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式储充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3-28  6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储充一体机。


背景技术:

2.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能源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普遍为200~300km,日常或长途行驶中电量不足在所难免,对此,为了保障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稳定发展,相应的充电桩也在快速建设中。
3.例如公开号为cn213167759u提出的一种智能储、充、放电一体机,包括储能电池组和双向变流器;双向变流器与储能电池组、电网以及用户设备均连接;双向变流器用于在电网正常运行时控制电网的电能向储能电池组充电并向用户设备供电;以及在电网断电时控制储能电池组储存的电能向用户设备供电。
4.上述实用新型能够保证电网断电时持续为用户设备充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在电网断电时无法工作从而影响电动汽车充电的问题。
5.但是在将电池安装到机体内时,需要拆下面板和更多结构部件,才可以更换或者安装电池,同时由于电池重量较大,在放入电池框内时,需要用到较大的力,且直接放入电池框内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落地式储充一体机。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多个电池框,所述电池框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底部的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圈转动套接有多个引导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引导轮相对应的通孔。
8.优选地,所述电池框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上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内设置有多个侧边滚轮。
9.优选地,所述电池框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电池框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10.优选地,所述机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u型杆,所述u型杆两个立杆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二安装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插杆,所述机壳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所述第二安装耳相对应的第一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杆相对应的插孔。
11.优选地,所述活动盖板和所述u型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内嵌有磁极相反的磁条。
12.优选地,所述活动盖板上固定连接有推片。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耳和所述第二安装耳上均开设有防盗孔。
14.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位于所述固定杆之间。
15.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电池缓慢推进电池框内,更加省力的同时降低了安全隐患,且能够便于内部空气流动,避免电池底部热量堆积,对电池内部元件造成损坏,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合大量推广。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落地式储充一体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落地式储充一体机运动状态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电池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底板和引导轮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机壳;101、第一安装耳;102、插孔;2、u型杆;3、活动盖板;301、推片;302、第二安装耳;4、插杆;5、防盗孔;6、电池框;601、散热孔;7、底板;701、通孔;8、减震垫;9、框体;10、侧边滚轮;11、散热鳍片;12、固定杆;13、引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包括机壳1,机壳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多个电池框6,电池框6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7和位于底板7底部的多个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外圈转动套接有多个引导轮13,底板7上开设有与引导轮13相对应的通孔701。
25.当需要将电池放入电池框6内时,电池在引导轮13的作用下被缓慢推进电池框6内,更加省力,在引导轮13的作用下,使得电池与底板7之间存在缝隙,更加便于内部空气流动,避免电池底部热量堆积,对电池内部元件造成损坏;当更换电池时,向外拉动电池,在引导轮13的作用下,便于将电池取出,可便捷轻松安装更换电池,采用这此种方式,省力省时,安全性好。
26.如图3所示,电池框6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减震垫8,对电池进行保护,减少发生碰撞时电池出现损坏的几率,减震垫8上固定连接有框体9,框体9内设置有多个侧边滚轮10,在引导轮13的配合下更加便于将电池放入电池框6内。
27.如图3所示,电池框6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601,便于电池散热,电池框6之间存在间隙,便于空气流动,提高散热效果。
28.机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u型杆2,u型杆2两个立杆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盖板3,活动盖板3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安装耳302,第二安装耳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插杆4,机壳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第二安装耳302相对应的第一安装耳
101,第一安装耳101上开设有与插杆4相对应的插孔102。
29.当需要将电池放入电池框6内时,推动活动盖板3,使得活动盖板3向上移动,使得电池框6暴露在视野中,之后将电池依次推入电池框6内,在引导轮13和侧边滚轮10的作用下,更加便于将电池推入电池框6内,之后使得活动盖板3向下移动,使得插杆4进入到插孔102内,第一安装耳101和第二安装耳302抵接,之后通过螺母与插杆4进行螺纹连接,对插杆4进行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插杆4的外圈设置有螺纹(图中为画出)。
30.如图1和图2所示,活动盖板3和u型杆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内嵌有磁极相反的磁条,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活动盖板3向上移动时,在两个磁极相反的磁条的作用下,使得活动盖板3与u型杆2进行吸附,便于将电池放入电池框6内,之后将电池安装到电池框6内即可。
31.如图1所示,活动盖板3上固定连接有推片30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推片301的作用下更加便于推动活动盖板3向上移动。
32.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耳101和第二安装耳302上均开设有防盗孔5,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现有的防盗锁在防盗孔5的作用下,二次将第一安装耳101和第二安装耳302连接。
33.如图4所示,底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鳍片11,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避免电池底部的热量堆积,对电池内部元件造成损坏,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散热鳍片11位于固定杆12之间,使得引导轮13能够自由转动。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多个电池框(6),所述电池框(6)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7)和位于所述底板(7)底部的多个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外圈转动套接有多个引导轮(13),所述底板(7)上开设有与所述引导轮(13)相对应的通孔(7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框(6)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减震垫(8),所述减震垫(8)上固定连接有框体(9),所述框体(9)内设置有多个侧边滚轮(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框(6)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电池框(6)的两侧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6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u型杆(2),所述u型杆(2)两个立杆之间滑动连接有活动盖板(3),所述活动盖板(3)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安装耳(302),所述第二安装耳(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插杆(4),所述机壳(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与所述第二安装耳(302)相对应的第一安装耳(101),所述第一安装耳(101)上开设有与所述插杆(4)相对应的插孔(1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盖板(3)和所述u型杆(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内嵌有磁极相反的磁条。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盖板(3)上固定连接有推片(30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耳(101)和所述第二安装耳(302)上均开设有防盗孔(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储充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鳍片(11),所述散热鳍片(11)位于所述固定杆(12)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落地式储充一体机,涉及到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底部内壁设置有多个电池框,所述电池框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底部的多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圈转动套接有多个引导轮,所述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引导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电池框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上固定连接有框体,所述框体内设置有多个侧边滚轮。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电池缓慢推进电池框内,更加省力的同时降低了安全隐患,且能够便于内部空气流动,避免电池底部热量堆积,对电池内部元件造成损坏,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适合大量推广。广。广。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 吴正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中科智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32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