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栈桥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栈桥的贝雷梁在使用中的竖向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贝雷梁结构简单、轻巧、快速、经济、用途广泛、适用性强、组合结构系统好、互换性且容易组装,在抢修及路桥施工行业中广泛应用。在路桥施工行业,贝雷梁多用于临时支架搭设、临时跨河及道路钢栈桥等。钢栈桥作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跨沟渠、河道的临时施工通道,在桥梁施工中常用。
通常贝雷梁搭设在承重梁上,贝雷梁的长度方向与承重梁的长度的方向垂直搭设,贝雷梁搭设在承重梁上的受力点需要在贝雷梁的竖梁处才能支撑住最大的载荷,竖梁的贝雷梁上的承重结构,然而由于河道地质层的原因钢管桩的埋设间隔往往不均匀,而又由于承重梁是搭设在钢管桩上,这也就导致了承重梁之间的间隔不均匀,所以承重梁的贝雷梁的支撑处不一定位于贝雷梁的竖梁处,减弱了贝雷梁的最大载荷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栈桥的贝雷梁在使用中的竖向加强结构,可以用于解决贝雷梁由于受力支撑点偏离承重结构而导致最大载荷减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用于贝雷梁上的竖向加强结构,包括贝雷梁,贝雷梁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贝雷梁的承重梁,贝雷梁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弦杆与位于下方的下弦杆,承重梁支撑下弦杆,承重梁与下弦杆垂直设置,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设有加强立杆,加强立杆竖直设置,加强立杆的下端固定于下弦杆上,并且位于下弦杆与承重梁的支撑处,加强立杆的上端与上弦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方案,加强立杆包括槽钢,槽钢竖直设置,槽钢的俯视形状呈“[”形,槽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槽钢的开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优选方案,两个槽钢通过加劲板加强连接,槽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加劲板,一块加劲板同时贴敷在两个槽钢位于同一侧的侧壁上并且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方案,加强立杆的上端与下端均设有一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杆均与加强立杆垂直设置并且固定连接,两块连接板与上弦杆以及下弦杆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优选方案,加强立杆与两块连接板的连接处均设有牛腿。
进一步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连接均为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贝雷梁搭设时,竖向加强结构安装在贝雷梁在承重梁上的受力处,以便解决贝雷梁由于受力支撑点偏离承重结构而导致最大载荷减弱的问题,通过竖向加强结构增大了贝雷梁的最大载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强立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立杆与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贝雷梁;101、上弦杆;102、下弦杆;103、竖梁;2、承重梁;3、钢管桩;4、加强立杆;401、槽钢;402、加劲板;403、连接板;404、牛腿;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用于贝雷梁1上的竖向加强结构,包括贝雷梁1,贝雷梁1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贝雷梁1的承重梁2,贝雷梁1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弦杆101与位于下方的下弦杆102,上弦杆101与下弦杆102之间通过竖梁103连接支撑,竖梁103起到承重作用,承重梁2支撑下弦杆102,承重梁2设置于钢管桩3上,承重梁2与下弦杆102交叉垂直设置,上弦杆101与下弦杆102之间设有加强立杆4,加强立杆4竖直设置,加强立杆4的下端固定于下弦杆102上,并且位于下弦杆102与承重梁2的支撑处,加强立杆4的上端与上弦杆101固定连接,当承重梁2支撑下弦杆102的作用点与承重的竖梁103位置不对应时,在上弦杆101与下弦杆102之间设加强立杆4用于替代竖梁103,加强立杆4的作用于竖梁103相同。
进一步优选方案,加强立杆4包括槽钢401,槽钢401竖直设置,槽钢401的俯视形状呈“[”形,槽钢4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槽钢401的开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优选方案,两个槽钢401通过加劲板402加强连接,槽钢4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加劲板402,一块加劲板402同时贴敷在两个槽钢401位于同一侧的侧壁上并且固定连接,加劲板402将两个槽钢401连接,增加了两个槽钢401的结构性。
进一步优选方案,加强立杆4的上端与下端均设有一块连接板403,两块连接杆均与加强立杆4垂直设置并且固定连接,连接板上均设有安装孔5,两块连接板403与上弦杆101以及下弦杆102通过通过安装孔5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加强立杆4,增加加强立杆4重复使用的寿命。
进一步优选方案,加强立杆4与两块连接板403的连接处均设有牛腿404,牛腿404加强了加强立杆4固定在连接板403上的稳固性,加强立杆4与连接板403的连接处不易断裂。
进一步优选方案,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连接均为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一种用于贝雷梁上的竖向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贝雷梁,贝雷梁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贝雷梁的承重梁,贝雷梁包括位于上方的上弦杆与位于下方的下弦杆,承重梁支撑下弦杆,承重梁与下弦杆垂直设置,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设有加强立杆,加强立杆竖直设置,加强立杆的下端固定于下弦杆上,并且位于下弦杆与承重梁的支撑处,加强立杆的上端与上弦杆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贝雷梁上的竖向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立杆包括槽钢,槽钢竖直设置,槽钢的俯视形状呈“[”形,槽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槽钢的开口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贝雷梁上的竖向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槽钢通过加劲板加强连接,槽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加劲板,一块加劲板同时贴敷在两个槽钢位于同一侧的侧壁上并且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贝雷梁上的竖向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立杆的上端与下端均设有一块连接板,两块连接杆均与加强立杆垂直设置并且固定连接,两块连接板与上弦杆以及下弦杆通过螺栓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贝雷梁上的竖向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强立杆与两块连接板的连接处均设有牛腿。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贝雷梁上的竖向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连接均为焊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