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41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黏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丙烯酸及其同系物的酯类的总称。比较重要的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等。能自聚或和其他单体共聚,是制造胶粘剂、合成树脂、特种橡胶和塑料的单体。丙烯酸酯胶粘剂,用聚丙烯酸酯为单组分或主要组分的胶粘剂。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种。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121761u,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包括反应装置、进料装置、冷却装置、过滤装置和自动灌装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端一体设置有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凸环本体上端面上至少焊接有两个吊环;所述反应釜本体左端设置有第一竖滑轨,反应釜本体右端设置有第二竖滑轨,所述第一竖滑轨和第二竖滑轨互相平行,且第一竖滑轨和第二竖滑轨对称设置,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底面上可拆卸设置有防护底板,所述防护底板正下方设置有测重装置。但是现有一种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存在着当丙烯酸酯胶制作完成后,不能有效的对设备内部残留的丙烯酸酯胶进行去除,并不能提高去除丙烯酸酯胶的效果,没有很好的实现对制作部位的清洗,不便于下一次的制作,且并会影响下一次丙烯酸酯胶的制作,加快丙烯酸酯胶反应的方式效果不好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以解决现有一种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存在着当丙烯酸酯胶制作完成后,不能有效的对设备内部残留的丙烯酸酯胶进行去除,并不能提高去除丙烯酸酯胶的效果,没有很好的实现对制作部位的清洗,不便于下一次的制作,且并会影响下一次丙烯酸酯胶的制作,加快丙烯酸酯胶反应的方式效果不好的问题。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包括设备外壳,反应物进管,旋转盖,混合机构,混合液体箱,稳定柱,电动机,倒料口,导料管,传动柱,传动轮,隔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旋转叶,出胶电磁阀,出胶管,放置座,反应腔和开关组,所述设备外壳的外侧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反应物进管,其中反应物进管的一端与反应腔的内部相通,且反应物进管的另一端的上部螺纹安装有旋转盖;所述混合机构设置在混合液体箱的侧部,其中混合液体箱设在设备外壳的上内部,并通过稳定柱与设备外壳的内壁安装;所述电动机通过螺栓安装在设备外壳的上内壁,且电动机位于隔板的上方,该电动机的传动部位与传动柱的一端安装;所述传动柱的另一端与传动轮的上工作部位安装,该传动轮也位于隔板的上方;所述倒料口设在导料管的上端并与其相通,该导料管的下端穿过隔板与反应腔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穿过隔板与传动轮的下工作部位安装,且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设在反应腔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侧部,其中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隔板与传动轮的下工作部位安装,且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设在反应腔的内部,该第二转轴上焊接有旋转叶;所述出胶电磁阀通过螺丝安装在出胶管上,其中出胶管的一端与反应腔的内底部相通,且出胶管的另一端设在设备外壳的外部;所述放置座通过螺栓安装在设备外壳的底部,且设备外壳的外侧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开关组,该开关组的下侧设有通电插头;所述反应腔由隔板的下部与设备外壳的内底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开关组通过电源线与通电插头相连,且开关组通过两根电源线分别与电动机和出胶电磁阀相连,其中电动机采用smems系列的中型传动电机,出胶电磁阀采用型号为tmfk51-15mb的不锈钢电磁阀。

所述混合液体箱包括进液管,箱体,出液管,出液电磁阀和混合腔,其中箱体的内部形成混合腔,该混合腔内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混合而成的反应液体;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混合腔的内部相通,且进液管的另一端穿过设备外壳设在其外部;所述混合腔的内下部与出液管的一端相通,其中出液管的另一端穿过隔板与反应腔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液电磁阀采用型号为tmfk51-15mb的不锈钢电磁阀并通过螺丝安装在出液管上,且出液电磁阀位于隔板的上部,该出液电磁阀通过电源线与开关组相连,当需要清洗设备的反应腔时,便可以将反应液体通入反应腔内甲基丙烯酸甲酯会与丙烯酸酯胶产生反应溶解稀释,从而有效的去除丙烯酸酯胶残留,以便于下次的制作,方法稀释彻底且清洗干净。

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摇动杆,小齿轮,旋转轴和搅动块,其中摇动杆和小齿轮均位于设备外壳的外部;所述摇动杆通过螺栓与小齿轮的侧部安装,其中小齿轮的另一侧通过轴承与旋转轴的一端安装,该旋转轴穿过混合腔并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搅动块设有四组,每组采用两个并平行设置,该搅动块呈矩形状并依次焊接在旋转轴的表面上,在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倒入混合腔后,可以人为的通过摇动杆使旋转轴转动,搅拌反应液体使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之间相溶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溶解稀释丙烯酸酯胶的程度,达到清洗的最佳化。

