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铝合金窗扇上的边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窗扇采用铝型材边框。为了方便玻璃的安装,在铝型材边框上一般会安装上玻璃压条型材。为了实现玻璃压条型材的安装,是通过在铝型材边框上开设出供玻璃压条型材卡装的卡装槽来实现的。其中玻璃压条型材是紧密地卡装在卡装槽中的。当玻璃出现损坏时,是通过挤压玻璃压条型材的外壁,来使玻璃压条型材发生弹性形变,这才能使玻璃压条型材从卡装槽上脱离下来。由于现有的玻璃压条型材壁厚较薄,在挤压玻璃压条型材的过程中,其易出现难以恢复的变形或出现断裂的情况,这样人们不得不购买新的玻璃压条型材,这易导致人们的使用成本增大。由于玻璃压条型材为长条形的结构,挤压起来不是很方便,因此玻璃压条型材拆卸的便利性也较差,这易导致玻璃的更换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应用在铝合金窗扇上的边框结构,该边框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拆卸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应用在铝合金窗扇上的边框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铝型材边框、压条件、左限位件、右限位件,其中铝型材边框的顶面前边缘上开设有安装槽,并使安装槽延伸至铝型材边框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安装槽的后槽壁上开设有后胶条卡槽,并使后胶条卡槽延伸至铝型材边框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安装槽的下槽壁上开设有穿置槽,并使穿置槽延伸至铝型材边框的两端端面上,所述穿置槽前槽壁的下边缘上开设有前限位槽,并使前限位槽延伸至铝型材边框的两端端面上,所述穿置槽后槽壁的下边缘上开设有后限位槽,并使后限位槽延伸至铝型材边框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安装槽的下槽壁上还开设有左让位槽、右让位槽,并使左让位槽、右让位槽沿着铝型材边框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还使左让位槽贯穿至前限位槽、后限位槽中,以及使右让位槽贯穿至前限位槽、后限位槽中;所述压条件的顶面上分别开设有左限位孔、右限位孔,并使左限位孔、右限位孔均贯穿至压条件的底面上,所述左限位孔、右限位孔的径向截面均呈长条形,并使左限位孔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与压条件的长度方向同向,还使右限位孔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与压条件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压条件的后表面上开设有前胶条卡槽,并使前胶条卡槽延伸至压条件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左限位件包括左拨动部、左连接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所述左连接部活动穿置在左限位孔中,并使左连接部的下端穿置于压条件的下方,所述左拨动部布置在压条件的上方,并使左拨动部的底面中部与左连接部的顶面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左连接部的前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顶面上设有第一顶压平面,所述第一顶压平面的左边缘上设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左连接部的后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顶面上设有第二顶压平面,所述第二顶压平面的左边缘上设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右限位件包括右拨动部、右连接部、第三限位部、第四限位部,所述右连接部活动穿置在右限位孔中,并使右连接部的下端穿置于压条件的下方,所述右拨动部布置在压条件的上方,并使右拨动部的底面中部与右连接部的顶面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右连接部的前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三限位部的顶面上设有第三顶压平面,所述第三顶压平面的右边缘上设有第三引导斜面,所述第四限位部设置右连接部的后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四限位部的顶面上设有第四顶压平面,所述第四顶压平面的右边缘上设有第四引导斜面;所述压条件设置在安装槽中,在压条件的后表面与安装槽的后槽壁之间形成有夹持槽,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经过左让位槽分别穿置于前限位槽、后限位槽中,并使第一顶压平面紧压在前限位槽的上槽壁上,还使第二顶压平面紧压在后限位槽的上槽壁上,所述第三限位部、第四限位部经过右让位槽分别穿置至前限位槽、后限位槽中,并使第三顶压平面紧压在前限位槽的上槽壁上,还使第四顶压平面紧压在后限位槽的上槽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左限位件是活动穿置在左限位孔中的、右限位件是活动穿置在右限位孔中的,这样左限位件与右限位件都是活动的;由于左限位件上具有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且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是经过左让位槽后分别穿置于前限位槽、后限位槽中的,还有第一顶压平面、第二顶压平面是分别紧压在前限位槽、后限位槽的上槽壁上的;这样可以通过拨动左限位件上的左拨动部来使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实现定位或脱离;由于右限位件与左限位件的结构类似,同理,可以通过拨动右限位件上的右拨动部来使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实现定位或脱离;这样就可以通过左限位件、右限位件对压条件起到很多的定位作用,因此,压条件的安装定位十分方便,且压条件的拆卸也十分方便,这能有效地提高玻璃板跟换的便利性,且拆卸过程不易出现损坏构件的情况。