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电安全管理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2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监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电安全管理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性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深入,电能表不再仅作为单一计费仪表,而是向智能化、系统化、模块化和多元化的系统终端发展。多功能、多费率、预付费、电能质量分析、电网运行状态监测、通信与自动抄表等已成为标准配置,功能日益强大,技术含量大幅增加,智能电表由此应运而生。智能电表已由“自动抄表功能”与“负荷控制功能”逐步升级为“用电信息采集体系”,并向“高级测量体系”过渡。

市场常见的智能电表由以下几个模块构成:

(1)电源模块,给电能表提供工作电源;

(2)计量模块,利用对电压和电流采样,通过计量芯片转换为实际电能的数字数据(电能脉冲)输出;

(3)显示模块,用来显示电量和相关数据;

(4)通信模块,用来和主机通信,数据传输的通道;

(5)安全模块,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6)时钟模块,为系统提供实时时钟,作为电量冻结、费率切换的依据;

(7)存储模块,用来存储电能表参数、电量、历史数据等;

(8)通断电模块,用来控制用户停送电。

目前的智能电表只要是采用监测电量及数据回传部分锁在电表箱内,并上锁、固定一次性铅封带。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人为破坏电表箱,从而进行调表、越过电表接线等违规操作。

但是经过申请人实际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目前主要采用挂锁锁紧电表箱,这种挂锁容易被透开,而且一次性铅封带容易被替换,从而使得部分电表被调或电表箱被打开后无法及时发现,这无疑会对电力公司造成损失,而且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其通过远程指令开锁,从而能够防止电表箱被非法打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包括电表、电表箱,所述电表箱内侧为内腔,内腔一端通过铰接轴与安装块一端铰接,安装块固定在安装板上;

所述电表安装在内腔内且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电表箱另一端上设置有锁槽,所述锁槽与锁杆一端卡合装配,锁杆另一端穿过固定壳后装入第一安装腔内与电磁铁的伸缩轴连接固定;电磁铁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

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还分别安装有两个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一端接触导电,所述第二导电片具有向电表箱、与第二导电片分离的弹力,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检测杆一端铰接,检测杆另一端穿过固定壳后与电表箱外壁顶紧;

其中一个检测组件的第二导电片与第一检测导线一端导电连接,第一检测导线另一端与电阻串联后与电流表的负极接入端导电连接,电流表的正极接入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导电连接,两个检测组件的第一导电片之间通过第二检测导线导电连接;另一检测组件的第二导电片通过第三检测导线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表箱另一端上设置有凸缘。

优选地,电流表的信号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从而能够将其电信号输入mcu,mcu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并进行参数计算;mcu的信号端还与网络模块的信号端通讯连接,网络模块用于将mcu与外部服务器联网;

电磁铁的进电端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导电连接,继电器的静触点与直流电源的电极导电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杆位于第一安装腔内的部分上设置有限位环,且锁杆位于限位环与隔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压簧,第一压簧用于对锁杆产生向锁槽推动的弹力,隔板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第一绝缘块,第一绝缘块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导电块,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压紧、接触导电,所述第二导电块固定在第二绝缘块上,所述第一绝缘块、第二绝缘块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绝缘块与开关杆一端装配固定,开关杆另一端穿过挡板后与动力销装配固定,挡板固定在第二安装腔内,且开关杆位于挡板与第二绝缘块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二压簧;第一导电块与进电导线导电连接,第二导电块与出电导线导电连接,出电导线用于向室内供电。

优选地,所述动力销一端装入让位槽内,让位槽设置在开关板上,开关板一端与第二安装腔内壁通过转轴铰接。

优选地,在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止回组件,所述止回组件包括止回杆、止回外壳,所述止回外壳内部为中空的伸缩腔,所述止回杆一端装入伸缩腔内且止位杆位于伸缩腔内的一端上固定有滑环,滑环与伸缩腔可轴向滑动装配;

