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5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相关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包装技术领域,经常需要将产品装入一纸盒,以方便运输和销售。最早时,采用人工方法将产品塞入纸盒中,效率低下、不适合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现在,市场上有专用的装盒机完成上述动作,首先,需将纸盒撑开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通常,纸盒出厂时,为了节省空间、方便运输,一般都是折叠成平面后装起来的,则需要将折叠成平面的纸盒打开。

现有的开盒机构,能够实现这个动作,参见图6,一种开盒机构,包括开盒上吸组件1、开盒下吸组件2和升降件,通过开盒下吸组件2吸住包装盒3的下壁,开盒上吸组件1吸住包装盒3的上壁,升降架驱动开盒上吸组件1上升,带动上壁上升,完成打开包装盒的动作。采用这种结构,开合后纸盒易呈现平行四边形,且动作不够可靠,易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开盒成功率高、动作可靠的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吸附机构、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该底板固定于架体上以放置折叠盒;该吸附机构安装于底板下方以吸附折叠盒底侧;该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分别与底板两相对侧铰接,且可被操控上翻以挤压折叠盒两侧使其打开。

优选的,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固定板、吸头和第一升降气缸;该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下方;所述底板设有若干通孔,吸头安装于固定板上且位于通孔内;该第一升降气缸连接驱动固定板升降。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压板和翻转气缸,该压板一侧与所述底板一侧铰接;该翻转气缸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连接驱动压板相对底板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压板和翻转气缸,该压板一端与所述底板侧板铰接;该翻转气缸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连接驱动压板相对底板转动。

优选的,所述压板一侧设有挡板。

优选的,还包括上压盒机构,其包括上压条和第二升降气缸;该上压条位于所述底板上方且其底部设有弯折部;该第二升降气缸连接驱动上压条升降。

优选的,还包括下压盒机构,其包括下压条和第三升降气缸;该下压条位于所述底板上方且其顶部设有弯折部;该第三升降气缸连接驱动下压条升降。

优选的,还包括有若干压片,该压片可拆卸地装于压板上。

优选的,所述压片上设有调节槽。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第一翻转机构、第二翻转机构和吸附机构配合,通过控制翻转机构上翻以挤压折叠盒两侧使其打开,结构简单、开盒成功率高、动作可靠。

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吸附机构采用吸头和第一升降气缸配合,通过驱动吸头动作凸出底部通孔,吸附折叠盒、实现容易。

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其翻转机构采用压板和翻转气缸配合,通过控制压板上翻挤压折叠盒两侧实现开盒,开盒成功率高。

4、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设置有挡板,当压板处于上翻状态时,该两挡板构成一挡面,以限位折叠盒。

5、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设置有上压盒机构和下压盒,用于定位折叠盒的开口端,维持开口状态,以便将产品推入折叠盒内。

6、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其适用于smd物料的装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状态图(压板放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状态图(压板上翻);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合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盒开盒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开盒原理图;

其中:10、底板、11、通孔,20、固定板,21、吸头,30、第一升降气缸,40、压板,41、挡板,42、压片,43、调节槽,50、翻转气缸,60、上压条,70、第二升降气缸,80、下压条,90、第三升降气缸,100、折叠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5,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包括架体、底板10、吸附机构、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等。该架体用于支撑整个装置,图中未示出。该底板10固定于架体上,用于放置折叠盒100,该底部的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展开后的折叠盒长度,优选为相等。该折叠盒100包括至少四个依次相连侧面,且处于折叠状态时,整体长度大于展开后的盒体长度。展开时,盒体前后贯通或前端开口。

该吸附机构安装于底板10下方,用于吸附折叠盒100底侧。具体的,吸附机构包括固定板20、第一升降气缸30和吸头21。该固定板20安装于底板10下方。吸头21安装于固定板20上,该吸头21可通过吸气或放气来吸附或松开折叠盒底侧。其中,在底板10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1,通孔11与吸头21一一对应,吸头21穿设于通孔11内。该第一升降气缸30一端固定于机架上,另一端设有传动轴,通过传动轴连接驱动固定板20升降。

