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鼠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2


本实用新型属于鼠害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林下有害鼠类的捕捉方法。



背景技术:

树林中的有害鼠类缺少天敌时会大量繁殖,加之出现食物短缺时,鼠类不得不依靠树皮、树根等作为食物,对林木形成很大威胁。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低、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可以使用鼠夹、地箭和弓形夹等工具进行人工灭鼠。但是通过上述工具灭鼠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灭鼠成功率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鼠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灭鼠成功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鼠装置布置在鼠洞出口,可大大提高捕鼠灭鼠的成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捕鼠装置,包括:

触碰物,设置在鼠洞的水平洞道内且用于等待鼠洞内的害鼠触碰发生移动;

探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水平洞道的洞口,设有等待所述触碰物触碰的感知件,所述感知件用于在所述触碰物的触碰下由固定状态被释放;

杠杆组件,设于所述水平洞道上方的地面上,设有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转杆,所述转杆的第一端通过绳索与所述感知件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二端设有可落下的重物块,所述重物块下方设有与所述水平洞道对正的钢针。

进一步地,所述感知件为位于所述洞口外的横杆,所述探测组件还包括挡杆,所述挡杆用于在所述绳索向上牵拉所述横杆时对所述横杆进行按压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挡杆设有两个且分别插设在所述洞口两侧的立壁上,所述挡杆的伸出端用于按压固定所述横杆。

进一步地,所述触碰物为由鼠洞洞口处的土壤制作而成的土球。

进一步地,所述杠杆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转杆借助所述支架设置在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杆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绳索的线槽,所述绳索活动设置在所述线槽内,所述绳索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另一端连接所述重物块。

进一步地,所述绳索的上端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一端、下端连接所述横杆,所述转杆的第二端设有挂钩,所述重物块可脱落的连接在所述挂钩上。

进一步地,所述挂钩为弧形且弧度不大于180度,所述挂钩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所述挂钩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转杆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朝向所述转杆外侧,所述挂钩的下端设有用于挂接所述重物块的短块。

进一步地,所述钢针设有多个且顶端设有与针杆垂直的顶板。

进一步地,所述洞口外设置有用于遮光的杂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鼠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鼠洞内的害鼠出洞时受到触碰物的阻挡,为了出洞必须推动触碰物,从而触发探测组件的所述感知件动作,由被固定状态变为自由状态,导致转杆的第一端失去向下的拉力,设于转杆第二端的重物块由高出自由落下,砸击钢针;钢针高速插入水平洞道中,并插入位于水平洞道中的害鼠体内,将害鼠击杀或击伤,实现对害鼠的捕杀;借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鼠装置对害鼠进行捕杀的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本捕鼠装置失效后能够重新布置、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捕鼠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捕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视图;

图4为图2中c处的放大视图;

图5为设有线槽的转杆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设有挂钩的转杆挂钩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平洞道;2、触碰物;3、转杆;31、支架;4、重物块;5、钢针;6、探测组件;61、横杆;62、挡杆;7、绳索;71、线槽;8、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鼠装置进行说明。所述捕鼠装置,包括触碰物2、探测组件6和杠杆组件;触碰物2设置在鼠洞的水平洞道1内且用于等待鼠洞内的害鼠触碰发生移动;探测组件6设置在水平洞道1的洞口,设有等待触碰物2触碰的感知件,所述感知件用于在触碰物2的触碰下由固定状态被释放;所述杠杆组件设于水平洞道1上方的地面上,设有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转杆3,转杆3的第一端通过绳索7与所述感知件连接,转杆3的第二端设有可落下的重物块4,重物块4下方设有与水平洞道1对正的钢针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鼠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鼠洞内的害鼠出洞时受到触碰物2的阻挡,为了出洞必须推动触碰物2,从而触发探测组件6的感知件动作,所述感知件由被固定状态变为自由状态,导致转杆3的第一端失去向下的拉力,设于转杆3第二端的重物块4由高出自由落下,砸击钢针5;钢针5高速插入水平洞道1中,并插入位于水平洞道1中的害鼠体内,将害鼠击杀或击伤,实现对害鼠的捕杀;借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鼠装置对害鼠进行捕杀的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本捕鼠装置失效后能够重新布置、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捕鼠成本。

