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家用全自动面食机通常包括主机、设置于主机上的搅拌组件和挤压组件,其中的搅拌组件包括与主机连接的搅拌杯、设置在搅拌杯内的搅拌杆。挤压组件则包括一体设置在搅拌杯下部的挤面筒、横向设置在挤面筒内的螺杆、设置在挤面筒开口端的模头组件。模头组件包括设置在挤面筒开口端筒形的模头支架,模头支架侧壁的下方设有开口,开口上可拆卸地设有瓦片状的模头,模头上设有成型孔,模头支架外套设有模头盖,模头盖螺纹连接在挤面筒开口端,从而将模头支架锁紧固定在挤面筒上。在制作面条时,先往搅拌杯内放入面粉和相应重量的水,然后启动主机内的电机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将搅拌杯内的面粉和水搅拌均匀,以形成团絮状的小面团,小面团落入挤面筒内。当搅拌均匀后,电机带动螺杆转动,以便将落入挤面筒内的面团向前推送挤压,使面团从模头的成型孔向外连续挤出而形成面条。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面食机的搅拌组件具有将面粉搅拌成面团的额作用,因而使面食机的功能多样化。当人们需要在家庭内制作诸如馒头、包子一类的面食时,可通过面食机先将面粉搅拌成面团,从而可减轻手工揉面团的麻烦。
然而,现有的面食机在将面粉搅必成面团时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制作面条时所需的面团为团絮状的小面团,而制作馒头、包子等面食时需要的是整个的大面团,相应地,面团的含水量不同,柔韧度也不一样。也就是说,现有的面食机在搅拌面粉时重点在于将水和面粉搅拌均匀,并且要避免出现大的面团,以有利于小面团进入挤面筒内,并通过螺杆挤压形成面条。而制作馒头、包子等面食所需要的面团则是含水量较高,韧性较好的大面团。因此,当用户用现有的搅拌组件制作面团时其效果较差,特别是,当面粉形成较大的面团时,面团的内部难以被充分地揉搓,进而影响面团的韧性、以及所制作面食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在实现全自动制作面条的基础上,还可将面粉搅拌成韧性好的面团,从而方便制作馒头、包子之类的面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包括内部具有电机的主机、设于主机上的和面组件,所述和面组件包括和面杯、设于和面杯内的和面杆、设于和面杯上部开口处的上盖,所述和面杯内侧壁设有若干在周向上间隔布置的揉面凸起,所述和面杆包括和面轴,径向地设置在和面轴上的至少二个和面齿,和面轴的下端伸出和面杯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和面齿端部的转动轨迹与揉面凸起之间的距离为s,1.5mm≤s≤4mm。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面食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和面组件。需要将面粉搅拌成适合制作馒头、包子等面食的面团时,我们可将和面杯放置并定位到主机上,然后在和面杯内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然后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和面杆转动,即可将面粉搅拌成有韧性的大面团。对于需要发酵的面团则可将面团留置在和面杯内静等发酵,当面团发酵好时,可再次启动电机搅拌面团,从而使发酵的面团排气,并搅拌成有韧性的面团,以便于从和面杯中取出面团制作面食。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在和面杯内侧壁上设置若干在周向上间隔布置的揉面凸起。这样,当和面杆搅拌面团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面团会沿着和面杯的内侧壁转动。当面团转动至揉面凸起处时,揉面凸起会对面团形成一个挤压、揉搓的作用,从而起到类似手工揉面团的效果,既有利于面团的搅拌均匀,又有利于提高面团的韧性,有效地避免面团在和面杯内一直打转。
此外,通过合理地控制和面齿端部的转动轨迹与揉面凸起之间的距离s,既可避免和面齿与揉面凸起产生碰撞干涉,又可对面团起到良好的模拟手揉效果,同时避免和面杯的外形尺寸过大。当s<1.5mm时,和面齿容易和揉面凸起产生干涉,并增加面团通过和面齿和揉面凸起之间的间隙处时的阻力,进而极大地增加和面杆和电机的负载。当s>4mm时,会减弱揉面凸起对面团的挤压、手揉效果,面团通过和面齿和揉面凸起之间的间隙处时容易出现空转现象,并且不利于减小和面杯的外形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齿呈竖直的片状,其包括位于和面齿转动方向前侧竖直的迎料面,位于和面齿转动方向后侧竖直的背料面。
