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6


本实用新型设计窗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



背景技术:

窗框是安装用于阻断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的窗或设在出入口的开口部的窗或门的框,在此窗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结合窗户,来对窗户进行开闭,从而划分室内、室外空间,阻断室内空间的冷气或热气放出到外部或者室外的冷气或热气向室内流入。这种窗框主要由铝材质制备而成,此窗框在分别设置于室内、室外的状态下,其末端借助隔热材料相连接,通过铝窗框传递的室外的冷气或热气被隔热材料阻断,用于防止室外的冷气或热气流入到室内,为了提高窗框和窗体的隔热能力,有如公开号为kr2020140000794u公开的一种窗框,相向的框架的侧面被第一隔热材料、第二隔热材料覆盖,阻断室内、室外的热气或冷气通过框架放出或流入,且室内温度一直维持相同的温度,降低耗能量,据此节减室内温度维持费用,并提高产品的可靠度

但有时候室内和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散热不及时则会产生热膨胀的现象,从而破坏窗框结构甚至毁坏玻璃,为了提高窗框的散热能力,有如公开号为us09441412b1的一种高性能窗框,该框体被制造为具有结构泡沫中间构件的复合材料,外部和内部铝挤压机械机械地和粘合地附着在该构件上。泡沫构件用作挤压件之间的结构桥,作为热断裂,并且还可以为内部密封提供支撑以防止空气渗透。

但现有的高散热性的窗框要不就是需要设计出开放式结构,如果这样就削弱了窗体的的隔热能力,要不就是需要设计复杂的散热装置,这样则造成了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该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强、散热效果好的窗框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包括地轨模块、上扇框模块、连接模块、固定框和中空玻璃;

所述地轨模块包括第一地轨框和设置在第一地轨框侧边的第二地轨框;所述第一地轨框包括第一卡接槽、设置在第一卡接槽上方的第二卡接槽和设置在第一地轨框上端的第一胶条安装槽,所述第二地轨框包括与第一卡接槽相向的第三卡接槽和与第二卡接槽相向的第四卡接槽;

所述上扇框模块设置于地轨模块的上方,所述上扇框模块包括第一扇框、第二扇框和第三扇框,所述第一扇框设置有第五卡接槽、设置在第五卡接槽上方的第六卡接槽和设置在第一扇框上端的第二胶条安装槽,所述第二扇框包括设置在第二扇框底端的第三胶条安装槽、与第五卡接槽相向的第七卡接槽、与第六卡接槽相向的第八卡接槽和设置在第一扇框上方的勾槽,所述第三扇框包括卡接在所述勾槽上的卡扣和与第二胶条安装槽相向的第四胶条安装槽;

所述连接模块包括卡接在第一卡接槽和第三卡接槽上的第一尼龙隔热条、卡接在第二卡接槽和第四卡接槽上的第二尼龙隔热条、卡接在第五卡接槽和第七卡接槽上的第三尼龙隔热条、卡接在第六卡接槽和第八卡接槽上的第四尼龙隔热条、卡接在所述第一地轨框的第一胶条安装槽上的第一密封压条、卡接在所述第一扇框的第二胶条安装槽上的第二密封压条、卡接在所述第二扇框的第三胶条安装槽上的第三密封压条、卡接在所述第三扇框的第四胶条安装槽上的第四密封压条,所述第一尼龙隔热条、第二尼龙隔热条、第三尼龙隔热条和第四尼龙隔热条上都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第二尼龙隔热条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第三尼龙隔热条的下方设置有下抵接框;

所述固定框包括设置在固定框下方的下固定头、卡接在所述第二地轨框的勾槽上的下卡接头、设置在固定框中心作为固定的栅格层、设置在栅格层上端的散热条和与下抵接框抵接的上抵接框;

所述中空玻璃固定设置于第二密封压条和第四密封压条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地轨框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第一角码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扇框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角码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槽、第三卡接槽、第四卡接槽、第五卡接槽、第六卡接槽、第七卡接槽和第八卡接槽都为燕尾槽型。

优选的,所述栅格层设置有两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设置了长型的尼龙隔热条进行连接,适用于较大型或者多层玻璃的安装和固定。

