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属于五金制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五金制品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辅助性、配件性制成品。早期多用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因而得名。现除采用各种金属材料,还广泛采用塑料、玻璃纤维等非金属材料制作。五金制品在生产加工需要用到各种模具或设备,五金制品可由压铸成的加工料进一步加工打造形成,加工料在压铸要取出,目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存在加工料不便取出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便于进行取料,提高五金制品的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把手杆,控制把手杆旋转,可实现拨块的旋转运动,拨块与凹槽配合,实现升降杆的上升运动,同时在卡块的限制下,升降杆在无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明显的位置,保证安全性,通过设置加压机,加压机对加工台上的模具制造料进行加工,限位座支撑加工台工作,同时,限位座便于与加工台进行分离,相对快速地完成取料工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焊接有支撑框架,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转动连接有把手杆,所述把手杆端部过盈配合有旋转块,且旋转块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所述升降杆加工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拨块接触配合,所述升降杆左侧焊接有t形块,所述t形块与控制台滑动连接,所述t形块左半部分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两个导向块为一体结构,且导向块与t形块滑动连接,且卡块位于呈上下分布的两个导向块之间,所述卡块卡接在控制台上,所述控制台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置有加工台,且加工台与升降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上方焊接有加压机。

进一步而言,所述升降杆位于旋转块的左侧,所述升降杆的表面与控制台的内表面光滑接触。

进一步而言,所述加压机为曲柄压力机、液压机或压铸机中的一种,所述加工台和限位座组成长方体形结构。

进一步而言,所述控制台加工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与t形块间隙配合。

进一步而言,所述控制台加工有多个卡槽,且卡块位于卡槽中,两个所述卡槽的间距等于两个所述凹槽的间距。

进一步而言,所述卡块与t形块通过复位弹簧活动连接,所述卡块加工有滑槽和放物槽,所述导向块与滑槽间隙配合,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放物槽中,且放物槽与滑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便于进行取料,提高五金制品的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把手杆,控制把手杆旋转,可实现拨块的旋转运动,拨块与凹槽配合,实现升降杆的上升运动,同时在卡块的限制下,升降杆在无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明显的位置,保证安全性,通过设置加压机,加压机对加工台上的模具制造料进行加工,限位座支撑加工台工作,同时,限位座便于与加工台进行分离,相对快速地完成取料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的图1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的卡块和t形块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1、底座;2、支撑框架;3、控制台;4、限位座;5、加工台;6、把手杆;7、旋转块;8、拨块;9、升降杆;10、凹槽;11、t形块;12、限位槽;13、放物槽;14、复位弹簧;15、卡块;16、导向块;17、滑槽;18、卡槽;19、加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包括底座1和升降杆9,所述底座1上方焊接有支撑框架2,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台3,所述控制台3转动连接有把手杆6,把手杆6在控制台3支撑下运转,所述把手杆6端部过盈配合有旋转块7,把手杆6运动带动旋转块7运动,且旋转块7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8,所述升降杆9加工有多个凹槽10,所述凹槽10与拨块8接触配合,拨块8旋转推动升降杆9运动,所述升降杆9左侧焊接有t形块11,所述t形块11与控制台3滑动连接,t形块11限制升降杆9的运动方向,所述t形块11左半部分活动连接有卡块15,t形块11运动使卡块15发生位移,所述卡块15与两个导向块16为一体结构,且导向块16与t形块11滑动连接,导向块16限制t形块11运动,且卡块15位于呈上下分布的两个导向块16之间,所述卡块15卡接在控制台3上,所述控制台3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座4,控制台3支撑限位座4工作,所述限位座4设置有加工台5,且加工台5与升降杆9的上端固定连接,升降杆9带动加工台5运动,所述支撑框架2上方焊接有加压机19。

