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食机。
背景技术:
面食机已被广泛地使用者人们的生活中。现有的面食机包括机座以及设置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挤面腔一端通过进面口与搅拌腔通连,另一端设有模头组件,食材先在搅拌腔内完成和面操作,再在挤面腔内完成挤面成型操作。杯盖和杯体间通过旋扣结构连接,当面食机为搅拌件竖置的机型时,杯盖的底面中部设有套孔,搅拌件的顶端可转动地插置在套孔内,底端与电机联动,以使搅拌件能在搅拌腔向内对食材进行和面操作,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搅拌件会在进行和面时受到竖向作用力,转动的搅拌件会因其顶端部与杯盖间的抵触摩擦而对杯盖产生周向作用力,使得杯盖容易因周向偏转而发生与杯体脱离的情况,导致连接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欠佳,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通过设置防退组件来限制盖体旋转,确保盖体与杯体连接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包括内置电机的机座以及设于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杯体和盖体,杯体内设有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通过进面口与搅拌腔通连,后端设有模头组件,所述盖体底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防退组件,盖体与杯体旋合扣接后,盖体通过防退组件与所述机座周向定位。在盖体底部设置防退组件,对盖体和机座起到限转作用,进而对匹配旋合的盖体和杯体起到限转作用,有效防止盖体因在外力作用发生偏转而出现与杯体脱离的情况,既确保盖体和杯体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盖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与杯体脱离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还确保搅拌腔与外界隔离,防止使用者因与敞露的搅拌件接触而发生受伤的情况,确保使用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防退组件包括可竖向伸缩的定位件,所述安装腔底部开设敞口,盖体旋合到位后,定位件自上而下穿越敞口并紧密抵触在所述机座的顶面上。定位件具有向下移动的预紧力,当盖体旋合到位时,定位件向下移动并抵触在杯体的顶面上,定位件对杯体顶面施加竖向作用力,由此增加盖体在回退旋转时所要克服的摩擦力,起到防止盖体后退旋转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敞口处设有密封板,密封板中部开设穿孔,所述定位件中段外侧壁设有定位环,定位件通过定位环搭接在密封板的顶面上,以使定位件底端部自上而下穿越穿孔并外露。密封板对定位环起到竖向限位作用,防止定位件因过度下移而发生脱离安装腔的情况。此外,密封板还起到封堵安装腔敞口的作用,确保安装腔与外界空间隔绝,防止安装腔内因嵌置异物而滋生细菌,确保使用卫生。
作为优选,所述防退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安装腔内并对定位件施加向下的预紧力。弹簧件对定位件施加向下的竖向预紧力,使得定位件底端能紧密抵触在杯体的顶面上,通过增加摩擦力来提升防退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底端套置在定位件的顶端部上,顶端抵触在安装腔的顶壁上。弹簧利用自身弹性恢复力来对定位件施加竖向预紧力,安装到位后,弹簧被压缩地设置在安装腔内。弹簧套置在定位件上,定位件对弹簧起到形变限位作用,确保弹簧沿定位件轴线伸缩形变。弹簧被夹持在定位环和安装腔顶壁间,对定位件施加竖向预紧力。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u形弹片,包括与安装腔顶壁抵触的上横部以及与定位件顶端固接的下横部。u形弹片利用自身弹性恢复力对定位件施加竖向预紧力。
作为优选,所述机座顶面的一侧设有凸台,另一侧安装所述杯体,所述定位件设置在盖体底面周缘,安装到位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凸台顶面边缘紧密抵触。所述定位件可与凸台顶面紧密抵触,确保定位件能对盖体起到防退作用,定位件设置在盖体周缘,确保杯口具有较大的开设空间,进而满足使用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凸台靠近杯体一侧边缘设有定位孔,安装到位后,所述定位件的底端竖向卡置在所述定位孔内。定位件的底端竖向插置在定位孔中,定位件底端部侧壁与定位孔内侧壁匹配抵触,对盖体起到周向限位作用,防止盖体因周向偏离而发生与杯体脱离的情况,确保两者连接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凸台顶面边缘设有圆弧状的引导槽,盖体与杯体旋合扣接时,定位孔的底端沿引导槽移动并卡置在所述定位孔中。在盖体与杯体旋合的过程中,定位件底端沿引导槽移动并顺利卡置在定位孔中,确保装配精度,避免盖体和杯体间因装配偏离而发生返工重装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引导槽的槽底壁沿其长度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槽底壁一端与杯体顶面周缘齐平衔接,另一端斜向下延伸并与定位孔连接。