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门窗,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感应式升降窗。
背景技术:
窗户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通风和采光。升降窗是其中的一种,其相对平开窗在开启时因为往往占用的窗户上部空间,所以适用性和使用效果相对较佳。
公告号为cn201705104u的专利-组合式电动玻璃升降窗,由固定窗、定位窗、滑动窗、玻璃和驱动装置构成,固定窗、定位窗和滑动窗的中部皆设有玻璃,驱动装置与滑动窗活动连接,所述定位窗与滑动窗之间设有驱动机构固定框,驱动装置设在驱动机构固定框内,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齿轮与滑动窗上的齿条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升降窗,其由于增加了驱动装置,可以根据环境情况,自动开启和关闭窗户,操作相对简单,但是其使用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大人不在家中,而家中又仅有儿童时,则自动升降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式升降窗,其可减小儿童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隐患,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感应式升降窗,包括窗框、设置于窗框内的固定窗扇以及竖直滑移连接于窗框的活动窗扇,所述窗框还连接有用于驱使活动窗扇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耦接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用于探测驱动装置的开关附近是否有人的运动感应器、耦接于运动感应器的控制件以及耦接于控制件的执行件,所述执行件耦接于驱动装置并通断其电源回路,所述感应装置还包括童锁开关,所述童锁开关串联于执行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家长离开家时,其可以操作童锁开关导通执行件的电路,即启用感应装置;后续当家中的儿童靠近驱动装置的开关时,其被运动感应器感应到并输出感应信号到控制件,此时控制件控制执行件断开驱动装置的电路,使其停止工作,以有效减小儿童误操作带来的危险,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更佳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动感应器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耦接于控制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来检测是否有人接近驱动装置的开关,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件包括,
比较器l,其正端耦接于运动感应器的输出端,其负端耦接有基准电压vref;
npn型三极管,其基电极耦接于比较器l的输出端,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耦接电源vcc;
执行件串联于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运动感应器检测到有人靠近,其输出高电平,此时比较器l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导通npn型三极管,使得执行件得电动作断开驱动装置的电路,从而防止儿童误操作驱动装置带来危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运动感应器和比较器l的正端之间正向串联有第一二极管d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第一二极管d1对运动感应器的输出信号做整流,保证比较器l的正端顺利接收高电平,保证其判定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执行件包括继电器km,继电器km的线圈串联于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常闭触点串联于驱动装置的电源回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继电器km来对在驱动装置的电源回路通断做控制;当继电器km的线圈得电,其常闭触点打开,从而断开驱动装置的电源回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童锁开关为手动回复开关k且串联于继电器km的线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两个导向槽的相向侧呈开口结构且均位于固定窗扇的前侧或后侧,所述活动窗扇的侧面固定有适配并卡入导向槽的导向滑块,至少一个所述导向槽内竖向设置有丝杆,所述导向滑块上开设有适配丝杆的螺纹孔,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于螺纹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窗框且其输出轴联动丝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丝杆,丝杆带动导向滑块沿导向槽滑动的方式来驱使活动窗扇移动,以实现窗子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窗框的内框沿固定有弹性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位于窗框远离固定窗扇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缓冲垫对活动窗扇和窗框做保护,减小活动窗扇和窗框直接撞击造成的损伤,并减小驱动装置驱动过度造成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窗框上于活动窗扇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限位报警装置,所述限位报警装置包括发声器和串联于发声器的自回复开关,所述自回复开关的触头伸过活动窗扇移动的始末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窗扇移动至靠近始末位置时,其抵接自回复开关的触头,开启发声器,利用发声器发出警示信号提醒用户,以减小活动窗扇移动过度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包括用于探测驱动装置的开关附近是否有人的运动感应器、耦接于运动感应器的控制件以及耦接于控制件的执行件,执行件用于通断驱动装置的电源回路;当家长在离开家时,其可以启用感应装置,后续感应装置在检测到有人接近驱动装置的开关时自动切断驱动装置的电路,以减小儿童误操作带来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局部切除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导向槽内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丝杆和螺纹孔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感应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自回复开关的安装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限位报警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系统框图。
图中:1、窗框;11、导向槽;2、固定窗扇;3、活动窗扇;31、导向滑块;4、驱动装置;41、电机;42、单片机控制器;5、运动感应器;61、丝杆;62、螺纹孔;7、缓冲垫;8、限位报警装置;81、发声器;82、自回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感应式升降窗,参照图1和图2,包括正视图呈竖向长方形的窗框1,在窗框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窗扇2,而下部竖向滑移连接有活动窗扇3,活动窗扇3通过安装在窗框1上的驱动装置4驱动。
参照图2和图3,在窗框1的两侧框边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1,两个导向槽11横向对称且相向侧呈开口结构;导向槽11还位于固定窗扇2朝向室内的一侧。在活动窗扇3的两端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向滑块31,导向滑块31适配并滑移连接于导向槽11。导向槽11的长度大于两倍活动窗扇3的高度,以保证活动窗扇3可以正常开启。