需要注意的时,鼠洞洞口处的洞道一般为竖直或倾斜走向,布置本捕鼠装置时,需要将洞口挖开,直至露出鼠洞的水平洞道1。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感知件为位于所述洞口外的横杆61,探测组件6还包括挡杆62,挡杆62用于在绳索7向上牵拉横杆61时对横杆61进行按压固定。

横杆61作为与触碰物2直接接触的感知件,结构简单,容易获取,甚至能够就地取材,使用形状较为规则粗细合适的树枝作为横杆61。横杆61处于被按压状态时,对转杆3的第一端具有向下的拉力,绳索7处于绷紧状态,此时位于杠杆另一端,即位于转杆3第二端的重物块4因绳索7的约束处于悬空状态;一旦横杆61因触碰物2的触碰脱离挡杆62的按压后,横杆61处于自由状态,重物块4失去绳索7的约束自由落下,砸向所述钢针5。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和图4,挡杆62设有两个且分别插设在所述洞口两侧的立壁上,挡杆62的伸出端用于按压固定横杆61。

挡杆62本身结构简单,容易获取,其固定结构也容易实现,同上一实施例中的横杆61一样,可以使用形状较为规则且粗细合适的树枝作为挡杆62,且能够直接插入水平洞道1出口两侧的竖向土壤立壁上进行固定。具体的,所述挡杆62伸出端与横杆61抵接的下侧表面上设有弧形倒角,进一步增加横杆61的灵敏度,保证横杆61在触碰物2轻微的触碰下即可脱离挡杆62的按压,释放对转杆3第一端的下拉约束。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触碰物2为由鼠洞洞口处的土壤制作而成的土球。土球能够灵敏的探测到害鼠的触碰,害鼠由洞内向洞外稍微推动土球后,土球即可滚动触碰横杆61,使横杆61脱离挡杆62的按压处于自由状态。具体的,所述土球采用挖开鼠洞的洞口时挖出的土壤制作而成,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持鼠洞出口处原有的气味等环境因素,降低害鼠的警惕心理,诱导其推动土球触发探测组件6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杠杆组件还包括支架31,转杆3借助支架31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支架31可以为门架式,具有两根立柱和一根横梁;转杆3借助垂直设置在杆身上的套筒与上述横梁转动连接,实现在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所述支架31也可以只设有一根立柱,立柱上端设有用于铰接转杆3的悬杆,转杆3与悬杆的铰接方式与转杆3与上述横梁的铰接方式相同。具体的,转杆3与上述悬杆或横梁的铰接位置位于转杆3的杆身上且靠近转杆3的第二端,以便减小第二端的力臂,增大第一端的力臂,在横杆61对转杆3第一端向下的拉力一定的情况下,保证重物块4具有足够的重量,能够对钢针5形成足够大的冲击。具体的,所述支架31可以通过底座等形式固设在地面上,也可以将支架31的立柱直接插设在地面上达到固定的目的;支架31的形式较为灵活,可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最合适的形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转杆3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容纳绳索7的线槽71,绳索7活动设置在线槽71内,绳索7的一端连接横杆61另一端连接重物块4。

本实施例中所述捕鼠装置布置完成后,害鼠为碰触土球之前的状态是,转杆3处于水平状态或大致水平的状态,绳索7的一端从转杆3的第二端垂直连接重物块4使之保持悬空;绳索7的另一端沿线槽71绕过转杆3的杆身后从转杆3的第一端垂下与横杆61绑扎固定;位于线槽71内的一段绳索7为与转杆3重合的水平段,线槽71的作用是使转杆3能够稳定托举绳索7的水平段,使绳索7不会从转杆3的杆身脱落。具体的,所述线槽71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上端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穿过转杆3的通孔,即转杆3为中空管;当转杆3为中空管时绳索7从所述转杆3中穿过,两端从转杆3的两端垂下。具体的,所述绳索7绑扎在横杆61杆身的中点处。

本实施例中,当害鼠触碰土球导致探测组件6动作后,重物块4的自由下落会通过绳索7拉动横杆61上升;转杆3第一端距横杆61的高度大于转杆3第二端距钢针5的距离,因此横杆61的上升不会与转杆3的第一端卡住影响重物块4的自由下落。当捕鼠装置完成一次捕鼠失效后,只需将绳索7重新布置回线槽71内,将横杆61重新置于被挡杆62按压固定的状态即可使捕鼠装置重新生效,对鼠洞内的其他害鼠进行捕捉,简单方便高效的对捕鼠装置进行循环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绳索7的上端连接转杆3的第一端、下端连接横杆61,转杆3的第二端设有挂钩8,重物块4可脱落的连接在挂钩8上。

