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258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幕墙的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



背景技术:

合页安装在普通窗扇下侧,窗扇向室内开启的窗我们称为内开下悬开启窗,其具有改善风向、安全系数高、防尘效果好、易于清洁等特点,是现代建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窗户结构。

然而,目前我国内开下悬窗的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复杂,开启和闭合时,对隐形窗框和玻璃幕墙下横梁容易损坏,内开下悬窗既需要克服自身结构向内开启时的不足,又要在合页、隐形窗框、玻璃幕墙下横梁等选材和安装上重视,以解决渗雨、漏风现象。

此外,现有隐框玻璃幕墙龙骨一般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加工,增加了建设成本,材料使用的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要解决现有技术合页式内开下悬开启窗漏水严重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中隐框玻璃幕墙龙骨通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所述中空玻璃窗扇固定在上方玻璃幕墙和下方玻璃幕墙之间,左右两侧与结构立柱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玻璃幕墙的玻璃幕墙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中空玻璃窗扇的窗扇固定组件、用于防止雨水进入的密封胶条组件和用于控制中空玻璃窗扇开合及开合角度的合页和强化型铰链;

所述玻璃幕墙固定组件包括分别用于固定上方玻璃幕墙的玻璃幕墙上横梁和用于固定下方玻璃幕墙的玻璃幕墙下横梁;

所述窗扇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中空玻璃窗扇上、下、左、右的窗扇框、用于将窗扇框与玻璃幕墙固定组件或结构立柱固定的玻璃隐框和用于成承托中空玻璃窗扇的窗扇托板,所述窗扇托板为z字型,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横部、第一竖部和第二横部,所述第二横部承托在中空玻璃窗扇下方,所述第一横部通过不锈钢自攻钉与相邻的窗扇框固定,所述玻璃隐框为沿中空玻璃窗扇水平方向通长设置的条形板状结构,且朝向窗扇框方向的板面上设有用于卡固胶条的第一卡固槽;

所述密封胶条组件包括固定在中空玻璃窗扇和上方玻璃幕墙之间及中空玻璃窗扇与左右两侧结构立柱之间的披水胶条,固定在中空玻璃窗扇和下方玻璃幕墙之间的窗扇外侧密封胶条,以及固定在玻璃隐框与窗扇框之间的开启窗扇框密封胶条和窗扇内侧密封胶;

所述强化型铰链固定在左、右两侧的窗扇框与玻璃隐框之间,包括滑轨、顶部悬臂、第一悬臂、第二悬臂、第三悬臂和第四悬臂,所述滑轨中部设有用于起间隔、定位作用的定位滑块,所述第一悬臂一端与定位滑块左侧的滑轨通过滑块连接,另一端与顶部悬臂固定,所述第四悬臂固定在顶部悬臂和滑轨之间,所述第三悬臂一端与定位滑块左侧的滑轨通过滑块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悬臂固定,所述第三悬臂上设有条行孔状滑道,所述第二悬臂一端与顶部悬臂固定,另一端与条行孔状滑道固定。

进一步优选地,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窗扇框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玻璃窗扇为双钢化中空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隐框通过不锈钢自攻钉与玻璃幕墙固定组件或结构立柱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自攻钉端部间距为不大于180mm,中间间距不大于500mm。

进一步地,位于中空玻璃窗扇下部的窗扇框与中空玻璃窗扇之间填充有结构胶。

此外,所述滑轨端部设有用于固定四个悬臂的导向定角。

更加优选地,所述密封胶条组件由三元乙丙橡胶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道密封胶条隔断室内外空气,形成双重空气仓,提高内开下悬开启窗的密封性。窗扇外侧密封胶条和披水胶条为第一道密封防线,把中空玻璃窗扇与玻璃幕墙之间的缝隙密封;窗框中间密封胶条为第二道防线,在窗关闭时起到密封作用,在窗开启时起到雨水导流作用;开启窗扇框密封胶条为第三道密封防线,进一步加强密封性能,同时可以起到窗关闭时的减震作用。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通过隐框玻璃幕墙龙骨与外部构件直接固定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设计玻璃隐框,减少了建设成本,增加了材料使用的通用性,尤其适用对已完工的隐框玻璃幕墙改造,仅需在隐框玻璃幕墙原龙骨增加隐形窗框,便可实现由原外开上悬开启窗或固定窗变为内开下悬开启窗。