2、设置了过个散热片和散热条,能保证窗框能够及时地散热,防止窗框因为热膨胀而导致玻璃片松动脱落。

3、窗框由多个扇框组装而成,组装方式简单而且窗框组件的运输也更方便。

4、设置了抵接框能够更好的保障窗户关闭时不会用力过度从而破坏窗体结构。

5、设置了多个密封压条,保证了窗体的封闭性好和隔热能力强。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地轨框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地轨框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扇框的结构他;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扇框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扇框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尼龙隔热条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框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尼龙隔热条的结构图。

图中:地轨模块1、第一地轨框101、第一卡接槽1011、第二卡接槽1012、第一胶条安装槽1013、第二地轨框102、第三卡接槽1021、第四卡接槽1022、上扇框模块2、第一扇框201、第五卡接槽2011、第六卡接槽2012、第二胶条安装槽2013、第二扇框202、第三胶条安装槽2021、第七卡接槽2022、第八卡接槽2023、勾槽2024、第三扇框203、卡扣2031、第四胶条安装槽2032、连接模块3、第一尼龙隔热条301、第二尼龙隔热条302、固定槽3021、第三尼龙隔热条303、下抵接框3031、第四尼龙隔热条304、第一密封压条305、第二密封压条306、第三密封压条307、第四密封压条308、固定框4、下固定头401、下卡接头402、栅格层403、散热条404、上抵接框405、中空玻璃5、散热片6、第一角码槽7、第二角码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包括地轨模块1、上扇框模块2、连接模块3、固定框4和中空玻璃5;所述地轨模块1包括第一地轨框101和设置在第一地轨框101侧边的第二地轨框102;所述第一地轨框101包括第一卡接槽1011、设置在第一卡接槽1011上方的第二卡接槽1012和设置在第一地轨框101上端的第一胶条安装槽1013,所述第二地轨框102包括与第一卡接槽1011相向的第三卡接槽1021和与第二卡接槽1012相向的第四卡接槽1022;所述上扇框模块2设置于地轨模块1的上方,所述上扇框模块2包括第一扇框201、第二扇框202和第三扇框203,所述第一扇框201设置有第五卡接槽2011、设置在第五卡接槽2011上方的第六卡接槽2012和设置在第一扇框201上端的第二胶条安装槽2013,所述第二扇框202包括设置在第二扇框202底端的第三胶条安装槽2021、与第五卡接槽2011相向的第七卡接槽2022、与第六卡接槽2012相向的第八卡接槽2023和设置在第一扇框201上方的勾槽2024,所述第三扇框203包括卡接在所述勾槽2024上的卡扣2031和与第二胶条安装槽2013相向的第四胶条安装槽2032;所述连接模块3包括卡接在第一卡接槽1011和第三卡接槽1021上的第一尼龙隔热条301、卡接在第二卡接槽1012和第四卡接槽1022上的第二尼龙隔热条302、卡接在第五卡接槽2011和第七卡接槽2022上的第三尼龙隔热条303、卡接在第六卡接槽2012和第八卡接槽2023上的第四尼龙隔热条304、卡接在所述第一地轨框101的第一胶条安装槽1013上的第一密封压条305、卡接在所述第一扇框201的第二胶条安装槽2013上的第二密封压条306、卡接在所述第二扇框202的第三胶条安装槽2021上的第三密封压条307、卡接在所述第三扇框203的第四胶条安装槽2032上的第四密封压条308,所述第二尼龙隔热条302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槽3021,所述第三尼龙隔热条303的下方设置有下抵接框3031;

所述固定框4包括设置在固定框4下方的下固定头401、卡接在所述第二地轨框102的勾槽2024上的下卡接头402、设置在固定框4中心作为固定的栅格层403与下抵接框3031抵接的上抵接框405;所述中空玻璃5固定设置于第二密封压条306和第四密封压条308之间。

所述第二地轨框102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第一角码槽7。所述第一扇框20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角码槽8。

所述第一卡接槽1011、第二卡接槽1012、第三卡接槽1021、第四卡接槽1022、第五卡接槽2011、第六卡接槽2012、第七卡接槽2022和第八卡接槽2023都为燕尾槽型。所述栅格层403设置有两层。