所述旋转叶采用六对,每对数量为两个并平行设置,该旋转叶呈“╭”状;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三对旋转叶,第二转轴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另外三对旋转叶,其中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表面上旋转叶之间的间隔为7-10cm,且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底端与反应腔底部之间的间隔均为5-7cm,采用双重搅动的方式,加快反应的速度并使反应均匀,其反应效果达到最佳化,更好的制作出丙烯酸酯胶,在此过程中由于特殊形状的设置材料在旋转叶上残留较少,间隔设置不会影响丙烯酸酯胶的出料,结构简单实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混合液体箱的设置,当需要清洗设备的反应腔时,便可以将反应液体通入反应腔内甲基丙烯酸甲酯会与丙烯酸酯胶产生反应溶解稀释,从而有效的去除丙烯酸酯胶残留,以便于下次的制作,方法稀释彻底且清洗干净。

2.本实用新型混合机构的设置,在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倒入混合腔后,可以人为的通过摇动杆使旋转轴转动,搅拌反应液体使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之间相溶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溶解稀释丙烯酸酯胶的程度,达到清洗的最佳化。

3.本实用新型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旋转叶的设置,采用双重搅动的方式,加快反应的速度并使反应均匀,其反应效果达到最佳化,更好的制作出丙烯酸酯胶,在此过程中由于特殊形状的设置材料在旋转叶上残留较少,间隔设置不会影响丙烯酸酯胶的出料,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液体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设备外壳,2-反应物进管,3-旋转盖,4-混合机构,41-摇动杆,42-小齿轮,43-旋转轴,44-搅动块,5-混合液体箱,51-进液管,52-箱体,53-出液管,54-出液电磁阀,55-混合腔,6-稳定柱,7-电动机,8-倒料口,9-导料管,10-传动柱,11-传动轮,12-隔板,13-第一转轴,14-第二转轴,15-旋转叶,16-出胶电磁阀,17-出胶管,18-放置座,19-反应腔,20-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包括设备外壳1,反应物进管2,旋转盖3,混合机构4,混合液体箱5,稳定柱6,电动机7,倒料口8,导料管9,传动柱10,传动轮11,隔板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14,旋转叶15,出胶电磁阀16,出胶管17,放置座18,反应腔19和开关组20,所述设备外壳1的外侧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反应物进管2,其中反应物进管2的一端与反应腔19的内部相通,且反应物进管2的另一端的上部螺纹安装有旋转盖3;所述混合机构4设置在混合液体箱5的侧部,其中混合液体箱5设在设备外壳1的上内部,并通过稳定柱6与设备外壳1的内壁安装;所述电动机7通过螺栓安装在设备外壳1的上内壁,且电动机7位于隔板12的上方,该电动机7的传动部位与传动柱10的一端安装;所述传动柱1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11的上工作部位安装,该传动轮11也位于隔板12的上方;所述倒料口8设在导料管9的上端并与其相通,该导料管9的下端穿过隔板12与反应腔19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转轴13的一端穿过隔板12与传动轮11的下工作部位安装,且第一转轴13的另一端设在反应腔19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14位于第一转轴13的侧部,其中第二转轴14的一端穿过隔板12与传动轮11的下工作部位安装,且第二转轴14的另一端设在反应腔19的内部,该第二转轴14上焊接有旋转叶15;所述出胶电磁阀16通过螺丝安装在出胶管17上,其中出胶管17的一端与反应腔19的内底部相通,且出胶管17的另一端设在设备外壳1的外部;所述放置座18通过螺栓安装在设备外壳1的底部,且设备外壳1的外侧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开关组20,该开关组20的下侧设有通电插头;所述反应腔19由隔板12的下部与设备外壳1的内底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开关组20通过电源线与通电插头相连,且开关组20通过两根电源线分别与电动机7和出胶电磁阀16相连,其中电动机7采用smems系列的中型传动电机,出胶电磁阀16采用型号为tmfk51-15mb的不锈钢电磁阀。