而且上述的铝型材边框与压条件的结构十分简单、可靠,该边框结构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由于左限位件上设有第一引导斜面、第二引导斜面,这样能提高左限位件移动的准确性与便利性。由于右限位件上设有第三引导斜面、第四引导斜面,这样能提高右限位件移动的准确性与便利性。由于该边框结构上具有夹持槽,这样在安装玻璃板时,可使玻璃板的侧边置于夹持槽中,这就可以对玻璃板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通过前胶条卡槽、后胶条卡槽开设,可方便胶条的安装定位;通过使前胶条卡槽、后胶条卡槽分别位于夹持槽的前后两侧,这样前胶条卡槽与后胶条卡槽中的胶条,就可以对夹持槽中的玻璃板起到柔性的夹紧定位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窗扇的安全性与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铝型材边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条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左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右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顶面、底面、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应用在铝合金窗扇上的边框结构,包括铝型材边框1、压条件2、左限位件3、右限位件4,其中,如图2、图4与图5所示,所述铝型材边框1的顶面前边缘上开设有安装槽11,并使安装槽11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安装槽11的后槽壁上开设有后胶条卡槽12,并使后胶条卡槽12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安装槽11的下槽壁上开设有穿置槽13,并使穿置槽13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穿置槽13前槽壁的下边缘上开设有前限位槽14,并使前限位槽14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穿置槽13后槽壁的下边缘上开设有后限位槽15,并使后限位槽15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安装槽11的下槽壁上还开设有左让位槽16、右让位槽17,并使左让位槽16、右让位槽17沿着铝型材边框1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还使左让位槽16贯穿至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中,以及使右让位槽17贯穿至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中;如图2、图4与图6所示,所述压条件2的顶面上分别开设有左限位孔21、右限位孔22,并使左限位孔21、右限位孔22均贯穿至压条件2的底面上,所述左限位孔21、右限位孔22的径向截面均呈长条形,并使左限位孔21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与压条件2的长度方向同向,还使右限位孔22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与压条件2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压条件2的后表面上开设有前胶条卡槽23,并使前胶条卡槽23延伸至压条件2的两端端面上;如图2、图4与图7所示,所述左限位件3包括左拨动部31、左连接部32、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34,所述左连接部32活动穿置在左限位孔21中,并使左连接部32的下端穿置于压条件2的下方,所述左拨动部31布置在压条件2的上方,并使左拨动部31的底面中部与左连接部32的顶面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33设置左连接部32的前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一限位部33的顶面上设有第一顶压平面331,所述第一顶压平面331的左边缘上设有第一引导斜面332,所述第二限位部34设置左连接部32的后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二限位部34的顶面上设有第二顶压平面341,所述第二顶压平面341的左边缘上设有第二引导斜面342;如图2至图4、图8所示,所述右限位件4包括右拨动部41、右连接部42、第三限位部43、第四限位部44,所述右连接部