引导槽的两端具有差异化高度,且引导槽深度随着与定位孔间距离缩短而增大,由于盖体通过在水平面内旋转实现与杯体旋合,当引导槽深度越大时,可供定位件底端插置的深度就越大,使得定位件的竖向预紧力能爱引导槽的作用下转化为驱使盖体旋合到位的周向作用力,反之,引导槽还起到防止杯盖回退旋转的作用,提升盖体与杯体间的防退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盖体底部设置防退组件,对匹配旋合的盖体和杯体起到限转作用,有效防止盖体因在外力作用发生偏转而出现与杯体脱离的情况,既确保盖体和杯体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盖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与杯体脱离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还确保搅拌腔与外界隔离,防止使用者因与敞露的搅拌件接触而发生受伤的情况,确保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面食机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防退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机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所述防退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11、凸台,2、杯体,21、搅拌件,22、定位孔,23、引导槽,3、盖体,31、安装腔,32、密封板,321、穿孔,4、防退组件,41、定位件,411、定位环,42、弹簧,43、u形弹片,431、上横部,432、下横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
如图1所示的一种面食机,由内置电机的机座1以及设于机座1上的料理组件组成,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杯体2和盖体3,杯体2内设有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21,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通过进面口与搅拌腔通连,后端设有模头组件,所述盖体3底部设有安装腔31,所述安装腔31内设有防退组件4,盖体3与杯体2旋合扣接后,盖体3通过防退组件4与所述机座1周向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内设有连接电机轴的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分别与搅拌件和螺杆对应的两个动力输出端,所述联动组件接收电机轴的旋转驱动力并分别通过两个动力输出端驱使搅拌件和螺杆同步转动。搅拌件和螺杆的同步转动包括转速同步变化以及转向同步变化,通过控制搅拌件和螺杆同步正反转实现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
在使用时,首先,将各种食材放入搅拌腔中;之后,开启电机,搅拌件转动并搅拌食材;再后,食材在搅拌件的辅助作用下落入位于搅拌腔底部的挤面腔中并被螺杆接收;最后,搅拌腔为螺杆持续提供食材,螺杆持续接收并推挤食材至模头组件处,食材在穿越模头组件后形成预设截面尺寸的面条。
在进行搅拌作业时,电机通过对应的动力输出端驱使搅拌件转动,搅拌件对食材进行反复的打散、挤压动作,确保各种食材被搅拌均匀,还确保食材通过反复挤压形成韧性,在此过程中,螺杆为反向旋转,螺杆能将通过进面口跌入挤面腔的食材回推至搅拌腔中,使得食材被充分搅拌,防止食材通过挤面腔向外泄漏。将螺杆的转动方向由反向转动切换至正向转动,使得螺杆能接收来自进面口的食材并驱使食材移动至模头组件处形成面条,在进行挤面作业时,搅拌件在切换转动方向后仍对食材实施打散、挤压动作,并将食材推挤至进面口的上端口处,食材自上而下通过进面口跌落至挤面腔内。通过切换螺杆的转动方向实现面食机在搅拌作业和挤面作业间切换,由于搅拌件和螺杆均受联动组件驱动,在切换时,搅拌件的转动方向与螺杆的转动方向同步切换。
在本实施中,所述搅拌件为竖向设置,搅拌件包括杆体和搅拌叶,盖体3的底面中部设有连接孔,杆体的顶端可转动地插置在连接孔内,底端与对应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当搅拌件在转动时,食材通常积聚在搅拌腔底部,食材会对搅拌叶施加向上的预紧力,使得杆体顶端与连接孔间摩擦系数增加,盖体3会在转动的杆体作用下发生周向偏移,导致盖体3与杯体2脱离,既会导致面食机无法正常运转,还会因搅拌件外露而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在盖体3底部设置防退组件4,利用防退组件4对盖体3起到防退作用,确保盖体3能克服来自搅拌件的周向作用力,确保盖体3与杯体2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确保使用安全性,防止使用者因误触外露的搅拌件21而发生受伤的情况,提升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3底部设有安装腔31,所述安装腔31内设有防退组件4,盖体3与杯体2旋合扣接后,盖体3通过防退组件4与所述机座周向定位,由于杯体与机座周向定位,使得盖体与杯体周向定位。