所述混合液体箱5包括进液管51,箱体52,出液管53,出液电磁阀54和混合腔55,其中箱体52的内部形成混合腔55,该混合腔55内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混合而成的反应液体;所述进液管51的一端与混合腔55的内部相通,且进液管51的另一端穿过设备外壳1设在其外部;所述混合腔55的内下部与出液管53的一端相通,其中出液管53的另一端穿过隔板12与反应腔19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液电磁阀54采用型号为tmfk51-15mb的不锈钢电磁阀并通过螺丝安装在出液管53上,且出液电磁阀54位于隔板12的上部,该出液电磁阀54通过电源线与开关组20相连,当需要清洗设备的反应腔19时,便可以将反应液体通入反应腔19内甲基丙烯酸甲酯会与丙烯酸酯胶产生反应溶解稀释,从而有效的去除丙烯酸酯胶残留,以便于下次的制作,方法稀释彻底且清洗干净。

所述混合机构4包括摇动杆41,小齿轮42,旋转轴43和搅动块44,其中摇动杆41和小齿轮42均位于设备外壳1的外部;所述摇动杆41通过螺栓与小齿轮42的侧部安装,其中小齿轮42的另一侧通过轴承与旋转轴43的一端安装,该旋转轴43穿过混合腔55并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52的内壁上;所述搅动块44设有四组,每组采用两个并平行设置,该搅动块44呈矩形状并依次焊接在旋转轴43的表面上,在将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倒入混合腔55后,可以人为的通过摇动杆41使旋转轴43转动,搅拌反应液体使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之间相溶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溶解稀释丙烯酸酯胶的程度,达到清洗的最佳化。

所述旋转叶15采用六对,每对数量为两个并平行设置,该旋转叶15呈“╭”状;所述第一转轴13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三对旋转叶15,第二转轴14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另外三对旋转叶15,其中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4表面上旋转叶15之间的间隔为7-10cm,且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4的底端与反应腔19底部之间的间隔均为5-7cm,采用双重搅动的方式,加快反应的速度并使反应均匀,其反应效果达到最佳化,更好的制作出丙烯酸酯胶,在此过程中由于特殊形状的设置材料在旋转叶15上残留较少,间隔设置不会影响丙烯酸酯胶的出料,结构简单实用。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首先通过通电插头将设备通入合适的电源后,便可以将制作丙烯酸酯胶的原材料通过倒料口8倒入,在导料管9的作用下进入反应腔19,倒入完毕后,通过开关组20打开电动机7进行工作传动柱10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动轮11进行转动,传动轮11会带动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4同时转动,从而由旋转叶15对原材料进行搅动,在搅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转动旋转盖3打开反应物进管2然后从开口处依次倒入市面上常规的引发剂与促进剂,在搅动反应的过程中引发剂和促进剂发生氧化还原,产生自由基,然后自由基引发接枝聚合反应,根据需要过一段时间后在由反应物进管2添加稳定剂,保持化学平衡,降低表面张力,防止光、热分解或氧化分解,使制作的丙烯酸酯胶更加稳定。