42活动穿置在右限位孔22中,并使右连接部42的下端穿置于压条件2的下方,所述右拨动部41布置在压条件2的上方,并使右拨动部41的底面中部与右连接部42的顶面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43设置右连接部42的前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三限位部43的顶面上设有第三顶压平面431,所述第三顶压平面431的右边缘上设有第三引导斜面432,所述第四限位部44设置右连接部42的后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四限位部44的顶面上设有第四顶压平面441,所述第四顶压平面441的右边缘上设有第四引导斜面442;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压条件2设置在安装槽11中,在压条件2的后表面与安装槽11的后槽壁之间形成有夹持槽10,所述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34经过左让位槽16分别穿置于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中,并使第一顶压平面331紧压在前限位槽14的上槽壁上,还使第二顶压平面341紧压在后限位槽15的上槽壁上,所述第三限位部43、第四限位部44经过右让位槽17分别穿置至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中,并使第三顶压平面431紧压在前限位槽14的上槽壁上,还使第四顶压平面441紧压在后限位槽15的上槽壁上。由于左限位件3是活动穿置在左限位孔21中的、右限位件4是活动穿置在右限位孔22中的,这样左限位件3与右限位件4都是活动的;由于左限位件3上具有第一限位部33与第二限位部34,且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34是经过左让位槽16后分别穿置于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中的,还有第一顶压平面331、第二顶压平面341是分别紧压在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的上槽壁上的;这样可以通过拨动左限位件3上的左拨动部31来使第一限位部33与第二限位部34实现定位或脱离;由于右限位件4与左限位件3的结构类似,同理,可以通过拨动右限位件4上的右拨动部41来使第三限位部43与第四限位部44实现定位或脱离;这样就可以通过左限位件3、右限位件4对压条件2起到很多的定位作用,因此,压条件2的安装定位十分方便,且压条件2的拆卸也十分方便,这能有效地提高玻璃板跟换的便利性,且拆卸过程不易出现损坏构件的情况。而且上述的铝型材边框1与压条件2的结构十分简单、可靠,该边框结构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由于左限位件3上设有第一引导斜面332、第二引导斜面342,这样能提高左限位件3移动的准确性与便利性。由于右限位件4上设有第三引导斜面432、第四引导斜面442,这样能提高右限位件4移动的准确性与便利性。由于该边框结构上具有夹持槽10,这样在安装玻璃板时,可使玻璃板的侧边置于夹持槽10中,这就可以对玻璃板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通过前胶条卡槽23、后胶条卡槽12开设,可方便胶条的安装定位;通过使前胶条卡槽23、后胶条卡槽12分别位于夹持槽10的前后两侧,这样前胶条卡槽23与后胶条卡槽12中的胶条,就可以对夹持槽10中的玻璃板起到柔性的夹紧定位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窗扇的安全性与密封性。
如图5所示,所述铝型材边框1的端面上开设有嵌装腔18,该嵌装腔18的可供l型角码的端面嵌装,其中l型角码的端部通过胶水粘接在嵌装腔18上。在组装窗扇时,可先用四条铝型材边框1组装出来矩形框架体,然后在该矩形框架体上嵌装上玻璃,最后将压条件2固定在对应的位置,就能实现窗扇的组装。
所述左拨动部31、左连接部32、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34均为不锈钢材质,其中左连接部32、第一限位部33与第二限位部34是一体制造出来的,而左拨动部31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左连接部32相固定连接的。
如图7所示,所述左拨动部31的顶面上设有左防滑凹凸部311,这样可以提高左限位件3拨动的便利性。
所述右拨动部41、右连接部42、第三限位部43、第四限位部44均为不锈钢材质,其中右连接部42、第三限位部43与第四限位部44是一体制造出来的,而右拨动部41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右连接部42相固定连接的。
如图8所示,所述右拨动部41的顶面上设有右防滑凹凸部411,这样可以提高右限位件4拨动的便利性。
所述铝型材边框1采用铝型材结构,在其成型过程中,可一并成型出安装槽11、后胶条卡槽12、穿置槽13、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等结构,然后通过切割、开设左让位槽16、开设右让位槽17,就能得到需要的铝型材边框1,该铝型材边框1的结构十分简单,制造十分方便,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
所述压条件2为中空铝型材结构,在其成型过程中,可一并成型出前胶条卡槽23等结构,然后通过切割、开设左限位孔21、开设右限位孔22就能得到需要的压条件2,该压条件2的结构十分简单,制造十分方便,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