与上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绳索7不与重物块4连接,重物块4借助挂钩8悬置在转杆3的第二端;当转杆3保持水平状态时重物块4可挂接在挂钩8上,当探测组件6动作,横杆61脱离挡杆62的按压后,转杆3在重物块4作用下第二端向下转动;转杆3第二端向下转动致使重物块4从挂钩8上脱离自由落下,实现对钢针5的砸击。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挂钩8为弧形且弧度不大于180度,挂钩8与转杆3固定连接,挂钩8的开口方向与转杆3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朝向转杆3外侧,挂钩8的下端设有用于挂接重物块4的短块。本实施例中的挂钩8的结构在转杆3水平时可以挂接重物块4,转动时挂钩8的开口向下倾斜,可以释放重物块4。需要注意的时,本实施例中为了使重物块4保持悬置,转杆3需保持水平状态或转杆3的第二端稍微上翘的倾斜状态;具体的,所述重物块4的上端设有下挂钩与所述挂钩8配合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述钢针5设有多个且顶端设有与针杆垂直的顶板。设置多个钢针5能够提高捕杀害鼠的成功率。所述顶板的作用是保证重物块4更好的将砸击力传递到钢针5上,使钢针5产生瞬时高速,垂直向下插入害鼠体内。具体的,如图1所示,钢针5一般插入水平洞道1上方土壤一定深度,使钢针5的尖端位于水平洞道1的洞顶处,较小钢针5的针尖与水平洞道1内的害鼠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捕杀害鼠的成功率;另外,如图1所示,布置钢针5时须注意钢针5沿水平洞道1长度方向的位置,保证其位于害鼠推动土球时害鼠所在位置的上方,与害鼠的身体对正,优选的,尽量与害鼠的脖颈等要害部位对正。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洞口外设置有用于遮光的杂草。即在图1中水平洞道1右端出口外的梯形区域内填充杂草,修复挖开鼠洞洞口时对水平洞道1的环境破坏,防止光亮进入水平洞道1的出口处,导致害鼠因发现环境改变而引起警觉,使害鼠能够顺利推动土球触发探测组件6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碰物,设置在鼠洞的水平洞道内且用于等待鼠洞内的害鼠触碰发生移动;

探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水平洞道的洞口,设有等待所述触碰物触碰的感知件,所述感知件用于在所述触碰物的触碰下由固定状态被释放,所述感知件为位于所述洞口外的横杆,所述探测组件还包括挡杆,所述挡杆用于在绳索向上牵拉所述横杆时对所述横杆进行按压固定;

杠杆组件,设于所述水平洞道上方的地面上,设有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转杆,所述转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绳索与所述感知件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二端设有可落下的重物块,所述重物块下方设有与所述水平洞道对正的钢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杆设有两个且分别插设在所述洞口两侧的立壁上,所述挡杆的伸出端用于按压固定所述横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物为由鼠洞洞口处的土壤制作而成的土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转杆借助所述支架设置在地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上沿长度方向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绳索的线槽,所述绳索活动设置在所述线槽内,所述绳索的一端连接所述横杆另一端连接所述重物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的上端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一端、下端连接所述横杆,所述转杆的第二端设有挂钩,所述重物块可脱落的连接在所述挂钩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为弧形且弧度不大于180度,所述挂钩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所述挂钩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转杆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朝向所述转杆外侧,所述挂钩的下端设有用于挂接所述重物块的短块。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设有多个且顶端设有与针杆垂直的顶板。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捕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口外设置有用于遮光的杂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鼠装置,属于鼠害防治技术领域,包括触碰物、探测组件和杠杆组件,所述触碰物设置在鼠洞的水平洞道内且用于等待鼠洞内的害鼠触碰发生移动,所述探测组件设置在所述水平洞道的洞口,设有等待所述触碰物触碰的感知件,所述感知件用于在所述触碰物的触碰下由固定状态被释放,所述杠杆组件设于所述水平洞道上方的地面上,设有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转杆,所述转杆的第一端通过绳索与所述感知件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二端设有可落下的重物块,所述重物块下方设有与所述水平洞道对正的钢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鼠装置,捕鼠成功率高且可循环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勇;高云昌;刘泽勇;吴伯军;马增旺;邢存旺;张金香;崔怀仙;赵广智;刘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4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