我们知道,现有面食机的搅拌组件中的搅拌杆通过包括杆体、设置在杆体上的搅拌齿,而搅拌齿通常呈柱状,一方面可减小搅拌时的阻力,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避免将面粉搅拌形成大的面团。而本实用新型的和面齿呈竖直的片状,当电机带动和面杆转动时,和面齿竖直的迎料面可推动大堆的面粉或大块的面团转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和面的效率。特别是,当面团转动至揉面凸起处时,面团会受到揉面凸起的阻挡,此时,和面齿的迎料面对面团形成挤压,从而将面团压扁。当压扁的面团经过一个揉面凸起时,后续的和面齿继续推动面团转动直至触碰另一个揉面凸起,此时的迎料面和揉面凸起共同作用,再次对压扁的面团进行另一个方向的挤压,从而形成类似手工揉面时的挤压、压扁、对折、重新挤压的过程,有效地提升面团的均匀程度和韧性。
作为优选,所述迎料面为外凸的弧面,背料面为内凹的弧面,和面齿在和面杯底壁的投影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将和面齿设置成弧形,一方面,在相同的径向尺寸下,外凸的迎料面具有更大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对面团的充分挤压;另一方面,当面团被迎料面推送到揉面凸起处受阻时,面团可沿着外凸的弧形迎料面向外延伸,从而有利于减小和面齿的阻力和负载,并提高对面团的挤压揉搓效果。也就是说,外凸的弧形迎料面在挤压面团时,是从迎料面的外凸最高处逐渐向边缘延伸的,因此,其挤压力和负载也是逐渐增加的,有效地避免电机负载的突变。
作为优选,所述揉面凸起的高度为a,1.5mm≤a≤5mm。
我们可通过合理地控制揉面凸起的高度a,既可有效地挤压、揉搓面团、使面团具有足够的韧性,又可避免对面团的过度挤压,从而有利于减小和面杆和电机的负载,同时避免因电机的负载过大而停机,有利于延长面食机的使用寿命。当a<1.5mm时,揉面凸起对面团的挤压、揉搓作用减弱,面团容易出现在和面杯内空转的现象,不利于提升面团的韧性。当a>5mm时,揉面凸起会对面团形成强烈的挤压作用,既增加和面杆和电机的负载,又容易将面团挤压分裂成小面团,从而不易形成具有足够韧性的完整面团。
作为优选,和面齿在和面轴上等高设置。
我们知道,在现有的面食机中,搅拌杆上的搅拌齿通常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以便使搅拌杯内的面粉在个层面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搅拌,进而形成均匀的小面团。而本实用新型的和面杆是要将面粉搅拌成大的面团,因此,我们使和面齿在和面轴上等高设置,并相应地增大和面齿的尺寸,使得各和面齿具有相同的搅拌、和面、揉搓效果,从而可充分地提高和面效率。当面粉被搅拌成大的一个面团时,其中一个和面齿推动面团在和面杯内转动,从而达到挤压、揉搓的效果;当面团翻过该和面齿时,后面的和面齿即可继续推动面团转动,进而对面团进行挤压、揉搓,既可提高和面的效率,又可使面团具有稳定一致的品质。
作为优选,和面杯的高度为h,和面齿上侧边与和面杯底壁的距离为h,h≤h/3。
我们可通过合理的控制和面齿上侧边与到面杯底壁的距离h与和面杯高度h之间的比值,既确保和面杯内的面粉得到充分、均匀的搅拌,以形成有韧性的完整面团,又可避免在和面时出现面团上翻、顶开上盖的现象。当h>h/3时,在和面时容易出现面团上翻、顶开上盖的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杆的下部设有避让凹陷,所述和面杯内底壁中心设有位于避让凹陷内的安装凸台。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搅拌杯以及和面杯与主机的良好配合,我们可使搅拌杯、和面杯具有基本一致的外形和尺寸。当需要制作面条时,我们可使搅拌杯与主机相连接;当需要和面时,则将和面杯安装到主机上。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在和面杯内底壁中心设置一个安装凸台,相应地,在和面杆的下部设置避让凹陷,安装凸台位于避让凹陷内。这样,一方面不会抬高和面杆上和面齿的高度,确保和面杆形成良好的和面效果,另一方面,当用户误操作将搅拌杆安装到和面杯内时,搅拌杆会被安装凸台顶起,进而使搅拌杆顶起上盖,使用户可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搅拌杆和和面杆的正确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轴包括塑胶杆体、设在杆体内的金属驱动轴,和面齿的下侧边包括外侧低于杆体下端的水平边、连接在杆体下端边缘和水平边之间倾斜的避让边。
