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板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14


本实用新型属于锻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卷板机。



背景技术:

三辊式液压卷板机倒头是一体成型,因卷板工序完成后需把倒头进行放倒,从而使加工板料从一侧拿出,在倒头放倒和支撑的过程中,上辊轴承与倒头支撑之间发生摩擦,使倒头支撑发生磨损及变形,造成上辊轴承与倒头支撑出现配合间隙过大;倒头支撑与活动上辊轴承使用时间较长时,会发生磨损及变形,从而影响轴承支撑时稳定性,对轴承寿命影响较大;且卷板机上的部件容易损坏维修更换较为繁琐,浪费人力物力,降低工作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20296592.2,公开日为2013年1月23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平衡机构的卷板机,属于卷板机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低成本的带平衡机构的卷板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架体中部通过轴承并列安装有两个下工作辊,上工作辊位于两个下工作辊之间的正上方,上工作辊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架体上,上工作辊的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倒头体上,倒头体铰接在架体上,上工作辊安装在架体上的一端端部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有平衡块,平衡块的一个侧面紧靠架体。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虽然能够有效维持在取工件时工作辊的平衡,减少轴承的损坏,但是整体装置维修更换较为繁琐。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20254430.0,公开日为2010年08月11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卷板机的倒头定位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小型卷板机的倒头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卷板机的工作辊、倾倒轴承体、柱销,其特征是柱销上有装卸槽,装卸槽的深度大于工作辊上弓形体槽的高度、装卸槽的长度大于工作辊上弓形体槽的长度。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它虽然降低了中小型三辊卷板机倒头在倾倒和复位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可靠性,但是倒头拆卸较为繁琐,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卷板机上辊中转动部位磨损更换维修较为繁琐和上轴承易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板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轴承靠近倒头的一端设置有轴承挡圈板,对轴承起到保护作用;且该轴承挡圈板采用分体式制作在不丢失原有轴承挡圈板功能的前提下,使得轴承挡圈板在发生损坏的前提下能够方便操作,不需要拆卸上轴承,减少劳动成本,从而压缩了机床恢复周期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卷板机,包括机架,两个下辊通过下轴承设置在机架两端之间,上辊设置在两个下辊之间的正上方,上辊的一端通过上轴承安装在机架上,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倒头上,倒头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轴承靠近倒头的一端设置有轴承挡圈板,所述轴承挡圈板以上轴承横向中心线为界线分成上轴承挡圈板体和下轴承挡圈板体,上轴承挡圈板体和下轴承挡圈板体连接成轴承挡圈板。轴承挡圈板一方面起到保护轴承的作用,一方面轴承挡圈板采用分片制作易于拆卸与安装,当轴承挡圈板发生磨损时能够易于拆卸,无需将上轴承拆卸,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更进一步的,上轴承挡圈板体的下部和下轴承挡圈板体的上部均为阶梯形。通过相互配合的阶梯形进行两个轴承挡圈板体之间的连接,使得连接关系更为灵活方便。

更进一步的,上轴承挡圈板体的下部和下轴承挡圈板体的上部均设置有安装孔,紧固装置穿过安装孔将上轴承挡圈板体和下轴承挡圈板体固定连接。通过紧固螺钉或紧固螺栓等紧固装置进一步加强两个轴承挡圈板体之间的连接,使得工作过程稳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倒头内部设置有内衬,所述内衬与倒头中的支撑圈连接。内衬的设置增加支撑圈的强度,减缓支撑圈的磨损,且内衬易更换。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衬通过沉头螺栓与支撑圈固定。紧固性能好且易拆卸,提高工作效率。

更进一步的,上辊与机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平衡块。起到平衡上辊的作用,有效保证了整个工作过程的安全性能。

更进一步的,所述平衡块的截面为圆形、方形或梯形。结构简单,方便与上辊之间的连接与拆卸。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辊中间部分呈圆形,两端为截面直径向端部逐渐减小的圆锥形。有效补偿了上辊受力时所产生的挠度,延长了上辊的工作寿命。

