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结构和推拉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9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配件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轨道结构以及一种推拉门。
背景技术
:推拉门在开关门时门扉具有一定的惯性,导致门扉与门框撞击从而降低推拉门的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通过在门扉与门框之间设置一缓冲器,从而使得开关门时具有一个缓冲过程,避免门扉与门框的直接撞击,延长推拉门的寿命,并使得开关门更顺畅、舒服。而现有技术中推拉门的缓冲器通常单使用塑料档位,在门扉缓冲的过程中噪声较大,从而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差。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推拉门的缓冲器通常单使用塑料档位,在门扉缓冲的过程中噪声较大,从而导致用户体验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具有滑动位置以及限位缓冲位置,所述限位缓冲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位置的端部;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滑动安装在所述轨道上;滑轮磁极,所述滑轮磁极设置在所述滑轮组件内;以及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缓冲位置,用于缓冲限制所述滑轮组件的移动;其中,所述轨道上装设有轨道磁极,所述轨道磁极位于靠近所述缓冲组件的位置,以使滑轮组件往导轨的端部移动时,滑轮磁极与导轨磁极吸附减缓冲击。优选的,所述轨道具有凹槽,所述缓冲组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滑轮组件装设在所述凹槽内,且沿所述凹槽滑动;所述导轨背离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轨道磁极装设在所述安装腔内。优选地,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容置腔体及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相对两端的滑轮,所述容置腔体内具有容置空间以放置所述滑轮磁极,所述滑轮移动设置于所述轨道的滑动位置以带动所述容置腔体滑动。优选地,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容置壳体及盖体,所述容置壳体上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面朝向所述导轨磁极,所述容置槽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滑轮磁极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盖体顶部设有遮板,所述盖体盒盖于所述容置槽上时,所述遮板与所述开口贴合,所述盖体的盖面与所述容置槽的槽面贴合,以形成所述容置腔体。优选地,所述盖体为塑胶材质。优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壳体及缓冲器,所述缓冲壳体与所述轨道可拆卸连接,所述缓冲壳体上具有盲孔,所述缓冲器部分设置于所述盲孔内,部分伸出所述缓冲壳体,所述缓冲器伸出部分朝向所述滑轮组件。优选地,所述缓冲壳体上设有缓冲限位孔,所述轨道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缓冲壳体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时,所述缓冲限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并通过定位柱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缓冲限位孔中以固定所述缓冲壳体。优选地,所述轨道结构还包括磁极壳体,所述磁极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以放置所述轨道磁极,所述磁极壳体与所述轨道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磁极壳体上设有磁极固定孔,所述轨道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磁极壳体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时,所述磁极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并通过定位柱插入所述磁极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中以固定所述磁极壳体。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推拉门,所述推拉门包括门扉以及如上述的轨道结构,所述轨道结构设置于所述门扉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门扉可在所述轨道结构上做往返运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磁吸的方式,在所述轨道上设置一轨道磁极,在所述滑轮组件上设置一滑轮磁极,同时将所述轨道磁极与所述缓冲组件的位置错开,以使得所述滑轮组件滑动至所述缓冲组件位置之前,所述滑轮组件上的滑轮磁极则被所述轨道磁极吸附住,从而分解了所述滑轮组件朝向所述缓冲组件的一部分力,从而实现降低所述滑轮组件撞击所述缓冲组件时的惯性,从而降低因撞击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结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滑轮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缓冲组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磁极壳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轨道结构总装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轨道11第一定位孔12第二固定孔13凹槽14安装部20滑轮组件21滑轮22容置壳体23盖体30滑轮磁极40缓冲组件41缓冲壳体411缓冲限位孔42缓冲器50轨道磁极60磁极壳体61磁极固定孔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实提出了一种轨道结构,请参照图1,所述轨道结构包括:轨道10,所述轨道10具有滑动位置以及限位缓冲位置,所述限位缓冲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位置的端部;滑轮组件20,所述滑轮组件20滑动安装在所述轨道10上;滑轮磁极30,所述滑轮磁极30设置在所述滑轮组件20内;以及缓冲组件40,所述缓冲组40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缓冲位置,用于缓冲限制所述滑轮组件20的移动;其中,所述轨道10上装设有轨道磁极50,所述轨道磁极50位于靠近所述缓冲组件40的位置,以使滑轮组件20往导轨10的端部移动时,滑轮磁极30与导轨磁极50吸附减缓冲击。通常情况下,所述缓冲组件40设置在所述轨道10的端部,也即图1中轨道10上的a区域,为了实现所述滑轮组件20滑向所述缓冲组件40时能够有效降低所述滑轮组件20的惯性,在所述滑轮组件20撞击所述缓冲组件40之前的路径上设置一轨道磁极50,即图1中轨道10上的b区域,在所述滑轮组件20上设置一滑轮磁极30,以使得所述滑轮组件20在滑过所述轨道磁极50时,所述滑轮组件20上的滑轮磁极30与所述轨道10上的轨道磁极50之间产生吸附力,同时所述滑轮组件20在滑过所述轨道磁极50后被该吸附力拉住,从而降低滑动的惯性。