本实用新型仅仅通过强化型铰链控制中空玻璃窗扇的开合和开关角度,改变了传统隐框玻璃需要强化型铰链和合页共同作用才能实现上述作用的现状,节约材料,节约人工,有效提高整个结构的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空玻璃窗扇上部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中空玻璃窗扇中部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适用新型涉及的中空玻璃窗扇下部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窗扇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玻璃隐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强化型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方玻璃幕墙;2-中空玻璃窗扇;3-玻璃幕墙上横梁;4-玻璃幕墙下横梁;5-合页;6-下方玻璃幕墙;7-把手;8-结构立柱;9-窗扇托板;91-第一横部;92-第一竖部;93-第二横部;10-强化型铰链;11-不锈钢自攻钉;12-第一卡固槽;13-玻璃隐框;14-第二卡固槽;15-披水胶条;16-窗扇外侧密封胶条;17-开启窗扇框密封胶条;18-窗扇内侧密封胶;20-窗扇框;21-结构胶;22-顶部悬臂;23-第一悬臂;24-第二悬臂;25-第三悬臂;26-第四悬臂;27-定位滑块;28-条行孔状滑道;29-导向定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中空玻璃窗扇2固定在上方玻璃幕墙1和下方玻璃幕墙6之间,左右两侧与结构立柱8固定,包括用于固定玻璃幕墙的玻璃幕墙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中空玻璃窗扇2的窗扇固定组件、用于防止雨水进入的密封胶条组件和用于控制中空玻璃窗扇2开合及开合角度的强化型铰链10;

玻璃幕墙固定组件包括分别用于固定上方玻璃幕墙1的玻璃幕墙上横梁3和用于固定下方玻璃幕墙6的玻璃幕墙下横梁4;

从图1~3可以看出,窗扇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中空玻璃窗扇2上、下、左、右的窗扇框20、用于将窗扇框20与玻璃幕墙固定组件或结构立柱8固定的玻璃隐框13和用于成承托中空玻璃窗扇2的窗扇托板9,如图4所示,窗扇托板9为z字型,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横部91、第一竖部92和第二横部93,第二横部承托在中空玻璃窗扇2下方,第一横部91通过不锈钢自攻钉11与相邻的窗扇框20固定,如图5所示,玻璃隐框13为沿中空玻璃窗扇2水平方向通长设置的条形板状结构,且朝向窗扇框20方向的板面上设有用于卡固胶条的第一卡固槽12;

密封胶条组件包括固定在中空玻璃窗扇2和上方玻璃幕墙1之间及中空玻璃窗扇2与左右两侧结构立柱8之间的披水胶条15,固定在中空玻璃窗扇2和下方玻璃幕墙6之间的窗扇外侧密封胶条16,以及固定在玻璃隐框13与窗扇框20之间的开启窗扇框密封胶条17和窗扇内侧密封胶18,位于中空玻璃窗扇2下部的窗扇框20与中空玻璃窗扇2之间填充有结构胶21;

从图2可以看出,强化型铰链10固定方式为现有技术常用的滑撑固定方式,强化型铰链10固定在左、右两侧的窗扇框20与玻璃隐框13之间,如图6所示,包括滑轨、顶部悬臂22、第一悬臂23、第二悬臂24、第三悬臂25和第四悬臂26,滑轨中部设有用于起间隔、定位作用的定位滑块27,第一悬臂23一端与定位滑块27左侧的滑轨通过滑块连接,另一端与顶部悬臂22固定,第四悬臂26固定在顶部悬臂22和滑轨之间,第三悬臂25一端与定位滑块27左侧的滑轨通过滑块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悬臂26固定,第三悬臂25上设有条行孔状滑道28,第二悬臂24一端与顶部悬臂22固定,另一端与条行孔状滑道28固定,滑轨端部设有用于固定四个悬臂的导向定角29,主要用于当强化型铰链10处于闭合状态时,整个收起四个悬臂。强化型铰链10选用最优良的不锈钢制造,具体尺寸根据窗户的重量和窗型大小确定,特殊的结构设计,不需附加支撑,打开窗户即能保持窗户在任何角度,不会因重力而滑下,可分节调节开启角度,用于轻型上悬窗中,可单独使用,用于重型窗时需增加支撑,符合jg/t127-2007《建筑门窗五金件—滑撑》标准,强化型铰链10紧固采用不锈钢螺丝,分别为:沉头和盘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螺丝或螺钉,在此建议凡是有沉孔的地方必须用沉头,其他地方如滑槽或没有沉孔的地方则用盘头,这样才能保证其安装的牢固可靠性,必须使滑撑与窗扇及窗框紧密连接,不得松动。所有螺丝孔都必须拧上螺丝或螺钉,少一个都必将影响到滑撑使用时的拉力。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从图2可以看出,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窗扇框20上设有把手19,把手19的把手锁件卡固在设于玻璃隐框13上的第二卡固槽14上;中空玻璃窗扇2为双钢化中空玻璃,玻璃隐框13通过不锈钢自攻钉11与玻璃幕墙固定组件或结构立柱8固定,不锈钢自攻钉11端部间距为不大于180mm,中间间距不大于500mm;密封胶条组件由三元乙丙橡胶制作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中空玻璃窗扇(2)固定在上方玻璃幕墙(1)和下方玻璃幕墙(6)之间,左右两侧与结构立柱(8)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玻璃幕墙的玻璃幕墙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中空玻璃窗扇(2)的窗扇固定组件、用于防止雨水进入的密封胶条组件和用于控制中空玻璃窗扇(2)开合及开合角度的强化型铰链(10);