和搅拌杆相类似地,和面轴包括中间的金属驱动轴和包裹在外面的塑胶杆体,既方便与电机可靠地传动连接已传递扭矩,又方便通过模塑成形使和面齿与和面轴连接成一体。特别是,和面齿下侧边包括外侧的水平边,并且,水平边低于杆体下端,以便使和面齿与和面杯底壁之间保持均匀一致的合适间隙,避免和面时在和面杯底壁出现面粉的残余。此外,在杆体下端边缘和水平边之间设有倾斜的避让边,一方面可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和面齿与杆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和面齿的面积,进而提升和面效率。
作为优选,在上盖的下侧中心设有定位孔,所述和面轴的上端设有转动连接在定位孔内的定位头。
通过定位头和定位孔的配合,可使和面轴的上下两端均得到可靠的支撑定位,从而避免和面时和面轴产生晃动,进而可降低工作噪音。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齿的上侧边内侧与杆体之间设有加强筋片。
加强筋片一方面可显著地增加和面齿与杆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和面齿上侧边与杆体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特别是,靠近杆体的加强筋片既可增加和面齿的面积,有利于提升和面时的挤压、揉搓效果,使面团更有劲道,同时不会大幅度提高和面杆转动所需的扭矩。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实现全自动制作面条的基础上,还可将面粉搅拌成韧性好的面团,从而方便制作馒头、包子之类的面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机和搅拌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和面杯的局部横截面剖视图。
图4是和面杯的局部纵截面剖视图。
图中:1、主机11、电机2、和面组件21、和面杯211、揉面凸起212;安装凸台22、和面杆221、和面轴222、和面齿223、迎料面224、背料面225、杆体226、驱动轴227、水平边228、避让边229、定位头23、上盖231、定位孔24、避让凹陷25、加强筋片3、搅拌组件31、搅拌杯311、进面孔32、搅拌杆4、挤压组件41、挤面筒42、螺杆43、模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包括内部具有电机11的主机1、设于主机上的和面组件2,和面组件包括和面杯21、竖直地设于和面杯内的和面杆22、设于和面杯上部开口处的上盖23。和面杆包括和面轴221,径向地设置在和面轴上的二个和面齿222,二个和面齿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和面轴的下端伸出和面杯与电机传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面食机,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搅拌组件3、挤压组件4,其中的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杯31、竖直地设于搅拌杯内的搅拌杆32、以及盖合于搅拌杯上方开口处的上盖23。挤压组件则包括一体地横向设置在搅拌杯底部的挤面筒41、横向设置在挤面筒内部的螺杆42、设置在挤面筒开口端的模头组件43,挤面筒与搅拌杯相交处形成进面孔311。
为了便于搅拌杯以及和面杯与主机的良好配合,我们可使搅拌杯、和面杯具有基本一致的外形和尺寸,以便使上盖可同时适用于和面杯和搅拌杯。当需要制作面条时,我们可使搅拌杯与主机相连接,在搅拌杯内放进适量的面粉和水,并将上盖盖合在搅拌杯上部开口处,此时主机内的电机通过具有二个输出端的传动机构分别与搅拌杆、螺杆传动连接,启动电机即可开始搅拌面粉,继而通过挤压组件形成连续的面条。当需要和面、以便形成用于制作馒头、包子等面食的大面团时,则将和面杯安装定位到主机上,在和面杯内放进适量的面粉和水或者酵母,并将上盖盖合到和面杯上部开口处,此时主机内的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的一个输出端与和面杆传动连接,启动电机即可开始搅拌面粉,继而形成有韧性的面团。对于需要发酵的面食,可将面团留置在和面杯内发酵,当面团发酵好时,可再次启动电机搅拌面团,从而使发酵的面团排气,并搅拌、挤压、揉搓形成有韧性的面团,以便于从和面杯中取出面团制作馒头、包子等面食。当然,此时传动机构的另一个输出端隐藏在主机内,并处于空转状态。