更进一步的,上轴承轴承座的端部设置有散热孔。起到散热作用,降低轴承座在工作期间的温度,有效提高轴承座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孔上设置有孔盖。当卷板机不进行工作时,孔盖盖上,对散热孔进行一个保护的作用,有效避免外界干扰物进入到散热孔中。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轴承靠近倒头的一端设置有轴承挡圈板,且该轴承挡圈板采用分体式制作改变了以往轴承挡圈板一体式制作,且轴承挡圈板以上轴承横向中心线为界线分成上、下两半,分成两片制作在不丢失原有轴承挡圈板功能的前提下,使得轴承挡圈板在发生损坏的前提下能够方便操作,不需要拆卸上轴承,减少劳动成本,从而压缩了机床恢复周期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倒头内部设置有内衬,且内衬与倒头内部的支撑圈连接,支撑圈与上轴承长期摩擦,使得支撑圈容易损坏从而倒头发生磨损及变形,内衬的设置有效加强了支撑圈的整体强度,且将对支撑圈的磨损转变为对内衬的磨损,使得只需更换内衬,减小劳动强度,内衬的更换与安装较为简便;

(3)本实用新型中内衬通过沉头螺栓与支撑圈固定,沉头螺栓方便安装与拆卸,且紧固性能较好,利用沉头螺栓对内衬和支撑圈进行固定时,沉头螺栓能够在平面外观上看不到螺栓中凸起的头部,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辊与机架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平衡块,且平衡块的一个侧面紧贴着机架,在取出工件时倒头发生倾倒,上辊没有倒头支撑由于自身重力影响将会发生失衡,而另一端设置有平衡块且紧靠机架,对上辊起到固定作用,达到平衡的目的;

(5)本实用新型上辊中间部分呈圆形,两端部分呈圆锥形,有效补偿了上辊受力时所产生的挠度,延长了上辊的工作寿命,且结构简单,为企业节约成本;且在上轴承的端部设置有散热孔,有效使得上辊转动产生的摩擦热能通过散热孔散去,避免了轴承座因高温磨损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b方向剖视图;

图4为内衬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c方向剖视图。

图中:1、机架;2、下辊;3、上辊;4、平衡块;5、倒头;51、内衬;6、轴承挡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一种卷板机,包括机架1,两个下辊2通过下轴承设置在机架1两端之间,上辊3设置在两个下辊2之间的正上方,上辊3的一端通过上轴承安装在机架1上,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倒头5上,倒头5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上轴承靠近倒头5的一端设置有轴承挡圈板6,因卷板工序完成后需把倒头5进行放倒从而使得加工板料拿出,在倒头5放倒和支撑的过程中,上轴承与倒头5之间长期处于摩擦状态,容易造成上轴承的磨损,轴承挡圈板6的设置有效避免了上轴承靠近倒头5一端的磨损,提高上轴承的使用寿命;如图3所示,所述轴承挡圈板6以上轴承横向中心线为界线分成上轴承挡圈板体和下轴承挡圈板体,上轴承挡圈板体和下轴承挡圈板体连接成轴承挡圈板6;若是轴承挡圈板6分成多片制作时会出现上轴承内圈窜动挡力受力不足,分成两片制作既能保证轴承挡圈板6具有稳定的性能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且轴承挡圈板6采用45#钢制作,具有较高的强度与耐磨损能力,有效提高轴承挡圈板6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轴承挡圈板6采用分体式制作,上下两半用紧固螺栓固定,拆卸方便且紧固性能好,采用两片式连接固定成形,改变了以往轴承挡圈板一体式制作,使得轴承挡圈板6在发生损坏的前提下能够方便操作,不需要拆卸上轴承,减少劳动成本,从而压缩了机床恢复周期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既减少了修理的人工费用,又避免上轴承拆卸时发生意外损伤,有效提高整个操作过程的安全性能;优选的,上轴承挡圈板体的下部和下轴承挡圈板体的上部均为阶梯形,阶梯形的上轴承挡圈板体和阶梯形的下轴承挡圈板体之间相互配合进行安装,使得连接关系更为灵活方便;更进一步的,上轴承挡圈板体的下部和下轴承挡圈板体的上部均设置有安装孔,紧固装置穿过安装孔将上轴承挡圈板体和下轴承挡圈板体固定连接,通过紧固螺钉或紧固螺栓等紧固装置进一步加强两个轴承挡圈板体之间的连接,使得工作过程稳定,不易发生松动。