在其中一个导向槽11内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丝杆61;在导向滑块31上开设有适配丝杆61的螺纹孔62,丝杆61穿过螺纹孔62且端部转动连接于导向槽11的端部。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1,电机41固定于窗框1外,其输出轴穿入导向槽11内,电机41通过同中心轴固定于其输出轴的联轴器和丝杆61固定连接。
使用时,用户通过控制电机41来驱使丝杆61转动,丝杆61转动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导向滑块31上下移动(丝杆滑台),从而带动固定导向滑块31的活动窗扇3上下移动。
为防止儿童误操作驱动装置4启闭活动窗扇3引发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感应是否有人在电机41的控制开关附近并用于自动对电机41的电源回路切断,以提供安全性。
参照图4,感应装置包括运动感应器5、耦接于运动感应器5的控制件以及耦接于控制件的执行件。其中运动感应器5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可选择深圳市耐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hc-sr501人体红外感应模块;运动感应器5安装固定于电机41的开关附近,检测端朝向电机41的开关的前方。
控制件主要为电路结构,其集成于pcb板上并配置壳体保护;控制件包括:
比较器l,其正端耦接于运动感应器5的输出端,其负端耦接有基准电压vref;
npn型三极管q,其基电极耦接于比较器l的输出端,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耦接电源vcc;
执行件包括继电器km,继电器km的线圈串联于npn型三极管q的集电极,常闭触电串联于电机41(m)的电源回路。
在运动感应器5未检测到人体时,比较器l输出端低电平;当运动感应器5检测到人体时,其输出高电平,此时比较器l输出高电平,npn型三极管q导通,继电器km的线圈得电,其常闭触点断开,此时电机41无法启动。
感应装置还包括童锁开关,童锁开关为手动回复开关k,例如:单刀单掷开关、按键开关,其串联于继电器km的线圈。
根据上述内容,只需家长在离开家时操作童锁开关导通继电器km的线圈电路即可启用感应装置,后续由感应装置根据是否有人接近电机41的开关来通断其电路,以防止儿童误操作导致危险,从而提高安全性。
为保证安全性,童锁开关的安装位置应相对较高,位于儿童不易触碰的位置,例如:窗框1的上部。
参照图4,在运动感应器5和比较器l的正端之间串联有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耦接于运动感应器5的输出端,负极接比较器l的正端。之所以设置第一二极管d1,是为了对运动感应器5的输出信号做整流,保证其高电平输出相对稳定。
进一步的,在npn型三极管q的基电极串联有电阻r1作为限流电阻;在继电器km的线圈反向并联有第二二极管d2作为续流二极管减小反向电动势,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相对更为稳定。
参照图1,在窗框1的内框沿固定有橡胶制成的缓冲垫7,缓冲垫7位于活动窗扇3的正下方。通过缓冲垫7可以减小活动窗扇3关闭时的碰撞力度并减小电机41驱动过度造成的损伤。
实施例二
感应式升降窗,参照图5和图6,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窗框1上于活动窗扇3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限位报警装置8,限位报警装置8包括发声器81,其可选择蜂鸣器,其连接有电源。在发声器81的电源回路上串联有自回复开关82(常开),上部的自回复开关82通过一横板固定于窗框1的内框沿,下部的自回复开关82固定于窗框1的下部的内框沿;自回复开关82的触头伸过活动窗扇3移动的始末位置线。
当活动窗扇3移动至将要完全闭合或完全打开时,其抵接推动自回复开关82的触头,以开启发声器81报警,从而减小本实用新型电机41驱动过量的几率。
实施例三
感应式升降窗,参照图7,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为提高控制的多样性和方便控制活动窗扇3(标示于图1)启闭,对电机41配置单片机控制器42;单片机控制器42耦接一控制卡,控制卡耦接一电机驱动器,再由电机驱动器耦接电机41,以实现对其控制。此时用户可根据需求,对单片机控制器42耦接无线通讯模块做远程控制改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感应式升降窗,包括窗框(1)、设置于窗框(1)内的固定窗扇(2)以及竖直滑移连接于窗框(1)的活动窗扇(3),所述窗框(1)还连接有用于驱使活动窗扇(3)移动的驱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4)耦接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包括用于探测驱动装置(4)的开关附近是否有人的运动感应器(5)、耦接于运动感应器(5)的控制件以及耦接于控制件的执行件,所述执行件耦接于驱动装置(4)并通断其电源回路,所述感应装置还包括童锁开关,所述童锁开关串联于执行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感应器(5)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所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耦接于控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式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包括,
比较器l,其正端耦接于运动感应器(5)的输出端,其负端耦接有基准电压vref;
npn型三极管,其基电极耦接于比较器l的输出端,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耦接电源vcc;
执行件串联于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式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感应器(5)和比较器l的正端之间正向串联有第一二极管d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式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件包括继电器km,继电器km的线圈串联于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常闭触点串联于驱动装置(4)的电源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式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童锁开关为手动回复开关k且串联于继电器km的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11),两个导向槽(11)的相向侧呈开口结构且均位于固定窗扇(2)的前侧或后侧,所述活动窗扇(3)的侧面固定有适配并卡入导向槽(11)的导向滑块(31),至少一个所述导向槽(11)内竖向设置有丝杆(61),所述导向滑块(31)上开设有适配丝杆(61)的螺纹孔(62),所述丝杆(61)螺纹连接于螺纹孔(62),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电机(41),所述电机(41)固定于窗框(1)且其输出轴联动丝杆(6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式升降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的内框沿固定有弹性的缓冲垫(7),所述缓冲垫(7)位于窗框(1)远离固定窗扇(2)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式升降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窗框(1)上于活动窗扇(3)的上下方分别设置有限位报警装置(8),所述限位报警装置(8)包括发声器(81)和串联于发声器(81)的自回复开关(82),所述自回复开关(82)的触头伸过活动窗扇(3)移动的始末位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