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4-17  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


背景技术:

2.机电一体化设备是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的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正向光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设备在使用时需要配备电气控制箱,传统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市面上常用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箱通过风扇将外界空气吸入箱体内然后再排出,从而进行风冷循环散热,但是空气在流通的同时灰尘也会跟随进入箱体内部,仅仅依靠防尘网防尘效果较差,灰尘在箱体内部积存后会腐蚀机电设备元件,从而损坏机电设备,甚至是引起短路火灾危害,为此,本新型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用于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左右两个腔体,所述箱体左腔体底部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输入端与箱体外壁开设的进气口相连接,所述进气口内壁安装有防尘网,所述气泵输出端通过单向阀插入上侧蓄水箱中后与喷气管相连接,所述喷气管顶部安装有多个喷头,所述蓄水箱顶部通过透气孔与左侧腔体相连通,所述隔板上安装有多个风扇,所述箱体右侧腔体壳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且所述出气孔与风扇位置高度相对应设置。
5.优选的,所述蓄水箱上方透气孔所在的壳壁内开设有插槽一,所述插槽一内部设置有吸水棉。
6.优选的,所述出气孔所在壳壁内开设有插槽二,所述插槽二配备有挡板。
7.优选的,所述箱体位于右侧腔体底部壳壁内嵌设安装有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控制器通过内部导线与气泵以及风扇电性连接。
8.优选的,所述箱体位于右侧腔体外部铰接有箱门,所述箱体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且所述底座底部通过支柱抬高于地面设计。
9.优选的,所述蓄水箱底部内壁朝向箱体背面倾斜设计,所述蓄水箱位于箱体背面壳壁上开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排水口均通过塞子堵住。
1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通过气泵将外界空气抽入并通过防尘网、单向阀以及蓄水箱,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滤除,能够在风扇风冷循环的同时防止灰尘进入箱体内部腐蚀机电设备,使用更安全。
1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箱体插槽一内插有吸水棉,能够滤除空气中的水气,避免水气腐蚀内部机电设备,插槽二配合挡板使用,能够在箱体不使用时封闭整个箱体,避免外界灰尘沿着出气孔进入堆积。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的正面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的侧面剖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箱体;2、隔板;3、气泵;4、进气口;5、防尘网;6、单向阀;7、蓄水箱;71、进水口;72、排水口;8、喷气管;9、喷头;10、透气孔;11、风扇;12、出气孔;13、插槽一;14、吸水棉;15、插槽二;16、控制器;17、蓄电池;18、箱门;1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通过隔板2分隔成左右两个腔体,所述箱体1左腔体底部安装有气泵3,所述气泵3输入端与箱体1外壁开设的进气口4相连接,所述进气口4内壁安装有防尘网5,所述气泵3输出端通过单向阀6插入上侧蓄水箱7中后与喷气管8相连接,所述喷气管8顶部安装有多个喷头9,所述蓄水箱7顶部通过透气孔10与左侧腔体相连通,所述隔板2上安装有多个风扇11,所述箱体1右侧腔体壳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2,且所述出气孔12与风扇11位置高度相对应设置。
20.其中,所述蓄水箱7上方透气孔10所在的壳壁内开设有插槽一13,所述插槽一13内部设置有吸水棉14,吸水棉14能够吸收从蓄水箱7处流通空气中的水汽,避免水汽对箱体1内部机电设备腐蚀损坏。
21.其中,所述出气孔12所在壳壁内开设有插槽二15,所述插槽二15配备有挡板,当装置不使用时,将挡板沿着插槽二15插入即可完全封闭整个装置,避免装置不使用时外界灰尘沿着出气孔12进入箱体1内部腐蚀内部机电设备。
22.其中,所述箱体1位于右侧腔体底部壳壁内嵌设安装有控制器16和蓄电池17,所述控制器16通过内部导线与气泵3以及风扇11电性连接,控制器16用于控制内部各组件协同运行,蓄电池17能够为其提供电力支持以便应对突发状况。
23.其中,所述箱体1位于右侧腔体外部铰接有箱门18,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9,且所述底座19底部通过支柱抬高于地面设计,防止地面返潮造成装置内部机电设备损坏。
24.其中,所述蓄水箱7底部内壁朝向箱体1背面倾斜设计,所述蓄水箱7位于箱体1背面壳壁上开设有进水口71和排水口72,所述进水口71和排水口72均通过塞子堵住,通过进
水口71和排水口72能够向蓄水箱7中添加清水以及排出污水。
25.工作原理:本装置在使用时,箱体1安装好后,将箱门18闭合,然后通过控制器16控制内部气泵3以及风扇11启动,气泵3将外界空气沿着进气口4抽入,空气抽入时灰尘通过防尘网5第一次拦截,空气沿着气泵3经过单向阀6后由喷气管8和喷头9喷出,喷出的空气与蓄水箱7中的水接触,灰尘被水粘连吸附形成污水,除尘后的空气经过透气孔10和吸水棉14滤除水气后沿着风扇11吹入箱体1内部最后由出气孔12排出,从而形成风冷循环持续对内部机电设备进行散热,蓄水箱7中的污水通过排水口72排出,通过进水口71加入新的清水,防尘效果更好。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部通过隔板(2)分隔成左右两个腔体,所述箱体(1)左腔体底部安装有气泵(3),所述气泵(3)输入端与箱体(1)外壁开设的进气口(4)相连接,所述进气口(4)内壁安装有防尘网(5),所述气泵(3)输出端通过单向阀(6)插入上侧蓄水箱(7)中后与喷气管(8)相连接,所述喷气管(8)顶部安装有多个喷头(9),所述蓄水箱(7)顶部通过透气孔(10)与左侧腔体相连通,所述隔板(2)上安装有多个风扇(11),所述箱体(1)右侧腔体壳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12),且所述出气孔(12)与风扇(11)位置高度相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7)上方透气孔(10)所在的壳壁内开设有插槽一(13),所述插槽一(13)内部设置有吸水棉(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12)所在壳壁内开设有插槽二(15),所述插槽二(15)配备有挡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位于右侧腔体底部壳壁内嵌设安装有控制器(16)和蓄电池(17),所述控制器(16)通过内部导线与气泵(3)以及风扇(11)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位于右侧腔体外部铰接有箱门(18),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9),且所述底座(19)底部通过支柱抬高于地面设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7)底部内壁朝向箱体(1)背面倾斜设计,所述蓄水箱(7)位于箱体(1)背面壳壁上开设有进水口(71)和排水口(72),所述进水口(71)和排水口(72)均通过塞子堵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用电气控制箱,涉及控制箱领域,包括箱体,箱体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成左右两个腔体,箱体左腔体底部安装有气泵,气泵输入端与箱体外壁开设的进气口相连接,进气口处安装有防尘网,气泵输出端通过单向阀插入上侧蓄水箱中后与喷水管相连接,喷水管顶部安装有多个喷头,蓄水箱顶部通过透气孔与左侧腔体相连通,透气孔所在的壳壁内开设有插槽一,插槽一内部设置有吸水棉,隔板上安装有多个风扇,箱体右侧腔体壳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且出气孔与风扇位置高度相对应设置,通过气泵将外界空气抽入并通过防尘网、单向阀以及蓄水箱,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滤除,能够在风扇风冷循环的同时防止灰尘进入箱体内部腐蚀机电设备。体内部腐蚀机电设备。体内部腐蚀机电设备。


技术研发人员:云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超
技术研发日:2022.06.12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483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