如图9所示,在该边框结构与玻璃板进行组装时,首先在前胶条卡槽23与后胶条卡槽12中分别嵌装上胶条20;接着使玻璃板30的侧边嵌置与安装槽11中,并使玻璃板30的后壁贴在后胶条卡槽12中的胶条20上;接着使压条件2的置于铝型材边框1的前侧,并使前胶条卡槽23中的胶条20贴在玻璃板30的前壁上;接着通过拨动左限位件3、右限位件4来使压条件2实现定位;这就能使玻璃板30的侧板被夹持于夹持槽10中,从而就能实现边框结构与玻璃板的组装。
如图10所示,当两个边框结构需要拼接一起时,在铝型材边框1的端部开设出45度的拼接斜面,从而便于两个铝型材边框1拼接一起;而相邻的压条件2则按照图上所示的方式贴靠一起。
1.一种应用在铝合金窗扇上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型材边框(1)、压条件(2)、左限位件(3)、右限位件(4),其中铝型材边框(1)的顶面前边缘上开设有安装槽(11),并使安装槽(11)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安装槽(11)的后槽壁上开设有后胶条卡槽(12),并使后胶条卡槽(12)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安装槽(11)的下槽壁上开设有穿置槽(13),并使穿置槽(13)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穿置槽(13)前槽壁的下边缘上开设有前限位槽(14),并使前限位槽(14)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穿置槽(13)后槽壁的下边缘上开设有后限位槽(15),并使后限位槽(15)延伸至铝型材边框(1)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安装槽(11)的下槽壁上还开设有左让位槽(16)、右让位槽(17),并使左让位槽(16)、右让位槽(17)沿着铝型材边框(1)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还使左让位槽(16)贯穿至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中,以及使右让位槽(17)贯穿至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中;所述压条件(2)的顶面上分别开设有左限位孔(21)、右限位孔(22),并使左限位孔(21)、右限位孔(22)均贯穿至压条件(2)的底面上,所述左限位孔(21)、右限位孔(22)的径向截面均呈长条形,并使左限位孔(21)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与压条件(2)的长度方向同向,还使右限位孔(22)径向截面的长度方向与压条件(2)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压条件(2)的后表面上开设有前胶条卡槽(23),并使前胶条卡槽(23)延伸至压条件(2)的两端端面上;所述左限位件(3)包括左拨动部(31)、左连接部(32)、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34),所述左连接部(32)活动穿置在左限位孔(21)中,并使左连接部(32)的下端穿置于压条件(2)的下方,所述左拨动部(31)布置在压条件(2)的上方,并使左拨动部(31)的底面中部与左连接部(32)的顶面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33)设置左连接部(32)的前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一限位部(33)的顶面上设有第一顶压平面(331),所述第一顶压平面(331)的左边缘上设有第一引导斜面(332),所述第二限位部(34)设置左连接部(32)的后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二限位部(34)的顶面上设有第二顶压平面(341),所述第二顶压平面(341)的左边缘上设有第二引导斜面(342);所述右限位件(4)包括右拨动部(41)、右连接部(42)、第三限位部(43)、第四限位部(44),所述右连接部(42)活动穿置在右限位孔(22)中,并使右连接部(42)的下端穿置于压条件(2)的下方,所述右拨动部(41)布置在压条件(2)的上方,并使右拨动部(41)的底面中部与右连接部(42)的顶面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限位部(43)设置右连接部(42)的前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三限位部(43)的顶面上设有第三顶压平面(431),所述第三顶压平面(431)的右边缘上设有第三引导斜面(432),
所述第四限位部(44)设置右连接部(42)的后表面的下边缘上,所述第四限位部(44)的顶面上设有第四顶压平面(441),所述第四顶压平面(441)的右边缘上设有第四引导斜面(442);所述压条件(2)设置在安装槽(11)中,在压条件(2)的后表面与安装槽(11)的后槽壁之间形成有夹持槽(10),所述第一限位部(33)、第二限位部(34)经过左让位槽(16)分别穿置于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中,并使第一顶压平面(331)紧压在前限位槽(14)的上槽壁上,还使第二顶压平面(341)紧压在后限位槽(15)的上槽壁上,所述第三限位部(43)、第四限位部(44)经过右让位槽(17)分别穿置至前限位槽(14)、后限位槽(15)中,并使第三顶压平面(431)紧压在前限位槽(14)的上槽壁上,还使第四顶压平面(441)紧压在后限位槽(15)的上槽壁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