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辊筋装置。
背景技术:
辊筋机在滤清器设备制造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102989852a公开了一种辊筋机,其为了防止一次辊压太大造成工件撕裂,在凹模具为两次进阶的类凸轮结构,并且为了便于安装工件而设置了缺口,但是由于在工件加工完成后,缺口并一定能与凸模具相对位,若不能相对位则需要手动转动第一传动轴,费时费力且不易操作,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且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现有技术中的辊筋装置在对工件装夹时不易定位,且不能根据辊筋位置的改变工件的装夹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辊筋装置,以可便于工件的定位,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辊筋装置,其包括:基座,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基座一侧面上并具有凸模的定辊筋轮,且在所述凸模后方的定辊筋轮还形成有供工件端部抵接配合的定位圈,于所述基座内固定有驱动所述定辊筋轮转动的旋转电机;还包括位于所述定辊筋轮下方基座上的安装块,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块上的并具有凹模的动辊筋轮,并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安装块升降的驱动部,因随动于所述安装块的升降,所述动辊筋轮与所述定辊筋轮相靠近或远离,以使得所述凹模和所述凸模呈合模状或脱模状,所述定位圈沿所述定辊筋轮长度方向滑动调节,并于所述定位圈外周面上螺接有与所述辊筋轮抵接配合的定位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块包括转动承装所述动辊筋轮的第一安装块,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一本体底部的第二安装块,并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两侧的第二安装块上滑动穿设有导向柱。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部包括经由轴体而转动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凸轮,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块上并与所述凸轮外周面滚动接触的滚轮,并于所述轴体端部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的,于所述凸轮一侧的基座上固连有对所凸轮的转动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筋装置,通过在安装块上设置动辊筋轮,并通过设置驱动部驱动安装块升降,进而可使得凸模和凹模逐渐合模,使得工件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而在定辊筋轮上设置定位圈可便于将工件一次装配到位,节省了时间,同时将动辊筋轮设于安装块上,一方面可便于与驱动部的传动连接,另一方面也便于升降设置,而设置定位圈可便于工件端部定位,便于工件装卡到位,同时将定位圈位置可调设置可适用于不同规格辊筋的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辊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辊筋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辊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驱动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圆柱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定辊筋轮,201-环形凸起,3-定位圈,4-第一传动轴,5-定位螺栓,6-动辊筋轮,601-环形凹槽,7-第一安装块,8-第二安装块,9-导向柱,10-固定块,11-轴体,12-凸轮,13-滚轮,14-连接柱,16-推程段,17-第一维持段,18-第二维持段,19-回程段,20-限位轴,21-第一旋转电机,22-圆柱凸轮,2201-曲面,23-横杆,24-手柄杆,25-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辊筋装置,如图1至图3并集合图4所示,其包括基座1,以及转动设于基座1一侧面上并具有凸模的定辊筋轮2,且在凸模后方的定辊筋轮2上还形成有供工件端部抵接配合的定位圈3,并在基座1内固定有驱动定辊筋轮2转动的图中未示出的旋转电机。为了便于定辊筋轮2的转动设置,本实施例中沿定辊筋轮2上中心线固定有第一传动轴4,且该第一传动轴4转动穿设于基座1内后与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本实施例中定辊筋轮2为圆柱体结构,而前述的凸模为环该定辊筋轮2外周面设置的环形凸起201,定位圈3也为圆柱体结构并滑动套装于定辊筋轮上,为了便于对定位圈3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在定位圈3外周面上螺接有定位螺栓5,通过旋拧该定位螺栓5与定辊筋轮2抵接配合实现对定位圈3的滑动定位。
本辊筋装置还包括位于定辊筋轮2下方基座1上的安装块,以及设于安装块上的并具有凹模的动辊筋轮6,同时在基座1上设置有驱动安装块升降的驱动部,因随动于该安装块的升降动辊筋轮6与定辊筋轮2相靠近或远离,以使得凹模和凸模呈合模状或脱模状。具体结构上,其中动辊筋轮6也为圆柱体结构,而前述的凹模为环该动辊筋轮6外周面设置的环形凹槽601。为了便于动辊筋轮6转动设于安装块上,本实施例中在下文所述的第一安装块中心处固连有第二传动轴,并将该动辊筋轮6转动的设于该第二传动轴上。