所述滑环与伸缩腔封闭端之间安装有第三压簧,第三压簧用于对止回杆产生向远离伸缩腔移动的弹力;所述开关板上还设置有驱动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通过电磁铁开锁的方式能够实现远程指令控制,从而使得每一次开锁均需要授权且获得记录,这种方式可以责任到人,从而防止维护人员做出违法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块第一导电片是否通电来判断电表箱是否被打开,从而及时他人撬开电表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f1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止回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图3,一种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包括电表410、电表箱210,所述电表箱210内侧为内腔211,内腔211一端通过铰接轴311与安装块120一端铰接,安装块120固定在安装板110上;电表410为现有用于检测用电能耗的电能表。

所述电表410安装在内腔211内且固定在安装板110上,所述电表箱210另一端上设置有凸缘212、锁槽213,所述锁槽213与锁杆421一端卡合装配,锁杆421另一端穿过固定壳130后装入第一安装腔131内与电磁铁420的伸缩轴连接固定,电磁铁420通电后可以将锁杆421下拉;电磁铁420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31内;

所述第一安装腔131内还分别安装有两个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片433,第一导电片433与第二导电片432一端接触导电,所述第二导电片432具有向电表箱210、与第二导电片432分离的弹性,所述第二导电片432与检测杆431一端铰接,检测杆431另一端穿过固定壳130后与电表箱外壁顶紧,从而使得电表箱210外壁驱动检测杆431克服第二导电片432的弹力与第一导电片433接触导电;

其中一个检测组件的第二导电片432与第一检测导线441一端导电连接,第一检测导线441另一端与电阻串联后与电流表的负极接入端导电连接,电流表的正极接入端与直流电源(电池或恒流源)的正极导电连接,两个检测组件的第一导电片433之间通过第二检测导线442导电连接;另一检测组件的第二导电片433通过第三检测导线443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电流表的信号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从而能够将其电信号输入mcu,mcu用于收发解析控制指令、并进行参数计算。mcu的信号端还与网络模块的信号端通讯连接,网络模块用于将mcu与外部服务器联网,网络模块可以是gprs模块、5g模块、wifi模块、有线网卡等;

电磁铁的进电端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导电连接,继电器的静触点与直流电源的电极导电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mcu可以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静触点导电连接,从而使得电磁铁进电以将锁杆421下拉,从而使得锁杆421脱离锁槽213,此时可以打开电表箱。

当电表箱打开后,检测杆431在第二导电片432的弹力作用下向上顶起,而第二导电片432与第一导电片433分离;此时电流表检测不到电流,mcu判断为电表箱打开,此时如果mcu没有收到过使继电器闭合的指令,则判断为非法打开,然后通过无线模块向服务器发送警示信息。

所述锁杆421位于第一安装腔131内的部分上设置有限位环511,且锁杆421位于限位环511与隔板133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压簧610,第一压簧610用于对锁杆421产生向锁槽推动的弹力,隔板133固定在第一安装腔131内。

所述第二安装腔132内安装有第一绝缘块520,第一绝缘块520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导电块451,第一导电块451与第二导电块452压紧、接触导电,所述第二导电块452固定在第二绝缘块530上,所述第一绝缘块520、第二绝缘块530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绝缘块530与开关杆550一端装配固定,开关杆550另一端穿过挡板140后与动力销330装配固定,挡板140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32内,且开关杆550位于挡板140与第二绝缘块530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二压簧540,第二压簧540用于对第二绝缘块530产生向第一绝缘块520移动的弹力,从而保证第一导电块451与第二导电块452压紧、接触导电。第一导电块451与进电导线导电连接,第二导电块452与出电导线导电连接,出电导线用于向室内供电。

所述动力销330一端装入让位槽561内,让位槽561设置在开关板560上,开关板560一端与第二安装腔132内壁通过转轴320铰接。需要断开进电导线与出电导线之间的电流时,将开关板560以转轴320为中心转动即可驱动开关杆550克服第二压簧弹力带动第二绝缘块向开关板移动,也就使得第一导电块451与第二导电块452分离。

优选地,为了避免第一导电块451与第二导电块452分离后在第二压簧作用下自动再次接触导电,申请人还在第二安装腔132内安装有止回组件,所述止回组件包括止回杆710、止回外壳720,所述止回外壳720内部为中空的伸缩腔721,所述止回杆710一端装入伸缩腔721内且止位杆710位于伸缩腔721内的一端上固定有滑环711,滑环711与伸缩腔721可轴向滑动装配;

