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桥面牵拉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介绍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而现有的多数斜拉桥的主梁较高,在后期对斜拉桥上的牵拉结构进行维护时的工作比较麻烦,工作量较大;
现有的多数斜拉桥牵拉结构往往都是与桥面或两侧进行固定,所以强度有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公路桥面牵拉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公路桥面牵拉结构,更加方便拉锁及索塔的维护,提高了桥体整体的强度。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桥面牵拉结构,包括索塔、固定在索塔上的牵引架、安装在所述索塔两侧的桥板和用于连接所述桥板与所述牵引架的侧拉锁;
所述索塔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索塔的外表面靠近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面与所述索塔通过支撑杆相连接;
所述牵引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塔座,所述塔座与所述索塔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锁座,且两个所述拉锁座之间通过主拉锁相连接,所述索塔的外侧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侧拉锁;
所述桥板的底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桥托,所述桥板与所述桥托固定连接,所述桥板的内部靠近所述桥托的上放安装有桥板钢筋,所述侧拉锁远离所述索塔的一端与所述桥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桥板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槽内,且所述桥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桥托为u形结构,且所述桥托延伸至所述桥板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索塔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索塔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四个拐角处,并且所述索塔贯穿所述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桥托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每两个所述桥托的间距由外至内逐步缩小。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为锥形结构,且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桥板得到延伸的同时,索塔在承受一侧侧拉锁的拉力同时,两组索塔之间由通过主拉锁互相牵引,从而在保证了原有的强度同时,可以将索塔的高度减少,从而在维护牵拉构件时,由于维护面积变小和维护高度的下降,更加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防锈等维护或者检修;
2、由于桥托支撑着桥板,桥托直接与桥板固定,减少了桥板发生形变的可能,同时桥托拖着桥板相比侧拉锁拉拽着桥板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卡槽,多个桥托也不会发生偏移,从而提高了桥梁整体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牵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索塔;11、支撑板;12、支撑杆;13、支撑座;14、支撑槽;2、牵引架;21、主拉锁;22、塔座;23、拉锁座;24、侧拉锁;3、桥板;31、桥拖;32、桥板钢筋;3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公路桥面牵拉结构,包括索塔1、固定在索塔1上的牵引架2、安装在索塔1两侧的桥板3和用于连接桥板3与牵引架2的侧拉锁24;
索塔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3,索塔1的外表面靠近支撑座13的上方设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与支撑座13固定连接,支撑板11的两侧开设有支撑槽14,支撑板11的底面与索塔1通过支撑杆12相连接;
牵引架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塔座22,塔座22与索塔1的顶端固定连接,牵引架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锁座23,且两个拉锁座23之间通过主拉锁21相连接,索塔1的外侧靠近支撑板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侧拉锁24;
桥板3的底面开设有卡槽33,卡槽33内设有桥托31,桥板3与桥托31固定连接,桥板3的内部靠近桥托31的上放安装有桥板钢筋32,侧拉锁24远离索塔1的一端与桥托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置了支撑板11,增加了桥板3本体原有的跨度,使得桥板3得到了延伸,索塔1在承受一侧侧拉锁24的拉力同时,两组索塔1之间由通过主拉锁21互相牵引,从而在保证了原有的强度同时,可以将索塔1的高度减少,从而在维护牵拉构件时,由于维护面积变小和维护高度的下降,更加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防锈等维护或者检修;由于桥托31拖着桥板3,桥托31直接与桥板3固定,减少了桥板3发生形变的可能,同时桥托31拖着桥板3相比侧拉锁24拉拽着桥板3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卡槽33,多个桥托31也不会发生偏移,从而提高了桥梁整体的强度。
如图1所示,桥板3的一端位于支撑槽14内,且桥板3与支撑板11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桥板3的一端得到了固定,作为一个实例而言,在一些跨度较大的地区,还可以通过使用多组支撑板11、索塔1和主拉锁21相配合,对多个索塔1的两端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桥托31为u形结构,且桥托31延伸至桥板3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侧拉锁24牵引着桥托31,从而起到牵拉索塔1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索塔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索塔1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的四个拐角处,并且索塔1贯穿支撑板11。
需要说明的是,索塔1两侧的,每两个索塔1对一个桥板3进行牵拉。
如图3所示,桥托3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每两个桥托31的间距由外至内逐步缩小。
如图1所示,支撑座13为锥形结构,且支撑座13的上表面与支撑板11相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座13的上表面可以起到支撑支撑板11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1.一种公路桥面牵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索塔(1)、固定在索塔(1)上的牵引架(2)、安装在所述索塔(1)两侧的桥板(3)和用于连接所述桥板(3)与所述牵引架(2)的侧拉锁(24);
所述索塔(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3),所述索塔(1)的外表面靠近所述支撑座(13)的上方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与所述支撑座(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1)的两侧开设有支撑槽(14),所述支撑板(11)的底面与所述索塔(1)通过支撑杆(12)相连接;
所述牵引架(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塔座(22),所述塔座(22)与所述索塔(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架(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拉锁座(23),且两个所述拉锁座(23)之间通过主拉锁(21)相连接,所述索塔(1)的外侧靠近所述支撑板(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侧拉锁(24);
所述桥板(3)的底面开设有卡槽(33),所述卡槽(33)内设有桥托(31),所述桥板(3)与所述桥托(31)固定连接,所述桥板(3)的内部靠近所述桥托(31)的上放安装有桥板钢筋(32),所述侧拉锁(24)远离所述索塔(1)的一端与所述桥托(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面牵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板(3)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槽(14)内,且所述桥板(3)与所述支撑板(1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面牵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托(31)为u形结构,且所述桥托(31)延伸至所述桥板(3)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面牵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索塔(1)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索塔(1)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1)的四个拐角处,并且所述索塔(1)贯穿所述支撑板(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面牵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托(3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每两个所述桥托(31)的间距由外至内逐步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桥面牵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3)为锥形结构,且所述支撑座(13)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板(11)相贴合。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