所述升降杆9位于旋转块7的左侧,所述升降杆9的表面与控制台3的内表面光滑接触,所述加压机19为曲柄压力机、液压机或压铸机中的一种,所述加工台5和限位座4组成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控制台3加工有限位槽12,且限位槽12与t形块11间隙配合,减少运动阻力,同时保证t形块11具有运动能力,所述控制台3加工有多个卡槽18,且卡块15位于卡槽18中,两个所述卡槽18的间距等于两个所述凹槽10的间距,卡块15更好地限制升降杆9的运动,所述卡块15与t形块11通过复位弹簧14活动连接,t形块11运动带动卡块15运动,同时,卡块15压缩复位弹簧14,以进入不同的卡槽18中,所述卡块15加工有滑槽17和放物槽13,所述导向块16与滑槽17间隙配合,所述复位弹簧14位于放物槽13中,且放物槽13与滑槽17连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将模具制造料置于加工台5上,给加压机19接电运转,对模具制造料进行加工,生产出需要的模具件,人力或电力控制把手杆6顺时针旋转,使旋转块7带动拨块8旋转,拨块8位于凹槽10中,可推动升降杆9上移,旋转块7旋转一圈,升降杆9上升两个凹槽10之间的距离,升降杆9上移速度适中,防止加工台5上升过快,导致模具件出现意外滑落,升降杆9发生位移后,在卡块15的限制作用下,升降杆9的重力无法使旋转块7发生意外倒转,升降杆9每次上升两个凹槽10之间的距离后,卡块15上升进入不同的卡槽18,使升降杆9不会发生显著位移,卡块15继续运动直至工作人员加工台5到达工作人员要求的位置后,将把手杆6上的力移除,再取走加工台5上加工好的模具件。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包括底座(1)和升降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焊接有支撑框架(2),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台(3),所述控制台(3)转动连接有把手杆(6),所述把手杆(6)端部过盈配合有旋转块(7),且旋转块(7)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8),所述升降杆(9)加工有多个凹槽(10),所述凹槽(10)与拨块(8)接触配合,所述升降杆(9)左侧焊接有t形块(11),所述t形块(11)与控制台(3)滑动连接,所述t形块(11)左半部分活动连接有卡块(15),所述卡块(15)与两个导向块(16)为一体结构,且导向块(16)与t形块(11)滑动连接,且卡块(15)位于呈上下分布的两个导向块(16)之间,所述卡块(15)卡接在控制台(3)上,所述控制台(3)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座(4),所述限位座(4)设置有加工台(5),且加工台(5)与升降杆(9)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架(2)上方焊接有加压机(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9)位于旋转块(7)的左侧,所述升降杆(9)的表面与控制台(3)的内表面光滑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机(19)为曲柄压力机、液压机或压铸机中的一种,所述加工台(5)和限位座(4)组成长方体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3)加工有限位槽(12),且限位槽(12)与t形块(11)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3)加工有多个卡槽(18),且卡块(15)位于卡槽(18)中,两个所述卡槽(18)的间距等于两个所述凹槽(10)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5)与t形块(11)通过复位弹簧(14)活动连接,所述卡块(15)加工有滑槽(17)和放物槽(13),所述导向块(16)与滑槽(17)间隙配合,所述复位弹簧(14)位于放物槽(13)中,且放物槽(13)与滑槽(17)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五金制品生产用模具,包括底座和升降杆,底座上方焊接有支撑框架,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台,控制台转动连接有把手杆,把手杆端部过盈配合有旋转块,且旋转块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拨块,升降杆左侧焊接有T形块,T形块与控制台滑动连接,T形块左半部分活动连接有卡块,卡块卡接在控制台上,控制台上方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支撑框架上方焊接有加压机,便于进行取料,提高五金制品的生产效率,通过设置把手杆,控制把手杆旋转,可实现拨块的旋转运动,拨块推动升降杆的上升,通过设置加压机,加压机对加工台上的模具制造料进行加工,限位座便于与加工台进行分离,相对快速地完成取料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陈彩葵;肖梅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肖梅芬
技术研发日:2019.07.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0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