更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倒头5内部设置有内衬51,所述内衬51与倒头5中的支撑圈连接;本实用新型对倒头5进行车床加工,对倒头5内部的支撑圈内孔进行车铣,使支撑圈内孔扩大但是支撑圈内孔的内径不发生变化,扩大的部分加装内衬51填充,且将内衬51经过渗碳处理,有效加强内衬51的强度;具体的,所述内衬51为一块钢板,因支撑圈与上轴承长期处于摩擦的状态,使得支撑圈容易损坏从而倒头5发生磨损及变形;内衬51的设置有效加强了支撑圈的整体强度,且将对支撑圈的磨损转变为对内衬51的磨损,使得当内衬51磨损时只需更换内衬51,减小劳动强度,并且内衬51的更换与安装较为简便;减小维修的工作量;更进一步的,所述内衬51通过沉头螺栓与支撑圈固定,沉头螺栓方便安装与拆卸,且紧固性能较好,利用沉头螺栓对内衬51和支撑圈进行固定时,沉头螺栓能够在平面外观上看不到螺栓中凸起的头部,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实施例2

基本同实施例1,优选的,上辊3与机架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平衡块4;且平衡块4的一个侧面紧贴着机架1,在取出工件时倒头5发生倾倒,上辊3没有倒头5支撑由于自身重力影响将会发生失衡,而另一端设置有平衡块4且紧靠机架1,对上辊3起到固定作用,达到平衡的目的,有效提高了整个过程的安全性;更具体的,所述平衡块4的截面为圆形、方形或梯形,结构简单,使得平衡块4与上辊3之间的安装与拆卸;所述上辊3中间部分呈圆柱形,两端为截面直径向端部逐渐减小的圆锥形,有效补偿了上辊3受力时所产生的挠度,延长了上辊3的工作寿命,且结构简单,为企业节约成本;优选的,上轴承轴承座的端部设置有散热孔,有效使得上辊3转动产生的摩擦热能通过散热孔散去,避免了轴承座因高温磨损发生损坏,有效提高了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优选的,所述散热孔上设置有孔盖,当卷板机不进行工作的时候,盖上孔盖对散热孔起到一个密封作用,有效避免外界干扰物进入到散热孔内影响其散热功能,对散热孔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卷板机,包括机架(1),两个下辊(2)通过下轴承设置在机架(1)两端之间,上辊(3)设置在两个下辊(2)之间的正上方,上辊(3)的一端通过上轴承安装在机架(1)上,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倒头(5)上,倒头(5)设置在机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靠近倒头(5)的一端设置有轴承挡圈板(6),所述轴承挡圈板(6)以上轴承横向中心线为界线分成上轴承挡圈板体和下轴承挡圈板体,上轴承挡圈板体和下轴承挡圈板体连接成轴承挡圈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上轴承挡圈板体的下部和下轴承挡圈板体的上部均为阶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上轴承挡圈板体的下部和下轴承挡圈板体的上部均设置有安装孔,紧固装置穿过安装孔将上轴承挡圈板体和下轴承挡圈板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头(5)内部设置有内衬(51),所述内衬(51)与倒头(5)中的支撑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51)通过沉头螺栓与支撑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上辊(3)与机架(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平衡块(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块(4)的截面为圆形、方形或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3)中间部分呈圆柱形,两端为截面直径向端部逐渐减小的圆锥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上轴承轴承座的端部设置有散热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卷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上设置有孔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卷板机,属于锻压设备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卷板机上辊中转动部位磨损更换维修较为繁琐、轴承寿命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板机,它包括机架,两个下辊通过下轴承设置在机架两端之间,上辊设置在两个下辊之间的正上方,上辊的一端通过上轴承安装在机架上,另一端活动安装在倒头上,倒头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上轴承靠近倒头的一端设置有轴承挡圈板,所述轴承挡圈板分成上、下两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轴承靠近倒头的一端设置有轴承挡圈板,对轴承起到保护作用;且该轴承挡圈板采用分体式制作在不丢失原有轴承挡圈板功能的前提下,轴承挡圈板在发生损坏的前提下能够方便操作,不需拆卸上轴承,减少劳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田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马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4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