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轮发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碳刷电流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
在水轮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碳刷与集电环组成滑动导电结构,将励磁电流送至发电机转子绕组,帮助发电机发出无功功率,正常情况下,碳刷与集电环接触良好,碳刷电流整体分布相对均衡,但是当碳刷在刷握内发生卡涩或不同碳刷磨损程度相差较大时,碳刷与集电环的接触面积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电流整体分布失去平衡,部分碳刷电流变大,引起碳刷温度急剧升高,出现烧断刷辫的现象,进而导致集电环烧毁,发生机组严重故障。因此,对碳刷电流监测可以尽早发现非正常工作的碳刷,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目前,现有的水电站碳刷电流测量采用的都是闭口式电流互感器,其在安装时需要改变碳刷本体结构,安装复杂、困难,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由于安装空间受限以及不同厂家机组的碳刷结构不同,电流互感器需要特殊定制,且其输出的测量信号非常规信号,很多二次仪表无法直接采集和应用测量信号,不具有通用性,这些都为碳刷电流的测量带来很大困难。鉴于此,亟需研制一种无需改变碳刷本体结构,安装和维护简便,输出信号可被二次仪表直接应用,通用性强,可实时监测和显示每个碳刷电流的测量装置,通过对碳刷电流信号的监测能够准确分析各个碳刷电流的变化情况,提早发现问题,避免发生严重故障,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无需改变碳刷本体结构,安装和维护简便,输出信号可被二次仪表直接应用,通用性强,能够实时监测每个碳刷电流并及时预警,对报警事件进行记录和存储功能的碳刷电流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显示触摸屏(1)、智能控制单元(2)、电源输入端口(3)、信号输出端口(4)、信号输入模块(5)、四芯屏蔽信号电缆(6)、开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7)、锁紧螺栓(8)组成,刷辫(10)焊压在碳刷(9)上,开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7)穿过刷辫(10)后,通过锁紧螺栓(8)进行把紧,显示触摸屏(1)位于碳刷电流测量装置的面板上,智能控制单元(2)位于碳刷电流测量装置的内部,电源输入端口(3)、信号输出端口(4)、信号输入模块(5)以螺钉端子块的形式安装在碳刷电流测量装置的背板上,显示触摸屏(1)、电源输入端口(3)、信号输出端口(4)、信号输入模块(5)通过排线插接到智能控制单元(2)上,开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7)经过四芯屏蔽信号电缆(6)与信号输入模块(5)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开口式霍尔电流互感器,可以直接穿过刷辫进行安装,无需改变碳刷本体结构,体积小巧,安装和维护简便;
2.采用集成芯片,将测量信号转换成可被二次仪表直接采集和接收的信号,通用性强;
3.可实时在线监测每个碳刷的电流值,且具有电流超限报警功能;
4.具备数据存储和故障报警记录功能,便于查询、调用及故障分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碳刷电流测量装置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碳刷电流测量装置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碳刷电流测量装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适用于碳刷电流测量装置,其由显示触摸屏1、智能控制单元2、电源输入端口3、信号输出端口4、信号输入模块5、四芯屏蔽信号电缆6、开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7、锁紧螺栓8组成。
如图3所示,碳刷9与集电环紧密接触,刷辫10焊压在碳刷9上,将开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7穿过刷辫10,通过锁紧螺栓进行把紧。
电源输入端口3为碳刷电流测量装置提供工作电源,当其接入工作电源以后,显示触摸屏1点亮;开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7通过四芯屏蔽信号电缆6将其信号接入到信号输入模块5上,信号输入模块5将外部输入信号送至智能控制单元2;智能控制单元2对送入的碳刷电流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碳刷的电流值、报警记录、历史数据曲线等信息在显示触摸屏1上进行显示;智能控制单元2可将分析和处理后的数据转换成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等多种形式,通过信号输出端口4送至二次仪表或远方监控系统,实现碳刷的电流的实时监测;同时本碳刷电流测量装置还具有超限报警、数据存储和查询、故障事件记录等功能,可以进行数据的调用和查询。
1.一种适用于碳刷电流测量装置,其特征是:由显示触摸屏(1)、智能控制单元(2)、电源输入端口(3)、信号输出端口(4)、信号输入模块(5)、四芯屏蔽信号电缆(6)、开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7)、锁紧螺栓(8)组成,刷辫(10)焊压在碳刷(9)上,开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7)穿过刷辫(10)后,通过锁紧螺栓(8)进行把紧,显示触摸屏(1)位于碳刷电流测量装置的面板上,智能控制单元(2)位于碳刷电流测量装置的内部,电源输入端口(3)、信号输出端口(4)、信号输入模块(5)以螺钉端子块的形式安装在碳刷电流测量装置的背板上,显示触摸屏(1)、电源输入端口(3)、信号输出端口(4)、信号输入模块(5)通过排线插接到智能控制单元(2)上,开口式霍尔电流传感器(7)经过四芯屏蔽信号电缆(6)与信号输入模块(5)相连。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