该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分别与底板10两相对侧铰接,且可被操控上翻以挤压折叠盒100两侧使其打开。具体的,第一翻转机构与第二翻转机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压板40和翻转气缸50,两压板40分别与底板10的两相对侧铰接。压板40底部可设置连接部。该翻转气缸50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设有传动轴,该传动轴与压板40的连接部可转动连接,用于驱动压板40相对底板10转动处于上翻状态或平放状态。

进一步的,在压板40一侧设有挡板41,则处于上翻状态时,该两挡板41构成一挡面,以限位折叠盒100。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上压盒机构,其包括上压条60和第二升降气缸70;该上压条60位于底板10上方且其底部设有弯折部;该第二升降气缸70连接驱动上压条60升降。当折叠盒100展开后,该第二升降气缸70可驱动上压条60下降,使其弯折部端部钩入折叠盒100开口端顶部内侧,确保其顶部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还包括下压盒机构,其包括下压条80和第三升降气缸90;该下压条80位于底板10上方且其顶部设有弯折部,该第三升降气缸90连接驱动下压条80升降。当折叠盒100展开后,该第三升降气缸90可驱动上压条60上升,使其弯折部端部钩入折叠盒100开口端底部内侧,确保其底部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若干压片42。压板对40应设有凹槽,该压片42一端可拆卸地装于凹槽上,另一端与压板40垂直。压片42上开设有调节槽43,通过螺钉穿过调节槽43将压片42锁固于压板40上。在折叠盒100展开后,该压片42位于折叠盒100上方,确保开盒顺利。还可通过调节压片42与底板10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尺寸的折叠盒100。

实际应用中,通过主控系统控制第一升降气缸30、第二升降气缸70、第三升降气缸90、翻转气缸50协调动作实现开盒。常规状态下,两压板40处于平放状态,即与底板10对接。开盒原理如下:

将折叠盒100放入底板10上时,先控制第一升降气缸30上升,其吸头21凸出通孔11,启动吸头21吸附折叠盒100底部;而后启动两个翻转气缸50同时动作,驱动两个压板40相对上翻,从而挤压折叠盒100两侧,使其展开;而后,启动第二升降气缸70和第三升降气缸90动作,驱使折弯部钩入折叠盒100开口端的顶部内侧和底部内侧,确保折叠盒100维持展开状态,以便进行后续的产品推入操作。产品推入后控制第一升降气缸30、第二升降气缸70、第三升降气缸90、翻转气缸50回位。

本实用新型的开盒装置,将折叠盒展开后,可用于装入smd物料,但不限于smd物料。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

1.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吸附机构、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该底板固定于架体上以放置折叠盒;该吸附机构安装于底板下方以吸附折叠盒底侧;该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分别与底板两相对侧铰接,且可被操控上翻以挤压折叠盒两侧使其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包括固定板、吸头和第一升降气缸;该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下方;所述底板设有若干通孔,吸头安装于固定板上且位于通孔内;该第一升降气缸连接驱动固定板升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压板和翻转气缸,该压板一侧与所述底板一侧铰接;该翻转气缸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连接驱动压板相对底板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压板和翻转气缸,该压板一端与所述底板侧板铰接;该翻转气缸一端与架体固定,另一端连接驱动压板相对底板转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一侧设有挡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压盒机构,其包括上压条和第二升降气缸;该上压条位于所述底板上方且其底部设有弯折部;该第二升降气缸连接驱动上压条升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压盒机构,其包括下压条和第三升降气缸;该下压条位于所述底板上方且其顶部设有弯折部;该第三升降气缸连接驱动下压条升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压片,该压片可拆卸地装于压板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上设有调节槽。

技术总结
一种SMD物料自动开盒装置,包括架体、底板、吸附机构、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该底板固定于架体上以放置折叠盒;该吸附机构安装于底板下方以吸附折叠盒底侧;该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分别与底板两相对侧铰接,且可被操控上翻以挤压折叠盒两侧使其打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开盒成功率高、动作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杨兆朋;林文州;黄逢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唯创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1013.html

最新回复(0)