此外,如图1所示,在和面杯内侧壁设置3-5个在周向上间隔布置的揉面凸起211,本实施例中,揉面凸起的数量为4个,并在周向上均匀布置。当和面杆搅拌面团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面团会沿着和面杯的内侧壁转动。当面团转动至揉面凸起处时,揉面凸起会对面团形成一个挤压、揉搓的作用,从而起到类似手工揉面团的效果,既有利于面团的搅拌均匀,又有利于提高面团的韧性,有效地避免面团在和面杯内一直打转。
我们可将和面齿端部的转动轨迹与揉面凸起之间的距离s控制在如下范围:1.5mm≤s≤4mm,既可避免和面齿与揉面凸起产生碰撞干涉,又可使面团在转动到揉面凸起处时形成足够的挤压,对面团起到良好的模拟手揉效果,同时避免和面杯的外形尺寸过大,进而可缩小面食机的整体外形尺寸。
优选地,如图3所示,揉面凸起为竖直的圆柱面的一部分,从而使和面齿端部的转动轨迹与揉面凸起之间的距离s有一个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的过程。当面团转动至揉面凸起处时,揉面凸起会对面团形成一个逐渐变强的挤压作用,然后再逐渐松弛,进而有效地模拟手工揉面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和面齿呈竖直的片状,其包括位于和面齿转动方向前侧竖直的迎料面223、以及位于和面齿转动方向后侧竖直的背料面224。当电机带动和面杆转动时,和面齿竖直的迎料面可推动大堆的面粉或大块的面团转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和面的效率。特别是,当面团转动至第一个揉面凸起处时,面团会受到揉面凸起的阻挡,此时,和面杆的迎料面以及揉面凸起共同作用,对面团形成挤压,从而将面团压扁。当压扁的面团经过第一个揉面凸起时,后续的和面齿继续推动面团转动直至触碰第二个揉面凸起,此时的迎料面和揉面凸起共同作用,再次对压扁的面团进行另一个方向的挤压,从而形成类似手工揉面时的挤压、压扁、对折、重新挤压的过程,有效地提升面团的均匀程度和韧性。
优选地,我们可将和面齿的水平截面设置成弧形,从而使和面齿在和面杯底壁的投影呈弧形,此时迎料面为外凸的弧面,背料面则为内凹的弧面。这样,在相同的和面杯、和面齿径向尺寸下,外凸的迎料面会具有更大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对面团的充分挤压;另一方面,当面团被迎料面推送到揉面凸起处受阻时,面团会被压扁,并沿着外凸的弧形迎料面向外延伸,从而有利于减小和面齿的阻力和负载,并提高对面团的挤压揉搓效果。也就是说,外凸的弧形迎料面在挤压面团时,是从迎料面的外凸最高处逐渐向边缘延伸的,因此,其挤压力和负载也是逐渐增加的,有效地避免电机负载的突变。
进一步地,我们可将揉面凸起的高度a控制在如下范围:1.5mm≤a≤5mm,既可使面团形成足够的挤压变形,从而有效地揉搓面团,使面团具有足够的韧性,又可避免面团被过度挤压而撕裂,有利于确保面团的完整性和韧性,并可减小和面杆和电机的负载,同时避免因电机的负载过大而停机,有利于延长面食机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使二个和面齿在和面轴上等高设置,使得二个和面齿具有相同的搅拌、和面、揉搓效果,从而可充分地提高和面效率。当面粉被搅拌成大的一个面团时,其中一个和面齿推动面团在和面杯内转动,从而达到挤压、揉搓的效果;当面团翻过该和面齿、从而与该和面齿分离时,后面的和面齿即可继续推动面团转动,进而对面团进行挤压、揉搓,既可提高和面的效率,又可使面团具有稳定一致的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当和面杯内的面粉被搅拌成大的面团时,面团的高度会高于搅拌前面粉的高度,特别是,当面团从和面齿上侧翻过时,面团的高度更高。为此,我们可将和面齿上侧边到和面杯底壁的距离h与和面杯高度h之间的关系控制在如下范围:h≤h/3,既确保和面杯内的面粉能得到和面杆充分、均匀的搅拌,以形成有韧性的完整面团,又可避免在和面时出现面团上翻、从而顶开上盖的现象,或者在上盖内侧壁粘附面粉的现象。
如前所述,我们可使搅拌杯、和面杯具有基本一致的外形和尺寸,也就是说,搅拌杯、和面杯具有相同的高度,因此,需要和面时,用户容易将搅拌杆放进和面杯内,从而影响和面效果。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我们可在和面杆的下部中心位置设置避让凹陷24,在和面杯内底壁中心设置位于避让凹陷内的安装凸台212。这样,和面杆的轴向长度与搅拌杆的轴向长度不一致。当用户因误操作将搅拌杆放进和面杯内时,搅拌杆无法与搅拌杯形成良好的配合,搅拌杆的上端会顶起上盖,从而提醒用户调换和面杆,确保和面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可确保和面齿具有合适的高度、以及和面齿与和面杯底壁的间距,进而使和面杆形成良好的和面效果。