所述玻璃幕墙固定组件包括分别用于固定上方玻璃幕墙(1)的玻璃幕墙上横梁(3)和用于固定下方玻璃幕墙(6)的玻璃幕墙下横梁(4);

所述窗扇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在中空玻璃窗扇(2)上、下、左、右的窗扇框(20)、用于将窗扇框(20)与玻璃幕墙固定组件或结构立柱(8)固定的玻璃隐框(13)和用于成承托中空玻璃窗扇(2)的窗扇托板(9),所述窗扇托板(9)为z字型,包括自上而下顺次设置的第一横部(91)、第一竖部(92)和第二横部(93),所述第二横部承托在中空玻璃窗扇(2)下方,所述第一横部(91)通过不锈钢自攻钉(11)与相邻的窗扇框(20)固定,所述玻璃隐框(13)为沿中空玻璃窗扇(2)水平方向通长设置的条形板状结构,且朝向窗扇框(20)方向的板面上设有用于卡固胶条的第一卡固槽(12);

所述密封胶条组件包括固定在中空玻璃窗扇(2)和上方玻璃幕墙(1)之间及中空玻璃窗扇(2)与左右两侧结构立柱(8)之间的披水胶条(15),固定在中空玻璃窗扇(2)和下方玻璃幕墙(6)之间的窗扇外侧密封胶条(16),以及固定在玻璃隐框(13)与窗扇框(20)之间的开启窗扇框密封胶条(17);

所述强化型铰链(10)固定在左、右两侧的窗扇框(20)与玻璃隐框(13)之间,包括滑轨、顶部悬臂(22)、第一悬臂(23)、第二悬臂(24)、第三悬臂(25)和第四悬臂(26),所述滑轨中部设有用于起间隔、定位作用的定位滑块(27),所述第一悬臂(23)一端与定位滑块(27)左侧的滑轨通过滑块连接,另一端与顶部悬臂(22)固定,所述第四悬臂(26)固定在顶部悬臂(22)和滑轨之间,所述第三悬臂(25)一端与定位滑块(27)左侧的滑轨通过滑块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悬臂(26)固定,所述第三悬臂(25)上设有条行孔状滑道(28),所述第二悬臂(24)一端与顶部悬臂(22)固定,另一端与条行孔状滑道(28)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窗扇框(20)上设有把手(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玻璃窗扇(2)为双钢化中空玻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隐框(13)通过不锈钢自攻钉(11)与玻璃幕墙固定组件或结构立柱(8)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自攻钉(11)端部间距为不大于180mm,中间间距不大于500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其特征在于:位于中空玻璃窗扇(2)下部的窗扇框(20)与中空玻璃窗扇(2)之间填充有结构胶(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端部设有用于固定四个悬臂的导向定角(29)。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条组件由三元乙丙橡胶制作而成。

技术总结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铰链式内开下悬开启窗,中空玻璃窗扇固定在上方玻璃幕墙和下方玻璃幕墙之间,左右两侧与结构立柱固定,包括用于固定玻璃幕墙的玻璃幕墙固定组件、用于固定中空玻璃窗扇的窗扇固定组件、用于防止雨水进入的密封胶条组件和用于控制中空玻璃窗扇开合及开合角度的强化型铰链;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通过隐框玻璃幕墙龙骨与外部构件直接固定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设计玻璃隐框,减少了建设成本,增加了材料使用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对已完工的隐框玻璃幕墙改造,仅需在隐框玻璃幕墙原龙骨增加隐形窗框,便可实现由原外开上悬开启窗或固定窗变为内开下悬开启窗。

技术研发人员:苗云森;刘小克;唐琳;刘卫东;于雁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2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