所述安装腔31为防退组件4提供安装空间,既确保防退组件4能稳定地固接在盖体3底部,为限制盖体3旋转提供稳定的限位作用力,还能确保盖体3底面与杯体2顶面紧密贴合,提升两者间装配精度,提升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面食机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防退组件4包括可竖向伸缩的定位件41以及驱使定位件41向下移动的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安装腔31内并对定位件41施加向下的预紧力,所述安装腔31底部开设敞口,盖体3旋合到位后,定位件41自上而下穿越敞口并紧密抵触在所述机座1的顶面上。定位件41安装在安装腔31内,定位件41的底端自上而下穿越敞口并可竖向伸缩地外露于盖体3底面,使得定位件41能通过与机座1顶面抵触来阻止盖体3发生周向偏转,防止盖体3和杯体2发生回旋脱离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顶面的一侧设有凸台11,另一侧安装所述杯体2,所述定位件41设置在盖体3底面周缘,安装到位后,所述定位件41与所述凸台11顶面边缘紧密抵触。所述盖体3底面周缘与杯体2顶面周缘间设有可匹配旋合的卡扣和卡槽,所述卡扣和卡槽数量匹配且逐一对应,相邻卡扣间的空间满足卡槽竖向穿越要求,确保盖体3和杯体2顺利安装。卡扣设置在盖体3底面上,具有朝上设置的第一抵触面。卡槽设置在杯体2顶面上,具有朝下设置的第二抵触面。卡槽的周向端开设有槽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1靠近杯体侧边缘设有定位孔22,安装到位后,所述定位件41的底端竖向卡置在所述定位孔22内。定位孔22深度与定位件41外露于穿孔321的长度匹配,通过增加定位孔22与定位件41间的接触面积来提升防退效果。
在安装时,首先,将搅拌件安装至搅拌腔内,使得搅拌件竖置且顶端敞露;之后,将盖体3以水平姿态置于杯体2上方,所述卡扣的竖向投影位于所述卡槽的竖向投影间,所述连接孔朝下设置且与搅拌件轴向对齐;之后,将盖体3自上而下盖合在杯体2上,卡扣从卡槽间穿越,定位件41底端抵触在杯体2的顶面上,盖合到位后,卡扣低于卡槽设置,搅拌件的顶端可转动地插置在连接孔中,定位件41缩入穿孔321内;最后,盖体3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进行自转,卡扣通过槽口旋入卡槽,以使第一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竖向贴合,定位件41底端沿引导槽23滑动并复位卡置在定位孔22中,以使盖体3旋合连接在杯体2上。
安装到位后,盖体3和杯体2通过竖向搭接的第一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实现竖向限位,防止盖体3发生竖向脱离杯体2的情况;定位件41在弹簧42驱使下向下移动,以使定位件41底端向下卡置在定位孔22中,对盖体3起到周向防限的作用,确保第一抵触面与第二抵触面始终竖向对齐;搅拌件21的顶端可转动地插置在连接孔内,对搅拌件21的起到径向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1靠近杯体侧边缘设有圆弧状的引导槽23(如图3所示),且引导槽23以盖体轴线为中心设置,盖体3与杯体2旋合扣接时,定位孔22的底端沿引导槽23移动并卡置在所述定位孔22中。所述引导槽23呈圆弧状,且以盖体3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设置,盖体3在旋合时,定位件41的底端会因弹性件驱使而向下卡入引导槽23内,定位件41底端侧壁与引导槽23的侧槽壁抵触,对盖体3旋合起到引导作用。所述定位孔22设置在引导槽23的端部,当盖体3旋合到位时,定位件底端会同步卡置在定位孔22中,定位件利用底端侧壁与定位孔22的内侧壁进行抵触,对盖体3起到防退限转作用,防止盖体3在旋转的搅拌件作用下发生周向偏转的情况。所述引导槽23的长度与盖体3的旋合转动范围匹配,既通过缩短引导槽23长度来增加杯体2顶面与盖体3底面间抵触面积,进而提升两者间贴合密封性,还确保定位件在盖体3盖合至杯体2上时就能与引导槽23卡置配合,确保盖体3安装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23的槽底壁沿其长度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槽底壁一端与杯体2顶面周缘齐平衔接,另一端斜向下延伸并与定位孔22连接。所述引导槽23的槽底壁为倾斜设置,所述引导槽23靠近定位孔22端形成深度较大的深端,引导槽23远离定位孔22端形成深度较小的浅端。当盖体3盖合至杯体2上时,使用者需要向下按压盖体3,使得杯体2顶面能通过该定位件41压缩弹性件,确保卡扣下落至可卡入卡槽的高度,此时,盖体3底面与杯体2顶面贴合,定位件底端插置在引导槽23的浅端中。盖体3转动旋合,定位件沿引导槽23移动,由于卡扣和卡槽匹配卡置实现竖向定位,使得定位件在弹性件的驱使下具有向下移动的预紧力,而定位件沿引导槽23移动时,随着引导槽23深度变大而有利于弹性件释放弹性回复力,既能驱使定位件向引导槽23的深端移动,还确保第一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紧密贴合。盖体3旋合到位后,定位件在弹性件作用下卡置在定位孔22中,第二抵触面和第二抵触面匹配贴合。在使用过程中,当盖体3发生回退移动时,盖体3需要驱使定位件由引导槽23的深端向前端移动,在此过程中,随着引导槽23深度变小,定位件需要驱使弹性件形成的作用力就变大,起到阻碍定位件沿引导槽23移动的作用,进而对盖体3起到防退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敞口处设有密封板32,密封板32中部开设穿孔321,所述定位件41中段外侧壁设有定位环411,定位件41通过定位环411搭接在密封板32的顶面上,以使定位件41底端部自上而下穿越穿孔321并外露。密封板32用于封堵敞口,既确保定位件41能通过穿孔321向下伸缩,还防止外界异物进入安装腔31,起到保护弹性件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42,弹簧42底端套置在定位件41的顶端部上,顶端抵触在安装腔31的顶壁上。弹簧42套置在定位件41的顶端上,弹簧42的底端搭接在定位环411上,顶端搭接在安装腔31的顶壁上,安装到位后,弹簧42驱使定位环411抵触在密封板32的顶面上,确保弹簧42能对定位件41施加向下的预紧力。