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当所述轨道磁极50设置在靠近所述缓冲组件40一端时,还能够使得所述滑轮组件20停留在该位置,从而防止所述滑轮组件回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案,所述缓冲组件40还可以设置在所述轨道10的中部,并在所述缓冲组件40两端各设置一滑轮组件20,从而实现为两端的滑轮组件20提供缓冲功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磁吸的方式,在所述轨道10上设置一轨道磁极50,在所述滑轮组件20上设置一滑轮磁极30,同时将所述轨道磁极50与所述缓冲组件40的位置错开,以使得所述滑轮组件20滑动至所述缓冲组件40位置之前,所述滑轮组件20上的滑轮磁极30则被所述轨道磁极50吸附住,从而分解了所述滑轮组件20朝向所述缓冲组件40的一部分力,从而实现降低所述滑轮组件20撞击所述缓冲组件40时的惯性,从而降低因撞击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度。具体的,请参照图1及图2,所述轨道10具有凹槽13,所述缓冲组件40位于所述凹槽13内,所述滑轮组件20装设在所述凹槽13内,且沿所述凹槽13滑动;所述导轨10背离所述凹槽13的开口方向设有安装部14,所述安装部14具有安装腔,所述轨道磁极50装设在所述安装腔内。由于所述缓冲组件40是用于缓冲限制所述滑轮组件20的移动,所述缓冲组件40则需要设置在所述滑动组件20的移动轨迹上。因此,为了实现所述滑轮组件20在与所述缓冲组件40碰撞之前被所述轨道磁极50吸附,从而将所述滑轮组件20安装在所述轨道10的凹槽13中,并将所述轨道磁极50设置在所述背离所述凹槽13开口的一侧的安装部14中,从而实现所述缓冲组件40与所述轨道磁极50的位置相互错开。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所述轨道10的安装环境不同,对所述轨道10的长度或宽度要求各不相同,所述安装部14还可以设置在所述凹槽13的下方,从而减小所述轨道10的宽度,以适应不同的安装环境,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广泛适应性。具体的,请参照图1及图3,所述滑轮组件20包括容置腔体及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相对两端的滑轮21,所述容置腔体内具有容置空间以放置所述滑轮磁极30,所述滑轮21移动设置于所述轨道10的滑动位置以带动所述容置腔体滑动。在所述容置腔体两端各设置一所述滑轮21,以带动所述容置腔体移动,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所述滑轮组件20稳定滑动的情况下实现装置的简化,从而节省生产成本。具体的,请参照图1及图3,所述容置腔体通过容置壳体22及盖体23围合而成,所述容置壳体22上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面朝向所述导轨磁极50,所述容置槽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滑轮磁极30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盖体23顶部设有遮板,所述盖体23盒盖于所述容置槽上时,所述遮板与所述开口贴合,所述盖体23的盖面与所述容置槽的槽面贴合,以形成所述容置腔体。容置壳体22的容置槽顶端设有开口,所述滑轮磁极30从该开口处安装或拆卸,所述盖体23盒盖于所述容置槽时,形成密封的容置腔体,所述滑轮磁极30则固定在该容置腔体中,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所述容置壳体22背离所述滑轮磁极30的一面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例如门扉或窗帘等,从而实现带动所述门扉、窗帘等外部结构的移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容置壳体22采用金属制成,而所述所述盖体23通过塑胶(abs)材质制成,从而避免所述盖体23被所述滑轮磁极30磁化,从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具体的,请参照图1及图4,所述缓冲组件40包括缓冲壳体41及缓冲器42,所述缓冲壳体41与所述轨道10可拆卸连接,所述缓冲壳体41上具有盲孔,所述缓冲器42部分设置于所述盲孔内,部分伸出所述缓冲壳体41,所述缓冲42器伸出部分朝向所述滑轮组件。所述缓冲器42可以为弹簧件,所述滑轮组件20撞向所述缓冲组件40时,先与所述缓冲器42伸出所述缓冲壳体41的部分抵接,并通过弹性作用进行缓冲。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所述缓冲组件40长时间被所述滑轮组件20撞击,而需要进行更换。因此,将所述缓冲组件40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轨道10连接,以便于用户更换所述缓冲组件。具体的,在所述缓冲壳体41上设有缓冲限位孔411,所述轨道10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1,所述缓冲壳体41设置在所述轨道10上时,所述缓冲限位孔41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11相对应,并通过定位柱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11与所述缓冲限位孔411中以固定所述缓冲壳体41。所述第一定位孔11可装设在所述轨道10的上方或下方,例如,当所述轨道10装设在底面上时,则可将所述第一定位孔11设置于所述轨道10上方,将定位柱通过重力作用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孔11中;当所述轨道10装设在门梁上时,则可将所述第一定位孔11设置于所述轨道10下方,所述定位柱可以为螺钉,拧入所述第一定位孔11中,从而实现拆装,提高用户体验度。具体的,请参照图1级图5,所述轨道结构还包括磁极壳体60,所述磁极壳体60内具有容置空间以放置所述轨道磁极50,所述磁极壳体60与所述轨道10可拆卸连接。所述磁极壳体60通过设至磁极固定孔61,并所述轨道10上设有第二固定孔12的方式,在所述磁极壳体60设置在所述轨道10上时,使所述磁极固定孔61及所述第二固定孔12相对应,并通过固定柱插入所述磁极固定孔6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12中以实现所述磁极壳体60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固定柱固定的方式,放置所述轨道磁极50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移动,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可以理解,所述固定柱可以是螺钉或铆钉等。此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推拉门,请参照图6,所述推拉门包括门扉以及如上述的轨道结构,所述轨道结构设置于所述门扉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门扉可在所述轨道结构上做往返运动。所述轨道结构包括:轨道10,所述轨道10具有滑动位置以及限位缓冲位置,所述限位缓冲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位置的端部;滑轮组件20,所述滑轮组件20滑动安装在所述轨道10上;滑轮磁极30,所述滑轮磁极30设置在所述滑轮组件20内;以及缓冲组件40,所述缓冲组40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缓冲位置,用于缓冲限制所述滑轮组件20的移动;其中,所述轨道10上装设有轨道磁极50,所述轨道磁极50位于靠近所述缓冲组件40的位置,以使滑轮组件20往导轨10的端部移动时,滑轮磁极30与导轨磁极50吸附减缓冲击,所述门扉镶嵌于所述滑轮组件20背离所述滑轮磁极30的一面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滑轮组件20带动所述门扉移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磁吸的方式,在所述轨道10上设置一轨道磁极50,在所述滑轮组件20上设置一滑轮磁极30,同时将所述轨道磁极50与所述缓冲组件40的位置错开,以使得所述滑轮组件20滑动至所述缓冲组件40位置之前,所述滑轮组件20上的滑轮磁极30则被所述轨道磁极50吸附住,从而分解了所述滑轮组件20朝向所述缓冲组件40的一部分力,从而实现降低所述滑轮组件20撞击所述缓冲组件40时的惯性,从而降低门扉因撞击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包括:

轨道,所述轨道具有滑动位置以及限位缓冲位置,所述限位缓冲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位置的端部;

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滑动安装在所述轨道上;

滑轮磁极,所述滑轮磁极设置在所述滑轮组件内;

以及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缓冲位置,用于缓冲限制所述滑轮组件的移动;

其中,所述轨道上装设有轨道磁极,所述轨道磁极位于靠近所述缓冲组件的位置,以使滑轮组件往导轨的端部移动时,滑轮磁极与导轨磁极吸附减缓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具有凹槽,所述缓冲组件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滑轮组件装设在所述凹槽内,且沿所述凹槽滑动;

所述导轨背离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轨道磁极装设在所述安装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容置腔体及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体相对两端的滑轮,所述容置腔体内具有容置空间以放置所述滑轮磁极,所述滑轮移动设置于所述轨道的滑动位置以带动所述容置腔体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件包括容置壳体及盖体,所述容置壳体上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面朝向所述导轨磁极,所述容置槽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滑轮磁极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盖体顶部设有遮板,所述盖体盒盖于所述容置槽上时,所述遮板与所述开口贴合,所述盖体的盖面与所述容置槽的槽面贴合,以形成所述容置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塑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壳体及缓冲器,所述缓冲壳体与所述轨道可拆卸连接,所述缓冲壳体上具有盲孔,所述缓冲器部分设置于所述盲孔内,部分伸出所述缓冲壳体,所述缓冲器伸出部分朝向所述滑轮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壳体上设有缓冲限位孔,所述轨道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缓冲壳体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时,所述缓冲限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对应,并通过定位柱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缓冲限位孔中以固定所述缓冲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还包括磁极壳体,所述磁极壳体内具有容置空间以放置所述轨道磁极,所述磁极壳体与所述轨道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壳体上设有磁极固定孔,所述轨道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磁极壳体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时,所述磁极固定孔及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并通过定位柱插入所述磁极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中以固定所述磁极壳体。

10.一种推拉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门包括门扉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结构,所述轨道结构设置于所述门扉的顶部和/或底部,所述门扉可在所述轨道结构上做往返运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结构,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具有滑动位置以及限位缓冲位置,所述限位缓冲位置位于所述滑动位置的端部;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滑动安装在所述轨道上;滑轮磁极,所述滑轮磁极设置在所述滑轮组件内;以及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限位缓冲位置,用于缓冲限制所述滑轮组件的移动;其中,所述轨道上装设有轨道磁极,所述轨道磁极位于靠近所述缓冲组件的位置,以使滑轮组件往导轨的端部移动时,滑轮磁极与导轨磁极吸附减缓冲击。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推拉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轨道磁极与缓冲组件的位置错开,使得滑轮组件通过滑轮磁极分解了一部分力,从而实现降低滑轮组件撞击缓冲组件时的惯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超;宾怀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南海区格蕾斯洁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1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