窗框的组装方式为,把第一密封压条305、第二密封压条306、第三密封压条307和第四密封压条308分别安装在第一胶条安装槽1013、第二胶条安装槽2013、第三胶条安装槽2021和第四胶条安装槽2032上,用第一尼龙隔热条301和第二尼龙隔热条302将第一地轨框101和第二地轨框102连接起来,用第三尼龙隔热条303和第四尼龙隔热条304将第一扇框201和第二扇框202连接起来,把固定框4的下固定头401卡接到固定槽3021上,把下卡接头402卡到勾槽2024的一端从而将固定框4固定在地轨模块1上方,把第三扇框203的卡扣卡进第二扇框202的勾槽2024上,然后把中空玻璃5用固定胶或胶体固定在第一密封压条305和第二密封压条306之间,整个窗框组装完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结合实施例一进行进一步说明,具体方式为:

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包括地轨模块1、上扇框模块2、连接模块3、固定框4和中空玻璃5;所述地轨模块1包括第一地轨框101和设置在第一地轨框101侧边的第二地轨框102;所述第一地轨框101包括第一卡接槽1011、设置在第一卡接槽1011上方的第二卡接槽1012和设置在第一地轨框101上端的第一胶条安装槽1013,所述第二地轨框102包括与第一卡接槽1011相向的第三卡接槽1021和与第二卡接槽1012相向的第四卡接槽1022;所述上扇框模块2设置于地轨模块1的上方,所述上扇框模块2包括第一扇框201、第二扇框202和第三扇框203,所述第一扇框201设置有第五卡接槽2011、设置在第五卡接槽2011上方的第六卡接槽2012和设置在第一扇框201上端的第二胶条安装槽2013,所述第二扇框202包括设置在第二扇框202底端的第三胶条安装槽2021、与第五卡接槽2011相向的第七卡接槽2022、与第六卡接槽2012相向的第八卡接槽2023和设置在第一扇框201上方的勾槽2024,所述第三扇框203包括卡接在所述勾槽2024上的卡扣2031和与第二胶条安装槽2013相向的第四胶条安装槽2032;所述连接模块3包括卡接在第一卡接槽1011和第三卡接槽1021上的第一尼龙隔热条301、卡接在第二卡接槽1012和第四卡接槽1022上的第二尼龙隔热条302、卡接在第五卡接槽2011和第七卡接槽2022上的第三尼龙隔热条303、卡接在第六卡接槽2012和第八卡接槽2023上的第四尼龙隔热条304、卡接在所述第一地轨框的第一胶条安装槽1013上的第一密封压条305、卡接在所述第一扇框201的第二胶条安装槽2013上的第二密封压条306、卡接在所述第二扇框202的第三胶条安装槽2021上的第三密封压条307、卡接在所述第三扇框的第四胶条安装槽2032上的第四密封压条308,所述第一尼龙隔热条301、第二尼龙隔热条302、第三尼龙隔热条303和第四尼龙隔热条304上都设置有散热片6,所述第二尼龙隔热条302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槽3021,所述第三尼龙隔热条303的下方设置有下抵接框3031;所述固定框4包括设置在固定框4下方的下固定头401、卡接在所述第二地轨框102的勾槽2024上的下卡接头402、设置在固定框4中心作为固定的栅格层403、设置在栅格层403上端的散热条404和与下抵接框3031抵接的上抵接框405;所述中空玻璃5固定设置于第二密封压条306和第四密封压条308之间。

所述第二地轨框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第一角码槽7。所述第一扇框201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角码槽8。所述第一卡接槽1011、第二卡接槽1012、第三卡接槽1021、第四卡接槽1022、第五卡接槽2011、第六卡接槽2012、第七卡接槽2022和第八卡接槽2023都为燕尾槽型。所述栅格层403设置有两层。所述中空玻璃5设置有三块玻璃片。

