3-15转动,防粘辊3-15带动料头掉至废料箱3-19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锂电池包膜机剔除料头装置,全自动除料头,提高包膜效率,节省人力,解决料头在包膜过程中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全自动锂电池包膜机剔除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基板(1)、拉膜组件(2)和除料头组件(3),所述基板(1)上表面的后侧设有拉膜组件(2),拉膜组件(2)的前侧设有除料头组件(3),该除料头组件(3)下端的二号支撑柱(3-1)固定在基板(1)的上表面上;
上述拉膜组件(2)由底座板(2-1)、一号支撑柱(2-2)、一号马达(2-3)、拉膜杆组件(2-4)、框架板(2-5)、联轴器(2-6)、一号同步轮(2-7)、转动轴(2-8)和一号导轨(2-9)构成,所述底座板(2-1)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一号支撑柱(2-2),该一号支撑柱(2-2)的下端固定在基板(1)的上表面上,底座板(2-1)上表面的前后两端上均固定有框架板(2-5),两侧框架板(2-5)之间的中端等距固定有数个连接柱(2-11),框架板(2-5)前后两侧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号同步轮(2-7),同一侧的两个一号同步轮(2-7)之间通过一号同步带(2-10)连接,上下两个一号同步轮(2-7)分别套设在同一个转动轴(2-8)上,两个转动轴(2-8)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左右两侧框架板(2-5)的上下两端上,且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框架板(2-5)旋接,下侧转动轴(2-8)的左端位于一号同步轮(2-7)的左侧穿过联轴器(2-6)后,与一号马达(2-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联轴器(2-6)与转动轴(2-8)固定连接,一号马达(2-3)右端的四角分别通过安装柱固定在左侧框架板(2-5)的左侧壁上,框架板(2-5)下端的前侧悬设有拉膜杆组件(2-4),该拉膜杆组件(2-4)由安装板(2-4-1)、一号气缸(2-4-2)、一号连接块(2-4-3)、离合器(2-4-4)、拉膜杆(2-4-5)、滑轨(2-4-6)和一号轴承座(2-4-7)构成,拉膜杆(2-4-5)的中端悬设在防粘辊(3-15)后侧的上方,且其两端均通过深沟球轴承旋接有一号轴承座(2-4-7),拉膜杆(2-4-5)的左端穿过左端的一号轴承座(2-4-7)后,与离合器(2-4-4)连接,该离合器(2-4-4)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左端一号轴承座(2-4-7)的左侧壁上,左右两端的一号轴承座(2-4-7)相邻于拉膜杆(2-4-5)中心的侧壁均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滑轨(2-4-6)上,该滑轨(2-4-6)分别固定在安装板(2-4-1)上,该安装板(2-4-1)呈“l”型设置,且其远离拉膜杆(2-4-5)中心一侧侧壁的后端上通过安装座固定有一号气缸(2-4-2),该一号气缸(2-4-2)的下端设置于一号轴承座(2-4-7)的上侧,一号气缸(2-4-2)与外部气源连接,且其活塞杆与一号连接块(2-4-3)固定连接,一号连接块(2-4-3)呈“l”型设置,其横边固定在一号轴承座(2-4-7)上,左右两端的安装板(2-4-1)分别设置于两个框架板(2-5)的外侧,安装板(2-4-1)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一号导轨(2-9)上,该一号导轨(2-9)分别固定在左右两端的框架板(2-5)的外侧壁上,一号导轨(2-9)上的滑块通过连接件与一号同步带(2-10)连接;
上述除料头组件(3)还包含固定板(3-2)、二号气缸(3-3)、二号马达(3-4)、二号导轨(3-5)、移动板(3-6)、二号连接块(3-7)、二号轴承座(3-8)、吹气管(3-9)、夹紧片(3-10)、夹紧固定块(3-11)、夹紧气缸(3-12)、固定座(3-13)和支撑轴(3-14),固定板(3-2)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均等距固定有数个二号支撑柱(3-1),该二号支撑柱(3-1)的下端固定在基板(1)上,固定板(3-2)的上侧悬设有移动板(3-6),该移动板(3-6)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二号导轨(3-5)上,二号导轨(3-5)分别固定在固定板(3-2)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上,移动板(3-6)上表面前侧的中心上固定有二号连接块(3-7),该二号连接块(3-7)与二号气缸(3-3)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该二号气缸(3-3)通过安装座固定在固定板(3-2)前侧的上表面上,移动板(3-6)上表面的中心上固定有二号马达(3-4),该二号马达(3-4)的左端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移动板(3-6)左端的上表面上,二号马达(3-4)与外部电源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安装座后,插设在下侧的二号同步轮(3-20)内,且固定连接,下侧的二号同步轮(3-20)通过二号同步带(3-21)与上侧的二号同步轮(3-20)连接,上侧的二号同步轮(3-20)套设在防粘辊(3-15)左端的转轴上,防粘辊(3-15)的右端穿过左侧的二号轴承座(3-8)后,通过轴承与右侧的二号轴承座(3-8)旋接,防粘辊(3-15)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左侧的二号轴承座(3-8)旋接,左右两侧二号轴承座(3-8)的下端分别固定在移动板(3-6)上表面的左右两侧上,且其均设置于二号马达(3-4)的后侧,防粘辊(3-15)的前侧设有吹气管(3-9),该吹气管(3-9)的一端固定在一侧的二号轴承座(3-8)上,其另一端穿过另一侧的二号轴承座(3-8)后,与外部气源连接,防粘辊(3-15)的后侧设有胶辊(3-16),该胶辊(3-16)设置于拉膜杆(2-4-5)的后侧,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三号轴承座(3-17)旋接,该三号轴承座(3-17)的后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座(3-13)前侧壁上端的左右两侧上,固定座(3-13)上端的中心固定有夹紧固定块(3-11),该夹紧固定块(3-11)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压胶块(3-18),该压胶块(3-18)前侧的左右两侧均悬设有夹紧片(3-10),该夹紧片(3-10)远离压胶块(3-18)的一端固定在夹紧气缸(3-12)的活塞杆上,该夹紧气缸(3-12)悬设在固定座(3-13)的上侧,且其后端通过安装座与固定座(3-13)上端的后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座(3-13)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有支撑轴(3-14),该支撑轴(3-14)的下端固定在基板(1)的上表面上,固定座(3-13)的前侧壁上固定有废料箱(3-19),该废料箱(3-19)设置于固定板(3-2)的后侧,且其设置于拉膜杆(2-4-5)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锂电池包膜机剔除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后端的上表面上固定有加强筋拼接板(4),该加强筋拼接板(4)呈“l”设置,其竖板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右两侧框架板(2-5)的后侧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锂电池包膜机剔除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13)横板的上表面上固定有一号加强板(5),该一号加强板(5)的前端固定在固定座(3-13)竖板的后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锂电池包膜机剔除料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轴承座(3-8)的横板上固定有二号加强板(6),二号加强板(6)相邻于移动板(3-6)中心的一侧固定在二号轴承座(3-8)的竖板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