制作完成后,便可以将出胶管17接入存放丙烯酸酯胶的器具,然后通过开关组20打开出胶电磁阀16,制作完成的丙烯酸酯胶便会在反应腔19锥形状的作用下由出胶管17排入器具内,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安放处理。排出完毕后,可以人为的转动摇动杆41在小齿轮42的作用下使旋转轴43转动,从而由搅动块44搅拌反应液体使混合腔55内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之间相溶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溶解稀释丙烯酸酯胶的程度,然后通过开关组20打开出液电磁阀54,此时混合腔55内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混合液体会在出液管53的作用下进入反应腔19内,排放一定的容量后关闭出液电磁阀54,混合液体会在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4的搅动下沾满反应腔19的内壁,从而甲基丙烯酸甲酯会与丙烯酸酯胶产生反应溶解稀释,有效的去除丙烯酸酯胶残留,以便于下次的制作,且水渍也可以从出胶管17排出,同时也将出胶管17内壁残留的丙烯酸酯胶溶解稀释一并排出,当混合液体用尽后,可以通过进液管51进行添加,完成工作过程。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外壳(1),反应物进管(2),旋转盖(3),混合机构(4),混合液体箱(5),稳定柱(6),电动机(7),倒料口(8),导料管(9),传动柱(10),传动轮(11),隔板(12),第一转轴(13),第二转轴(14),旋转叶(15),出胶电磁阀(16),出胶管(17),放置座(18),反应腔(19)和开关组(20),所述设备外壳(1)的外侧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反应物进管(2),其中反应物进管(2)的一端与反应腔(19)的内部相通,且反应物进管(2)的另一端的上部螺纹安装有旋转盖(3);所述混合机构(4)设置在混合液体箱(5)的侧部,其中混合液体箱(5)设在设备外壳(1)的上内部,并通过稳定柱(6)与设备外壳(1)的内壁安装;所述电动机(7)通过螺栓安装在设备外壳(1)的上内壁,且电动机(7)位于隔板(12)的上方,该电动机(7)的传动部位与传动柱(10)的一端安装;所述传动柱(10)的另一端与传动轮(11)的上工作部位安装,该传动轮(11)也位于隔板(12)的上方;所述倒料口(8)设在导料管(9)的上端并与其相通,该导料管(9)的下端穿过隔板(12)与反应腔(19)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转轴(13)的一端穿过隔板(12)与传动轮(11)的下工作部位安装,且第一转轴(13)的另一端设在反应腔(19)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14)位于第一转轴(13)的侧部,其中第二转轴(14)的一端穿过隔板(12)与传动轮(11)的下工作部位安装,且第二转轴(14)的另一端设在反应腔(19)的内部,该第二转轴(14)上焊接有旋转叶(15);所述出胶电磁阀(16)通过螺丝安装在出胶管(17)上,其中出胶管(17)的一端与反应腔(19)的内底部相通,且出胶管(17)的另一端设在设备外壳(1)的外部;所述放置座(18)通过螺栓安装在设备外壳(1)的底部,且设备外壳(1)的外侧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开关组(20),该开关组(20)的下侧设有通电插头;所述反应腔(19)由隔板(12)的下部与设备外壳(1)的内底部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开关组(20)通过电源线与通电插头相连,且开关组(20)通过两根电源线分别与电动机(7)和出胶电磁阀(16)相连,其中电动机(7)采用smems系列的中型传动电机,出胶电磁阀(16)采用型号为tmfk51-15mb的不锈钢电磁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体箱(5)包括进液管(51),箱体(52),出液管(53),出液电磁阀(54)和混合腔(55),其中箱体(52)的内部形成混合腔(55),该混合腔(55)内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溶剂与清水混合而成的反应液体;所述进液管(51)的一端与混合腔(55)的内部相通,且进液管(51)的另一端穿过设备外壳(1)设在其外部;所述混合腔(55)的内下部与出液管(53)的一端相通,其中出液管(53)的另一端穿过隔板(12)与反应腔(19)的内部相通;所述出液电磁阀(54)采用型号为tmfk51-15mb的不锈钢电磁阀并通过螺丝安装在出液管(53)上,且出液电磁阀(54)位于隔板(12)的上部,该出液电磁阀(54)通过电源线与开关组(20)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4)包括摇动杆(41),小齿轮(42),旋转轴(43)和搅动块(44),其中摇动杆(41)和小齿轮(42)均位于设备外壳(1)的外部;所述摇动杆(41)通过螺栓与小齿轮(42)的侧部安装,其中小齿轮(42)的另一侧通过轴承与旋转轴(43)的一端安装,该旋转轴(43)穿过混合腔(55)并通过轴承安装在箱体(52)的内壁上;所述搅动块(44)设有四组,每组采用两个并平行设置,该搅动块(44)呈矩形状并依次焊接在旋转轴(43)的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叶(15)采用六对,每对数量为两个并平行设置,该旋转叶(15)呈“╭”状;所述第一转轴(13)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三对旋转叶(15),第二转轴(14)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焊接有另外三对旋转叶(15),其中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4)表面上旋转叶(15)之间的间隔为7-10cm,且第一转轴(13)与第二转轴(14)的底端与反应腔(19)底部之间的间隔均为5-7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座(18)设有两个,且均通过螺栓依次安装在设备外壳(1)的底部,该设备外壳(1)的底部为锥形状设置,从而使反应腔(19)的底部也为锥形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清洗的丙烯酸酯胶粘剂生产设备包括设备外壳,反应物进管,旋转盖,混合机构,混合液体箱,稳定柱,电动机,倒料口,导料管,传动柱,传动轮,隔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旋转叶,出胶电磁阀,出胶管,放置座和反应腔,所述混合机构设置在混合液体箱的侧部,其中混合液体箱设在设备外壳的上内部;所述第一转轴设在反应腔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转轴的侧部。本实用新型混合液体箱,混合机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设置,制作完成后,通入反应液体有效的对设备内部残留的丙烯酸酯胶进行去除,且能使反应液体混合更加均匀提高去除丙烯酸酯胶的效果,达到清洗的最佳化,采用双重搅动丙烯酸酯胶反应材料的方式,加快反应的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沈良;沈文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得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5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