为便于加工制造,和面轴包括塑胶杆体225、设在杆体内的金属驱动轴226。当和面杯放置并定位到主机上时,金属驱动轴向下伸出和面杯而通过主机内的传动机构与电机形成可靠的传动连接,而和面齿则与塑胶杆体通过模塑成形构成一体结构。此外,和面齿的下侧边包括外侧低于杆体下端的水平边227、连接在杆体下端边缘和水平边之间倾斜的避让边228,以便使和面齿与和面杯底壁之间保持均匀一致的合适间隙,避免和面时在和面杯底壁出现面粉的残余。而倾斜设置的避让边,既可起到加强筋的作用,提高和面齿与杆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又有利于增加和面齿的面积,进而提升和面效率。
为了使和面杆可靠定位,如图1所示我们可在上盖的下侧中心设置定位孔231,在和面轴的上端设置转动连接在定位孔内的定位头229,从而使和面轴的上下两端均得到可靠的支撑定位,避免和面时和面轴产生晃动,进而可降低工作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可在搅拌杆的上端设置相同的定位头。当需要制作面条时,我们可将上盖盖合在搅拌杯的开口处,并使搅拌杆上端的定位头转动连接在上盖的定位孔内,以提高搅拌杆的稳定性。
最后,如图1、图4所示,我们可在和面齿的上侧边内侧与杆体之间设置三角形的加强筋片25,以增加和面齿与杆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在和面齿上侧边与杆体连接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在保持和面杆转动所需的扭矩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增加和面齿的面积,有利于提升和面时的挤压、揉搓效果,使面团更有劲道。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1.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包括内部具有电机的主机、设于主机上的和面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和面组件包括和面杯、设于和面杯内的和面杆、设于和面杯上部开口处的上盖,所述和面杯内侧壁设有若干在周向上间隔布置的揉面凸起,所述和面杆包括和面轴,径向地设置在和面轴上的至少二个和面齿,和面轴的下端伸出和面杯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和面齿端部的转动轨迹与揉面凸起之间的距离为s,1.5mm≤s≤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和面齿呈竖直的片状,其包括位于和面齿转动方向前侧竖直的迎料面,位于和面齿转动方向后侧竖直的背料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迎料面为外凸的弧面,背料面为内凹的弧面,和面齿在和面杯底壁的投影呈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揉面凸起的高度为a,1.5mm≤a≤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其特征是,和面齿在和面轴上等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其特征是,和面杯的高度为h,和面齿上侧边与和面杯底壁的距离为h,h≤h/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和面杆的下部设有避让凹陷,所述和面杯内底壁中心设有位于避让凹陷内的安装凸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和面轴包括塑胶杆体、设在杆体内的金属驱动轴,和面齿的下侧边包括外侧低于杆体下端的水平边、连接在杆体下端边缘和水平边之间倾斜的避让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其特征是,在上盖的下侧中心设有定位孔,所述和面轴的上端设有转动连接在定位孔内的定位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和面的面食机,其特征是,所述和面齿的上侧边内侧与杆体之间设有加强筋片。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