在本实施例中,当定位环411抵触在密封板32的顶面上时,定位件41底端外露于穿孔321的长度为h,h=3mm,既确保定位件41与定位孔22间具有较大接触面积,提升防退效果,还通过控制定位件41外露长度来方便装配。
可以理解地,参数h还可以为2mm、2.5mm、3.5mm、4mm等,只要符合2mm≤h的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面食机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相较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面食机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件为u形弹片43,包括与安装腔31顶壁抵触的上横部431以及与定位件41顶端固接的下横部432。所述u形弹片43为横向设置,u形弹片43被夹持在定位件41和安装腔31顶壁间,确保定位件41具有向下的预紧力。
在本实施例中,上横部431和下横部432间的距离为a,定位件41底端外露于穿孔321的长度为h,a>5h,确保弹性件既具有符合要求的伸缩范围,还能对定位件41施加满足要求的竖向预紧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弹片43由弹性板弯折形成,所述弹性板的厚度为r,r=0.7mm,既能确保u形弹片43的弹性回复力,提升防退效果,还能有效限制竖向预紧力,方便盖体3与杯体2旋合。
可以理解地,参数r还可以为0.5mm、0.6mm、0.8mm、1mm等,只要符合0.5mm≤r≤1mm的要求即可。
本实施例所述面食机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二一致,不再赘述。
1.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包括内置电机的机座以及设于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杯体和盖体,杯体内设有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通过进面口与搅拌腔通连,后端设有模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底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防退组件,盖体与杯体旋合扣接后,盖体通过防退组件与所述机座周向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组件包括可竖向伸缩的定位件,所述安装腔底部开设敞口,盖体旋合到位后,定位件自上而下穿越敞口并紧密抵触在所述机座的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处设有密封板,密封板中部开设穿孔,所述定位件中段外侧壁设有定位环,定位件通过定位环搭接在密封板的顶面上,以使定位件底端部自上而下穿越穿孔并外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退组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在安装腔内并对定位件施加向下的预紧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底端套置在定位件的顶端部上,顶端抵触在安装腔的顶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u形弹片,包括与安装腔顶壁抵触的上横部以及与定位件顶端固接的下横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顶面的一侧设有凸台,另一侧安装所述杯体,所述定位件设置在盖体底面周缘,安装到位后,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凸台顶面边缘紧密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靠近杯体一侧边缘设有定位孔,安装到位后,所述定位件的底端竖向卡置在所述定位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顶面边缘设有圆弧状的引导槽,盖体与杯体旋合扣接时,定位孔的底端沿引导槽移动并卡置在所述定位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退性好的面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的槽底壁沿其长度方向呈倾斜设置,所述槽底壁一端与杯体顶面周缘齐平衔接,另一端斜向下延伸并与定位孔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