窗框的组装方式为,把第一密封压条305、第二密封压条306、第三密封压条307和第四密封压条308分别安装在第一胶条安装槽1013、第二胶条安装槽2013、第三胶条安装槽2021和第四胶条安装槽2032上,用第一尼龙隔热条301和第二尼龙隔热条302将第一地轨框101和第二地轨框102连接起来,用第三尼龙隔热条303和第四尼龙隔热条304将第一扇框201和第二扇框202连接起来,把固定框4的下固定头401卡接到固定槽3021上,把下卡接头402卡到勾槽2024的一端从而将固定框4固定在地轨模块1上方,把第三扇框203的卡扣卡进第二扇框202的勾槽2024上,把角码卡进角码槽将各个边框进行连接固定,然后把中空玻璃5用固定胶或胶体固定在第一密封压条305和第二密封压条306之间,整个窗框组装完成。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

在说明书中给出了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包括实现的示例性配置的透彻理解。然而,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配置例如,已经示出了众所周知的电路,过程,算法,结构和技术而没有不必要的细节,以避免模糊配置。该描述仅提供示例配置,并且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适用性或配置。相反,前面对配置的描述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用于实现所描述的技术的使能描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元件的功能和布置进行各种改变。

综上,其旨在上述详细描述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应当理解,以下权利要求(包括所有等同物)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以上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轨模块、上扇框模块、连接模块、固定框和中空玻璃;

所述地轨模块包括第一地轨框和设置在第一地轨框侧边的第二地轨框;所述第一地轨框包括第一卡接槽、设置在第一卡接槽上方的第二卡接槽和设置在第一地轨框上端的第一胶条安装槽,所述第二地轨框包括与第一卡接槽相向的第三卡接槽和与第二卡接槽相向的第四卡接槽;

所述上扇框模块设置于地轨模块的上方,所述上扇框模块包括第一扇框、第二扇框和第三扇框,所述第一扇框设置有第五卡接槽、设置在第五卡接槽上方的第六卡接槽和设置在第一扇框上端的第二胶条安装槽,所述第二扇框包括设置在第二扇框底端的第三胶条安装槽、与第五卡接槽相向的第七卡接槽、与第六卡接槽相向的第八卡接槽和设置在第一扇框上方的勾槽,所述第三扇框包括卡接在所述勾槽上的卡扣和与第二胶条安装槽相向的第四胶条安装槽;

所述连接模块包括卡接在第一卡接槽和第三卡接槽上的第一尼龙隔热条、卡接在第二卡接槽和第四卡接槽上的第二尼龙隔热条、卡接在第五卡接槽和第七卡接槽上的第三尼龙隔热条、卡接在第六卡接槽和第八卡接槽上的第四尼龙隔热条、卡接在所述第一地轨框的第一胶条安装槽上的第一密封压条、卡接在所述第一扇框的第二胶条安装槽上的第二密封压条、卡接在所述第二扇框的第三胶条安装槽上的第三密封压条、卡接在所述第三扇框的第四胶条安装槽上的第四密封压条,所述第一尼龙隔热条、第二尼龙隔热条、第三尼龙隔热条和第四尼龙隔热条上都设置有散热片,所述第二尼龙隔热条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第三尼龙隔热条的下方设置有下抵接框;

所述固定框包括设置在固定框下方的下固定头、卡接在所述第二地轨框的勾槽上的下卡接头、设置在固定框中心作为固定的栅格层、设置在栅格层上端的散热条和与下抵接框抵接的上抵接框;

所述中空玻璃固定设置于第二密封压条和第四密封压条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地轨框的上侧和下侧设置有第一角码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框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角码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第二卡接槽、第三卡接槽、第四卡接槽、第五卡接槽、第六卡接槽、第七卡接槽和第八卡接槽都为燕尾槽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层设置有两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开窗窗框结构,该结构包括地轨模块、上扇框模块、连接模块、固定框和中空玻璃;所述地轨模块包括第一地轨框和设置在第一地轨框侧边的第二地轨框;通过设置长型的尼龙隔热条进行连接,适用于较大型或者多层玻璃的安装和固定;通过设置过个散热片和散热条,能保证窗框能够及时地散热,防止窗框因为热膨胀而导致玻璃片松动脱落;而且窗框由多个扇框组装而成,组装方式简单而且窗框组件的运输也更方便;设置了抵接框能够更好的保障窗户关闭时不会用力过度从而破坏窗体结构。设置了多个密封压条,保证了窗体的封闭性好和隔热能力强。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勇;罗晓;余清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凤阁铝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1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