本实施例中安装块包括转动承装上述动辊筋轮6的第一安装块7,以及固连于第一安装块7底部的第二安装块8,并在第一安装块7两侧的第二安装块8上滑动穿设有导向柱9,以使得安装块可经由该导向柱9实现对升降的导向,为了便于对导向柱9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在基座1上固连有对导向柱9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进行固定的固定块10。本实施例中驱动部包括经由轴体11而转动设于基座1上的凸轮12,以及设第二安装块8上并与凸轮12外周面滚动接触的滚轮13,为了便于滚轮13的布置,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块8上固连有连接柱14,并将滚轮13转动的设于该连接柱14的底端上。
本实施例中凸轮13为四阶段凸轮,即其外周面被分为四段,依次为推程段16、第一维持段17、第二维持段18和回程段19,其中第一维持段17和第二维持段18相对布置,且圆心角均为110°,当第一维持段17与滚轮13抵接时,动辊筋轮6位于最低点,并为初始位置。当顺时针转动轴体11时,推程段16逐渐与滚轮13抵接并驱使动辊筋轮6升高,然后当第二维持段18与滚轮13抵接时,动辊筋轮6升至最高点,此时上述的凸模和凹模完成合模,当工件加工完成后,继续顺时针转动轴体11以使得滚轮13经由回程段19而再次回到与第一维持段17抵接的初始位。为了便于驱动轴体11转动,本实施例中在基座内还固连有图中未示出的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轴体11固连,或经由减速机与轴体11固连也可。
本实施例中在凸轮12一侧的基座上固连有对凸轮12的转动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轴20,并在限位轴20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旋转电机电连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凸轮12刚开始位于初始位,然后启动旋转电机顺时针转动凸轮12,推程段16逐渐驱使滚轮13上升,当第二维持段18与动辊筋轮6抵接配合时,动辊筋轮6升至最高点,并当回程段19与限位轴20抵接时压力传感器控制旋转电机停止旋转;当工件加工完成后,再次启动旋转电机反向旋转,当动辊筋轮6至回程段与限位轴抵接时,压力传感器再次控制旋转电机停止旋转,此时第二维持段与动辊筋轮抵接,动辊筋轮回至初始位。
本辊筋装置在使用时,首先保证动辊筋轮位于初始位置,然后将工件套装于定辊筋轮上,并保证工件端部与定位圈抵接,最后启动旋转电机将动辊筋轮升高,当凸模与凹模合模时,完成对工件辊筋的加工。
当然,本实施例中驱动部除了可为上述的结构中,还可为其它结构,如本实施例中驱动部的另一种结构可如图5和图6所示,其包括固连于基座1上的第一旋转电机21,以及与第一旋转电机21传动连接并驱使连接柱14升降的圆柱凸轮22。具体结构上,本实施例中圆柱凸轮22与第一旋转电机21共中心线设置,并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平滑相接的曲面2201,该曲面2201具有不同的高度,而连接柱14底端则抵接于曲面上,因此当第一旋转电机21驱动圆柱凸轮旋转时,通过曲面不同位置的高度变化即可驱使连接柱14升降。
为了整体结构的布置,本实施例中在连接柱14底端固连有背离基座1延伸且水平布置的横杆23,圆柱凸轮的曲面2201与横杆23端部配合而驱使连接柱升降,即连接柱通过该横杆23与圆柱凸轮的曲面2201抵接配合。本实施例中在圆柱凸轮22外周面上固连有长度小于横杆23的手柄杆24,通过设置手柄杆24可在第一旋转电机停转时,通过手柄杆转动圆柱凸轮,保证动辊筋轮移动至初始位置,方便工件安装。为了便于第一旋转电机21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在基座1上还固连有呈l型的托板25。第一旋转电机21则固连于该托板25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辊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基座一侧面上并具有凸模的定辊筋轮,且在所述凸模后方的定辊筋轮还形成有供工件端部抵接配合的定位圈,于所述基座内固定有驱动所述定辊筋轮转动的旋转电机;还包括位于所述定辊筋轮下方基座上的安装块,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安装块上的并具有凹模的动辊筋轮,并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安装块升降的驱动部,因随动于所述安装块的升降,所述动辊筋轮与所述定辊筋轮相靠近或远离,以使得所述凹模和所述凸模呈合模状或脱模状,所述定位圈沿所述定辊筋轮长度方向滑动调节,并于所述定位圈外周面上螺接有与所述辊筋轮抵接配合的定位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包括转动承装所述动辊筋轮的第一安装块,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一本体底部的第二安装块,并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两侧的第二安装块上滑动穿设有导向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固连有连接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经由轴体而转动设于所述基座上的凸轮,以及设于所述连接柱底端上并与所述凸轮外周面滚动接触的滚轮,并于所述轴体端部设置有手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凸轮一侧的基座上固连有对所凸轮的转动进行转动限位的限位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固连于所述基座上的第一旋转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传动连接并驱使所述连接柱升降的圆柱凸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筋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连接柱底端固连有背离所述基座延伸且水平布置的横杆,所述圆柱凸轮与所述横杆端部配合而驱使所述连接柱升降,并于圆柱凸轮外周面上设置有长度小于横杆的手柄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