所述滑环711与伸缩腔721封闭端之间安装有第三压簧730,第三压簧730用于对止回杆710产生向远离伸缩腔721移动的弹力;所述开关板560上还设置有驱动斜面562。

打开开关板560以转轴为中心转动打开时,驱动斜面562与止回杆710端部接触,从而使得驱动斜面562将止回杆710克服第三压簧弹力下移,直到开关板560穿过止回杆710,第三弹簧驱动止回杆710上移,从而阻挡开关板560在第二压簧所用下复位。本实施例中,止回外壳720固定在第二安装腔132内上。需要恢复供电时,只需要手动将止回杆710克服第三压簧弹力压入伸缩腔721内,从而使得开关板复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包括电表、电表箱,所述电表箱内侧为内腔,内腔一端通过铰接轴与安装块一端铰接,安装块固定在安装板上;其特征是:

所述电表安装在内腔内且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电表箱另一端上设置有锁槽,所述锁槽与锁杆一端卡合装配,锁杆另一端穿过固定壳后装入第一安装腔内与电磁铁的伸缩轴连接固定;电磁铁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

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还分别安装有两个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一端接触导电,所述第二导电片具有向电表箱、与第二导电片分离的弹力,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检测杆一端铰接,检测杆另一端穿过固定壳后与电表箱外壁顶紧;

其中一个检测组件的第二导电片与第一检测导线一端导电连接,第一检测导线另一端与电阻串联后与电流表的负极接入端导电连接,电流表的正极接入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导电连接,两个检测组件的第一导电片之间通过第二检测导线导电连接;另一检测组件的第二导电片通过第三检测导线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其特征是:所述电表箱另一端上设置有凸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其特征是:电流表的信号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从而能够将其电信号输入mcu,mcu的信号端还与网络模块的信号端通讯连接,网络模块用于将mcu与外部服务器联网;

电磁铁的进电端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导电连接,继电器的静触点与直流电源的电极导电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端与mcu的信号端通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其特征是:所述锁杆位于第一安装腔内的部分上设置有限位环,且锁杆位于限位环与隔板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一压簧,第一压簧用于对锁杆产生向锁槽推动的弹力,隔板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第一绝缘块,第一绝缘块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导电块,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压紧、接触导电,所述第二导电块固定在第二绝缘块上,所述第一绝缘块、第二绝缘块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第二绝缘块与开关杆一端装配固定,开关杆另一端穿过挡板后与动力销装配固定,挡板固定在第二安装腔内,且开关杆位于挡板与第二绝缘块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第二压簧;第一导电块与进电导线导电连接,第二导电块与出电导线导电连接,出电导线用于向室内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其特征是:所述动力销一端装入让位槽内,让位槽设置在开关板上,开关板一端与第二安装腔内壁通过转轴铰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其特征是:在第二安装腔内安装有止回组件,所述止回组件包括止回杆、止回外壳,所述止回外壳内部为中空的伸缩腔,所述止回杆一端装入伸缩腔内且止位杆位于伸缩腔内的一端上固定有滑环,滑环与伸缩腔可轴向滑动装配;

所述滑环与伸缩腔封闭端之间安装有第三压簧,第三压簧用于对止回杆产生向远离伸缩腔移动的弹力;所述开关板上还设置有驱动斜面。

技术总结
一种用电安全管理终端,包括电表、电表箱,电表箱另一端上设置有锁槽,锁槽与锁杆一端卡合装配,锁杆另一端穿过固定壳后装入第一安装腔内与电磁铁的伸缩轴连接固定;电磁铁固定在第一安装腔内;第一安装腔内还分别安装有两个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一端接触导电,第二导电片与检测杆一端铰接;其中一个检测组件的第二导电片与第一检测导线一端导电连接,第一检测导线另一端与电阻串联后与电流表的负极接入端导电连接,电流表的正极接入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导电连接,两个检测组件的第一导电片之间通过第二检测导线导电连接;另一检测组件的第二导电片通过第三检测导线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导电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跃;张上彪;帅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环能新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4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